秦州區秦嶺鎮公司「代管代銷」模式發展食用菌產業

2020-12-27 新天水

12月22日,村民們在天水秦潤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正忙著掛菌、加工包裝菌種。

近年來,秦州區秦嶺鎮堅持把產業增收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採取農戶自願參與,公司「代管代銷」的模式發展食用菌產業,不但解決了技術和銷路難題,而且降低了發展風險,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

新天水記者 景春燕 攝

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注有「新天水訊」的稿件,均為天水日報社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天水」,並保留「新天水」電頭。

2、凡註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新天水客戶端(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焦點

  • 陝西留壩縣:推行食用菌產業「三統一分」發展模式
    在基地惠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生產車間內,有兩套機器,八個人分班流水線作業,拌料、裝袋、堆碼、燻蒸,各個環節都有條不紊。     近年來,留壩縣推行食用菌產業「三統一分」發展模式,由村扶貧社組織統一制筒、統一技術、統一銷售、農戶分戶管理。村扶貧社購置食用菌生產設備(包括:制筒生產設備、大棚、保鮮庫、烘乾房等)。
  • 我州打出食用菌產業發展「組合拳」鋪就興農富民新路子
    打一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攻堅戰,徹底結束『草包莊稼』時代」。食用菌產業作為一個綠色、生態、可持續的朝陽產業,它投入產出比高、生產周期短、發展前景好,完全契合我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發展思路。今年8月3日召開的全州赤松茸羊肚菌產業發展培訓會上,州委書記郭鶴立要求,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積極發展食用菌產業,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 覃壽猛:發展食用菌產業 帶領鄉親共致富_名人名企_食用菌新聞_中國...
    廣西來賓市武宣縣武宣鎮回龍村仙樂菌業公司黨支部書記覃壽猛,以「公司+黨員+農戶(貧困戶)」模式,不斷增強家鄉農村黨員帶頭致富能力,通過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帶領鄉親們實現共同脫貧致富。    覃壽猛曾在貴州發展香菇、木耳種植產業。1991年,儘管事業發展頗為順利,但心繫家鄉的他依然決定返回家鄉創業。
  • ...食用菌分會年會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論壇暨紀念上海市農業...
    10月30-11月1日,由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中國農學會食用菌分會、國家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業部南方食用菌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主辦,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承辦的「2020年中國農學會食用菌分會年會-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論壇暨紀念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成立
  • 常山食用菌產業發展進入新時代
    2000年,常山縣被認定為「中國食用菌之鄉」。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壯大承載著常山老百姓幾十年的夢想,然而,生產主體規模小、「龍頭」帶動不明顯等原因,使得常山整體產業化發展水平不高。此次籤約,給常山食用菌的振興發展帶來了一次重大機遇。
  • 「小」林子的「大」產業
    最終,通過多次外出考察,把目光瞄準了本村屬於高寒地區的優勢,把大力發展林下食用菌產業確定為村黨支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主攻方向和主要載體。  定了就要辦,全村發展思路明確以後,天池村黨支部積極銜接幫扶單位爭取項目資金,邀請菌類種植方面的專家到天池村進行考察,形成發展菌產業的可行性報告,爭取項目早日落地。
  • 山東棗莊:食用菌產業成脫貧攻堅的「助推器」
    山東省棗莊市峨山鎮統籌城一村、城四村和蘿藤村的3個省定貧困村的扶貧資金127.5萬元,建設食用菌培植扶貧基地,按照農業新六產的發展思路,購買48個食用菌大棚,然後租賃給棗莊東旭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經營使用,一方面每年可為3個村的162位貧困戶帶來12.75萬元的固定收益;另一方面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周邊100餘戶群眾及12個貧困戶種植香菇、平菇
  • 沅江產業轉型,蘆葦基質上種起食用菌
    如何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開發利用好蘆葦資源,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沅江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探索嘗試,政企研深度合作,一條用蘆葦作基質種殖高品質蘆菌的產業發展新路漸漸清晰起來。 規劃用4年時間,以蘆葦作基質,以「沅江蘆菌」為主打產品,力爭培育發展沅江百億蘆菌產業,建成湖南省第一食用菌生產縣市。
  • 貴州安龍農商銀行「貸」動食用菌產業發展 助力農村產業脫貧
    「把手裡的事情先放一放,我們到張伯們的食用菌種植基地看看。昨天的氣溫太高了。」郭坤宇簡短的和客戶經理說。當張以林雙手捧著長滿香菇的菌棒,滿臉笑容地走出來時,郭坤宇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緊繃的臉舒展開來。原來,高溫天氣會對香菇種植產生巨大影響。成品香菇分三個等級,價格差距很大。
  • 福建古田:高鐵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人民網古田8月11日電 (肖成)8月10日,皖贛閩主流媒體「行走中國最美高鐵線」聯合採訪團來到「中國食用菌之都」——福建古田。  古田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北,有「福州後花園」之稱。因食用菌產品行銷全國,古田又被稱為「中國食用菌之都」。目前,古田已開發種植食用菌品種達36個,其中銀耳產量佔全國的90%以上。
  • 「353」模式發展林下菌藥產業助農增收
    「事情還得從縣裡的產業規劃說起。」吳修飛介紹,今年以來,晴隆縣樹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探索「353」模式(發展路徑——「三結合」,工作落實——「五到位」,帶貧成效——「三增收」),依託普晴林場優秀的自然條件,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林地相對集中連片的地區因地制宜發展林下食用菌產業。
  • 甘肅省科技廳副廳長巨有謙到張掖市甘州區調研食用菌產業
    近日,甘肅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巨有謙一行前往張掖市甘州區參加「第十五屆全國技術預見學術研討會」,利用會前半天時間,深入甘肅神農珍稀菇業有限公司開展食用菌產業調研。 然後,巨有謙針對公司的具體情況指出,張掖市能夠充分利用沿祁連山淺山區冷涼氣候資源和豐富的種養業副產品資源,把食用菌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沿山冷涼地區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著力構建種植業、養殖業、菌業「三元雙向」農業循環模式,將食用菌產業逐漸打造成為當地農業特色主導產業,
  • 全省食用菌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座談會在濟南召開
    9月23日,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組織召開山東省食用菌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座談會。會議通報了前期廣泛開展書面徵求意見工作、編制的總體思路和規劃初稿,充分聽取省農業專家顧問團食用菌分團、省食用菌創新團隊有關專家學者、市縣農業農村局負責食用菌生產的同志和部分企業家對規劃初稿的意見建議。
  • 民建玉溪市委調研組到易門縣調研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
    原標題:民建玉溪市委調研組到易門縣調研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7月30至31日,民建玉溪市委調研組赴易門縣開展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調研。調研組首先來到掛鈎扶貧聯繫村銅廠鄉裡士村,與村支書宋蘭萍、主任普文等村組幹部前往裡士村包山養菌示範基地實地調研,查看野生菌及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對野生菌的生長、採摘、銷售等情況進行深入細緻了解,聽取包山養菌示範戶的意見建議。之後,調研組來到易門e農數字融創廣場展廳,參觀易門縣食用菌特色產業及產品,了解野生菌產品及農產品交易情況。
  • 哈市政協副主席王鏡銘一行為尚志市旅遊產業、食用菌產業項目把脈
    10月9日,哈爾濱市政協副主席王鏡銘到尚志市調研旅遊產業、食用菌產業項目建設情況。哈爾濱市農經委主任馬冰哲,尚志市委副書記、市長孫德志,市政協主席楊升,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於偉東,市政協副主席劉松,哈爾濱市環保局及尚志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調研。
  • 黔西縣杜鵑街道大興社區發展食用菌產業持續鞏固脫貧成效
    「我們此次與貴州高原藍夢生物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籤訂10年合作協議,公司派專人為我們進行技術指導、參與管理,農戶既能賺到錢,又能學技術學管理。」大興社區副主任陳貴忠說,「有52個大棚種植了21.2萬棒黑木耳,23個大棚種植羊肚菌,還有幾個大棚是為收成後的食用菌晾曬做準備的。」
  • 昨日,央視財經頻道聚焦黔西南州安龍縣發展食用菌現代化生態循環農業
    [經濟半小時]》《「黔」心發展的財富「密碼」》節選12月9日,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以《「黔」心發展的財富「密碼」》為題,詳細介紹了黔西南州安龍縣通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食用菌現代化生態循環農業,堅持生態優先、實現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秦州區大門鎮:培育特色...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0月15日訊(記者 邵千 郭驥)產業旺則農民富。近年來,秦州區大門鎮不斷創新產業扶貧模式,培育支持產業發展,多渠道增加農戶收入,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 【院士專家山西行】聚焦食用菌 共話大產業
    12月4日一大早,山西農業大學崇實樓裡已經響起了陣陣熱烈的掌聲,中國農業科學院食用菌遺傳育種與農業微生物資源與利用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張金霞研究員正在為山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師生們作食用菌專題學術報告。
  • 王建林:發展食用菌 共奔富裕路(圖)
    「憑著自己所學,當時我認為食用菌生產具有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市場前景廣闊、適合本地發展的優勢,便決定通過發展食用菌產業來擺脫貧困。」王建林說。說幹就幹,1993年,剛從職中畢業不久,王建林東拼西湊了2萬元,建了幾個食用菌溫室大棚,嘗試小規模種植食用菌,從此踏上了創業之路。  創業初期,因技術不成熟和自身經驗不足等原因,部分食用菌菌棒感染,導致菌包發黴、發黑,虧損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