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音師》:印度電影全面「碾壓」國產片了?

2021-01-09 電影火車站

這個月月初,《調音師》在大陸上映。

這部改編自2010年的法國短片上映後,豆瓣評分躍至8.3分,IMBD8.6分,電影投資僅450萬美元,全球票房已經超過了4000萬,更是被譽為2018年最佳懸疑片。(《調音師》於2018年10月在印度本土上映)

雖然是對法國短片的改編,但是節奏很好。從原作的14分鐘到現在的139分鐘,在保留故事結構不變的情況下,角色形象和性格得到了相當高的豐富,電影內核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延展.

為了保留短片的風格和特點,製作方特地請到了原作的導演奧利維耶·特雷內擔任這部電影製作團隊的指導。

獨特的敘事手法,閃回和倒敘的情節,數不勝數的反轉,再加上大量的暗示和隱喻,《調音師》不可謂不是一部堪稱完美的改編。

這一切都很好,優秀的原作和同樣優秀的改編,給我們帶來了複雜又燒腦的狂歡。

直到我聽見有人說:印度電影太好看了,比國產電影牛逼多了。

他當然在談論這部《調音師》,他說:這電影,多懸疑!而且也沒有尬舞,這就是印度電影審美的一次巨大的進步啊!

......

精闢!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印度電影走進了中國觀眾的視野。它們動輒幾億票房,豆瓣、IMBD八點幾的評分,觀眾一邊大飽眼福一邊稱讚:印度電影實在是太好看了!

我們總能看見這樣的言論:

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呢?

「尬舞片」

在討論印度電影中的尬舞之前,我們看一看近年來比較優秀的印度電影的時長——

《三傻大鬧寶萊塢》171分鐘;《摔跤吧!爸爸》161分鐘;《小蘿莉的猴神大叔》159分鐘。

事實上,上述的三部電影在引進的時候,多多少少還是有刪減的,這也就意味著原片更長,這些電影也不是個例,而是印度的大部分電影,都是這麼個情況。

為什麼印度電影這麼長?

對於很多印度平民來說,在電影院看電影是一種難得的消遣,既然好不容易看一次電影,那為什麼不看最長的打發時間?

懸疑片《誤殺瞞天記》中有一個梗,來形容印度人民的消遣非常合適:2號去聽經,然後住旅店,3號去餐廳,然後看電影。

對於電影製作方來說,既要保留電影原本的節奏和故事結構,又要儘可能地延展電影的時長,以滿足觀眾的需求。

怎麼辦呢?那我給您跳個舞吧!

就這樣,為了迎合印度觀眾口味的需求,在電影裡添加舞蹈成為了印度電影常見的套路,也一直沿用到現在。

那麼《調音師》裡為什麼沒有尬舞的環節呢?

怎麼沒有,電影裡動不動就給你唱個歌兒,彈個曲兒,這就是「尬舞」在印度電影裡的另一種表達形式了。

寶萊塢

好萊塢位於美國洛杉磯市,英文名Hollywood,寶萊塢位於印度孟買,英文名Bollywood。

好萊塢,寶萊塢,傻傻分不清楚。

雖然好萊塢往往被作為工業電影的代名詞,但還是要被寶萊塢壓一頭。

因為寶萊塢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每年出產的電影總量在800-1000部,我們熟悉的《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還有這部《調音師》,都是寶萊塢出品。

或者說你知道的所有印度片,基本上都是寶萊塢出品。

既然寶萊塢每年出品了這麼多部電影,那為什麼我們熟悉的來來回回也不過是這幾部?

因為爛片你根本不知道。

寶萊塢每年出品的幾百部上千部的電影裡,絕大部分是爛片,一方面我國根本沒必要引進這些又臭又長的電影,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就算引進了,也不會有人去看,完全是浪費影院資源。

所以說我們熟悉的那幾部印度電影,只能用一枝獨秀來形容。

在豆瓣裡,分類找印度電影,評分區間設置在0-5分,你會看到很多你連名字都沒聽說過的電影,而且這些電影大部分都是「評分人數不足」。

為什麼評分人數不足?因為爛得都沒人看。

就這些豆瓣收錄的印度電影,已經是寶萊塢出品的所有電影裡」鶴立雞群「般的存在了,那些沒被收錄的電影,只會更爛。

就好像我們都看過《環太平洋》,但是又有幾個人聽說過美國還有一部電影叫《環大西洋》呢?

爛片折磨著全世界人民,我國並不是個例。

所以說對於印度電影,我們只看得見佳作,而爛片只有印度人民知道。可對於我大天朝來說,畢志飛導演和郭敬明導演都是在眼前晃悠的,這也就造成了印度爛片比國內少,印度電影比我國更優秀的假象。

傷痕電影

當然,只通過寶萊塢出品的爛片來評價印度電影是片面的,那我們不妨來看看我們熟悉的那些優秀的印度電影——

《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廁所英雄》反映的是女性權利;《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講述的兒童和宗教;《起跑線》展現的是教育亂象。

看到了嗎?除了有《巴霍巴利王》這個系列的歷史傳記電影,以及少有的類似於《調音師》這種完成度較高的商業片,印度電影大部分都是在反映社會問題。

女性地位、教育制度、宗教民族衝突,這都是印度電影的標籤,但是在其他題材上,印度電影沒有什麼優秀的作品。

我們其實也有相當多這樣反映社會、反思歷史的優秀電影,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分支——傷痕電影。

傷痕電影的大致定義,是通過電影這一藝術類型,將民族或是時代的傷疤揭開以示觀眾。

在這個題材上,張藝謀導演就極具代表性,他早期的電影譬如《活著》等等,都是傷痕電影的代表作。

與現在的印度電影一樣,在90年代我國也唯有傷痕電影這一類型一枝獨秀,其他類型的電影良莠不齊。

為什麼?

因為在當時的環境,根本支持不了各電影類型百花齊放,唯有傷痕電影最容易找到出路,打開電影市場。

當然了,將近年以來印度電影歸類於傷痕電影肯定是牽強的。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寶萊塢在科幻電影、動作電影、動畫電影等題材還是相當空白,正如90年代的國產電影市場。

那麼問題又來了,同樣是反映社會現象的電影,為什麼印度電影比國產電影更好看?

在這裡舉一個例子:

同樣是關於兒童的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豆瓣評分8.5,陳可辛導演的《親愛的》豆瓣評分8.4,雖說評分相差無幾,但是我身邊絕大多數人都說《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更好看。

這0.1分差在哪?

演員表現嗎?敘事手法嗎?故事內核嗎?

都不是。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沒有高下貴賤之分,卻有觀眾的接受程度之別。

一般來說,最讓大眾接受的往往是喜劇,或者是溫情感人的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就屬於後者。

但是《親愛的》的感情基調太悲涼了,電影的氣氛也相當低沉,即便在情緒爆發之後,觀眾面對的依舊是一個悲涼的結局,不似猴神大叔的皆大歡喜。

觀眾更容易接受的,是《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這種溫情的電影。所以在觀眾看來,《親愛的》就顯得沒那麼好看了。

而且印度電影這樣的電影比比皆是:以輕鬆詼諧的方式去展現沉重陰暗的社會話題。

但我們能就此否定《親愛的》的藝術價值,並斷言它就是不如《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嗎?

顯然不能。

相比於印度,我大天朝不僅能拍反應社會現象的《我不是藥神》,還能拍出《流浪地球》這種工業科幻電影,以及《影》、《紅海行動》這種極具中國特色的商業片。

在這一點上,國產電影是遠遠領先印度電影的。

我們早就過了揭開傷疤給人看的時代。

《調音師》的出現,再一次證明了印度在拋開女性和宗教這些標籤之後,依舊能拍出完成度極高的類型片。這對於印度,或者說對於全世界影迷來說,是一個響亮的信號,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但這並不代表印度電影已經碾壓國產電影。

相關焦點

  • 2019電影推薦——高達57個反轉的印度懸疑電影《調音師》
    提及印度電影,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摔跤吧!爸爸》、《三傻大鬧寶萊塢》等反映現實題材的影片。但是,《調音師》是一部不一樣的印度電影,它是一部懸疑劇。是根據微電影《調音師》改編擴充的。這部電影長達2個多小時,竟有高達57個反轉,幾乎每十分鐘一個反轉,十分燒腦。
  • 《調音師》印度燒腦神作,全面深度解析,結局你真的看懂了嗎?
    《調音師》是一部印度喜劇、懸疑、驚悚類型電影,於2019年4月在中國上映,全片時長共139分鐘,導演斯裡蘭姆·拉格萬,由阿里吉特·比斯沃斯、約戈什·查德卡爾、斯裡蘭姆·拉格萬等人領銜主演,豆瓣評分8.3,貓眼電影票房3.24億元人民幣。
  • 印度街頭無監控?《調音師》這些細節你看懂了嗎
    1905電影網訊作為目前四月院線電影的最高分,來自印度的懸疑神作《調音師》憑藉讓人意想不到的劇情走向、無法猜透的神秘結局以及全員惡人的超級腦洞,驚豔了中國觀眾,不僅一度霸佔知乎討論榜榜首,「結局」、「解析」和「全員惡人」等關鍵詞更是多次登上微博熱搜,可見影片後勁之大。
  • 《調音師》最美的音樂是心靈的呼聲!年度必看懸疑佳作!
    大家好,這裡是欣陽影評今天,小編安利一部非常非常好看的印度懸疑電影《調音師》,劇情飛速般的反轉,演員的精彩表演也為電影增色不少,主要是故事的設定太厲害了!電影是由經典的同名短片改編而成,小編偶然間還看過。
  • 豆瓣7.7分,印度電影又出喜劇爆款,男一號曾主演《調音師》
    印度電影的腦洞一直很大!在《我的個神啊》裡,居然透過一個外星人的視角,去觀察印度五花八門的宗教隔閡,而在《起跑線》中,又讓出身中產的父親,為了一個名校配額,一會裝富、一會扮窮,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但這種腦洞大開的背後,恰恰隱藏著印度電影屢屢出奇制勝的秘訣:從現實中挖掘歡樂、從歡樂中探究現實。因此,印度電影總能讓你在笑過之後,體驗到接地氣的犀利,並陷入深深的思索。最近,又有一部這樣的現實題材佳作上線了——《真雄起》,目前豆瓣得分7.7。
  • 全是馬賽克的國產片,揭露了我們的「N號房」
    有人問,擅長反思現實的韓國人,會不會把N號房搬上電影銀幕?對此香玉自然是翹首以待。不過此事還在風口浪尖上,距離被拍出來還為時尚早。今天,香玉想和大家聊聊一部國產片。聚焦公安民警查處和打擊「色情網站」與「色情聊天室」跌宕起伏的過程。裡頭的故事都是真實發生的,個個令香玉目瞪口呆。
  • 印度電影變形記
    《誤殺》翻拍自2015年的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後者則翻拍自印度2013年出版的影片《較量》。父親為了維護女兒,用電影裡學到的反偵查手法為家人脫罪這一劇情設定,讓觀眾們直呼過癮。從印度電影開始在中國引起廣泛討論,到改編印度電影劇本,國內公司又開始尋求和印度本土公司在內容與製作上的合作,印度電影生態在中國悄然發生著改變。
  • 調音師結局解析什麼意思?盤點你絕對注意不到的電影細節
    印度版的調音師靈感來源法國的同名短片,毫不誇張的說這是我曾看過的牛逼的一部懸疑短片,只有短短13分鐘但足夠驚心動魄,脊背冒汗,結局又意猶未盡。懸疑電影調音師正在熱映,過山車式的反轉劇情、讓人徹夜難忘,而密不透風的細節鋪陳和巧妙的情節設置,成為了網友們討論的熱門話題,不少網友還打開自己的腦洞,解讀出了屬於自己的結局。
  • 深度解析印度電影《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裡,卻看得見社會縮影
    短片最後給了一個戛然而止的結局,兇手拿槍指著調音師,電影結束。之後的意猶未盡則完全交給沒有跳出劇情的觀眾們自己去想像了。現在印度版的《調音師》終於給了我們一個結局。故事講述了一直假裝盲人的鋼琴師阿卡什(Akash),在意外成為一起兇殺案的唯一「目擊證人」後,所遭遇的種種出其不意的經歷。影片故事波折驚奇,反轉不斷,是2018年度IMDb評分最高的印度影片。
  • 影評丨《調音師》:生而為人 我們一路都在做選擇
    為什麼22樓觀影團今天還給大家介紹印度電影《調音師》呢?原因很簡單:劇情好看。如果因為固有印象而錯過這部好片子,實在是可惜! 許多人對印度電影的印象是「一言不合就跳舞」 電影開始的前三十分鐘,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印度式唱歌跳舞」畫風,讓人以為這是一部盲人勵志音樂喜劇。
  • 2019年最強反轉電影!這個印度盲人讓我盯緊屏幕兩小時!
    今天要給你推薦的電影也是一部印度電影,或許是為了儘量的和世界接軌,這次影片裡的舞蹈少了些,但是歌曲一點都沒少。讓我們先來看看評價:別問我好不好看,憋尿看完的。誰能想到今年最佳懸疑片是印度片?!這劇情簡直了!看得我目瞪口呆!意外驚喜的好看,雨夜開20miles看片真的不枉此行。2019年最強反轉電影!這個印度盲人讓我盯緊屏幕兩小時!
  • 這幾部印度高分電影,你看過麼?不看後悔!
    大家對印度電影的固版印象:唱歌跳舞組成的電影。但最近幾年,印度電影刷新了我們的認知,隨著《摔跤吧爸爸》《調音師》《廁所英雄》等等熱門電影的播出,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太好看了,是我錯怪印度電影了!所以,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推薦幾部備受好評的印度電影,沒有看過印度電影的朋友們快跟著小編嘗試一下!!!!!!!!!《調音師》。在沒看《調音師》之前,我認為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是制ZF轉最多的一部懸疑劇,看了《調音師》才知道,這部劇帶來的反轉不少於前者,而且驚險刺激尤為過之。
  • 調音師結局有彩蛋麼? 調音師結局什麼意思 解析真正的結局
    近期國內院線引進的印度電影《調音師》上映7天已經累計票房破億。實時排名也僅次於古天樂領銜的《反貪風暴4》和DC超級英雄大片《雷霆沙贊!》。後兩者都是在國內影響力明顯高於印度電影的IP,但是《調音師》收穫的口碑卻毫不遜色,有著爭奪口碑第一的能力。
  • 很少被重視的十部國產片,每部都是被低估的好電影
    」就是個傻子。陳建斌的運鏡令我驚喜,在全面商業化的環境,要拍出一個導演的理想,真心不容易;這個讓我想起田壯壯那一批當時還是新銳導演那時的「執著」,當個傻子,也沒想像中的容易。    2、《推拿》;仍是婁燁強烈個人風格的一部電影,整個電影點到為止的壓抑,情感、情緒、心理,都通過鏡頭表達出來,還好結局是都給了個好的交代,其實盲人和正常人一樣,也是這個社會的一部分,王大夫說得對,他可以去討飯,但是他是活生生的人啊
  • 爸爸》引發國內觀眾對印度電影的關注,如今卻風頭不再
    爸爸》一躍成為國內院線的新科票房明星時,圍繞印度寶萊塢電影的話題,開始被更多觀眾討論和認可,其實,早在2011年那部《三傻大鬧寶萊塢》,以盜版電影為載體在國內網友中口口相傳時,現實主義的印度影片就已經備受關注了。
  • 調音師沉浸在自己構造的劇本裡,他認真的扮演盲人角色。
    說起電影《調音師》,觀眾大概會想起是印度導演斯裡蘭姆·拉格萬作品。但很多人不知道,它的編劇之一奧利維耶·特雷內是原版《調音師》(法國)的導演。 印度版《調音師》也是在它基礎上改編的。 本文對電影涉及劇透,若介意,請觀影后再閱。
  • 2019年印度電影究竟怎麼樣?讓我們來聊一聊!
    個人認為印度電影有兩大特色:又唱又跳的寶萊塢風格,長到令人無聊的影片時間。但是不得不說印度這幾年還是出了好幾部影響深遠的影片的。我入坑印度電影時間不長,所以只能從近幾年的一些影片來舉例。記得當初《三傻》上映的時候,真的是街頭巷尾熱議,甚至許多人都說印度電影已經超過了我國的國產片。這一點其實肯定是不準確的,中國電影和印度電影各有千秋,而就我的感覺來說,從劇情嚴謹度,完整度,拍攝質量上,我認為還是國產片更勝一籌。中國電影業近幾年發展迅速,一大批優秀電影人也為我們奉獻了許許多多優秀的作品。比如《瘋狂的石頭》《烈日灼心》《追兇者也》《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等。
  • 印度電影突出重圍,其中一定有他的一份功勞
    尤其是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印度電影搬到在國內上映,徹底改變了之前我們所認定的印式歌舞片的刻板印象。從最早火爆全國的《三傻大鬧寶萊塢》,我們認識了阿米爾·汗,到後來的《我的個神啊》《摔跤吧,爸爸!》,再到《超級巨星》,以阿米爾·汗為主導的優質電影的輸出,讓我們開始關注印度電影。
  • 《調音師》最後一擊打破了所有陰霾
    這部是最近評分很高的一部電影。根據法國短片改編,原短片是講一個調音師假扮盲人在一次上門調琴時。意外進入兇殺現場,調音師繼續裝盲人開始彈琴,而殺人者站到了他身後把槍指向了他的腦袋。調音師一邊彈琴一邊心中默念只要琴聲不停,她就不會開槍……這部只有十三分鐘的法國短片被改編成了兩個小時的印度電影,改編很精彩,也很喪,看的時候心裡一直堵著一口氣,一直到最後罐子被撥走那一聲想起才把胸中那口氣爽快的吐了出去。這是一部預告片兒根本無法表達正片內容的影片。有興趣的可以從頭到尾看一遍。最大看點就在於看男主如何脫困。和短片的設定一樣。男主也是假裝盲人。
  • 調音師結局反轉什麼意思?調音師結局解析暗喻的現實你看懂了嗎?
    說到印度電影,我想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史詩巨作、豪門恩怨和溫情救贖之類,那麼當這款披著黑色幽默外衣的懸疑影片《調音師》上映後,大家不淡定了。緊張的鋼琴聲伴隨著無數的反轉劇情讓觀眾的心一直提著,甚至到了結尾都不放過觀眾,莫名的結局讓人細思極恐、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