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融媒體中心於2018年12月10日正式掛牌成立,為旗委直屬一類公益性事業單位,其前身是1998年12月28日組建成立的伊金霍洛旗新聞中心。中心於2017年實施 「中央廚房」一期工程,2019年實施「中央廚房」二期工程,目前已基本建設完成。
中心現有伊金霍洛旗蒙漢語調頻廣播電臺FM102.3、伊金霍洛旗蒙漢語電視臺4個傳統宣傳平臺和伊金霍洛新聞網及手機APP、伊金霍洛發布、伊金霍洛旗融媒體蒙漢語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抖音、學習強國、草原雲、天驕雲等24個新媒體宣傳平臺。全平臺共計開通20餘檔專題和欄目,內容涵蓋了時政、文化、社會民生等各領域。
以改革為統領,深化體制機制創新
2019年,伊金霍洛旗融媒體中心對內設部門重新進行構建,形成了6個部門、一個傳媒公司,明確了部門負責人和各自崗位職責。同時成立了考核領導小組和策劃評審委員會,對新聞的策採制播流程和內容生產架構進行了細化再造,對各崗位的工作業績進行綜合考評。
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始終堅持一以貫之。一是打造了集統一指揮、採編調度、稿庫資源共享等功能於一體的「中央廚房」,融媒體發布指揮調度系統率先通過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安全測評中心測評,功能和性能完全符合廣電總局印發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規範》白皮書所有技術規範。
二是先後制定了《伊金霍洛旗融媒體中心宣傳管理辦法》《伊金霍洛旗融媒體中心公共突發事件宣傳報導應急預案》《伊金霍洛旗融媒體中心採編制播流程》、《伊金霍洛旗融媒體中心播發流程》,進一步完善了《伊金霍洛旗融媒體中心新聞稿件審核流程》《伊金霍洛旗融媒體中心安全播出管理辦法》等宣傳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出臺了《伊金霍洛旗融媒體中心外宣獎勵制度》《伊金霍洛旗融媒體中心好策劃評選獎勵辦法》《伊金霍洛旗融媒體中心好新聞評選獎勵辦法》《伊金霍洛旗融媒體中心季度之星評選獎勵辦法》等考核激勵制度,目前,各項制度正在試運行當中,其餘機制正在建立和完善當中。
三是傳媒公司全面啟動運行,在媒體社會化運營方面進行了有力探索,有力反哺了融媒體中心建設,彌補了中心人員緊張、培訓不足等問題,形成了公司與中心良性互補、共同壯大的良好局面。
多點發力,鞏固基層主流思想輿論陣地
面對新形勢,伊金霍洛旗融媒體中心立足實際、高點定位,從頂層設計、內容供給、能力創新等方面多點發力,全面推進旗縣級新聞資源和傳播平臺的優化融合,積極踐行新時期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推進新聞工作者踐行「四力」,激發其履職盡責的熱情與活力,提升旗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內容生產能力、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鞏固黨在基層的主流思想輿論陣地,提高基層輿論陣地的影響力、公信力和引導力,更好地引導群眾和服務群眾。
融媒體中心建成以來,在深化媒體融合、生產流程重塑、內外宣體系構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隨著媒體融合發展和踐行「四力」,推進新聞「走轉改」的深入推進,民生新聞、社會新聞和自辦節目的佔比也較過去提升了25%,新聞稿件更加貼近百姓、貼近生活。例如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宣傳報導中,採訪發布了大量鮮活生動的典型報導,生動地反映了伊金霍洛旗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取得的成績,激發了困難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奔小康的精神力量。
二是外宣工作實現了重大突破,2019年在中央級媒體發稿20餘條,在自治區媒體發稿50餘條,在市級媒體發稿400餘條,發稿量從連續多年排名末位穩定走進全市前列。
三是積極改進新聞報導方式,利用直播、H5、VR、抖音短視頻等宣傳方式,推出了一批短平快的新媒體產品,實現了內容從可讀到可視、從靜態到動態、從一維到多維的多媒體化展示,新聞的傳播力、影響力、穿透力有了大幅提升。截至今年9月共開展網絡直播8場次,最高單次觀看人數達30萬人次,製作專題片、快閃、抖音等各類視頻50多個,抖音短視頻單個最高點讚1.2萬。
四是依託傳媒公司,推動媒體社會化運營,有效反哺融媒體中心建設。2019年,傳媒公司在原有地面數位電視業務的基礎上,在媒體社會化運營方面進行了有力探索,依託媒體傳播優勢,承接專題片、宣傳片、多媒體廣告、媒體資料庫經營等收益性項目,有力反哺了融媒體中心建設,彌補中心人員緊張、培訓不足等問題,形成了公司與中心良性互補、共同壯大的良好局面。
加強人才培養,夯築全媒體發展基石
人才是事業發展的基石,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始終是中心發展的大事。近兩年,一方面通過爭取旗委政府支持,分兩批通過下設傳媒公司招聘融媒體工作人員20名,以緩解人員緊張問題;另一方面創新激勵機制,完善薪酬體系,充分激發優秀人才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讓真正的人才有成就、有地位、有待遇、有歸屬感。同時,對中心人員加強學習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和內部業務交流培訓,建立「師徒結對、以老帶新」人才培育機制,全面練就「策、採、寫、編、評、播、拍、做」等紮實基本功,努力成為新聞宣傳的行家裡手。此外,伊旗融媒體中心還通過傳媒公司聘用專業人才和面向社會招募志願主播的方式,彌補人員不足的問題,此舉在發揮社會力量,聚攏人才能量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不過,當前人才的問題依然是最突出的。一是政策不允許新增財政供養人員,導致吸引不到高素質專業的融媒體人才;二是下設傳媒公司聘用人員工資待遇偏低且穩定性不高,留不住成熟的融媒體人才。
聚焦兩個服務,著力提高融媒體核心競爭力
伊金霍洛旗融媒體中心在建設運營過程中,一直著眼服務群眾,突出服務事項。「魅力伊金霍洛」手機APP是融媒體中心探索「媒體+政務+服務」的先行之舉。目前,「魅力伊金霍洛」手機客戶端已接入25個政務服務平臺和部門,建立了旗級部門和各鎮各嘎查村100餘個政務信息平臺。同時,還接入了交通類、生活服務類、便民服務類和新聞報料功能等24個服務性平臺。在這裡,用戶可以享受到諸如訂機票酒店電影票、寄快遞、房屋租賃等很多細緻入微的生活服務,可謂是「一端盡知全城事」「一端辦成全城事」。同時,在融合發展方面突出基於平臺,延展機制的特點,將電視、廣播、村村響等傳統媒體平臺和「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進行了融合,將統一集採的新聞素材,按不同平臺的屬性進行編輯加工後進行分發,此舉實現了對各類受眾的全覆蓋,有效提高了新聞輿論工作的影響力。
截至目前,累計開通運營24個蒙漢語新媒體平臺,並將內容發布的重點放到了受眾喜愛的圖文和短視頻方面。例如短視頻《震撼!衛星視角看伊金霍洛旗36年變化》《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微視頻——「小鎮故事」》《伊金霍洛—春天在路上》等新媒體產品,深受群眾喜愛,全網轉載閱讀均達萬餘次,充分展現了新媒體產品的傳播力、穿透力。在地方「兩會」報導現場,伊金霍洛旗融媒體中心精心設計、積極籌劃,不僅搭建了融媒體報導平臺,實現電視、廣播、網絡等多方聯動式報導,還利用微博、微信、PC端、APP、抖音等網絡平臺,傳播代表委員聲音,回應群眾關切……融媒體報導讓伊金霍洛旗「兩會」新聞更鮮活、更接地氣、更具傳播力。其中,「vlog+新聞」圍繞「兩會」主題,以日常化、生活化的後臺情景呈現高情態性畫面,使宏大主題和後臺生活化情境相輔相成。受眾邁入後臺感受記者的所見所聞,產生共情,增強了「兩會」新聞報導的感染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吸引了年輕群體關注「兩會」新聞。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傳中,伊金霍洛旗融媒體中心高度重視,積極宣傳疫情防控工作,統籌各媒體平臺優勢,利用新媒體傳播快、受眾廣的特點,及時發布疫情防控進展,權威發布疫情防控措施和各級防控要求。利用電臺和「村村響」應急廣播覆蓋城鄉的特點,解決了農村牧區中老年群眾對疫情防控信息接收的盲區,將疫情防控資訊、措施、知識和典型人物、典型做法權威、全面、及時傳遞到了千家萬戶,實現了疫情防控宣傳「鋪天蓋地、家喻戶曉」的目的,堅定了人民群眾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役的決心和信心切實發揮出了主流輿論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作用。
把握需求,推動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媒體融合發展形成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在社會治理中扮演了「信息橋梁」的角色,更進一步發揮了思想引導、輿論引領作用,特別是在綜合了電視臺、電臺、「村村響」和「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等各類傳播媒介後,實現了基層輿論引導「最後一公裡」的政治觸達。在精神文明引領和文化服務方面,伊旗融媒體中心為烏蘭牧騎、文聯等基層文化服務機構搭建了宣傳平臺,同時,開設了《黨課》《甘德裡希裡》《陪你讀書》《新時代文明實踐在行動》等文化欄目,將優秀文化精品傳播給人民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凝聚起了各族人精神文化正能量。綜合成為縣域基層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根據地的同時,也應更好發揮文化服務、社會服務、商業服務等重要作用,更好服務於政務管理、基層治理,更好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利用全媒體傳播體系,不僅可以更好地宣傳黨和政府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思路和舉措,還可以更好地把握社會發展情況、暢通溝通渠道,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堅守意識形態主陣地,確保安全播出無事故
作為意識形態工作主陣地,融媒體中心切實履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嚴格落實新聞策採制播流程,嚴格執行稿件「編審發」、「三審三校」和廣播電視機房值班值守等各項制度,把好新聞的政治關、政策關和安全播發關。修訂完善了《安全播出責任單位相關制度和預案彙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配強了網絡安全防火牆等安全防護設備,定期對網絡伺服器、網絡設備等進行安全漏洞掃描和維護;邀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廣播電視信息安全測評中心進行了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測試;按照《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經常對有害信息和錯誤表述進行排查整治;定期對全旗「村村響」應急廣播、直播衛星「戶戶通」系統和廣播電視發射臺站進行維護,全力守好意識形態陣地安全。
面對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重大戰略,伊金霍洛旗融媒體中心將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在內容、形式、體制上改革創新,不斷壯大新聞輿論陣地,不斷拓寬政務服務、便民服務渠道,更好地服務全旗中心工作、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為全旗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