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3 2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請關注 浙大城市學院 收錄於話題#新青年4個
林型雙參與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國家獎學金特別評選大會推薦視頻
林型雙,浙大城市學院計算機1702班學生,2020年國家獎學金獲得者,並獲浙江省國家獎學金特別評審獎(全省僅10名)。曾擔任校學生會副主席,入選杭州市西子青年人才學院。學業成績連續三年保持專業第一,曾獲浙大城市學院「先鋒學子」稱號。在校期間,還獲得浙江省政府獎學金,學校專業精英獎學金、學業優秀一等獎學金等。曾獲國家級學科競賽獲獎3項,省級學科競賽獲獎4項,校級競賽獲獎5項。參與國創項目2項,校創項目1項,第一作者登記計算機軟體著作權3項,第一發明人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
越努力,越幸運
所有的低谷,都是登頂前的鋪墊。2017年9月,林型雙以「壓線生」的身份考入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談及此事,他玩笑般說道:「我很幸運將自己的高考所得的每一分都用到了極致。」
「我一直非常熱愛計算機專業。」早在入學之初,林型雙就定下了自己的學年小目標——轉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並為之不懈努力著。在轉專業上,林型雙按部就班地開展著自己的學習計劃。由於轉專業有嚴格的績點要求,他更加重視對原專業課程的學習,以百分之百的努力投入其中,這也成就了他專業第一的優秀成績。
越努力,越幸運。早已明確方向的林型雙在經過大一的積累沉澱後,一路過關斬將,憑藉優異的成績順利轉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走上了全新的學習之路。回憶起轉專業成功的第一年,雖然有目標達成後的欣喜,但林型雙坦言:「那段時間我壓力特別大。」在學習新的專業課的同時,他還需要補上相關的基礎課程。但他迎難而上,僅用了兩年時間就修讀完了三年的計劃課程,更是在新專業裡連續兩年斬獲學業成績第一。
如今所經歷的磨礪都會在未來找到答案,在獲得國獎特別評審獎的那一刻,林型雙感慨道:「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已經步入大四的他更是從未停止前進的步伐,在重大的人生抉擇面前選擇了考研深造,「前路漫漫,我想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競爭力,未來也能有更大的就業自主性。」
懷揣熱愛徜徉科研之星空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懷揣著對計算機專業赤誠熱愛的林型雙,並不只滿足於課堂上獲取的知識,在大二時,他以身邊優秀的學長學姐為榜樣,踏上了競賽、科研的道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林型雙加入了計算學院教師蔡建平的項目組,從此,他積極地參與各項學科競賽和科研項目,「參與科研競賽是一個不斷提升自我、突破自我的過程」。今年,林型雙與良師益友繼續合作,領銜參加浙江省國際「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以及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等學科競賽。值得一提的是,他領銜的團隊成為「網際網路+」競賽升級後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入圍省賽決賽的在校生團隊。
飲水思源,林型雙有許多想感謝的人,特別是一路指導幫助他的項目組導師蔡建平。「蔡老師帶領我們將興趣融入科研實踐,積極參與各類科創項目,我十分享受這個過程!」
在實踐中獲得成長
決定人生高度的,往往是一個人的態度。林型雙自加入了校學生會以來,注重全面發展的他勤勤懇懇、竭盡所能,從一名小幹事逐步成長為一位具有優秀組織與協調能力的學生會副主席:「非常感恩這三年經歷,讓我慢慢成熟了起來。」
在此期間,他積極參與了一系列的校內外實踐工作,連續兩個暑假參加了學校的反邪教社會實踐團,前往中國溼地博物館參與舉辦小候鳥夏令營,緊密結合青少年兒童的興趣設計課程,以「小老師」的角色為留守兒童普及有關環境保護、反邪教、傳統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林型雙笑言:「實踐內容豐富且有趣,我常常感到累並快樂著。」出色的社會工作和實踐能力讓他脫穎而出,成功入選杭州市西子青年人才學院,成為其中的一員。
這些有趣的經歷帶給林型雙的是難忘的回憶,積極進取、熱愛生活也成了他的代名詞,「它們帶我走出工科生的世界和思維,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問題,讓我一生受益。」
給學弟學妹們的寄語:
「萬丈高樓平地起,踏實積累很重要,同時每個人都應該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找到方向後才會更有動力。其實大學生活的意義對每個人而言都不同,通往成功的道路也都是不可複製的,這些都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個度,方能過得充實且精彩。」
文字 / 徐曉樂
部分內容及視頻來源 / 計算學院
今日編輯 / 盧雨婷 陳思涵
責任編輯 / 李冠琳
出品:
tuī
推
jiàn
薦
yuè
閱
dú
讀
原標題:《從「壓線生」到「國獎特別評審獎」,他說,越努力越幸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