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俄國憲兵亮相敘利亞 開的竟然是義大利車

2021-01-22 講武堂

近日,俄媒體曝光了一組俄羅斯軍事警察(Военная полиция)部隊亮相敘利亞赫梅明空軍基地的組圖。


軍事警察,就是我們常說的憲兵。憲兵的英文名是Military Policeman,簡稱MP,即軍事警察的意思。憲兵是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軍隊正規常設兵種,主要負責維持軍隊紀律、保障軍隊命令的執行、組織軍事法庭等,是名副其實的軍中警察。


圖片:頭戴紅色貝雷帽的俄羅斯憲兵部隊,注意其右臂的標誌以及英文「MP」。而在俄羅斯國內,一般是採用俄文縮寫「ВП」。


據報導,到達敘利亞的俄羅斯憲兵部隊有一個旅級戰鬥單位。而根據俄羅斯網友分析,這些公布的照片是2016年8月期間,俄羅斯國防部中將弗拉基米爾·伊萬諾夫視察駐敘利亞赫梅明空軍基地的俄羅斯憲兵部隊時的留影。


圖片:駐敘利亞赫梅明空軍基地的俄羅斯憲兵部隊。


有趣的是,這些戴著紅色貝雷帽的俄羅斯憲兵,裝備比較繁雜。


上圖1號的位置是一輛義大利LMV裝甲車的俄羅斯版本——「猞猁」Rys裝甲車;2號的位置是一輛俄羅斯自行研製的「虎」式裝甲車;而3號的位置是一輛俄軍裝備比較多的BTR-80A型輪式裝甲輸送車。後面綠色的是「鎧甲」-S1彈炮合一防空系統,正是憲兵們所需要防守的重要目標。


對於俄羅斯的「虎」式裝甲車和BTR-80A型輪式裝甲輸送車,大家都比較熟悉,也多次亮相紅場閱兵,算是俄羅斯土生土長的毛式風味裝甲車輛。但1號位置的這輛義大利風格濃厚的Rys裝甲車就顯得比較特別了。這是義大利依維柯公司專門為俄羅斯軍隊生產的四輪全驅輕型裝甲車。


沒錯,這是義大利裝甲車、義大利裝甲車、義大利裝甲車!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作為坦克裝甲車強國的俄羅斯現在竟然淪落到引進義大利的裝甲車!其實這是俄羅斯軍隊對本國軍工企業恨鐵不成鋼的一種反應,是有原因的!且聽筆者道來。


圖片:俄羅斯憲兵裝備的Rys裝甲車其實是義大利LMV裝甲車的俄羅斯版。


據俄羅斯《消息報》稱,基於敘利亞作戰經驗,義大利製造商依維柯公司生產的Rys 4×4輕型多用途裝甲車開始在俄羅斯憲兵旅服役,憲兵部隊已經開始接收首批Rys裝甲車,並計劃在1年左右完成交付,數百輛該型裝甲車正存放在軍械庫當中。


這項交易是由俄羅斯前國防部長阿納託利·愛德華多維奇·謝爾久科夫提出的,主要內容是從義大利依維柯公司採購65E19WM(LMV,輕型多用途車)裝甲車。


圖片:參加紅場閱兵的俄羅斯、義大利合資生產的Rys裝甲車。


LMV裝甲車是義大利的知名車型,LMV是英文輕型多用途車輛的縮寫。


該車是義大利依維柯公司軍車分部於1999年開始研製的一種4×4輕型裝甲車。依維柯公司針對近年來低烈度地區性衝突較多,大規模地面戰爭爆發機率較低的情況,專門開發了這樣一型具備防護輕武器,可以抵禦地雷的輕型裝甲車。


2001年,首批10輛試製車完成。LMV的正式軍用編號為M65E19WM。自從2004年第一批60輛交付部隊後,很快通過了義大利陸軍的各種試驗。2005年,依維柯公司就接到了義大利陸軍1150輛的大訂單。


圖片:義大利產的LMV型4×4戰術裝甲車已經在多個國家列裝。


LMV裝甲車對防護力的要求主要集中在防步兵輕武器和地雷爆炸上。該車針對突擊步槍等步兵武器的防護進行了精心設計,底盤上方的乘員室採用了硬殼框架結構,框架具備防彈能力,而其它車體外殼則可以方便的拆卸更換,能根據需要,安裝各種裝甲板。同時,這種硬質框架在車體翻滾時,不會散架變形,從而能更好地保護車內乘員。LMV的裝甲可以抵抗5.56毫米和7.62毫米子彈的近距離直射,如果換裝加厚裝甲防禦能力更強。


圖片:去年向敘利亞赫梅明空軍基地部署S-400飛彈系統時,頭排指揮車就是這種義大利血統的裝甲車。


俄羅斯過去在軍事採購領域100%依靠自身技術,但現在它認識到自己並不是在所有領域都具有競爭力。儘管俄軍一直尋求從國外購買少量武器,但隨著2008年與喬治亞之間的戰爭,這種步伐進一步加快,購買外國武器進入了大規模交易的階段。


2010年開始,俄羅斯就計劃與義大利的依維柯公司談判,購買大約3000輛LMV輕型裝甲車。為此,依維柯俄羅斯公司(依維柯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和俄羅斯國防部下屬的國防服務公司(Oboronservis)在沃羅涅日第127輪式車輛維修廠成立了一家名為MVPS的合資企業,負責將義大利提供的LMV裝甲車零部件進行整體裝配。而在俄羅斯生產的LMV裝甲車被命名為Rys。


圖片:俄羅斯Rys裝甲車是義大利車體上安裝俄羅斯武器。


有趣的是,俄羅斯近年已經研製並大量裝備了「虎」式輕型裝甲車,還出口中國。在這種情況下大手筆向義大利購買性能和作用相近的LMV/Rys輕型裝甲車確實讓人難以想明白。


其實,俄羅斯軍隊向義大利購買裝甲車是在南奧塞梯戰爭刺激下決定的,也是對本國軍工企業的一種鞭策。本世紀前十年,在資金上捉襟見肘的俄羅斯軍工企業無力開發新的裝甲車輛以更換這些老式裝備,而老的僵化的銷售思路還是停留在軍工廠造什麼,軍隊就必須用什麼上面。這讓俄軍非常不滿,軍方試圖打破這一邏輯,表明自己可以從國外買到部隊需要的任何東西,於是便有了依維柯項目。


圖片:俄羅斯GAZ-2330「虎」式輕型裝甲車,可以看成是俄羅斯軍工企業在義大利裝甲車裝備俄軍後的一種反擊,一種挽回顏面的舉措。


事實上,後來由阿爾扎瑪斯工廠生產的、裝備俄軍的國產GAZ-2330「虎」式輪式裝甲車的性能完全不亞於義大利的LMV,某些方面甚至優於對手。比如「虎」式更重,可以安裝威力更大的武器,車體內可乘坐10名士兵,而義大利車只能乘坐4人,而「虎」式將其抵禦子彈和地雷的防護級別提高到六級。


圖片:俄羅斯國產的「虎」式輕型裝甲車更適合俄軍的作戰使用。


但是俄羅斯軍隊要感謝義大利人,正是LMV裝甲車項目迫使陳舊的俄羅斯軍工企業行動了起來。第一批300輛依維柯LMV裝甲車的引進,讓俄國內軍工企業真正感受到了競爭的壓力,促使他們更積極地改進自己的產品,以滿足甚至超過軍方的要求。


圖片:在俄羅斯LMV/Rys裝甲車上快樂地打槍的俄羅斯美女,都是兇器/胸器啊!


看到俄羅斯本國軍工企業行動起來了,拿出了能夠滿足部隊需要的「虎」式輕型裝甲車了。那麼俄軍引進義大利裝甲車的目的也就實現了。


因此,俄羅斯與義大利第一輪商定的1775輛LMV裝甲車購買合同得到了執行,俄國人的款項全部打給了義大利依維柯公司,這些產品也陸續在俄羅斯國內組裝。但原計劃購買的第二批1200輛義大利裝甲車卻被俄國防部「婉言謝絕」,轉而採購國產的「虎」式裝甲車。


已購買的1775輛裝甲車從俄羅斯軍隊的一線部隊退出,開始陸續裝備憲兵部隊。


圖片:在俄羅斯工廠中組裝的裝甲車,這些車輛都是由義大利依維柯公司提供套件組裝的。很難想像,曾經強大的俄羅斯軍事工業會購買義大利輕型裝甲車的生產許可證,進行散件組裝。而正是LMV裝甲車項目,迫使陳舊的俄羅斯軍工企業行動了起來開發更好的裝備,可以算是競爭帶來的活力吧。


讓我們從裝甲車身上,回到這次出現在敘利亞的俄羅斯憲兵。俄羅斯憲兵是俄軍中最年輕的兵種。憲兵就是"軍中警察"。這個概念起源於法國,隨拿破崙的軍隊橫掃歐洲時傳到了全世界。


過去二戰時期,蘇軍有臭名昭著的督戰隊,有了當代憲兵的雛形。戰後蘇軍也有相應的軍事監察部門,但卻並不稱為憲兵或軍事警察。


直到2010年,俄聯邦武裝力量才引入了軍事警察機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憲兵。新機構的主要任務是鞏固部隊法律和法制,協助整頓軍內秩序,消除從虐待士兵到腐敗在內的任何形式的違法違紀現象。


圖片:在赫梅明空軍基地門口執勤的俄羅斯憲兵。


俄軍憲兵部隊的組織編制體制和陸軍模式相同,一般是旅為單位,人數為5000人,直接隸屬國防部第一副部長。


憲兵制度建成後,俄聯邦武裝力量不再履行日常的警衛職能,特別是部隊營院、衛戍區和城市巡邏、軍事化部隊(基地、倉庫)設施警衛警戒、軍車檢查等,而部隊中的禁閉室和軍事警備司令部也移交給了憲兵。


圖片:在敘利亞赫梅明基地守衛蘇-24「擊劍手」戰鬥轟炸機的俄羅斯憲兵。


圖片:守衛S-400遠程防空飛彈系統的俄羅斯憲兵。


這次部署到敘利亞赫梅明空軍基地的俄羅斯憲兵,主要執行的是戰機、飛彈等武器裝備的守衛、基地外圍警戒、人員識別和檢查、以及軍紀監察等。




圖片:俄羅斯憲兵有權利檢查赫梅明空軍基地中的俄軍士兵,防止軍紀出現問題。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俄羅斯憲兵頭戴紅色貝雷帽,右手帶有國際上通用的代表憲兵的標誌——「MP」。英語憲兵是Military Policeman,所以簡稱MP。有趣的是,過去在俄羅斯國內,臂章上並沒有「MP」,而是俄語「軍事警察」(Военная полиция)的縮寫「ВП」。這次出國執行任務,為識別方便,換上了國際通用的「MP」憲兵標誌。


圖片:在俄羅斯國內時,俄羅斯憲兵的臂章由國旗、兵種標誌和憲兵的俄語軍事警察字樣(Военная полиция)以及縮寫「ВП」組成。


在敘利亞的俄羅斯憲兵,還有一個軍裝特點,就是統一佩戴紅色的貝雷帽,這一傳統來源於過去俄羅斯內務部隊「紅色貝雷帽」特種部隊。而有佩戴紅色貝雷帽傳統的除了俄羅斯憲兵外,還有英國的特種部隊。


此外,相對於國內的身著「小綠人」斑點迷彩的憲兵同行,在敘利亞執行任務的俄羅斯憲兵,身穿的是適合敘利亞炎熱氣候的沙漠色軍服。


圖片:身著沙漠色調的夏季軍裝的俄羅斯駐敘利亞憲兵。


除了訓練和日常執勤的時候佩戴紅色貝雷帽外,在作戰時,俄羅斯憲兵仍然穿戴全套防護裝備,使用的也是和俄軍士兵一樣的武器裝備,作戰能力並不弱。


俄羅斯憲兵還曾經在中俄軍演中與中國軍人同臺競技,展現了強大的戰鬥力。畢竟從內務部隊轉型的俄羅斯憲兵有著過去內務部特種部隊的傳統,這支精銳尖兵曾經在高加索、車臣、南奧賽梯等多個戰場浴血戰鬥,作戰經驗豐富,是反恐防暴的一把利刃。


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俄羅斯憲兵的英姿吧!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俄羅斯憲兵與土耳其軍隊保持密切溝通 雙方避免敘利亞局勢複雜化
    近日,俄羅斯媒體發布了一組駐敘利亞俄軍憲兵部隊執行巡邏任務時,拍攝的新聞節目。可以看到這支小分隊全部由各型裝甲車組成,打頭的是一輛BTR-82A輪式步兵戰車,主要武器是一門30mm機炮。「猞猁」輕型裝甲車,車身上同樣有憲兵識別帶,車頂還有藍色的警燈。儘管俄軍憲兵人數不多,車型倒是挺多,不知道怎麼安排的。這輛「颱風K」車頂同樣有藍色的警燈,該車由卡瑪茲車廠研製,採用了防地雷反伏擊車的設計,可以在遭遇爆炸襲擊時,儘可能保證車內人員的安全。
  • 駐敘利亞俄軍憲兵部隊在馬瑞特努曼巡邏 積極恢復當地交通和秩序
    近日,俄羅斯國防部發布了一組在敘利亞北部的馬瑞特努曼(Maraat al-Numan)執行任務的憲兵部隊照片。今年年初,敘利亞政府軍解放了這座位於伊德利卜南部的重鎮,正在恢復當地的交通和社會秩序。俄羅斯憲兵部隊主要維護當地秩序,管理駐敘俄軍紀律問題。俄軍部隊乘坐「颱風K」防地雷反伏擊車執行任務,車上有醒目的「MP」標記,車身側面和尾部還有醒目的紅色識別帶。「颱風K」是卡瑪茲研製的大型裝甲車,採用特殊設計可以在地雷或簡易爆炸裝置的襲擊中,保護車內人員的安全。
  • 【多圖】義大利憲兵和警察在北京巡邏執勤
    2016年5月,中意聯合警務巡邏首次亮相米蘭。從4月24日至5月7日,來自義大利的4名警員(其中2名警察、2名憲兵)將與中國公安民警在北京和上海有關旅遊景區開展為期兩周的聯合巡邏,意方警員將協助中方警員處理與義大利遊客安全有關的問題。(上圖為義大利警察和中國警察在鳥巢國家體育場)
  • 臺軍「憲兵特勤隊」簡介
    臺軍「憲兵特勤隊」一直以神秘低調形象示人,除了配合由臺防務部門辦理的「雙十慶典」和營區開放等活動進行戰力展示外,平常行動「極少曝光」,僅在臺灣發生「重大事件」時才會出動,被「三立新聞」稱為「成軍以來從來沒有接受媒體採訪的反恐部隊」。
  • 義大利年輕人頂著疫情開生日會,憲兵和罰單與蛋糕一起上門
    昨天的公告(12月5日星期六)證實了義大利的感染人數略有下降,但不幸的是,這一數字仍然很高。不過,醫院的壓力有所減輕:重症監護病房下降(-50)。衛生棉籤的陽性率也下降到10.7%。託斯卡納的病例數(居民和非居民)在義大利排名第9,每10萬居民中約有2906例(義大利平均每10萬中有2833例)。通報率最高的省份是:普拉託,每10萬人中有3,716例。
  • 看義大利士兵披著披風,騎著黑馬亮相,真是太...
    就拿義大利憲兵的軍服來說,如果是有關注過的人估計都會很喜歡,因為義大利憲兵的軍服確實挺帥,而且他們士兵穿上之後也給人一種堪比男模的範。 尤其是那個黑配紅的披風,真的是相當有個性,看網上一些義大利憲兵穿上軍服之後的照片,就是會讓人覺得特別驚豔,而且極其有格調。
  • 俄國最神秘的女人,她認同進化但否認進化論,死後思想催生納粹
    題/俄國最神秘的女人——布拉瓦茨卡婭文/雨笠煙衰圖片聲明/本文內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布拉瓦茨卡婭是俄國近代著名的通神學家和預言家,現代神智學說的創始人,是俄國歷史上最神秘的女人,沒有之一。(布拉瓦茨卡婭寫真照,你能在她的眼神中看到什麼?)
  • 美軍被俄羅斯憲兵繳械,20支步槍下落不明,俄方拒絕償還武器
    在2月13日,駐敘利亞美軍就發生了一起集體弄丟槍枝的事件,美軍在哈塞克省將20支卡賓槍「交給」俄羅斯憲兵「保管」,最後這20支步槍卻下落不明了。 俄羅斯憲兵 2月13日,一支美軍巡邏隊在哈塞克省執行任務時,由於偏航進入了希爾巴特阿莫村,與當地的敘利亞村民發生口角,美軍在爭執時開槍射殺了一名14歲的敘利亞少年
  • 美軍地面行動受阻急了,出動F-15E,幸好俄羅斯憲兵出面解圍
    據報導,在當地居民試圖抗議美國車隊進入敘利亞當局控制地區後,美軍開火。F-15與此同時,一名軍事記者發表錄像,指稱美國空襲了敘利亞軍隊在卡米什利的陣地。視頻顯示,一架美國空軍的F-15E戰鬥機在該地區上空飛行。這名記者聲稱,這架飛機投下閃光彈是為了警告敘利亞軍隊。不過投炸彈的視頻沒有拍到。
  • 俄曝最先進T14坦克出徵敘利亞,美軍至今沒有察覺
    最近有俄羅斯媒體自曝,俄軍T14阿瑪塔坦克出徵敘利亞戰場,接受戰火的考驗。而美軍至今據此事毫不知情,絲毫沒有察覺。T14'阿瑪塔'主戰坦克技術先進,號稱世界第一款第四代主戰坦克。T14'阿瑪塔'主戰坦克,最早亮相於2015年俄羅斯慶祝二戰勝利70周年的閱兵式上。當時T14坦克憑藉智能化無人炮塔設計,瞬間"吸粉"無數,成為了紅場閱兵式上的"頭號網紅"。
  • 俄軍出動多輛裝甲車 奪取一關鍵水電站 對敘利亞戰後重建很重要
    近日,駐紮在敘利亞的俄羅斯軍隊控制了Tishrin水電站。這座水電站位於阿勒頗以東90千米的幼發拉底河上,大約20年前由俄羅斯和敘利亞工程師共同建造,這座水電站非常重要,是拉卡和阿勒頗主要的電力來源。在敘利亞內戰中,這座水電站多次易手,長期被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佔領。俄軍奪取這座水電站,對於敘利亞戰後重建相當重要,可以獲得穩定的電力供應。從照片上看,俄軍出動了「虎M」輕型裝甲車,以及「颱風K」裝甲運兵車。從車上的紅色標記可以看出,部分車輛來自俄軍憲兵部隊。車上插著大尺寸的俄羅斯國旗,很有效地威懾了某些不懷好意的武裝分子。
  • 金雁:俄國的自由主義和宗教神秘主義相輔相成
    [摘要]俄國的自由主義和宗教神秘主義相互借力、共同生長。眾所周知,西歐的文藝復興是從宗教的束縛下擺脫出來、以張揚人本主義的一種思想啟蒙運動。但是在俄國的政治舞臺上,我們卻看到了與此相反的現代化景觀——宗教復興和思想啟蒙的「共生」現象:表面上看,1905年「宗教寬容法」的頒布和自由主義的立憲民主黨的成立,是兩個孤立而互不相干的事件,其背後卻有一條看不見的紅線相連。在這個過程中,俄國的自由主義和宗教神秘主義相互借力、共同生長,演繹出與歐洲文藝復興「走出宗教」形式相反但結果相同的進程。在西歐沒有文藝復興就沒有人文主義。
  • 糧食危機下,美軍竟搶走敘利亞農民50車糧食,只因能走私賣個高價
    如今敘利亞地區內戰依舊未平息,並且美軍盤踞當地,而如果重新關注敘利亞就會發現,美軍對敘利亞人民的行徑更加令人髮指了。 據敘利亞官方新聞社SANA報導,近日,美軍一支由30輛裝甲車組成的車隊滿載重型武器進入敘利亞的東北部代爾·埃佐爾營地,這些武器包括了加農炮和坦克。
  • 葉卡捷琳娜:唯一能稱大帝的女皇,鐵腕統治俄國近三十五年
    在俄國的悠久歷史上,葉卡捷琳娜女皇一直是與彼得大帝齊名的,這位著名的俄國女皇,原為德意志一個公爵的女兒。之前一直叫做凱薩琳,本是德國人,在十四歲的時候跟隨母親約翰娜·伊莉莎白來到了俄國,在一次偶然的政治聯姻中,凱薩琳嫁給了當時俄國女皇的外甥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並且皈依俄國東正教,並改名為葉卡捷琳娜,正式成為俄國王位的繼承人。雖然葉卡捷琳娜從小就接受了宮廷各種禮法的洗禮,但是在嫁入俄國皇室後的十八年間,凱薩琳過得並不順心。
  • 【視·界】俄羅斯為什麼介入敘利亞內戰
    卡達國內發生暴亂,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被迫辭職,利比亞發生內戰其領導人卡扎菲被反對派俘虜並虐殺……敘利亞,這個位於歐亞非十字路口、地中海沿岸的國家也未能倖免,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令鎮壓遊行民眾從而引發大規模內戰持續至今。隨著戰爭久拖不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勢力捲入這場內戰當中,它們要麼幫助反對派武裝,要麼幫助敘政府軍。
  • 敘利亞遭炮擊,先頭部隊步戰車被炸
    來自俄羅斯方面報導稱,稍微安穩的敘利亞北部地區,再度發生了激戰:土耳其軍隊加強了在敘利亞北部的行動。這一次不僅是庫德人武裝的陣地遭到土耳其炮擊,而且敘利亞軍隊的據點也開始受到炮擊。土耳其軍隊轟炸了敘利亞北部的阿布·拉辛,攻擊的結果是敘利亞檢查點被炸毀,4輛敘利亞政府軍BMP步兵戰車被破壞。但是土耳其炮擊沒有造成敘利亞政府軍人員死亡。
  • 美國海軍陸戰隊特別反應小組實戰演習 資深憲兵戰術動作與眾不同
    該部隊由接受過高級訓練的資深憲兵組成,隸屬安全與應急服務營,歸屬憲兵司令辦公室指揮。憲兵英文為「MilitaryPolice」,即為軍事警察,負責在軍隊執法,所以他們的防彈背心上有「警察(Police)」的字樣。右側這個憲兵明顯是高手,左手抓住準星座,肩頭頂住槍託下沿,通過全息瞄準鏡瞄準鏡搜索目標,可以快速射擊。
  • 臺"總統府"憲兵把"青天白日滿地紅"臂章掛反了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30日報導,駐守在臺灣「總統府」的憲兵211營6月1日才換裝新的「勤務服」,但今早8時30分,在「總統府」正門廣場負責管制車輛進出的衛兵,其勤務服左上臂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臂章竟然反掛。
  • 俄羅斯的T-5000狙擊步槍殺傷力驚人,亮相敘利亞
    我們都知道俄羅斯的軍事工業厲害,一出手就是防空飛彈系統,或者什麼飛彈、隱身戰鬥機等等,卻很少聽到俄羅斯有關槍枝的打造,就在今年的國際防務與安全展覽會上,俄羅斯Orsis公司展出其研製的T-5000系列旋轉後拉槍機式狙擊步槍,這款機槍其實不是近期才出現的,在敘利亞戰爭中,這款機槍就亮相過,敘利亞戰爭一直難以消停
  • 「世界史·俄國卷」俄國農奴制改革、一戰、列寧與俄國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德、意、法、奧匈、俄等國最根本的矛盾是「英德競爭」,其中英法有矛盾,德法有矛盾,俄國與奧匈帝國有矛盾,法國義大利有矛盾,奧匈帝國義大利有矛盾,英俄有矛盾,整個歐洲一團亂義大利與法國爭奪北非失敗,加入了德奧同盟國。而英法是具有一定共同利益的,英法分別是世界第一第二殖民帝國,它們在殖民擴張的過程中借著工業革命的優勢佔盡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