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愛狗人士"臥底"捉拿了性侵、虐待母狗並利用狗"賣淫"的四川男子,該男子裸身挨打的視頻和照片在網絡上流傳。部分網友驚訝於特殊性癖好者的規模化、批判其行為違反公序良俗,也有部分網友對"人獸交"、"動物戀"的概念提出質疑。在我國現行法律空白的情況下,有關"動物權利主義"、"動物福利主義"的爭論不斷,人與動物發生關係算不算性侵、虐待,關鍵在於是否將動物納入人類的道德體系。
動物的意願無法表達 "強暴"和"享受"只是人類的獨斷
在中外的志怪小說中,"人獸戀"、"人獸婚"都是常見的、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但在現實中,"人獸交"、"動物戀"非常罕見,被視為違反倫常。近日,網曝"變態男性侵母狗"被抓的照片引發了網友一片駭然,類似英國男子和寵物狗發生性關係等性癖好一向只為博眼球,而這次事件,主流媒體首次對"人獸交"的倫理和法理做解析。
"人獸交"、"動物戀"的爭論由來已久,可以上溯到人類文明初期,希臘神話中也不乏對動物戀的描寫,德國的動物戀ZETA組織試圖獲得公眾理解,丹麥甚至還出現了訓練狗賣淫、"嫖馬"產業鏈。動物戀行為顯然嚴重衝擊了人類的道德觀念。支持者稱他們眷戀動物,把動物視為伴侶;反對者稱動物戀者沒有尊重動物的意願,損害了動物的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保護法》(專家建議稿)項目組的相關建議,虐待動物的"虐待"是指:故意以殘酷的手段或者方式給動物以不必要的痛苦和傷害,或者以殘酷的手段或者方式殺害動物。絕大多數人都能判斷虐殺的含義,但如何界定"不必要的痛苦和傷害"卻是法律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動物戀"者眼裡,動物是他們的伴侶,人和動物發生性關係是"愛的使然"。一位德國的"動物戀"男子表示,他不會傷害自己的哈士奇"愛人",兩人同床共枕的時候,"它很喜歡,也很滿足"。
動物不會開口說話,這裡的"喜歡"和"滿足"只是男子情感的投射。李銀河在《性學入門》中指出,動物的意願沒辦法表達,"強暴"和"享受"只是人類的獨斷。因動物缺乏表達意願能力及行為能力,某些國家或地區的法律傾向性保護弱勢群體。在香港法例中,獸交乃違法行為,《刑事罪行條例》(香港法例第200章)《獸交》規定:"任何人與動物作出違反自然性交,即屬犯獸交的罪行,一經循公訴程序定罪,可處罰款$50000及監禁10年"。
2013年,德國正式立法禁止動物戀,引起了全世界媒體的關注。德國的法令遭到了動物戀者的反對,一個名為ZETA的組織是強力反對者之一。這個組織的成員都承認他們曾與動物發生過性行為,很多人也有人類伴侶,而且伴侶都知道他們有這種傾向。這個組織曾經試圖在德國註冊團體,但最終被叫停。
動物是生命還是財物? 沒有"人"權就沒有"被性侵"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一書的序言中,曾對動物權利的觀念做了簡述,他說人類從動物進化而來,而又不像其他動物那樣"缺少智力和自由",但是,其他動物也是有知覺的,"它們同樣應該享有自然賦予的權利,人類有義務維護這一點",他特別指出"動物有不被虐待的權利"。
世界上對動物權利的保護,主要源自動物解放,即保護動物不被人類作為佔有物來對待的社會運動。參與這項運動的人即為動物權利主義者,他們的宗旨是不僅要為動物爭取被更仁慈對待的權利,更主張動物要享有精神上的基本"人"權,換句話說,動物應該被當作人同等看待,而不僅僅被當作人類的財產或工具,無論在法律層面或是精神層面。一些國家已經立法保障動物權利。1992年,瑞士法律上確認動物為"生命"而非"財物",但在目前中國的現行法律中,貓、狗等一般寵物僅具有財產屬性,主人享有自由處分權。
本質上講,是否將動物排斥在人類道德體系之外,或者說在何種程度上將動物納入人類道德體系之內,才是判斷"強姦"的基本依據。如果動物是無尊嚴、無人格的,就不會意識到自己被強姦,也談不上侵害。
動物福利主義認為,儘管將動物用於食用、娛樂或科學研究沒有什麼錯,但仍應立法保障這些動物免受不必要的痛苦。德國判決人獸交犯法的法律,正是由動物福利主義者所推動,其基本觀點即認為人獸交是對動物的虐待行為,應避免動物受到不必要的侵害。
在主張動物權利的人中,一直存在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擁有感知力的動物應該被區別對待,比如聰明靈性、和人類親近的貓、狗、馬、牛、羊;另一些人將這種權利推廣到所有動物身上,包括那些沒有自我意識甚至沒有進化出神經系統的動物。因為生物學中充滿了複雜而多樣的漸變性,按神經生物學來區分,如何判定一個有機體是否屬於應享有權利的"動物",目前還沒有一個被普遍認可的標準。
為什麼人們厭惡"人獸交"?
性學家李銀河認為,人獸交是一種特殊的性癖好。美國性學家的《性學報告》把人類的性缺陷分為六種,人獸交作為其中的一種宣洩方式,在整個人類中不常見。一般來講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偏愛動物,在性交有"人"的選擇時,寧願選擇"動物"來交配;還有一種情況是找不到人,用動物做代替。在教科書和社會調查中,人獸交和戀物癖等列在一起。根據金賽報告,曾經參與過人獸性行為的人口比例為男性8%,女性3.6%,而臨近農場的人的這種行為發生率更是高達40-50%。
這次"男子性侵母狗"事件,大眾並不知男子是先天的性癖好,還是性慾沒有找到宣洩的出口,但大家對人獸交的天然反感和厭惡是顯而易見的。在民間的傳說裡,人和獸的性行為是被貶低、抹黑、嘲笑的,涉及到人獸雜家,遠不像動畫片、電視劇等影視作品表現得那麼寬容。
在以往學者和黑猩猩、海豚的密切交流時,多次上演了動物愛上人類的感情故事。由於人類的迴避,這樣的感情故事沒能更深入進行下去。對於大部分當事人來說,在可預見的進化過程中人類依然會保有對近親亂倫以及對人獸雜交的本能反感。
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跨物種之間避免交配是因為繁殖因素。即使是相近的物種,後代的存活率也往往比較低,生存能力不強。那些人類與進化上不成功的物種交配後產下的後代大概競爭不過更純種的人類。如果我們的基因庫中有大量人獸戀的基因,也就不會有現在的我們了。所以人類基因的設計理念便體現出當今大多數人所持有的,不願與更廣大的動物群眾行苟且之事的心理機制。
美國全境有三十七個州立法禁止人獸交,起因則是個別震驚輿論的事件。華盛頓州的立法起源於該州一名男子和一匹馬玩脫至死;弗羅裡達州的立法是因為一名男子與保護區裡的海豚保持長期性關係被群眾發現。南美洲的秘魯比較極端,乾脆以法律禁止單身男性養殖雌性動物。有的國家不把人獸交視為違法行為,而視為一種精神疾病。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已經將戀獸癖移出了精神疾病的範疇,但紐西蘭仍舊堅持自己的法律於1989年對這一問題作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