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超首階段全聯盟唯一一支未嘗勝績,且各項數據均落後的的球隊,天津泰達隊在10月21日下午以1比1逼平深圳佳兆業隊後,以兩回合3比1的總比分成為保級組裡第一支成功保級的球隊。泰達主帥王寶山得意的笑與佳兆業外援馬裡跪地哭泣構成的畫面反差,給人以詭譎之感,但這個結果卻是賽制使然。
從結果來看,泰達隊無疑是本賽季中超第2階段淘汰賽制的直接受益者,於是在結果產生之後,有關賽制是否滿足競爭公平公正之需的討論再次被掀起。那麼在評價所謂賽制合理與否之前,有關賽制本身的討論其實早已在中國足協與各俱樂部之間展開。換言之,對於「打好一場球就能保級」的情景,無論是中國足協,還是各中超俱樂部早有預見。
7月上旬,也就是在2020賽季中超開賽前最後一次大規模的中超俱樂部峰會上,各家負責人從中國足協那裡領到了一份聯賽手冊。儘管對於第2階段賽事賽程、賽制,「手冊」裡並沒有具體明確,但其中有關「商務」的內容裡,全季160場比賽的字眼赫然在列。這意味著,刨去首階段14輪112場比賽,第2階段的場次已鎖定為48場。這與淘汰賽制每隊3輪、6回合比賽的賽制設計方案完全吻合。雖然中國足協當時還曾表示會與各俱樂部溝通,並結合亞冠、世預賽日程安排推出第2階段中超最終競賽方案,但私下裡,多家俱樂部老總對於上述方案付諸落實早有心理準備。被泰達擠入保級組最後4名之列的佳兆業,對賽制安排,同樣知情。輸球後再抱怨,其實毫無意義。
那麼,中超聯賽第2階段賽制是不是合理的呢?對於這個問題,首先要從大局出發作理性辨析。眾所周知,受疫情影響,新賽季中超聯賽直到7月25日才正式揭幕,這意味著往年跨度達9個月的中超聯賽如果本賽季「不跨年」,那麼就必須大幅壓縮賽事周期。而在5個月的可利用時間裡,中國足協還必須留出足量時間用以配合國家隊備戰世預賽、「BIG4」參加亞冠聯賽。新賽季中超聯賽分組、分區、分階段的賽制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被推出的。
在論證賽制正誤過程中,包括富力等在內的多家俱樂部提出了與最終方案有異的動議。比如,有俱樂部提出在首階段賽事結束後,讓部分球隊互換賽區,接著與此前未曾有過交手的另外一組球隊進行第2階段比賽,如果賽事周期有限,那麼可以在第2階段採用單循環賽制。但這樣的安排會帶來其它問題,比如哪些球隊奔波於兩賽區之間?那麼首階段採取2回合賽制,第2階段採用單回合,是不是會帶來其它形式的不公?
中國足協在推出賽制過程中,一方面聽取了各方意見,另一方面也持續動態關注「內、外」競賽條件的變化。比如國際足聯在此期間確認40強賽延至明年舉行,亞冠東亞大區賽事直到中超首階段賽程過半才敲定最終賽程、賽地等。對於本協會主辦的影響力最大、競技水平最高、涉及各類利益最多的中超聯賽,中國足協始終要從維護大局出發落實具體安排。什麼是大局?當然是疫情背景下,中超聯賽安全、有序重啟,並儘可能保持其完整性、競賽的公平與公正及觀賞性。當然還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儘可能利用可利用條件為聯賽止損,維護包括贊助商、球迷在內各方的利益。
說到維護賽事利益,就不得不提到「升降級取捨」的問題。早在本賽季中超聯賽賽制初定方案被推出的時候,協會相關人士就曾對部分俱樂部高層這樣表態稱,「特殊時期,特殊賽制。只要相比於傳統的雙循環主客場賽制有變化,那麼變化的結果一定不會絕對完美。對包括俱樂部在內的各聯賽有關利益方,沒什麼比賽制安全重啟,順利進行更為重要。那麼對於賽制的相對合理,各俱樂部就應該有理性的認識。」
在賽制論證過程中,亦有俱樂部提出,既然賽制不可能絕對完美,那麼可以採取「取消本賽季中超聯賽降級」的競賽辦法,這樣一來,聯賽仍保持爭冠、亞冠入場券競爭懸念,也可以讓廣大中、下遊球隊在沒有降級之憂的背景下,放手比賽,甚至可以藉此之機,鍛鍊廣大本土年輕球員,可謂一舉多得。
但對中國足協來說,他們更需要把握「頂層設計」的合理性。據了解,在此之前,協會內部亦有人認可「本賽季暫時取消中超降級制」的建議。比如,有人還特別提到本賽季日本J1聯賽受疫情影響取消降級的案例。
但不得不說的是,除了中超聯賽之外,國內職業聯賽體系構建還要依託於中甲、中乙聯賽的合理布局以及三級聯賽的有機銜接。取消中超降級,意味著剝奪了中甲聯賽佼佼者更上一層樓的資格,這對中甲聯賽而言勢必造成不公,亦會打擊中甲球隊參賽的積極性,由此產生的連帶反應,恐怕只會給國內職業足球帶來負面效應。還有一點,沒有升降級的聯賽難言「職業」,亦會引發球迷、贊助商不滿。鑑於對此造成的巨大代價的預估,中國足協最終放棄冒險,仍保留了包括中超在內所有3級職業聯賽的升降級制,只不過鑑於本賽季特殊性,協會將中超原有的2個降級名額調整為1.5個。
嚴格來說,在職業聯賽諸多特性當中,主客場循環賽制正是重要的特性之一。淘汰賽制的介入勢必給中超聯賽第2階段競爭帶來不確定性或者說偶然性。但「主客場小組賽與兩回合淘汰賽制的結合」在國際足壇屢見不鮮。比如世界盃足球賽以及當下最主流的歐冠聯賽,甚至往季的亞冠聯賽都採取類似賽制。對此一位對足球競賽工作有深入研究的業內人士這樣分析說,「國內職業足球賽事目前無論競賽種類、還是賽制都相對單一。這客觀上就造成了俱樂部對不同類別賽制的不適應。所以,佳兆業隊被泰達擊敗,未必是實力的原因,而是經驗或者說適應能力方面存在差距。」
早在本賽季中超開賽前「一個賽季只要打好一場球就能保級」的說法就在坊間廣為流傳,而泰達隊的逆襲恰好證明這並非一句缺乏依據的玩笑話。數據顯示,泰達首階段賽事3平11負,累計進球才8個。其30粒丟球的數據也僅優於A組墊底球隊建業。但在第2階段與佳兆業兩回合比賽中,他們一下子打進了3球,且僅僅丟掉1球。看看佳兆業鋒線幾個大牌球員的無可奈何,就知道,泰達的成功並不靠蒙,而靠著精心準備。既然從打響本賽季中超第一槍開始,就明確了保級這個唯一目標和賽制,那麼泰達自然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救火教練王寶山很清楚,首階段成績在第2階段開始時自動「清零」,打好第2階段首戰才是王道。而這個時候,後腰艾哈邁多夫已經完成了與球隊的磨合,新援蔣聖龍、蘇亞雷斯來之即用,出現在佳兆業隊面前的這支球隊才是陣容空前鼎盛的泰達隊,「畢其功於一役」,阿奇姆彭的兩粒進球令小克魯伊夫的球隊措手不及,待到他們醒悟的時候,已經背負了巨大心理壓力。一支經過豪華打造的球隊,對於賽制變化明顯缺乏應變能力,輸球當在情理中。
與其抱怨賽制不合理,還不如抓緊時間尋求應變辦法,泰達的成功逆襲,實際給保級組其他各隊提了醒,實際也對包括建業在內的保級困難戶以巨大的鼓勵。受現實因素所致,這個賽季的中超聯賽不可能重複以往的循規蹈矩。規則對任何參賽者其實一視同仁,所以比賽除了考驗各隊技術能力之外,實際也深度考驗著各隊的應變能力與心理成熟度。
文/北青體育 肖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