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歐基金
剛接觸基金投資的朋友,經常會聽到場內、場外這樣的說法,那麼,什麼是場內、場外?
在投資時,我們是選擇場內還是場外?它們各自都有哪些優缺點?下面就來講講這方面的內容。
這裡的「場」指的是證券交易所。對於我國的股市來說,就是指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
場內交易,是指在券商開的股票帳戶裡買基金,此時,我們買的基金是從證券交易所的其他投資者手上買。
場外交易,是從基金公司手上買,可以直接從各家基金公司的官網上買,也可以從銀行、網際網路基金銷售平臺購買,銀行和第三方平臺都是基金的代銷機構。從場外買賣基金,我們稱之為場外申購和贖回。
為方便理解、對比,這裡做了一張表格。
那麼,我們是選擇場內還是場外?
一
從費用來看
基金費用一般分為運作費用和交易費用。運作費用一般包括管理費和託管費,這是場內和場外都需要交的費用;
交易費用,場內需要繳的是交易佣金,一般為萬分之2.5,買賣一次萬分之5。每家券商的佣金費率不同。
場外則包括申購費、贖回費或交易服務費(C類基金)。以指數基金為例,申購費打完一折後一般為0.1%到0.15%不等,贖回費視持有時間長短而有所不同。
從費用來看,場內購買要比場外申贖便宜。
二
從便利性來看
場內交易必須要開立券商帳戶,對於沒有開立券商帳戶的投資者只能通過場外申贖。
對於定投的投資者而言,選擇場外的自動定投會更加省事。現在一些第三方基金銷售平臺開設了自動定投的功能,可以定期定額,也可以選擇定期不定額的定投方式。
這些定投的扣款金額都是平臺提前計算好的,只要保證扣款的銀行卡或貨幣基金有足夠的餘額即可,平臺到期會自動扣款。而場內交易無法實現自動定投,只能人工操作。
此外,在基金買賣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是關於買入渠道。
一般來說,從銀行買入基金是不打折的。如果從一些基金公司的官網,申購、贖回費用可能會有優惠活動。
如果想申購多家基金公司發行的產品,建議還是通過網際網路基金銷售平臺更方便。
畢竟涉及到資金交易,我們在網際網路平臺買基金安全嗎?
首先,基金的銷售要有基金銷售牌照。某平臺有沒有基金銷售資質,可以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官網上去查詢。
具體查詢方法:證監會官網——業務資格——基金業務資格——基金銷售資格,然後,在搜索框裡搜索代銷機構名稱的關鍵字即可查詢。
其次,平臺銷售基金都是實行第三方資金託管的形式。我們申購基金的資金並不是在平臺那裡,而是放在託管機構專門的託管帳戶上。
因此,在證監會官網上有備案的,具備基金銷售資質的網際網路基金銷售平臺都是安全的。
二是關於折溢價的問題。
場內購買基金要特別注意折溢價問題,什麼叫折溢價呢?場內根據供求關係,按撮合價成交,價格處於不斷變化中,而場外申購是按當天收盤的淨值作為交易價格。
場內相對於場外折價是指場內交易價格低於場外的淨值,反之則為溢價。
在場內成交量非常低或者有些QDII基金由於外匯額度所限,出現場外暫停申購的時候,場內可能會發生大幅溢價。
新手如果不明白折溢價,在場內大幅溢價時購買,就很不划算。
此外,在場內交易基金,離市場太近。場內基金一般是十幾秒鐘就報價一次,而場外基金是以收盤時的淨值作為申購價格,一天一次報價。
頻繁報價,容易使得購買場內基金的投資者,出現類似股票交易的追漲殺跌、頻繁買賣的情況,不利於長期持有。
最後,無論場內還是場外,各有利弊,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