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來啦,我是@明媚妖小精,點個關注,一起看人生百態,歲月變遷。
「我們大和這邊有個人被隔離了,大年三十回來的,現在才發現,一家人都要被隔離;」二姑父在我們的家庭群裡說著,還配上了照片,瞬間引發大家的關注和討論。
下午,舅媽也在群裡發了消息,這次是李橋鎮上,我們小時候常去趕場的地方,也發現一例。
舅媽在群裡把一些細節都分享出來,因為是她身邊朋友的家人,兩相一對比,咦,這不是同一個人麼?
原來,那人一家子從武漢回來;因為擔心鄰居知道,所以就不敢回李橋鎮上去,轉而在大和親戚家過年,原想著沒什麼事情,年一過就出去。結果,病發很嚴重,瞞不住了,不得已公開。
說起這個事情,大家群情激憤;
因為他們這打破了整個鄉,甚至是鎮「0感染」的記錄。這一來,不但他們一家人要隔離;過年這些天走親串門接觸的那些人也要被隔離。
而且更重要的,鎮上和鄉裡開始封閉,不讓人隨意走動了。
在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氣憤地罵那人外,也開始對自己的處境有危機感了,而這恰恰是她最想看到的。
今年年三十沒有回家,之所以臨時改變主意,源於對這次疫情的擔憂。2003年,那場非典的嚴重情況她還依稀記得。
所以,在鍾南山院士倡導家裡蹲的時候,她們臨時決定不回老家;加之元旦她回去了一趟,給爸媽也拿了今年的過年錢。完全可以等這次事情過後再回去。
所以,大多數情況下她只能通過電話或是在群裡聊天,告訴家人們要注意防護,出門戴口罩;儘量少出門。
但是大家好像不當回事,幾個姨和姑父該打麻將的,炸金花的照樣玩得不亦樂乎。其中還包括一個醫生舅舅。
她雖然理解,過年在老家沒有網絡,除了烤火,不玩這些能幹嘛。
到最後,只有老媽在她的念叨下戴上了口罩,雖然大部分她都拉下來,戴著做飯,洗菜什麼實在不方便;但遇到有人面對面來串門說話,她還是會好好戴起。
不過,老爸,姑父這些「老頑固」就不一樣了;老媽一提醒他們戴口罩,總是扯起脖子說,「哎,有啥子,該死的河裡不會死在岸上!」直接把老媽氣得翻白眼。
這下好了,以往給他們講讓他們注意,總覺得離他們很遙遠。感覺那些都是發生在城裡人群密集的地方,至於鄉下,人花花都沒有幾個,哪可能傳染嘛。
但他們忘記了,鄉下到處都是外出務工的,而他們一旦回家時坐不住的,一定會到處串門。畢竟憋了一年,春節回家就是來聯繫感情的。誰知道他們有沒有有過接觸感染者或是潛在感染者呢?
像這樣的人還有很多。
人們總是覺得危險離自己很遠,直到發生在身邊才會真的相信,但大多數這個時候已經晚了。
就像西藏首例感染者,明知道自己的城市是最厲害的傳染源,明明已經倡導在家隔離;可是他還是出現在1.21日開往西藏的列車上;想必在他心裡也有個僥倖心理,雖然自己在武漢,但不一定就真的感染了。
但他肯定沒有想過,一旦他被感染會帶去多大危害,造成多大影響。
還是那句話,100個人裡面80個人嚴防死守,18個人無所謂,2個人到處作死;這2個人就會通過18個人讓80個人努力白費。
所以,還是希望每個人都能重視起來,一起挺過這個春節,未來你想怎麼浪就怎麼浪。
聽我媽說,老爸把她給的口罩收下了;姑父早早就把口罩掛在嘴邊了;而幾個姨只有老實在家呆著,哪兒也去不了,因為封路了~
ps: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聯繫刪除。
我是明媚,喜歡請點個讚,或是轉發出去。 時間很短,人生很長,願一起看歲月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