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化的越來越快,人們的心態也越來越浮躁,似乎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去從事發展傳統產業,去做文化事業,漢合集團創始人劉漢對此心存擔憂。
漢合不斷拓展文化產業,為文化事業傾注了大量資源,似乎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在試圖改變這一現狀。
如果所有人著眼於浪潮,忘記了文化發展建設,沒有人願意承擔文化使命,都去做網紅賣貨掙錢,這對民族的文化發展是一種傷害。
文化的事情總需要有人去做,漢合願意去承擔,這也是我們拓展文化項目的目的。
本文呈現了漢合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劉漢《訪談錄:走近漢合集團創始人劉漢的內心世界》的全部內容,與您分享~
訪談錄:走近漢合集團創始人劉漢的內心世界
漢合 2020年 10月刊
採訪+文字/花生 編輯/若水、千雅
記者: 在十年前進入茶行業之前,您對茶的了解有多少?
劉漢: 知之不多。我父親很喜歡喝茶,在我小時候有接觸過。家裡有父親收藏的茶,父親的工作單位發福利,偶爾會發一些茶葉,我父親很愛惜,會把茶藏起來,可能怕我和弟弟、妹妹們亂拿,倒掉浪費了。我經常見父親泡茶喝,算是接觸茶了。後來我離開家,來到北京發展,也就很少接觸了。
在經營漢合之前我還做過其他事業,會有商業上的禮尚往來,偶爾會買茶作為禮品送客戶,但其實那時候對茶也沒有過多了解。
記者: 您是什麼時候開始愛上了茶?中間有經歷過什麼嗎?
劉漢: 最開始愛上茶,是在2010年團購網站商業模式最初發展時,我作為團購網站合作者,或者說是商家吧,銷售過茶,短時間內讓我賺到了很多錢,積累了一筆財富,我稱之為人生「第二桶金」。茶給我帶來了真金白銀,讓我開始了解它,然後慢慢愛上它,這麼說或許有些俗,但事實確實如此。
後來進入茶行業,有了自己的茶事業,開始了解茶和中國茶文化的深厚底蘊,從陸羽的《茶經》、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等,見識到了茶的魅力,以及茶文化帶給人們的精神力量,讓我更加深刻地愛上了茶。我本人是一個熱愛文化的人,這讓我在進行商業活動的同時,文化需求被滿足,這一次愛上茶,是真正的「邂逅一杯茶的美好」。
再後來呢,從團購經歷到創辦茶馬網、漢合茶道、茶之夢,這中間經歷了很長時間,也面臨過很多艱難時刻,我們都順利挺過來了,回頭看,這些經歷和喝老茶的感受一樣,苦後回甘,到這時,我已經和茶結下了深厚的情緣,這輩子都離不開了。
記者: 您的家庭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創業過程中家庭帶給自己的幫助有多大?
劉漢: 家庭挺普通的,我來自農村家庭,我父親現在在當地鎮上供電所工作,母親曾當過小學教師,遠嫁給我父親後,就在家了。我小時候家境一般,記憶中好像那個年代,大家的家庭都很一般的感覺,我也做過不少農活。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就好太多了。
支持創業的話,坦白地說,家庭給我的支持可以說是沒有,因為家裡當時經濟條件非常不好,我算是白手起家。
不過我的父母給我最大的支持,就是他們很相信我,精神上很支持我,無論我做什麼決定和變動,他們都會相信我能做好,不會反對和否定。這份信任也是很多年積澱而成的,因為在上學時我的成績一直都很好,從上學到踏入社會,他們都很相信我。
記者: 十多年前您踏入社會,獨自闖蕩北京,父母會放心嗎,畢竟那時您才十幾歲。
劉漢: 孩子在外面,作為父母都會不放心的,但是孩子大了,遲早都得出去闖蕩。不過,我當時感覺我的父母好像對我很放心。因為我的父母都認為我非常聰明,不會有啥事的,遇到問題會有辦法解決。
但他們的確很支持我和關心我,從一件事情中就能看得出來。我記得2006年9月當我來北京出發前的晚上,父親給了我一個小本子,在第一頁上面寫下一份名單及聯繫方式,第一位是我父親的表哥,也就是我的表叔,表叔當過兵,在陝西省某政府機構任職;第二位是我父親小時候玩到大的髮小,是我們縣派出所的所長,現在已經是公安局局長了;第三位是我父親的高中同學,在我們市檢察院工作。
表叔的父親也就是我父親的大舅,我的大舅爹,曾是一位參加過戰爭的軍人,在抗美援朝時期當高炮部隊團長,後來到西安,在蘭州軍區當師長。
我小時候,大舅爹每次從西安回來看望我奶奶,都會來我家裡,那時候我年齡很小,大舅爹很喜歡我,還給我買了一套小軍裝。在我讀高中的時候,我大舅爹家裡人曾希望我以後考大學考到西安去,因為我嚮往北京,所以來到了北京發展。
這份名單,父親說如果我在外面遇到麻煩,可以聯繫名單上的叔叔們。這也是我父親對我的一種支持。不過來北京發展後,這份名單及本子,我早就忘記得一乾二淨了,從來沒有聯繫過,也沒有聯繫的理由。就是在今年寫書尋找資料的過程中才發現這個本子及名單,想起這個事情來。我才知道,我還有這麼一層關係。
記者: 那您以後會把事業發展到西安嗎?
劉漢: 那是肯定會的,我還想在西安建立分公司呢,然後開漢合茶莊等業務。而且我已經跟我父親說好了,我準備跟他一起去西安看望表叔家族。
記者: 您覺得做茶對您來說是機緣巧合嗎?因為給人的感覺,您不像是一位做傳統產業的人。
劉漢: 當然。最近我開始學著嘗試穿麻服,真是舒服啊!茶道空間的環境更適合這樣的穿著,漢合也在潛移默化改變著我。在以前,我去漢合空間比較少,偶爾去喝茶,還會穿西裝過去,看上去更不像是做傳統文化產業的人。
暢想一下,如果不是做了茶,我可能會從事網際網路行業,文化傳媒,做電商或者其他,但我也不知道會做什麼產品,其實人都不知道自己未來是什麼樣子,生活裡也沒有如果。意外做團購接觸了茶,並通過茶掙到了一大筆錢,讓我一直走到今天,這的確是一種機緣巧合。
記者: 因為懂網際網路,讓您在經營漢合時,有藉助網絡的力量嗎?
劉漢: 當然有,不僅有,而且太多了。這齣於我對網際網路的了解,也和我本人的性格有關,我喜歡新鮮事物,願意去嘗試、去創新,善於利用風口,不願意放過任何一次機會。
經營漢合過程中,我們幾乎始終都在利用網際網路幫助發展,最開始的產品推廣就是從網絡推廣開始的,短視頻風潮來的時候,我們迅速組建了團隊,疫情期間,我們也參與了今年最熱的直播帶貨,在抖音和微信上都有過嘗試。後來發現直播帶貨不太適合現在的團隊及業務,所以我們沒有繼續下去。
很多風口和趨勢適不適合你,對你有沒有幫助先不談,企業總是需要創新的,你去嘗試了,成功了,就是企業的能力,如果都沒有去嘗試,那就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
漢合在未來還是繼續保持這樣的理念,我們雖然做的是傳統產業,但富有網際網路產業思維,這會幫助漢合實現更好的發展。
記者: 漢合文化氛圍濃厚,這是出於怎樣的原因,和創始人有很大的關係嗎?
劉漢: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我個人很喜歡文化,其次我知道企業文化對一家企業的重要性。讓漢合擁有文化氛圍,是由我們所做事業的屬性決定的,我個人熱衷於文化也能夠為漢合的文化建設提供幫助。企業文化就更不用說了,很多公司管理者都會不遺餘力地打造企業文化,包括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在內,都會將企業文化視為經營的重中之重。
記者: 將漢合打造的非常富有文化底蘊,也是您的企業經營理念之一嗎?
劉漢: 這是一直以來的理念,在漢合發展過程中也有實踐。很多人不知道,漢合在剛開始的好幾年裡都是不掙錢的,我就拿其他業務掙的錢補貼進去。就是因為自己喜歡了,覺得做這事情特別有意義及價值,所以一直堅持著。沒想到到後來就做得很有特色,受到大家的喜歡和歡迎了。我們經過很長時間的積累,讓漢合具備了很強的文化底蘊,塑造出了漢合的強勢文化。
擁有強勢文化,才能讓企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做到根基深厚,企業才能走的長遠。
記者: 會有人得知您就是漢合創始人而驚訝嗎?您還不到35歲?這和您的身份太不相符了。
劉漢: 這個問題很有趣,我創辦茶馬網時24歲,創辦漢合時26歲,如果再提前幾年問這個問題,我30歲都還不到。確實會有很多人疑問,有人單純的認為我很年輕,也有人認為漢合的創始人,至少是一位超過40歲的中年人。因為做好傳統文化得有積澱和一定資本,可能和年輕的我不太相符合,給人有一些反差的感覺。
其實這和年齡無關,應該說是和閱歷有一些關係。年輕時,可能在十幾歲時,我閱讀過大量的書,書中的知識幫助我成長,後來過早踏入社會,接觸過各式各樣的人,其中也有貴人幫助,讓我比同齡人更早看到一些東西,再加上這些年我一直在折騰,算得上是有一些人生閱歷了。
記者: 您自認為是個商人嗎?或者內心覺得自己其實是個文人?
劉漢: 這就探討到了自我定位的問題,首先可以說我剛開始是學文的,內心肯定還是喜歡文化的,但在經營企業時過於推崇文化是不行的。企業是個組織,需要往前發展,要創造利潤,做最好的服務和產品,對所有人負責。如果企業過分推崇文化情懷,而拋開自身發展和員工利益,這是不負責任的。
從另一個角度說,企業過分看重商業價值,而忽視文化建設,也是不行的,沒有文化建設的企業是沒有生命力的,短時間內或許能夠創造利潤,但終將走向衰敗。
這個時候怎麼辦呢,我很喜歡提的一個概念就是「左手文化,右手商業」,平衡好商業和文化的關係,才能讓企業保持良好的發展。
我們正努力的保持漢合文化和商業的共同發展,當前漢合文化建設的有一定影響力,同時商業能夠有很好的價值產生,這讓我很自豪。
記者: 漢合拓展文化項目,是純粹的商業布局,還是跟自己有關?
劉漢: 漢合的文化項目和我自己有關,我自己很喜歡,當然也是商業布局的一部分,但從長遠來看,其實是在為文化建設做貢獻,為承擔文化使命做貢獻。
漢合目前的發展並沒有藉助任何資本,或許未來會引進資源和資本,但在當下,我們需要進行文化建設,作為企業的根基,也能夠幫助到未來的商業發展。
文化為商業提供的幫助是有限的,它最大的價值,是實現自己的價值。時代發展的很快,如果所有人著眼於浪潮,忘記了文化建設,沒有人願意承擔文化使命,都去做網紅賣貨掙錢,這對民族的文化發展是一種傷害。
文化的事情總需要有人去做,漢合願意去承擔,這也是我們拓展文化項目的目的。
記者: 您時常提起創業艱難,這是身邊人對您的影響,還是發自內心的感嘆?
劉漢: 有身邊人的影響,更多的是發自內心的感受。創業有多艱難,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明白。很多企業倒閉了,人們並沒有看見背後的艱難,因此企業創始人也是最能感同身受的。
值得一提的是,創業自身也是有魅力的,很多人在創業之前會被各種勸誡,但無論別人怎麼說,真正的勇敢的創業者還是會去嘗試,道理都懂,但還是要去,這就是創業的魅力。
記者: 您覺得漢合目前的發展處於哪一個階段?未來還會面臨巨大的困難嗎?
劉漢: 我認為我們一直處於發展期,一直在路上。經歷了數年的成長,算是一直在打基礎,打地基。多年的深耕積澱及創新思維,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能過經受得住一些考驗。這次疫情也讓我的心態全部歸零,重新出發,重新創業。
疫情讓我覺得困難隨時會發生,時代變化的太快,沒有誰能夠一直高枕無憂,漢合未來藍圖很大,自身需要努力發展,也需要借力,藉資源,對我們自身來說,保持一顆好的心態是最重要的,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人生也本就是個不斷解決麻煩的過程。
記者: 最後一個問題,您是一個善於做規劃的人,漢合未來3-5年的發展,方便透露一下您的想法嗎?
劉漢: 我們的想法很多,當前也正一步步把想法變成現實。
文化領域我們會繼續傾注力量,包括圖書出版物在內的文化項目和文創項目也會繼續拓展,讓漢合傳播的文化影響更多人,連接更多人,幫助他們在茶道文化和傳統文化中找到價值,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產品在朝著高端方向發展,同時也在向線下延伸,未來我們會布局很多空間和茶莊,來構建一整套的產業布局。
漢合茶莊作為漢合集團旗下新零售戰略發展項目,重點全國推動發展,它承載了集團做大規模體量的信心和接下來的發展方向。集團將引進資本力量,大力布局線下商場銷售渠道體系終端建設,並以終端門店盈利為核心,為做大做強集團茶產業而努力。
這個過程中會藉助外部力量、資源和資本,也有很多人願意和我們一起奮鬥,這很值得慶幸,我們會腳踏實地去實現這份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