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錄:走近漢合集團創始人劉漢的內心世界

2020-12-26 漢合茶道

時代變化的越來越快,人們的心態也越來越浮躁,似乎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去從事發展傳統產業,去做文化事業,漢合集團創始人劉漢對此心存擔憂。

漢合不斷拓展文化產業,為文化事業傾注了大量資源,似乎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在試圖改變這一現狀。

如果所有人著眼於浪潮,忘記了文化發展建設,沒有人願意承擔文化使命,都去做網紅賣貨掙錢,這對民族的文化發展是一種傷害。

文化的事情總需要有人去做,漢合願意去承擔,這也是我們拓展文化項目的目的。

本文呈現了漢合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劉漢《訪談錄:走近漢合集團創始人劉漢的內心世界》的全部內容,與您分享~

訪談錄:走近漢合集團創始人劉漢的內心世界

漢合 2020年 10月刊

採訪+文字/花生 編輯/若水、千雅

記者: 在十年前進入茶行業之前,您對茶的了解有多少?

劉漢: 知之不多。我父親很喜歡喝茶,在我小時候有接觸過。家裡有父親收藏的茶,父親的工作單位發福利,偶爾會發一些茶葉,我父親很愛惜,會把茶藏起來,可能怕我和弟弟、妹妹們亂拿,倒掉浪費了。我經常見父親泡茶喝,算是接觸茶了。後來我離開家,來到北京發展,也就很少接觸了。

在經營漢合之前我還做過其他事業,會有商業上的禮尚往來,偶爾會買茶作為禮品送客戶,但其實那時候對茶也沒有過多了解。

記者: 您是什麼時候開始愛上了茶?中間有經歷過什麼嗎?

劉漢: 最開始愛上茶,是在2010年團購網站商業模式最初發展時,我作為團購網站合作者,或者說是商家吧,銷售過茶,短時間內讓我賺到了很多錢,積累了一筆財富,我稱之為人生「第二桶金」。茶給我帶來了真金白銀,讓我開始了解它,然後慢慢愛上它,這麼說或許有些俗,但事實確實如此。

後來進入茶行業,有了自己的茶事業,開始了解茶和中國茶文化的深厚底蘊,從陸羽的《茶經》、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等,見識到了茶的魅力,以及茶文化帶給人們的精神力量,讓我更加深刻地愛上了茶。我本人是一個熱愛文化的人,這讓我在進行商業活動的同時,文化需求被滿足,這一次愛上茶,是真正的「邂逅一杯茶的美好」。

再後來呢,從團購經歷到創辦茶馬網、漢合茶道、茶之夢,這中間經歷了很長時間,也面臨過很多艱難時刻,我們都順利挺過來了,回頭看,這些經歷和喝老茶的感受一樣,苦後回甘,到這時,我已經和茶結下了深厚的情緣,這輩子都離不開了。

記者: 您的家庭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創業過程中家庭帶給自己的幫助有多大?

劉漢: 家庭挺普通的,我來自農村家庭,我父親現在在當地鎮上供電所工作,母親曾當過小學教師,遠嫁給我父親後,就在家了。我小時候家境一般,記憶中好像那個年代,大家的家庭都很一般的感覺,我也做過不少農活。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就好太多了。

支持創業的話,坦白地說,家庭給我的支持可以說是沒有,因為家裡當時經濟條件非常不好,我算是白手起家。

不過我的父母給我最大的支持,就是他們很相信我,精神上很支持我,無論我做什麼決定和變動,他們都會相信我能做好,不會反對和否定。這份信任也是很多年積澱而成的,因為在上學時我的成績一直都很好,從上學到踏入社會,他們都很相信我。

記者: 十多年前您踏入社會,獨自闖蕩北京,父母會放心嗎,畢竟那時您才十幾歲。

劉漢: 孩子在外面,作為父母都會不放心的,但是孩子大了,遲早都得出去闖蕩。不過,我當時感覺我的父母好像對我很放心。因為我的父母都認為我非常聰明,不會有啥事的,遇到問題會有辦法解決。

但他們的確很支持我和關心我,從一件事情中就能看得出來。我記得2006年9月當我來北京出發前的晚上,父親給了我一個小本子,在第一頁上面寫下一份名單及聯繫方式,第一位是我父親的表哥,也就是我的表叔,表叔當過兵,在陝西省某政府機構任職;第二位是我父親小時候玩到大的髮小,是我們縣派出所的所長,現在已經是公安局局長了;第三位是我父親的高中同學,在我們市檢察院工作。

表叔的父親也就是我父親的大舅,我的大舅爹,曾是一位參加過戰爭的軍人,在抗美援朝時期當高炮部隊團長,後來到西安,在蘭州軍區當師長。

我小時候,大舅爹每次從西安回來看望我奶奶,都會來我家裡,那時候我年齡很小,大舅爹很喜歡我,還給我買了一套小軍裝。在我讀高中的時候,我大舅爹家裡人曾希望我以後考大學考到西安去,因為我嚮往北京,所以來到了北京發展。

這份名單,父親說如果我在外面遇到麻煩,可以聯繫名單上的叔叔們。這也是我父親對我的一種支持。不過來北京發展後,這份名單及本子,我早就忘記得一乾二淨了,從來沒有聯繫過,也沒有聯繫的理由。就是在今年寫書尋找資料的過程中才發現這個本子及名單,想起這個事情來。我才知道,我還有這麼一層關係。

記者: 那您以後會把事業發展到西安嗎?

劉漢: 那是肯定會的,我還想在西安建立分公司呢,然後開漢合茶莊等業務。而且我已經跟我父親說好了,我準備跟他一起去西安看望表叔家族。

記者: 您覺得做茶對您來說是機緣巧合嗎?因為給人的感覺,您不像是一位做傳統產業的人。

劉漢: 當然。最近我開始學著嘗試穿麻服,真是舒服啊!茶道空間的環境更適合這樣的穿著,漢合也在潛移默化改變著我。在以前,我去漢合空間比較少,偶爾去喝茶,還會穿西裝過去,看上去更不像是做傳統文化產業的人。

暢想一下,如果不是做了茶,我可能會從事網際網路行業,文化傳媒,做電商或者其他,但我也不知道會做什麼產品,其實人都不知道自己未來是什麼樣子,生活裡也沒有如果。意外做團購接觸了茶,並通過茶掙到了一大筆錢,讓我一直走到今天,這的確是一種機緣巧合。

記者: 因為懂網際網路,讓您在經營漢合時,有藉助網絡的力量嗎?

劉漢: 當然有,不僅有,而且太多了。這齣於我對網際網路的了解,也和我本人的性格有關,我喜歡新鮮事物,願意去嘗試、去創新,善於利用風口,不願意放過任何一次機會。

經營漢合過程中,我們幾乎始終都在利用網際網路幫助發展,最開始的產品推廣就是從網絡推廣開始的,短視頻風潮來的時候,我們迅速組建了團隊,疫情期間,我們也參與了今年最熱的直播帶貨,在抖音和微信上都有過嘗試。後來發現直播帶貨不太適合現在的團隊及業務,所以我們沒有繼續下去。

很多風口和趨勢適不適合你,對你有沒有幫助先不談,企業總是需要創新的,你去嘗試了,成功了,就是企業的能力,如果都沒有去嘗試,那就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

漢合在未來還是繼續保持這樣的理念,我們雖然做的是傳統產業,但富有網際網路產業思維,這會幫助漢合實現更好的發展。

記者: 漢合文化氛圍濃厚,這是出於怎樣的原因,和創始人有很大的關係嗎?

劉漢: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我個人很喜歡文化,其次我知道企業文化對一家企業的重要性。讓漢合擁有文化氛圍,是由我們所做事業的屬性決定的,我個人熱衷於文化也能夠為漢合的文化建設提供幫助。企業文化就更不用說了,很多公司管理者都會不遺餘力地打造企業文化,包括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在內,都會將企業文化視為經營的重中之重。

記者: 將漢合打造的非常富有文化底蘊,也是您的企業經營理念之一嗎?

劉漢: 這是一直以來的理念,在漢合發展過程中也有實踐。很多人不知道,漢合在剛開始的好幾年裡都是不掙錢的,我就拿其他業務掙的錢補貼進去。就是因為自己喜歡了,覺得做這事情特別有意義及價值,所以一直堅持著。沒想到到後來就做得很有特色,受到大家的喜歡和歡迎了。我們經過很長時間的積累,讓漢合具備了很強的文化底蘊,塑造出了漢合的強勢文化。

擁有強勢文化,才能讓企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做到根基深厚,企業才能走的長遠。

記者: 會有人得知您就是漢合創始人而驚訝嗎?您還不到35歲?這和您的身份太不相符了。

劉漢: 這個問題很有趣,我創辦茶馬網時24歲,創辦漢合時26歲,如果再提前幾年問這個問題,我30歲都還不到。確實會有很多人疑問,有人單純的認為我很年輕,也有人認為漢合的創始人,至少是一位超過40歲的中年人。因為做好傳統文化得有積澱和一定資本,可能和年輕的我不太相符合,給人有一些反差的感覺。

其實這和年齡無關,應該說是和閱歷有一些關係。年輕時,可能在十幾歲時,我閱讀過大量的書,書中的知識幫助我成長,後來過早踏入社會,接觸過各式各樣的人,其中也有貴人幫助,讓我比同齡人更早看到一些東西,再加上這些年我一直在折騰,算得上是有一些人生閱歷了。

記者: 您自認為是個商人嗎?或者內心覺得自己其實是個文人?

劉漢: 這就探討到了自我定位的問題,首先可以說我剛開始是學文的,內心肯定還是喜歡文化的,但在經營企業時過於推崇文化是不行的。企業是個組織,需要往前發展,要創造利潤,做最好的服務和產品,對所有人負責。如果企業過分推崇文化情懷,而拋開自身發展和員工利益,這是不負責任的。

從另一個角度說,企業過分看重商業價值,而忽視文化建設,也是不行的,沒有文化建設的企業是沒有生命力的,短時間內或許能夠創造利潤,但終將走向衰敗。

這個時候怎麼辦呢,我很喜歡提的一個概念就是「左手文化,右手商業」,平衡好商業和文化的關係,才能讓企業保持良好的發展。

我們正努力的保持漢合文化和商業的共同發展,當前漢合文化建設的有一定影響力,同時商業能夠有很好的價值產生,這讓我很自豪。

記者: 漢合拓展文化項目,是純粹的商業布局,還是跟自己有關?

劉漢: 漢合的文化項目和我自己有關,我自己很喜歡,當然也是商業布局的一部分,但從長遠來看,其實是在為文化建設做貢獻,為承擔文化使命做貢獻。

漢合目前的發展並沒有藉助任何資本,或許未來會引進資源和資本,但在當下,我們需要進行文化建設,作為企業的根基,也能夠幫助到未來的商業發展。

文化為商業提供的幫助是有限的,它最大的價值,是實現自己的價值。時代發展的很快,如果所有人著眼於浪潮,忘記了文化建設,沒有人願意承擔文化使命,都去做網紅賣貨掙錢,這對民族的文化發展是一種傷害。

文化的事情總需要有人去做,漢合願意去承擔,這也是我們拓展文化項目的目的。

記者: 您時常提起創業艱難,這是身邊人對您的影響,還是發自內心的感嘆?

劉漢: 有身邊人的影響,更多的是發自內心的感受。創業有多艱難,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明白。很多企業倒閉了,人們並沒有看見背後的艱難,因此企業創始人也是最能感同身受的。

值得一提的是,創業自身也是有魅力的,很多人在創業之前會被各種勸誡,但無論別人怎麼說,真正的勇敢的創業者還是會去嘗試,道理都懂,但還是要去,這就是創業的魅力。

記者: 您覺得漢合目前的發展處於哪一個階段?未來還會面臨巨大的困難嗎?

劉漢: 我認為我們一直處於發展期,一直在路上。經歷了數年的成長,算是一直在打基礎,打地基。多年的深耕積澱及創新思維,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能過經受得住一些考驗。這次疫情也讓我的心態全部歸零,重新出發,重新創業。

疫情讓我覺得困難隨時會發生,時代變化的太快,沒有誰能夠一直高枕無憂,漢合未來藍圖很大,自身需要努力發展,也需要借力,藉資源,對我們自身來說,保持一顆好的心態是最重要的,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人生也本就是個不斷解決麻煩的過程。

記者: 最後一個問題,您是一個善於做規劃的人,漢合未來3-5年的發展,方便透露一下您的想法嗎?

劉漢: 我們的想法很多,當前也正一步步把想法變成現實。

文化領域我們會繼續傾注力量,包括圖書出版物在內的文化項目和文創項目也會繼續拓展,讓漢合傳播的文化影響更多人,連接更多人,幫助他們在茶道文化和傳統文化中找到價值,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產品在朝著高端方向發展,同時也在向線下延伸,未來我們會布局很多空間和茶莊,來構建一整套的產業布局。

漢合茶莊作為漢合集團旗下新零售戰略發展項目,重點全國推動發展,它承載了集團做大規模體量的信心和接下來的發展方向。集團將引進資本力量,大力布局線下商場銷售渠道體系終端建設,並以終端門店盈利為核心,為做大做強集團茶產業而努力。

這個過程中會藉助外部力量、資源和資本,也有很多人願意和我們一起奮鬥,這很值得慶幸,我們會腳踏實地去實現這份藍圖。

相關焦點

  • 劉漢曾赴美避風頭 花錢包女星
    據楊雪和團夥核心成員供述,近年來,劉漢的關係網隨著經濟實力的擴張水漲船高,從最先起家的廣漢、德陽,輻射到綿陽、成都,乃至北京。尤其是有了省政協常委的身份後,他結交的官員級別已非普通富豪所能比。為拉攏腐蝕官員,劉漢不惜重金鋪路。
  • 劉漢和他的400億「黑金帝國」
    2000年左右,漢龍集團收購了四川黃龍電力有限公司。該公司下面有兩個小水電站,裝機容量共7.7萬千瓦。收購之後,漢龍集團興建了天龍湖水電站和金龍潭水電站,共計36萬千瓦的裝機容量。自從2002年何冰出事後,金路集團股票大跌,劉漢的炒股生意受到重創,漢龍集團的資金周轉出現困難。
  • 劉漢劉維黑社會組織覆滅記
    公訴人指控,自1997年起,劉漢、孫某某在四川省綿陽市註冊成立四川漢龍(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漢龍集團」),並以漢龍集團及其他經濟實體為依託,夥同劉維先後網羅了被告人唐先兵、仇德峰、劉小平、繆軍等人,逐步形成了較穩定的犯罪組織。  起訴書指控,該組織人數眾多,組織者、領導者明確,骨幹成員固定。
  • 四川雙面富豪劉漢:捐款1.27億,修建希望小學,背後培養惡勢力
    總之,劉漢就這樣靠著倒騰鋼材和做賭博生意,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1997年,劉漢在綿陽成立四川漢龍集團有限公司,但他在平日的管理中只隱藏在幕後,鮮少露面,他人只覺得劉漢很低調。在這麼低調的形勢下,很少有人知道劉漢是如何讓公司一步步發展壯大,積累了巨額財富的。
  • 劉漢特大涉黑犯罪內幕揭秘
    國法如天——原四川漢龍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涉黑犯罪內幕揭秘         2月20日,湖北省鹹寧市人民檢察院通報:原四川漢龍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        被坊間稱為「資本大鱷」「礦業大亨」的劉漢,是四川最大的民營企業漢龍集團董事局主席、上市公司金路集團董事長,旗下擁有數十家子公司,橫跨金融證券、能源電力、房地產、礦業開發等多個領域,資產高達數百億元,曾被福布斯雜誌稱為「潛在水底的真正富豪」。         而他更令國人熟知的,則是其捐建的「劉漢希望小學」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屹立不倒,被譽為「最牛希望小學」。
  • 四川富豪劉漢:白手起家,捐款數億,事跡敗露,偽善面具被拆穿
    劉漢常常被人稱為隱藏最深的"惡勢力大佬",他曾經憑藉著炒期貨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立了漢龍集團,在汶川地震時又捐款1.27個億,被人稱為大慈善家,但就是這樣一個商人,竟然是惡勢力領袖,在他身份被揭露之時,輿論譁然。
  • 劉漢:汶川地震捐5000萬的慈善家,暗地裡雙手卻是沾滿鮮血的"惡魔"
    而劉漢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們常說人人都具有兩面性,或陽光、或陰暗,劉漢可謂是把這二者特徵發揮到了極限。他是四川省連續三屆當選的政協委員和常委、原四川漢龍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最年輕的慈善家。  這麼多正面的身份奠定了劉漢在群眾心中高偉的地位和美好的公益形象,但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劉漢另一個黑暗的形象也逐漸被大眾所揭露。
  • 劉漢臨刑前見親人畫面曝光
    據悉,湖北省鹹寧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在執行死刑前安排罪犯劉漢、劉維、唐先兵、張東華、田先偉與其近親屬進行了會見,充分保障了被執行罪犯的合法權利。劉漢被處死前懺悔:我這輩子就是野心太大另據楚天都市報報導,8日下午7時起,鹹寧市看守所,經有關方面批准,記者與劉漢進行了長達3小時40分鐘的談話。
  • 正法 劉漢劉維等5人被執行死刑 橫行20餘年殺9人
    其實,早在1997年,劉漢成立四川漢龍集團公司後,就授意弟弟劉維網羅一批「小弟」,在廣漢建成了一支「地下武裝」。20多年來,劉漢劉維黑社會性質組織實施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等嚴重刑事犯罪案件47起,造成9人死亡。  中央政法委、公安部指揮北京、湖北、四川等省市公安機關,異地用警,周密偵查,對劉漢、劉維黑社會性質組織展開合力圍剿。
  • 小弟指證劉漢擁抱殺人馬仔:我賺10億都沒抱過我【2】
    無論是公訴人,還是被告人劉漢及其辯護人,都等待著他的出現。 法庭調查焦點集中在劉漢涉嫌授意、指使殺害王永成一案上。此前,劉漢及辯護人一直辯稱,該案是孫某某指使他人所為,與劉漢無關。 孫某某說,殺害王永成的起因是漢龍集團一名員工與人發生衝突,打傷了王永成的小弟。王永成揚言要炸掉漢龍集團的保齡球館、辦公室和配給孫某某的車。
  • 頭條 劉漢、劉維伏法,趙志紅一審被判死刑
    1993年以來,被告人劉漢、劉維夥同他人以合法成立的四川漢龍集團等公司、企業為依託,組織、領導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該黑社會性質組織人數眾多,結構穩定,骨幹成員基本固定,劉漢、劉維繫組織者、領導者,被告人唐先兵等9人系骨幹分子,被告人張東華、田先偉等21人系一般成員。
  • 中國當代教父——土皇帝劉漢的江湖路
    之後的幾年時間裡,劉漢一邊做投資擴大原始資本積累,一邊著手註冊創辦了四川漢龍公司。憑著這些年劉漢對鋼材等基建材料市場行情的了解,漢龍公司的發展如魚得水、十分順利。劉漢沒有眼高手低,他先是承包了當地的幾個大工程,給公司打下名望和實際經驗的基礎。
  • 四川富豪劉漢:坐擁四百億身家,捐款千萬,偽善面具下卻是惡
    就在這時,四川當地有位叫劉漢的商人站了出來,他直接向受災群眾捐了5000萬元用來幫助他們。這個劉漢本是四川人,同時也是漢龍集團的老闆,所以他一下子就成了人們眼裡的大善人,被大夥叫為「首善」,同時也享受著大家的敬仰愛戴。劉漢,四川人,1965年出生。
  • 劉漢:汶川地震豪捐5000萬,暗地裡靠著黑幫,成為房地產大佬
    而汶川地震,卻讓四川當地著名企業家劉漢,受到了媒體廣泛關注。因為在地震中,劉漢資助的希望小學經受住地震考驗,在地震後依舊處于堅挺狀態,這讓社會各界紛紛評價劉漢是一位有良心的企業家,贊助的小學房舍質量都如此之好,此外,在地震後,劉漢向慈善機構就汶川地震一事捐贈了五千萬人民幣,這讓劉漢收穫了「四川第一大善人」的稱號。
  • 劉漢:曾慷慨捐款5000萬的慈善家,卻是「披著羊皮的狼」
    他在商界開始嶄露頭角是在1994年的一場期貨交易中,劉漢經過觀察分析,看中了當時的鋼材市場,並對其進行了投資。這次投資,劉漢一舉成功,賺得盆滿缽滿,迅速為自己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兩三年後,他就以近千萬元的資本註冊了四川漢龍公司,之後公司又不斷發展擴並,劉漢在短短幾年內一躍成為商界大亨。
  • 保鏢稱劉漢一餐花費80萬元 在澳門豪賭欠債4億
    劉漢質證時稱,自己從來沒有見過這些槍,這些證據與自己毫無關係。辯護人質證時認為,看到這些槍枝物證,感到震驚和震撼,對槍枝的客觀存在沒有異議,但沒有證據顯示,劉漢買過並持有這些槍,與劉漢沒有關聯性。同案被告人繆軍曾給劉漢當司機。繆軍當庭供認,我剛到漢龍集團的時候,劉漢在重慶做期貨押款回來時,我見過槍。當時是我開的車,押款有李波(本案另一被告人)和易軍。
  • 劉漢等36人涉黑被依法嚴懲 彰顯公平正義
    昨天(23日),在湖北省鹹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劉漢、劉維等36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及故意殺人罪等一審公開宣判之後,引起社會各界群眾的強烈反響
  • 黑老大劉漢:建「最牛希望小學」,臨終前聽到妻子的話淚流滿面
    始於期貨、成於基建的巨無霸集團此時的劉漢生意雖然經營的也是有聲有色,但是離日後的大富大貴還差了十萬八千裡不止。劉漢人生的華麗轉身發生在1993年,劉漢結識了一個朋友,是期貨交易大廳的業務員。這個朋友跟劉漢說,他的生意都是現貨生意,掙不了大錢。
  • 身價400億的黑老大——「表面慈善家」劉漢的江湖路
    時間稍縱即逝,劉漢的膽識和才華漸漸顯露出來。1990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劉漢應聘到廣漢特油供應站當上了經理,工資翻了幾番。站得高,看得遠,1994年,劉漢在期貨交易市場中發現商機,果敢決斷的他,拿出全部的錢,加上從朋友那借來的,全部投到了鋼材市場裡。
  • 何清漣:《中國商界生死書》 - 劉漢、袁寶璟共證「三誡律」
    袁案留下諸多懸疑,諸如他當時用來買命的錢近500億究竟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這筆錢,其下落流向何方;那個想要他死的人是誰;……所有這些,都隨著袁的離 世而成為商界的耳語流傳。直到2014年劉漢的「黑金帝國」崩塌,劉家兄弟的種種故事成為中國媒體的熱門話題,外界才知那個想要袁氏兄弟死的人是劉漢,劉 漢通過商界朋友「周濱之父」的勢力達成滅袁氏三兄弟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