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遺憾,《跑男》第7季的節目效果,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
從觀眾在彈幕上的反應來看,本來也沒有多少人,對換血之後的《跑男》,抱有太大的期望。
2014年,《奔跑吧兄弟》,開創了內地真人秀綜藝的新時代。這5年來,《跑男》也穩穩坐在第一綜藝節目的寶座上。
但其實從改名之後,節目內容格式化,愈加了無新意。觀眾對《跑男》的支持和評價,早已一路走低。
這兩年每一季的《跑男》,都被猜測為最後一季。看得出來,鄧超、陳赫等人,對於這檔節目也越發視之為雞肋。
之所以還能一期一期的做下去,自然是因為收視率和播放成績還算不錯。
而支撐這個市場回報的,已經不再是《跑男》本身的內容質量,而是一種情懷。
但第7季《跑男》陣容換了一半,而且走的還是這個綜藝的靈魂人物:鄧超和陳赫。
如此一來,支撐《跑男》的最後一根臺柱——情懷——也已經消逝不在。
實事求是地講,李晨、楊穎、鄭愷,從來就不是綜藝咖。
在此前幾季《跑男》中,他們三個人本來就是角色成員。
如今不但要他們三名老成員挑大梁,而且新加入的4名新人,名氣與號召力都是乏善可陳。
《跑男》從第5季開始,給觀眾最大的感受,應該是乏味。
乏味之餘,倒也能帶來一些溫暖和親切。因為這畢竟是陪伴大家多年的陣容,成員之間早已建立默契。這幾個人湊在一起,還是能引發觀眾熟悉的化學反應。
而《跑男》第7季第1集,依然不變的是乏味。不同的是由默契變為尷尬。
有些念舊的觀眾,發表這樣的意見:就當做一個全新的綜藝節目來看好了。
但實話實說,這樣一個人員構成,這樣的節目內容,如果不把它當作《跑男》,又有什麼看點?
其實從當年《奔跑吧》在內地一炮而紅,開創真人秀綜藝節目新紀元,這幾年來鬧鬧哄哄的真人秀,整體趨勢都是在走下坡路。
馬上就播出的另一個重頭戲《極限挑戰》,也因為人員的重大變化,不被觀眾看好。
而近年來觀眾的興趣點,明顯又回歸到舞臺綜藝。
選秀類和專業演員表演類節目,逐漸得到大眾的追捧。從節目製作本身的角度講,這種節目類型更考驗功底和投入,只要肯付出,也能做出更好的節目效果。
舞臺型綜藝重新崛起,真人秀衰退已是必然趨勢。
至於內地真人秀鼻祖《跑男》,7這個數字挺好的,不需要再繼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