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臺商兩岸資金直通 有譜

2021-02-14 U臺說

想把中國大陸的錢「搬」回臺灣的選擇增加了,大陸最近開放外資經常性項目下人民幣所得可原幣別直接匯出境外,不必先換成美元,法人與自然人均適用,在大陸有子、分行據點的多家臺資銀行與外銀陸續上線,方便大陸臺商與個人資金兩岸直通,省時間也省成本。

 

經濟日報提供

 

不過,不論是臺資或外資銀行,要提供這項人民幣資金直匯境外的服務,都要先經大陸四大行中國、農業、工商與建設銀行核可。

 

對臺商來說,經常項下支付貿易貨款或帳款,匯出資金要選擇人民幣直匯還是換成美元,還要看收受方需求,目前仍以美元為大宗。

 

至於個人部分,選擇匯出人民幣資金需一定法定程序,若有大陸銀行銀聯卡,也可利用銀聯卡在境外消費或境外銀行提領現鈔,把人民幣資金拿出來用,只是要受單日上限人民幣2萬元限制。目前臺資已有富邦金旗下富邦華一銀行獲準發銀聯卡,富邦華一銀與北富銀也提供客戶消費或提領優惠。

 

銀行表示,所謂經常性項目所得,企業主要來自貿易往來貨款、應付帳款等,個人則有薪資、租賃、退休金等。符合者就可直接把人民幣資金匯出到臺灣或其他境外銀行帳戶。

 

兆豐銀行主管指出,大陸政策開放經常性項目下人民幣資金可直接匯出,不必換美元,但各銀行要承作人民幣直接匯出境外,要先取得當局核可及修改系統後才能進行。目前兆豐銀已有這項服務,在兆豐銀大陸分行開戶的企業、個人戶,都可在符合該規定下,將資金不先轉換美元就匯出。

 

一銀總經理鄭美玲表示,一銀大陸分行已開辦該項服務,所有一銀大陸分行客戶不論臺商或非大陸籍個人戶,都可選擇將人民幣經常收入資金以人民幣匯出,少一次換匯成本損失,這服務並不是兩岸都有據點的外商銀行專利,臺資銀也可做。

 

過去臺幹返臺想把大陸薪資所得匯回臺灣,只能換成美元再匯回,然後在臺換成新臺幣,兩次換匯損失不少。

相關焦點

  • 臺商情報│「投報率高」 橫琴臺商總部搶手
    苗君平/攝影珠海橫琴臺商營運總部大廈投資說明會,前天在珠海臺商會舉行,現僅珠海臺協會員能投資。總部大廈位在橫琴自貿區內,離橫琴口岸近,地點非常搶手,不少人表示,「投資報酬率至少在兩倍以上」,有人更樂觀的預估應該有五、六倍。會長葉飛呈形容,這項投資是「效益高、投資少、時間短」,但要求臺商真的要進駐,真正成為臺商的營運總部,才不會失去珠海政府的美意。
  • 全球檯商│葉宏燈 尋兩岸融合之路
    在事業穩定發展後,葉宏燈一直心繫兩岸發展,關心臺商前途,也思索如何培養優秀的臺灣人才,據此,他大膽地從科技業跨足教育界,創辦東莞臺商子弟學校、設立粵臺產業科技學院,更號召臺商們整合眾人力量,成立東聯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為在轉型升級路途上需要資金、設備的企業提供堅實的後盾。
  • 關注│崑山中秋燈會 兩岸情意濃
    大陸國臺辦副主任鄭柵潔、海協會前會長陳雲林和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及臺商代表等,共同為兩岸中秋燈會點燈,強調兩岸共明月,兩岸交流繼續向前!不過,原本預定參加晚會的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未出席。 晚會致辭也都由臺灣人上臺,祖籍江蘇的郝龍斌致辭表示,回到江蘇,看到大陸的進步,臺商、臺胞在大陸改革開放中出力,也感受紅利成果,兩岸有血濃於水的兄弟情誼,中秋團圓更要一起讓兩岸更好,將來共創雙贏。
  • 臺商情報│東莞臺商撤退潮? 「沒有一半那麼多」
    不過郭山輝認為,即使是三分之一,仍是相當驚人的數字,可見臺商在大陸正面臨很大困境。 郭山輝說,廣大臺商正面臨轉型升級或「打包止血」的抉擇,心情與投資都處於猶豫不決、不知何去何從的狀態。臺商想離開但捨不得,想留下來但大陸投資環境又不比東南亞有競爭力,轉型升級也需要時間醞釀,這種矛盾徬徨的狀態,需兩岸政府提供大量政策,讓大家吃下定心丸。
  • 臺商境外資金匯回臺灣專法分析
    即將實施的臺商境外資金匯回臺灣專法將對臺商在海外的資金移動產生重大影響。
  • 海基會:臺商資金應回流 免遭大陸課稅│聯合報臺商版0908曬新聞
    八二三連日豪雨,高雄道路變得坑坑疤疤,市區道路大大小小的坑洞超過五千個,前鎮、三民區還分傳路基下陷,有車輛卡洞;小港沿海路坑洞多到汽車經過上下左右搖晃。附近居民說,看到多輛汽車因此爆胎,甚至連輪圈都變形,就有駕駛人痛批,這路才剛補完不久,大雨一來就又破了,還破得更多、更深。一名郭姓大貨車司機埋怨,爆胎的不只他一個,有十多個同事都有相同經驗。
  • 觀察│透視資金匯回的假象與真相
    另外為鼓勵將海外資金匯回,主要為大陸臺商量身訂做的「境外資金匯回專法」,目前也僅匯回約新臺幣132億元,遠遠低於原先預期的上千億元,顯示政策宣導與執行現況出現了重大落差。在目前各部會大力宣揚政績,一切為選舉的氛圍中,經濟部官員勇於面對現實,說明真相,可說是非常難得;但是政府更應回歸專業,通盤檢討目前吸引臺商回臺投資的政策,方為正軌。
  • 關注│臺商注意了!大陸新版個人所得稅法今年正式上路 三大重點一次看
    大陸新版《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在今(2019)年1月1日正式上路,與新《個人所得稅法》同步施行,其中包括臺商最關注的境外所得課稅問題。
  • 關注│國際美元荒 貸款成本激增 臺商叫苦
    儘管人民幣匯率先前出現長達一年半的貶勢,但因兩岸經貿往來密切,加上動輒逾3%的高利率,對外幣投資人仍有一定吸引力。比較三家老行庫推出的人民幣定存專案,以臺銀1年期3.3%水準最高。 銀行主管提醒,投資人選擇外幣定存時,除比較利率,也要考慮貨幣未來升貶走勢,以免「賺了利差、賠了匯差」。
  • 關注│替兩岸加溫 王屏生獲聘海基會顧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海基會最近新聘臺企聯榮譽會長王屏生等五位重量級臺商為臺商財經法律顧問,顯示臺商在兩岸關係不佳時接下海基會聘書,願為兩岸關係及服務臺商多盡一份心力。 蔡政府推動禁止「代理人」修法,曾引發臺商激烈抗議,海基會多次強調會傾聽臺商心聲,要臺商放心,也會加強與臺商的溝通和交流。
  • 【媒體報導】臺商資金回臺 能從每年1000億成長到4000億嗎?
    為了爭取臺商資金回流,立法院已於今年7月3日三讀通過《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行政院預定最快於8月15日正式施行,為臺商的海外資金提供了一條「回家的路」。整體來說,這次修法是提供臺商租稅上的「特別待遇」。以往臺商資金回臺,會被課20%的稅率。
  • 臺商情報│常平「金饌食」 庭園風啖中華菜
    林益平/攝影庭園咖啡廳、庭園茶藝館多年以來一直是臺灣人所喜愛的用餐約會聊天場所,如今,東莞市常平鎮金河路上出現了一家庭園主題中餐廳「金饌食花園餐廳」,餐廳老闆廖鐸芳說,他引用閒適、無拘束的庭園餐廳概念,營造出「低消費、高享受」的用餐環境,推出地道「中華菜」,不但當地臺商朋友大為驚艷,就連當地大陸朋友也趨之若鶩。 為什麼稱之為「中華菜」?
  • 焦點│臺商仲介大陸業務 留意稅事
    經營兩岸貿易的臺商要注意,北區稅務局表示,若由臺灣母公司負責業務洽談時,即便仲介廠商、仲介客戶都是大陸公司,廠商所支付的佣金,多半也屬於臺灣地區所得
  • 臺灣講座丨臺商在兩岸的票子、房子和稅
    大陸與臺灣    律師+會計師聯手,解析臺商在兩岸的房子、票子和稅
  • 關注​│就怕踩線 臺商催反滲透法施行細則
    大陸臺商籲政府縮短檢疫隔離天數、開放兩岸航點。圖為北京大興機場旅客辦理登機手續。
  • 關注│深圳健保門診 臺商看病首選
    臺商健保門診受歡迎,本月在龍華新設一家新診所。
  • 觀察│臺商回臺投資vs.境外資金回流
    執政黨在宣傳政績時過於簡化用語,可能會讓人把回臺投資解讀成資金回流;在野黨傾向把回臺投資大部分是使用臺灣資金,而非境外資金匯回,企圖弱化執政黨的政績。其實,臺商回臺投資與境外資金回流是兩件事,不宜全部混為一談。
  • 臺商機會與挑戰 【純乾貨】必看
    林火燈說,原先在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中就有相關安排,透過服貿,兩岸可以簽訂監理備忘錄,只要陸資企業在大陸以外的地方註冊,即使陸資持股超過三成,也可以透過專案審查的方式赴臺股上市。林火燈表示,F股除了大陸臺商,還包括泰國、越南與美國等地的企業,每一家F股來申請,證交所都必須研究其註冊地相關的公司法、證券法令等,也讓臺灣資本市場更國際化。
  • 臺中銀舉辦 境外公司規劃與資金回臺座談會
    臺中銀行舉辦「境外公司規劃與資金回臺策略座談會」出席踴躍,臺商迴響熱烈。
  • 聯合報臺商版0922曬新聞
    記者屠惠剛/攝影中國大陸昨全面啟用新版卡式臺胞證,行政院長毛治國在立法院備詢時強硬表示,在未完成協商狀況下,陸方片面宣布全面啟用是不恰當處理方式,「傷害臺灣人民感情」,將來會有後遺症。不過,毛揆稱「看報紙才知道」昨天是大陸全面啟用卡式臺胞證,耐人尋味。民進黨立委何欣純昨批毛內閣太被動、無能,以為行政院已有因應對策,難道陸委會都沒有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