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
文|安小辰
黑豹的經典警句:瓦坎達萬歲!
看過這麼多漫威MCU電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黑豹的口號:「瓦坎達萬歲」,在復仇者聯盟3/4的兩部電影中,從兩軍交戰的那一刻開始,誰都不會忘掉這句讓人亢奮激昂的口號。
黑豹是個讓人挑不出什麼毛病的英雄:他隱忍、冷靜、顧大局、明是非,更是一國之君、是擁有鋼鐵意志與強大戰力的無畏勇士。
從黑豹身上能看到太多三巨頭的影子,它是在致敬,更是一種打心眼裡的尊重……
對比鐵人:同樣雄厚的財力不必提了:「吶,我把這棟樓買下來了,還有左邊這棟,還有右邊這棟…」,無處不在的黑科技,雖然黑豹都是靠妹妹蘇睿。對比隊長:他倆作戰所使用的裝備材料一樣,都有強大的意志力不必說了,都熱愛自己的人民,都有強大的體魄。對比雷神:「我,特查拉,是提恰拉之子,瓦坎達國王」,「我,索爾·奧丁森,奧丁之子,雷霆之神,阿斯加德王子!」
各自的父輩都為大局不得不做出了一些無可奈何的事情,都為爭奪王位失去、成長著,都有一群無論自己地位如何都無條件效忠的手下,都和自己的弟弟打過架。
【Killmonger】來劫走克勞的時候,往黑豹他們那裡扔了一顆手雷,黑豹毫不猶豫地撲了過去用自己的身體蓋住了爆炸。
就像美隊1裡,瘦小的史蒂夫羅傑斯用自己的身體護住的那顆雷爆破產生的衝擊一樣。
01「Is this asdfs test」 ?
之前看到有人說,奇異博士的故事是復刻版鋼鐵俠(高智商人才遭遇意外受傷後自學/自創超能力),那麼黑豹的故事則更像復刻版雷神。
怎麼說漫威也是商業公司,無論如何錢是要繼續掙的;而演員年齡與MCU中對應的角色年齡又不能像在漫畫裡一樣被無視、被模糊。
新老超英的更新換代是必然的,就像推特上荷蘭弟與博斯曼的互動,接下來,就要由他們來捍衛這個世界了。
當然了還有必然會繼續在魔法系大放異彩的奇異博士,再想到驚奇隊長、術士亞當,以及他們各自的接班人。這都很好,我也很想看到漫威宇宙可以再保持個十年、二十年的高質量輸出。
02漫威的整部可以給他們一個光榮而完滿的退場
畢竟,那個在飛彈爆炸波前抬起雙臂的大佬,那個在風暴中搏鬥機器巨獸的王子,和那個面對惡霸時舉起垃圾桶蓋奮力回擊的孱弱男孩,是多少人心頭的白月光。
對於黃色人種來說,電影確實沒什麼看點,甚至有點無聊。
畢竟對非洲文化審美無感,影片邏輯也不合理,完全沒有成長過程的黑豹,發達的技術和民眾生活狀況的矛盾,還有不相匹配的制度,都讓故事的完成度不高,劇情強行又幼稚。
說起來它有什麼不好,不可讓黑色人種真正走到熒幕前嗎?
況且不僅僅是黑色人種,還有超級大國是不是應該義務援助他國的辯論,雖然導演的態度明顯,肉眼可見地諷刺,但結局挺開放的,答案是什麼誰也不知道。
黑豹這個電影怎麼說呢?一開始期待挺高,之後又降低了心理預期,所以看完覺得馬馬虎虎,也沒有特別失望。電影本身相對漫威電影宇宙而言比較獨立,也沒有與其他超級英雄聯動,更為其他系列漫威電影做鋪墊,只是《美隊3》出場的那一刻可謂驚駭世俗。
電影上了以後,負面評價多到沒法一一數過來,人們吐槽的最多一點就是觀點、立場問題。
黑人電影又如何?
現在的人們動不動就矯枉過正,反對種族歧視的人動不動就擺出一副不屑的樣子;這些人生活中也不會太如意。
做人呢,最重要的是開心,還是要開朗點、心放寬點。
03瓦坎達先進的生產力和落後的生產關係之間的不平衡
漫畫的設定就是這樣,誰來拍也不能變出花,也沒啥好吐槽的,同時特效也能躋身一流行列。
不過有一點確實不懂:為什麼反派憑本事得到的王位,程序正義、合理合法,卻被號稱正義的黑豹一方耍賴快速得到本不屬於他的力量擊敗?
當然,對付這種壞人,大家不用講什麼道義,群起而滅之。
這種滿滿的名門正派畫風讓我想到了光明頂上的六大派。
明明可以處理成其他篡位方式,非要這樣程序不正義,這就是導演的鍋了。看了一下親王的點評,覺得寫得挺好的,電影的主題到底是什麼?
是「We asdfsre fasdfsmily」,我們要照顧親人,是找到自我、承擔責任,像蜘蛛俠一樣找到自我覺醒之路?還是要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保護他人,最後表弟被殺。
講著瓦坎達的夕陽最美,我更不知道要講啥了,人性的複雜?殺人魔頭也有內心的美好?
明明抓住一點把故事說好就行,最後大亂燉,哪怕把表弟洗白了也行……
我想起了另一部電影——《戰狼》。兩者討論的話題,以及探討的人群,雖不相同,但又相通的地方。
在北美,黑人受到種族歧視的壓迫是不爭的事實,近些年才有所改觀。
相比之下,國人也是近代才重新回到了世界的前列,隨著自由主義在世界的風靡,種族平權與反壓迫運動也逐漸興起。而在國內,同樣有一股要平國人之」權」的風氣。
記得小學時,我們常受到一種教導:少年強則國強,而國家興盛了才不受列強欺負。
於是,少年們在稚氣中也被填入了一絲熱血。
確實,中國在過去的年月中,受到了歐洲殖民擴張的影響,以及二戰中日本法西斯帝國主義的侵略。無可避免地,在中國人群中有一種恨被激發了。那時候,影視的熱門題材便是打鬼子,光是小兵張嘎就拍了兩三個版本。課本中,我們稱頌著抗戰英雄,黃繼光與董存瑞的名字旁永遠閃耀著民族的光輝。
從小時候起,我們最為了解的戰爭叫做中日戰爭,在我們的腦海裡多了兩個不文明的字,對於戰爭的認識是國人的偉大,戰爭本身的殘酷卻一筆帶過。
自此以後,孩童的我們於戰爭所聽到的口號是我們要讓國家更加強大,如此才不會再次被侵略別人,可是那聽起來總像是:有一天我們要強大到能夠把那一巴掌扇回去。平等第一次地在我們的世界中變成了復仇。
不知道從哪裡聽到一句歪理:美國人說:」有些人的性格像犬,你只有把它打服了,他才服你。」
前陣子,美國一名46歲男子在街頭被白人警察公開處以死刑的致死事件,在美國國內又引起了軒然大波。當地民眾上街抗議,要求政府徹查此事。
《黑豹》這樣一部以黑人為主的電影,你細品之後,會覺得它就像是一把無形的翅膀,暗示著我們反壓迫的重要。
以上就是對《黑豹》的粗淺見解,喜歡文章的不妨加關注點個讚,你的點讚和每一條評論,都是對創作者的鼓勵、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