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證券
12月18日,由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I-AIIG)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NUDP)共同舉辦的首屆人工智慧國際合作與治理高峰論壇拉開帷幕。
此次論壇以「後疫情時代的人工智慧國際合作與治理」為主題,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工智慧頂級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聚焦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分享國際智慧,共同探討人工智慧的研究議題與可持續發展之道。
大咖集聚 分享AI治理的思與得
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慧技術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然而伴隨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引發了對於經濟社會發展中利益與潛在風險平衡問題的擔憂。在新形勢下,如何保障人工智慧良性發展,有效解決技術引發的新型歧視、偏見、社會分割等諸多問題,成為關鍵所在。推動和促進人工智慧的可持續發展是大勢所趨,亦是本次論壇的主要課題。
在開幕致辭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重點強調了大學、人才對於AI治理的關鍵作用:大學要引領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要不斷創新人工智慧的理論與技術;要積極推進人工智慧全球合作。
(邱勇致辭)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在致辭中表示,在數字時代,數據以指數級速度激增,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存在濫用數據和侵犯個人隱私等風險。對此,要在數字基礎設施和教育領域進行投資,確保人們可以從技術創新中受益,增強能力以便於更好地適應由人工智慧和自動化帶來的新世界。
(白雅婷致辭)
關於要如何推進人工智慧國際治理問題,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名譽院長傅瑩呼籲到,在人工智慧領域建設包容性強的國際治理委員會,共同去研究、探討、吸納各方面好的建議和意見,形成共同的國際規範。
(傅瑩發言)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院長薛瀾從人工智慧治理的核心的要素出發,強調AI需要「敏捷治理」。同時,他也表示,人工智慧可以學習已有的國際機制,加強國際合作,探討和找尋人工智慧共同的準則和規則,引導人工智慧健康發展。
(薛瀾發言)
AI可持續發展初探索
在開幕式之後的主題分享和分論壇中,來自國際組織、政府、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的各方代表從自身角度分享洞見,展示在AI治理方面的見解和成果,為AI的可持續發展貢獻經驗。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CEF)創新主任託馬斯·戴文表示,AI發展存在能力問題和技術方面的差距這兩方面挑戰,加大投資,實現技術普惠以及建立一個第三方評估機構來保證人工智慧的使用是不傾斜於任何人群的,是破題關鍵。
(託馬斯 戴文發言)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中英人工智慧倫理與治理中心主任曾毅介紹了當前人工智慧在可持續發展的應用,發布了我國首個針對兒童的人工智慧發展原則,並成立人工智慧與生物多樣性工作組,推動人工智慧保護動物。
(曾毅發言)
在企業層面,作為第一批開展AI商業化落地的企業,為共同守護AI的可持續發展,曠視科技根據自身實踐提出了AI治理的三點建議:首先,AI治理的關鍵,是平衡好創新發展與有效治理的關係。其次,曠視提出了多元共治的構想,倡導建立「以多元共治實現對AI治理的長效機制」,有效規避安全風險。最後,企業自律是成為推動AI治理的中堅力量。
據了解,曠視在組織建設、課題探索、標準制定上已先行一步,做出領先成果。早在2019年,曠視就成立了企業內外專家組成的人工智慧道德委員會,並於今年新設人工智慧治理研究院,用於探討AI規範機制。
此外,曠視聯合清華大學等單位承擔科技部重大項目,開展重點領域人工智慧治理挑戰及對策研究,同時加入北京智源發起的「可持續發展的人工智慧」公益研究計劃,與專業研究機構聯合進行課題研究。同時,曠視還制定了針對企業自身管理、企業員工、行業客戶的行為標準,堅持企業自律的同時,推動行業規範發展。
AI治理道阻且長,既需要國際間的通力合作,也需要AI企業、從業者的自律與實踐,共同去探索出一條具有普惠意義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讓AI成為人類社會真正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