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印度之行 大鬍子的溫柔 金廟的建築

2021-02-13 糊眼看世界

進得大門,就可以看到一艘金色大船迎面開來,那就是著名的金廟,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在下令攻打金廟導致自己被錫克教警衛刺殺後,印度政府出資重新修復的。
廟內共分12個區域,除聖殿外,還有香客休息室、誦經堂、法師起居室、修道殿、膳廳、儲藏和陳列室等。一條長約50米的大理石橋將聖殿與湖邊平臺相連。

這個像貓頭鷹般的白色建築印象中是錫克教博物館

與之隔湖相對的金色頂建築是錫克教長老會也就是金廟管理者的辦公處所

博物館近景。錫克教是個很年輕的宗教,只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創始人那納克,因為不滿於印度教伊斯蘭教的種姓制度,煩雜的教規,不平等理念,創造了錫克教,宣揚平等,忠誠婚姻一夫一妻制,尊重勞動,不抽菸等等。

錫克教奉行祖師崇拜制,祖師共十代。第一代祖師那納克是錫克教創始人,生於拉合爾附近的塔爾萬提村(今那納克村),屬剎帝利種姓,早年曾從事商業並在拉哈爾政府當過小官吏。他創立了錫克教後,為了宣揚其信仰曾週遊印度各地,還到過伊斯蘭教聖地麥加和巴格達朝拜。晚年定居旁遮普邦的卡泰普爾,從事宗教宣傳(見彩圖)。第二代祖師安格德創造了旁遮普語的古魯穆奇字母,著有那納克的傳記。第三代祖師阿馬爾·達斯為了加強對教徒的管理和傳教活動,把教徒分歸22個教區,教區設教區長。教區長收受教徒納貢,莫臥兒帝國分封給教徒的領地,也為教區所佔。因而導師的特權逐漸擴大,而成為宗教封建主。第四代祖師羅姆·達斯反對歧視婦女,為教徒的婚禮創作了婚歌,並沿襲至今。羅姆·達斯在世時指定其幼子阿爾瓊為繼承人,是為第五代祖師。此後,祖師遂成世襲制。阿爾瓊把錫克教教區組織改為行政機構,並開始向教徒徵收租稅。這一時期,還在阿木利則建立了金寺,作為行政管理中心,並成為該教的著名聖地。第六代祖師哈爾·戈賓德更將該教發展成為武裝的宗教組織。他採用真理國王的封號,腰佩雙劍,象徵宗教和世俗的雙重權力。此後經歷七祖哈爾·拉伊、八祖哈爾·克裡香、九祖得格·巴哈都爾,至十祖戈賓德·辛格時,教徒中佔多數的已是農民群眾和城市貧民,他們反對教內封建上層人物的特權地位。戈賓德·辛格不得不進行改革,宣布把以前集中在「活神」(即導師)手中的宗教和世俗的最高權力轉交給教徒的集體組織──錫克教社團。為同正統印度教劃清界限,他規定錫克教徒成年時必須舉行特殊的洗禮──劍禮,即用雙鋒劍攪勻的水灑身。經過劍禮後,男教徒的名字加辛格(獅子),女教徒名字加考兒(公主)。嗣後,又形成了一種叫做「五K」(五種行事,每件事印地文起首字母為K)的習俗,即蓄長發、加發梳、短衫至膝、戴鐵手鐲、佩劍。男子婚前要集體居住,以全副精力練習刀劍武功。在戈賓德·辛格的領導下,錫克教軍隊多次打敗莫臥兒帝國和印度教土邦的聯軍。最後戈賓德·辛格遇刺而死。十祖之後,錫克教的著名軍事和宗教領袖是班達和蘭季特·辛格。

紅色字體資料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的分享。

整個金廟區域似乎剛修繕過,非常新,除了一個主入口處還有腳手架外,修繕工作業已完成。

朝覲者在轉湖,不知道錫克教稱為什麼,我借用藏傳佛教的說法,但是好像沒有規定的方向順序,順時針的有,逆時針的也有。

通過這個棧橋通道,遊客和朝覲者可以到達金廟「上帝之殿」所處。
遊客和朝覲者很容易分辨,裹著錫克教頭巾的(上圖所示)是朝覲者。

這些簡單用手巾裹頭的是遊客。進入金廟有嚴格的著裝規定,赤腳和裹頭巾。進入者的鞋可以在入口處免費寄存。沒有頭巾,金廟免費借用。

金廟建築融合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風格,上有圓形穹頂,四周有圓塔環繞。金廟上部四分之三被鍍成金色,霞光映照下,顯得金碧輝煌、儀態萬千。倒影池中,波光粼粼,金廟更生出端莊和婀娜之態。

聖殿廟頂為一大金圓頂,四角各立有一個小金圓頂,仿如四個金甲武士護衛著頭戴金冠的威嚴帝王,通體鍍滿了100多公斤的黃金。也有人說,聖殿造型更像一朵倒放的蓮花,蓮花反插於湖水、直通大地,表明了錫克教對人世間苦難的關心。

廟分為三層,系印度教傳統建築和伊斯蘭教建築形式融合的典範。第一層是教徒祈禱大廳,以大理石板鋪地,嵌有幾何線形不規則圖案,豪華四方大理石柱分布在廳四周,柱上雕有美麗的對稱花紋,凹凸稜角。

第二、三層為經室、聖物室、博物館等,奉有1604年放置的《阿低格蘭特》根本經典,置放在神聖的祭壇上。廟頂有4個精緻的小亭,中間是1個碩大的缽形塔,與4個小亭的塔頂渾然一體。金廟的第二、三層和頂上裸露的地方都鋪上了鍍金的銅葉片,使整座建築金光閃閃,白天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夜晚在月光和燈光下反射出奪目的光彩。

有朝覲者在此打坐念經祈禱

金廟工作人員基本上都是志願者,可以根據頭巾顏色分辨他們的工作職能。

二三樓允許教徒和遊客停留,只是不能妨礙通行,可以看到一樓吟唱的樂隊。

有傳言說不能在金廟主殿內拍照,但是我看到許多教徒和遊客使用手機拍照留念。

我也選了一個靠窗口位置坐下,聆聽吟唱。窗戶是景色主調,沒有觸摸,不知是什麼材料製成的,直覺是木質。

大理石牆壁鑲嵌寶石或色石組成圖案。在印度,很多建築都採用這樣的裝飾方法,看這圖案就知道不可能是清真寺裡的,因為裡面有動物和人物形象,穆斯林是嚴格禁止偶像崇拜的。

相關焦點

  • 印度阿姆利則:冬日現大霧天氣,咫尺金廟似在雲端!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6日,印度阿姆利則,冬日時節,當地遭遇大霧天氣,民眾在濃霧中出行,咫尺金廟似在雲端!12月16日,印度阿姆利則,冬日時節,當地遭遇大霧天氣,民眾在濃霧中出行,咫尺金廟似在雲端!
  • 印度奢華金廟:建築花費100公斤黃金,最有人氣景點
    在印度邊境城市阿姆利則市中心,有一座金碧輝煌、奢華無比的建築:金廟。整座金廟的外部建造就耗費了100公斤黃金。該金廟已有400多年歷史,是印度錫克教的神殿。金廟前,是一個佔地1500平方米的聖湖。白天,金廟在陽光下照耀下金光閃閃。夜晚,金廟燈光璀璨。
  • 「文史拾遺」北嶽行宮探秘——傳說為金兀朮營建(劉佔江)
    ▲北嶽行宮大殿(照片由完顏長義先生收藏並提供,此為唯一一張存世的北嶽行宮大殿圖片,大約拍於2000年)相傳,今日河南省汝州市紙坊鎮留王店村「紙坊鎮第五初級中學」校院內,原有一座氣勢恢弘的金代建築宮殿,即所謂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第四子金兀朮(完顏宗弼)南徵時,在汝州所營修的一座前線指揮部——北嶽行宮,俗稱北嶽廟、北爺廟或背爺廟等,後來演變為完顏氏家廟。
  • 濟源市下冶鎮壇廟祠堂---​逢北村湯帝廟
    始建於元代,是一座古代小型寺院,整體建築坐北朝南,呈不規則長方形,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廟內現存古建築為山門、倒座、東西廂房、道房和湯帝廟大殿。湯帝廟大殿是該廟的主體建築,其大木構架保留了元代的基本特徵。大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9.10米)進深四架椽(6.40米),為單簷懸山式建築,該殿前簷牆下鹼青磚,兩山牆及後牆下鹼用石塊壘砌,上部用土坯。
  • 北印度黃金三角之捷普,印度旅行必去的五大景點,騎大象,看古蹟
    這篇要來分享北印度黃金三角裡的第二站捷普(Jaipur),有什麼鮮豔洋裝這幾天就是穿上去就對了!因為捷普這幾個景點美翻到能大拍特拍,而且建築色系也很有特色,正在觀望印度旅行的人,快來看我的景點推薦與心得吧~捷普(Jaipur)景點:琥珀堡、城市宮殿、月亮水井、貝拉廟這城市非常可愛,有「粉紅城市」之稱,在1876年時捷普國王歡迎英國威爾斯王子來,下令把將整個城區漆成粉紅色,有人說是粉色代表好客。
  • 寺,廟,宮,殿,觀,庵等建築有什麼本質區別
    而廟比寺出現得更早,一開始的時候,廟是指帝王貴族祭祀先祖神位的地方,叫做宗廟。其實一開始古人把廟當作貌的諧音,覺得在這裡可以看到先祖的容貌,從這裡可以看出,廟遵祖先之貌也,廟一般指的是廟宇,供奉的是神,或者說已經去世的聖賢,如孔廟供奉孔子,如武聖廟供奉關羽。還有土地廟,城隍廟,龍王廟,媽祖廟等等。
  • 印度邊境拍神劇?《加勒萬河谷》開機,解放軍大鬍子軍官「被俘」
    此次事件造成了20名印度士兵喪生,解放軍的傷亡情況尚不清楚。近日,網絡上流傳著印度拍攝電視劇的一些現場畫面,拍攝的主題故事就是上述加勒萬河谷衝突,數十名扮演解放軍以及印軍的演員在拉達克地區爆發衝突,「開機」令一下,印軍士兵拿著鐵棒武器衝向解放軍,最終「俘虜」了解放軍大鬍子軍官。
  • 雜貨鋪 —— 印度
    ,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印度。各種膚色、各種神仙、各種宗教、各種儀式、各種色彩、各種動物、各種建築、各種車馬、各種噪音、各種垃圾 ··· 各種的各種,交織在一起,和諧在一起,就象個雜貨鋪。匆匆一月間,走馬觀花北印六城,收錄了部分雜貨,今日與各位客官分享~- 加爾各答 -《黃色的士》這種計程車只有右側後視鏡,左邊基本靠蒙。
  • 遼寧省 錦州市 北鎮 北鎮廟 全國四大鎮山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山神廟
    北鎮廟的建築依山勢排列,由南向北層層升起,主要建築均位於中軸線上,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廟前正中是一座六柱五樓式牌坊,兩旁各立有一石獸。拾級而上,便是歇山式三券洞山門,門額下中刻「北鎮廟」三字。進入山門登上二十級臺階為神馬殿,過神馬殿往北是一個高大的月臺,繞以雕工精細的石欄杆,主要建築都在月臺之上。從南向北依次為御香殿、正殿、更衣殿、內香殿、後殿。
  • 陝西古建築岐山周公廟的建築特色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帶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
  • 印度最為神秘最罕見的人間建築奇蹟(圖)
    泰姬陵     泰姬陵是全印度乃至世界最有名的陵墓,被世人稱為人間建築的奇蹟。它位於印度北方邦阿格拉城近郊亞穆納河南岸,從印度首都新德裡乘火車3小時可到達。為紀念與之形影不離的愛妃,沙傑汗徵調2萬多名民工建造了這座陵墓。     泰姬陵始建於1632年,到1653年才完工,工期長達22年之久。陵區南北長580米,寬305米,中間是一個美麗的正方形花園。花園中間是一個大理石水池,水池盡頭是陵墓。陵墓全部用潔白的大理石砌成,在清澈的水池中形成無比聖潔的倒影。     陵墓的平臺是紅砂石,與白色大理石陵墓形成鮮明的色調對比。
  • 祠廟·宮觀·庵寺 的區別與建築特點
    漢族工匠用漢式樓閣建築的構架技術修成佛塔式樣,稱為漢式塔,有木塔、石塔、磚塔、鐵塔等。廟  廟,是中國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孟姜女廟  那時,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漢代以後,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土地廟)混在一起,蛻變為陰曹地府控轄江山河瀆、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廟作為祭鬼神的場所,還常用來敕封、追諡 文人 武士。
  •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五十五:后土琉彩(圖)
    兩邊則根據日東月西、坎離對稱的原則,設置垛殿、配殿以及鐘鼓樓等建築,使其既左右均衡對稱,以表現追求平穩、持重和靜穆的審美情趣,也對應了道教所謂的木、火、金、水四正,加上中央土,五行俱全。其中,后土廟、關帝廟內,又分別建有真武殿、三官殿、三曹考校殿和王靈官、火神殿等。因這些均與道家有關,介休后土廟這片集中的建築群,也便成為歷史上頗負盛名的道教聖地,史稱「道家地」。
  • 北印度之行 不舒心的西姆拉
    問旁邊的一個印度美女,售票是不是在這裡,答是這裡。跟其他人問了一下,告訴我明天的票可以網絡購買,我試著跟她商量,能不能幫我買一下,我付現金給她,稍微想了一下,她同意了,電子票信息我用手機拍下來。總結在印度住店的經歷,有點體會,中小旅店,說24小時有熱水,你得反著理解,就是24小時沒熱水,裝在衛生間的電熱水器那就是裝飾品。如果跟你強調,什麼時間段裡有熱水,那真是在那時間段裡有熱水供應。昏暗的燈光,有味的房間,不知在哪裡蹦躂的猴子在鍍鋅屋頂跳躍發出的聲響,忽大忽小的雨聲,好像在演恐怖片。早上醒來,看看外邊,雨已經不下了,但仍然烏雲密布,說不準啥時又開始下起來。
  • 佛教的「寺」與道教的「廟」
    南鯤鯓代天府主祀之五府千歲(李府、池府、吳府、朱府、範府五王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一七年)二月動工興建,佔地二十餘甲,廟貌頗宏偉,古蹟尤多。萬善爺為此廟之 「 囝仔神 」 又稱 「 囝仔公 」 ,亦為最主要配祀神祇之一。
  • 府州城與七星廟——「黃河金三角」裡的雄渾與柔情
    府谷縣位於陝西省最北端,秦晉內蒙古三省區交匯的「黃河金三角」地帶,東與山西省保德縣、河曲縣隔河相望,北與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伊金霍洛旗阡陌相通,西、南與神木地土相連,萬裡長城橫亙東西,九曲黃河環繞於斯,黃土文化和草原文化在這裡輝映,長城文化和黃河文化在這裡融合,素有「黃河金三角」之美譽。
  • 普陀宗乘之廟,俗稱「小布達拉宮」
    普陀宗乘之廟位於避暑山莊的北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主樓位於山頂,大約有60個大小建築樓。大廳裡的建築點綴著山脈和河流。巧妙地使用了地形和風景來襯託地形和風景。布局靈活,不失莊重。普陀宗乘之廟是在具有漢族特色的藏族建築基礎上建造的。它是漢族和藏族建築藝術融合的典範。
  • 印度 凱拉薩神廟
    群的第16窟,埃洛拉石窟群位於印度中部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的重鎮奧蘭加巴德(Aurangabad)西北約25至30公裡處,境內有34座的石窟,佛教石窟共12座,印度教石窟有17座,耆那教石窟有5座,全長約2公裡,是公元7世紀至11世紀時期,也就是早期遮婁其王朝、羅溼陀羅拘陀王朝時期的宗教建築,埃洛拉以雕刻著稱,形式上呈現大乘佛教末期的特徵。
  • 印度7大旅遊勝地:金廟,聖城,食堂,瑜伽操,一個比一個離奇
    只要在印度來一次一周左右的人文旅行,你基本就相當於做了一次「洗心革面」的大洗禮,特別是當你去過印度國內最離奇、最有特點的7大旅遊勝地之後,這種儀式感就會更強烈。瓦拉納西,溼婆神護佑的聖城。大名鼎鼎的印度旅遊勝地瓦拉納西,無人不知,這裡號稱是印度的「聖城」。
  • 大臉妹一發火就長鬍子,她在嘗試著慢慢變溫柔
    我們都知道大臉妹是阿衰他們班的尖子生,學習成績非常好,深得老師們喜愛。但也正因為如此大臉妹有點恃寵若嬌,她平時脾氣非常大,阿衰他們沒有少受她的欺負。今天我們來分享一下大臉妹,因為發脾氣長鬍子而變得溫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