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認局限,本質上就是在否認真實。」
作者丨謝丹儒
來源丨最後一米陽光
攝影丨會會
1.
興許是生命被太多的觀點和概念所介入的緣故,我竟覺得視線模糊。不,我所指的視線遠不止是眼睛所能看到的部分,它還包括整個整體,即生命的整個過程,我的身體的整個結構,以及我的全部感受。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其中最為主要的是關於立場的確定性。這一點往往容易被模糊和所忽略,但毋庸置疑,它至關重要。
我們大肆談論放之四海皆準的原理,我們斥諸於眾多所謂的理論,我們不斷延伸語言的邊界,然而,這樣我們便能擺脫自身的桎梏了嗎?即我們不是我們,而代表了某種理性和客觀?
我不敢相信這樣的結論。就像我們在看到一個人時,我們能對此視而不見,卻並不能因此而抹殺對方的存在,不是嗎?這不過是主觀的臆斷而已,即自己認為、感覺,或者說以為如何。
說到底,我們還是受限於自身的局限性。
我更覺得可笑的是,很多人在言說時,除了排除自己的立場之外,還容易將時空也一併排除在外。好像只有這樣,才能彰顯自己的客觀和理性似的。然而,這一點同樣可疑,不是嗎?
就像我們在說一句話時,儘管我們都可以將主語省略,但省略的前提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別人知道那是你說的,而非別人說的。至於時空,只要思考到這個問題的人,似乎更多的還是會有自己的傾向,只是於大多數人而言,無法將之具象到精準罷了。尤其是關於過去的記憶,或者稱之為回憶,我想大多數人都不會因此懷疑它的真實,但同時也不否認它的模糊。
但是,話又說回來,對於大多數不知情的人,或就具體事實而言,它們完整嗎?並不完整。
從精準中獲得某種明確,這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傾向,就像我們總是習慣性的得出結論,而往往忽略了去檢驗它,證實它。又或者,該如何去證實呢?科學的方法論,或是人為的,又或是其他,就沒有自身的局限了嗎?
個人認為,否認局限,本質上就是在否認真實。
就如我們一再言及的客觀和理性,它的邊界同樣有跡可循,只不過並非那麼明確清晰罷了。不信的話,試試想想看,它們是怎麼建立的吧!
老實說,要求證這些並不難,只需要將之告知給其他人聽,或者換個立場,又或是假設在另一個時空。比如如果你把自己的經歷告知任何一個人,足夠多的人;又比如你將自己的經歷放在未來,放在過去;至此,你還能那麼言之鑿鑿嗎?
其實,說來說去,還是脫胎於人本身,不是嗎?無論是立場或觀點,又或是時空,儘管我們都在強調客觀和理性,但實質就因此發生改變了嗎?如果這樣想,未免太過於天真了些。
誠如大多數人對自我的評價,又或是自己的認知,只要細究,詳談,質疑,求證,以及實驗,我想你很快就會發現這是多麼的荒謬呢!
2.
老實說,我們到底相信什麼呢?經驗,或是想像?但它們並不總是管用的,不是嗎?
簡言之,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必定是不完整的。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生活也好,生命也罷,又或是以人之局限,它必定是包含著一定程度的不完整。至於這種不完整是在「中間」,還是在「末端」,又或是在「初始」,,我不得而知。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必定不完整。
當然,不可否認,這裡的前提是預設了完整本身。
但就這一點而言,我並不認為它是錯的,雖然自身看不見,但其他人未必不能觀察到。誠如生平,誠如我們的被降生和逝去。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這樣,它的完整性就客觀了嗎?就代表了事實本身了嗎?
我們大可以重視證據、數字和事實,同樣,不可否認我們還相信直覺、感受以及內心的傾向。
這也就是說,儘管事情停止了,但它並不意味著終結。不是嗎?
正如杜威所指出的,結局是有的——但很少像我想像的那樣多,而且永遠不會持久。
這也就是說,不完整是不可避免的。
老實說,當我得知這個結論時,我陷入了自我懷疑。
無他,僅憑我的經驗和想像,以及我內心的傾向,我並不甘心這樣的結果。
但是,我也知道,除卻個人立場的完整性,它也應該有自己的完整性,且這種完整性同樣並不意味著終結。
誠如我們大多數個體所發現的那般,關於生命的入口和出口,我們生命的各個階段都是如此——真實而模糊。
我們被卡在出世與入世中間,時空模糊,邊界同樣「極端模糊」。
這一點,從身體所透露的信息,也該明白。從某種程度上講,身體是一個統一體,也許還可以稱之為特殊的統一體,但那又怎樣呢?關於出生和逝去,這是我們生命的結束沒錯,於我們的生命體而言,它結束了,可是,它並不意味著終結。不是嗎?
說到底,我們能說這是對控制和確定性的欲望嗎?不,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些都不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大多數人最好也希望是在合理中獲得某種慰藉,就夠了。
我們大可以稱之為愚見,或是愚昧,但就完整性而言,儘管我們不可見,但能因此就否認它的存在嗎?
當然,你可能會說,不要追究細枝末節,不要太在乎細節。
然而,生活,又或是生命,它就是這樣啊。
否認,又或是接受,於事無補。
所以,我們在尋求什麼呢?真理嗎?呵!
說到這,我就不得不說宗教和信仰了,那真是個美妙的夢,美好的願景,也是個不錯的圓滿了。
但是,人力有窮時,可惜這種圓滿並非適用於每一個人,尤其是當信仰不堅定,內心的傾向又不可避免時不時竄出來。
所以,人們終其一生,也許尋求的就是個「福音謊言」罷了,若能滿足,自然不錯,若非如此,那也只能接受了,又或是不接受又如何呢?
事情是結束了嗎?那就是個猜測和自欺,並不意味著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