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還是經驗,青年寫作最依靠的是什麼?

2020-12-16 中國作家網

權威文學資訊,深度作品解讀。

知識還是經驗,青年寫作最依靠的是什麼?

當下,隨著青年作家學歷的普遍提高,作家在校時間漸長,學者與作家身份的重合度越來越高。創作自己的作品和研究他人的作品構成了他們文學生活的兩面性:感性和理性、混沌和清晰、偏激和辯證、形象與概念……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素養越來越融合在新一代寫作者身上。這種變化也直接影響到當下文學創作的樣貌:

在「80後」和 「90後」作家身上,「智性寫作」的色彩越發突出,他們的創作不但與「50後」、「60後」作家有著明顯不同,與最早一批「80後」作家的青春寫作相比也展現出很大的差異性。

在第三屆中華文學基金會茅盾文學新人獎頒獎會期間,三位榮獲新人獎的作家房偉、王威廉、林森就青年作家創作的知識與經驗、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的差異等話題進行探討,並與茅盾中學師生分享創作和閱讀上的感悟。對話由中國作家網總編輯劉秀娟主持。

1

智性寫作:知識與經驗要處於平衡

到場的三位獲獎作家都有著多重身份:來自海南的林森既是《天涯》雜誌的編輯,也是近年來引人矚目的「80後」小說家;廣東的王威廉是評論家,又是目前特別具有先鋒意識的小說家;房偉執教於蘇州大學,既出版過多部學術著作,又在抗戰題材創作上呈現出獨特風格。他們的創作既帶有突出的、系統的知識性烙印,又有現實的、歷史的新鮮經驗。在他們的寫作過程中,知識和經驗不再呈現出割裂的狀態,而是互為滋養,尋求平衡。

在房偉看來,「智性寫作」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現今,很多學者的寫作都是創作與研究相結合的趨勢,但需要正視的是兩者之間亦存在很大的隔閡,很多高校通過開設「創意寫作」課程解決這一問題。越來越多的青年作家擁有高學歷,他們的寫作形態與前輩相比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年輕的創作者在生活之外開始進行更多哲理性思考,同時他們的寫作展現出更多的思辨性和抽象性體徵。房偉認為,在未來純文學寫作的方向將是知識與社會經驗相結合,譬如林森的《島》,而這種寫作上的變化與當下國民教育不斷提高有著密切的關係。

房偉還談到,理性在創作中是潛在的,如何在創作中達到一種理性和感性之間的平衡很困難,這也是對自身寫作的挑戰和新機遇。他在分享創作歷史小說的心得時談到,在閱讀史料的過程中,他感悟到大量的歷史細節,這些細節進一步激發了他對歷史文學創作的想像力,而創作小說的過程中又對專業知識產生很大的依賴性,這種共生關係對「智性寫作」產生重要的影響。他認為,要學習國內作家錢鍾書、王小波,以及國外作家艾柯等人的創作,將理性思考融匯到小說中達到平衡狀態。

林森在大學時學的專業是水產養殖, 後來覺得沒意思,轉而寫小說。他回溯曾經的求學經歷,認為以前 「沒用的」知識對現在的寫作幫助很大,比如寫海洋題材的小說,就需要很多關於海洋方面的專業知識。任何知識都不會永遠的無用。他談到,從整體性看,年青一代作家的創作更依賴於知識的積累,而非直接的生活經驗,其中最明顯的當屬詩歌。很多前輩詩人多是直接從生活的瞬間汲取靈感,書寫當下的現實生活;而更加年輕的詩人則對修辭產生很大的興趣,他們的創作更多從理性思考的角度出發,對智慧和知識進行書寫,但是,也需要注意,這些高學歷的詩人在創作上也越來越具有趨同性。

王威廉將自己的創作過程比作「左右互搏」:一方面利用感性思維創作,另一方面,用理性思維評論作品。這種「互搏」的感覺對他的寫作益處頗多。他認為,當下的寫作很容易處於知識與研究分裂的狀態,但只要知識儲備足夠豐富,選擇性更大,就不懼怕這種分裂。王威廉具有跨學科的教育背景,從本科到博士,先後就讀於中山大學物理系、人類學系和中文系,中間跨越了不止一個學科。所學的知識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的創作。如今,曾經學物理的經歷讓他在科幻領域的創作和研究更加得心應手。

2

網絡文學令人滿足,

而嚴肅文學讓人咀嚼痛苦

三位作家都不約而同地談到網絡文學與嚴肅文學的區別。大家認為,網絡文學通過講述很多玄幻、神奇的故事將讀者帶離現實世界,忘卻煩惱;而傳統文學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優秀的傳統小說讀起來很痛苦,逼迫一個人對現實生活進行反思,思考人生的意義。王威廉以自己的經歷作比喻,兒時讀《故事會》、武俠小說,情節雖然激烈好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都忘記了,而當時無意中讀到的《鬱達夫全集》則讓他的內心得到平靜。他希望在座的同學不要過早地對自己的閱讀設限,要儘量多閱讀,這對人生成長也大有裨益。

房偉認為,嚴肅文學更加注重對於世界的複雜性、宇宙的複雜性和個人複雜性的追求,以及小說形式的變化,對先鋒小說的元敘事、語言極致的探索等等,同時蘊含著對人生、社會的深刻理解,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無論是嚴肅文學,還是網絡文學,真正寫好都很不容易。他強調,真正優秀的小說要能夠做到雅俗共賞。網絡文學不能一味求「爽」,如驍騎校的《橙紅年代》在跌宕起伏的情節中蘊含著恢弘大氣的家國情懷,阿菩的《山海經密碼》充滿了對遠古神獸的瑰麗想像,這些網絡小說不再只有好看的情節,還蘊含著對現實的書寫和對傳統文脈的傳承。中國文學就像飛在高空的大雁,通俗文學和嚴肅文學分別為它的兩個翅膀,兩個翅膀都強壯,大雁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林森還談到編輯與寫作身份的分裂狀態。很多作家同時也是編輯,雖然編輯很容易看到當下文學現場的狀態,掌握當代文學發展的動態,但閱讀過多質量不高的作品很容易喪失享受閱讀文學的樂趣,不再擁有創作文學作品的欲望。作為編輯的作家要時刻克服自身「撕裂」的狀態,才能保持創作的興趣和激情。

王威廉很少會回看自己之前的作品,偶爾讀一讀仍然會看到閃光點。在他看來,文學寫作很奇妙,雖然通過練筆,文筆會越來越好,但看到曾經的習作仍然有值得回味的地方,可惜再也回不去曾經。王威廉告誡在座的學生,寫作和一個人在此時此刻的狀態有關係, 不要放棄寫作,儘量學會將你當下的心情與狀態用筆記錄下來,拓展寫作的廣闊性和可能性。

3

傳統小說能夠從網絡文學中借鑑什麼

傳統小說能夠從網絡文學中借鑑什麼

王威廉認為,通俗與嚴肅文學兩者不是全然分開的,很多傳統文學作家在創作時都借鑑通俗文學的手法。如阿根廷著名作家博爾赫斯,他在《小徑分岔的花園》中借鑑偵探小說的外殼,只不過將謎底替換成哲學命題,探討人的存在意義。從敘事學的角度而言,所有的故事基本上都逃不開21種類型,但在故事模式之上仍然可以展開自己的想像力,讓自己的作品具有廣闊的空間。當下的學子都屬於與網際網路共同成長的「網生代」,與「紙質代」的經歷有著很大的不同。在社會轉型中會產生很多種可能性,我們的創作就要根植於探索不同的可能性。一如科幻小說創作,雖然曾經屬於類型文學,但隨著科學技術逐漸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科幻文學變得越來越重要,對科幻小說創作賦予了更多的現實意義。作為「網生代」,要抓住歷史的機遇,創作出和過去不同的、展現未來科技圖景的作品。

林森則強調講好故事的重要性。每個人天生擁有聽故事的好奇心,如今紙媒發行量下跌,直播、短視頻等媒介將故事以豐富的形式展現,衝擊著大眾的感官。在古代,讀小說是俗的,而現如今是雅的;在未來,網絡文學必然也會經典化,進入文學的神聖殿堂。明星易烊千璽曾在微博上曬出田耳的小說《一個人的張燈結彩》,這一行為導致這部書一度脫銷,這證明嚴肅文學也可以有更多的受眾。他希望讀者將眼光放寬闊,不要總將嚴肅文學想像成古板無趣。

房偉認為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之間存在著溝通性。他在寫《獵舌師》的過程中,除了體現家國情懷,還借鑑類型文學的創作手法,特意設置了很多關於中日美食文化碰撞的情節,增添了小說的趣味性和魅力。

對話的最後,有同學提出質疑,需要明星帶火一本小說是否是文學的悲哀。林森回應到,如今作家只需要專注於創作,文學推廣和傳播是依靠出版社編輯以及新媒體業來推動的,對此我們不必過於焦慮。只要這部書能夠喚醒那麼一兩個人對寫作的興趣,那麼創作這本書的目的就達到了。

編輯丨李菁 劉鵬波

相關焦點

  • 斜槓青年必備寫作技巧
    近幾年流行一個詞「斜槓青年」,「斜槓青年」也漸漸成為一種廣為人們所知的職場業態,斜槓青年也為新時代提供了一股新的,敬業奉獻、奮發有為的正能量,經過今年的疫情,你是否也覺得應該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斜槓青年呢?
  • 以「異質性」寫作建構青年文學審美範式 - 河北日報-11版:文化周刊...
    種種跡象表明,青年作家目前正在經歷著自我意識與世界意識的雙重覺醒。與「青春文學」分道揚鑣,完成「自發寫作」向「自覺寫作」轉型的成人禮,基本構成了現階段青年作家的共同心聲。與前輩作家相比,他們更加渴望通過文字呈現出一個最接近真實的自我。
  • 如何提高寫作能力?學術英語寫作的基礎知識
    個人寫作 (Personal Writing) 缺乏規範,因此沒有特定結構組織、使用俚語和縮寫等限制,就像個人日記那樣個人寫作過於主觀,在此我們可以依靠個人經驗論證作文核心思想。學術寫作可以說是個人寫作上面錦上添花:基於作者個人觀點的論文通過對修辭和思路框架應用清晰規範,使寫作變成更為客觀。從內容結構和語言表達兩方面來講,後者可能更讓同學們一頭霧水。
  • 寫作的黃金圈規則:為什麼,寫什麼,怎麼寫《寫作7堂課》秋葉
    還是少了一點深思熟慮的練習,畢竟寫作方向還是太自足了。雖然正式的寫作訓練營又開始了,但我還是下定決心要在寫作上犯一些錯誤。我總覺得動力中缺少一些變化,直到我遇到了秋野叔叔的《寫作 7 堂課》。這本書於出版,作者是秋野大叔,他身上的標籤是驚人的,比如PPT秋野的創始人,與百萬粉絲的大V,百萬暢銷書作家,中歐商學院的私人導師,新媒體商學院創始人等等。
  • 研討| 此刻的世界文學和此刻的青年寫作正在發生著關係
    那麼問題是,我們要拿什麼給美國人看。我們經常說,美國在看待我們的時候,還是按照奇觀化的思路在看我們,可是等到我們展示給美國看的時候,仍然不自覺會把奇觀拿給他們,因為覺得這易於辨認。我一直在想今天的主題:青年寫作。歌德有篇文章叫《自然的單純模仿·作風·風格》,而我們現在往往鼓勵的是作風,而不是風格。
  • 斜槓青年的跨界寫作 | 王十月
    王十月說, 這些大師的存在證明了寫作能力和學歷沒有關係,但是和閱讀量、知識儲備有關係。「小學學歷,並不等於小學文化」。 即便如此,王十月稱他這樣的低學歷寫作者仍然飽受質疑。多年前,有名北大學者找到在深圳打工的王十月做打工者閱讀調查,他說在讀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
  • 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專訪‖王俠:寫作的初心來源於對父母的感恩
    」微信公眾號設置為白名單(且可修改,不顯示來源),否則,為遵守國家版權保護法律法規,青年作家網有權不刊登來稿,請大家理解和支持!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生於50年代末一個軍人家庭,從小到大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一切順其自然,順其自然的工作入黨,順其自然的結婚生子,又順其自然的退休,平凡的人生就如一粒塵埃,微不足道。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拿起筆,用我手寫我心,寫出對父母的感恩,寫出對手足的情意,三年寫了200多篇文章,35萬+文字,寫作改變了我的退休生活,提升了對人對事的重新認知。
  • 還是在電腦上寫作爽
    想寫點東西,還是要有點傾訴的情緒,當然,還要有一個溫暖的環境,不那麼冷,也不那麼熱,一切都是剛剛好,夏天汗流浹背了不好,冬天太冷了也不好。在電腦上看東西是那麼自然,寫東西也在醞釀了足夠的情緒,足以感動自己的時候,也許,文章已經隨時隨地可以自由流淌了。
  • 斜槓青年賺錢指南:靠寫作月入10萬,走遍大江南北!
    斜槓青年,指的就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現在多數的年輕人轉頭開始追斜槓青年。其實簡單來說,就是「花心大蘿蔔」,往好聽的方向解釋,是一種喜歡探索新鮮事物的冒險人格。身邊的一些斜槓青年,有部分人經營著奶茶店,一邊為顧客畫畫;也有平時做著朝九晚五的工作,一到周末就去兼職唱歌;也有白天上班,晚上擺地攤的。總之,斜槓青年其實都是建立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工作也好,夢想也罷,只要是能讓我們感受到愉悅,能帶給我們成就感的。
  • 華爾街英語創始人為創業青年分享經驗
    近日,華爾街英語創始人Pecce李文昊博士受邀出席了第十屆青年成長論壇,與創業青年們分享了自己的創業經驗與感悟。此次論壇由LEAD基金會—萌芽微創業組織舉行,近300名青年創業者在北京共同聚焦青年創業發展。
  • 《創意寫作七堂課》:凌晨老師的科幻創作經驗談
    這不僅僅是一本給科幻小說初學者準備的寫作課程,還是一本給科幻小說閱讀者準備的評論指南。在很多創作愛好者看來,創意寫作,尤其是科幻寫作由於其特殊的文體特性,一直有一定的創作門檻。但是近年來的科幻熱潮,又在不斷吸引更多的寫作愛好者加入科幻寫作的隊伍,而且大量科幻文學獎項,也在不斷給這個群體以鼓勵。這種情況下,細緻地了解科幻文學的前生未來,明了科幻創作的關鍵要點,掌握一些科幻創作技巧,成為許多人急需的知識。
  • 華爾街英語創始人為創業青年分享創業經驗與感悟
    > 【摘要】 近日,華爾街英語創始人Pecce李文昊博士受邀出席了第十屆青年成長論壇,與創業青年們分享了自己的創業經驗與感悟。
  • 寫作的黃金圈法則:為什麼寫,寫什麼,如何寫|秋葉《寫作7堂課》
    是的,自從三年前重拾閱讀習慣後,我又開始嘗試讀後感和書評的輸出,想以此來鞏固信息和知識的輸入。但始終還是少了點刻意練習,寫作方向終究還是過於自嗨。直到今年 4 月重啟頭條號寫作後,雖然經過官方的培訓營,讓我意識到了自己在寫作方面的一些誤解,也下了決心要重新認識寫作這件事兒。但隱隱中總覺得還欠缺了些改變的動力,一直到最近遇見了秋葉大叔的這本《寫作 7 堂課》。
  • 博士生分享給碩士生寫作論文經驗
    但要注意引用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評價這篇文章的:支持還是反對,補充還是糾錯。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師。做實驗遇到困難是家常便飯。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反覆嘗試?放棄?看書?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應該想到的是交流。對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請教體現你對他的尊重;對同年資的人,公開的討論可以使大家暢所欲言,而且出言謹慎。千萬不能閉門造車。
  • 鄉土經驗對「70後」作家意味著什麼?
    她認為不管是《耶路撒冷》還是《北上》,徐則臣都藉助歷史、文化、地域、自然等因素反思了自我的存在到底在什麼位置,在歷史洪流之中「我」在什麼位置上去書寫、去理解等問題。 這種史詩性不僅賦予了作品文學價值,更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了史料價值:「不單是寫青年北上奮鬥的小說,而是移動中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來到北京」經驗的融入,讓徐則臣自身的鄉土經驗有了成立的自足意義,這與徐則臣的小說才華、大跨度的眼界、史詩性的創作追求有極大關係。
  • 英國assignment寫作知識 海外留學生assignment寫作方法技巧分享
    無論你是哪個學校,在你的個人Blackboard上,先搞清楚在什麼地方查看課程表,課程基本內容,下載好課程課件和相關資料,提前了解Assignment的寫作以及提交,需要閱讀的書籍和教材以及如何上傳到論文檢測網站turn it in等等。
  • 乾貨實操分享:自媒體寫作如何積累素材,這是我3年的經驗方法!
    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在做無用功,不管是生活、工作、學習當中的不必要的考慮或擔憂,還是在具體寫作中思維的渙散與不集中,這是我們需要克服的最大毛病。我們自媒體寫作最需要有的是素材,要有足夠充分的素材,足夠豐富的內容,才能夠對寫作有幫助,才能夠促進寫作。
  • 華爾街英語創始人Pecce李文昊博士為創業青年分享經驗
    【天極網IT新聞頻道】近日,華爾街英語創始人Pecce李文昊博士受邀出席了第十屆青年成長論壇,與創業青年們分享了自己的創業經驗與感悟。此次論壇由LEAD基金會—萌芽微創業組織舉行,近300名青年創業者在北京共同聚焦青年創業發展。
  • 如何雲學習蔡駿的寫作課?咪咕中信書店開啟名家共讀定製服務
    上網課固然可以補充課業知識,因宅家而失去的參觀遊覽、學習交流、提升孩子人文素養的機會該如何補償?經歷了「史上最長春節假」的上班族,在返城或遠程開工的第一周,是否忍不住自我懷疑「放假前我是做什麼的」?求知慾在長久的休假之後無限膨脹,如何拯救「知識恐慌」?
  • 智能寫作-人工智慧時代寫作會是什麼樣子?
    大眾化寫作能代替小眾寫作嗎?我的一個朋友說,現在和以前的區別在於:以前是小部分人寫作,大眾閱讀;而現在是大眾寫作,大眾閱讀。我不以為然。因此,寫作雖然屬於大眾活動,而寫出水平,適合閱讀的,似乎只能是小眾的作者。人工智慧寫作是否將取代人類寫作?在2015年11月,新華社正式推出了「快筆小新」寫作機器人。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新聞機器人「張小明」小試探性的亮相。2017年1月南方都市報撰稿機器人小南正式開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