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青青 石丹
ID:BMR2004
ST捨得(600702.SH)的股權爭奪戰終於落幕——控股股東天洋控股不僅「出局」,且所持股份被凍結,控制權重新回到了射洪政府手中。
從2020年8月曝出天洋控股佔用上市公司資金,到12月初ST捨得實控人變更,不過短短4個月,ST捨得不僅因控股股東「抽血」而「戴帽」,而且經歷了董事長、副董事長、總經理、財務長等被出具警示函;財務負責人被採取強制措施;董事長、總裁、董事被立案調查等一系列變故。
如今,ST捨得實際控制人變更,射洪政府重新「掌權」,ST捨得股票也應聲大漲,在實控人變更公告之後迎來3個一字漲停。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射洪政府推動ST捨得混改,引入天洋控股並交付企業控制權。5年之後,射洪政府又奪回控制權,一切似乎回到原點。
不同的是,在股權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天洋控股依然是ST捨得的控股股東。射洪政府方面,其是否會再次推進混改、ST捨得是否會迎來新主人、最終控制權花落誰家等,依然存在不確定性。
股權爭奪戰落幕
12月3日,ST捨得發布實際控制人變更公告稱,因射洪政府行使天洋控股持有的公司控股股東四川沱牌捨得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沱牌捨得」)70%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和管理權,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由周政變更為射洪政府。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射洪政府在沱牌捨得的表決權比例從原本的30%增加至100%,並成為ST捨得的實際控制人,但此次權益變動未改變ST捨得及其控股股東沱牌捨得的股權結構。
據ST捨得公告,「射洪政府享有表決權和管理權的期限,截至天洋控股及其關聯公司全額償還沱牌捨得及子公司全部債務之次日,或因司法處置導致天洋控股股權喪失之日止。」這意味著,一旦天洋控股還款或股權被處置,ST捨得的表決權和管理權又將迎來新變化。
圖源:ST捨得公告
據了解,此前8月,ST捨得發布《關於公司自查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資金佔用事項的提示性公告》,自曝控股股東天洋控股及關聯方佔用資金4.4億元,待還資金合計約4.75億元。自此,控股股東「抽血」事件持續發酵,天洋控股與射洪政府之間的爭奪也日益激烈。
圖源:ST捨得公告
對於控股股東佔用ST捨得及其關聯方資金一事,上交所兩次發來問詢函,而ST捨得3次延期回復,其間ST捨得變故不斷。
9月1日,ST捨得董事長劉力,副董事長、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李強,財務長李富全3人被四川監管局出具警示函;同日,公司控股股東沱牌捨得、實際控制人周政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17日,公司財務負責人被採取強制措施;22日,公司正式「戴帽」,股票簡稱由「捨得酒業」變更為「ST捨得」;24日,公司董事長劉力、總裁李強、董事張紹平因涉嫌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被公安機關刑事立案調查……
其間,上交所還反覆問詢天洋控股實際控制人周政對巨額資金佔用是否知情。如今,不過短短4個月,從曝出天洋控股挪用上市公司資金到「出局」,這場股權爭奪戰便已經落下帷幕。
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認為,這次射洪政府奪回了ST捨得的實際控制權,天洋股份「出局」,對於ST捨得來說,不管射洪政府本身的財力、輸血能力和管理能力如何,起碼在短時間內,它能夠解決過去長時間困擾著ST捨得的管理權限的混亂問題。
「而對於射洪政府來說,一方面,其重新奪回控制權肯定付出了相關的資源或者代價,另一方面,當初推動混改是為了讓ST捨得更好地經營,目前雖然奪回了控制權,但挑戰依然存在,後續還有大量的事情需要處理。」王鵬表示。
股價連續3日一字漲停控股股東債務纏身
從資本市場表現來看,天洋控股「大權旁落」也未必不算是利好消息。
雪球數據顯示,在發布實控人變更公告之後,ST捨得連續3個交易日股價一字漲停,直至12月9日(第四個交易日)盤中一字漲停後股價回落,收盤報價68.66元,漲幅為1.55%。
圖源:雪球官網
而且,12月9日盤後,ST捨得公告披露,在失去ST捨得控制權之後,天洋控股持有的沱牌捨得的股權,已經被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及湖南省長沙中級人民法院凍結。次日,ST捨得再次漲停。
圖源:ST捨得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佔用ST捨得4.4億元資金,天洋控股本身早已陷入債務泥淖,並多次因債務問題被訴至法庭。
2018年1月,因轉讓給天洋控股三河市燕郊的「成功(中國)大廣場休閒娛樂項目」在建工程項目9.74億元尾款未能協商一致,天洋控股被成功(中國)大廣場公司在香港提起仲裁;今年8月,因房山超級蜂巢項目銷售不理想,天洋控股遲遲無法償還恆豐銀行28億元貸款,天洋控股及周政被列入被執行人名單……
此外,天洋控股旗下主要經營板塊夢東方(00593. HK)也陷入虧損,2019年由盈轉虧,虧損2億港元。而在2020年上半年,夢東方已經虧損2.09億港元。
圖源:《商學院》根據財務數據整理
對此,第三方獨立研究機構透鏡公司創始人況玉清認為,捨得酒業(即ST捨得)是一個很優質的標的。對於ST捨得來說,擺脫一個陷入債務糾紛的實際控制人,當然是一件好事。
對於天洋控股,王鵬表示,其挪用捨得酒業的資金,應該是受疫情以及房地產周期性的影響。天洋控股挪用旗下上市公司資金來維持其主營業務,而當主營業務遇到問題的時候,可能資金鍊斷裂,結果導致捨得酒業戴上ST的帽子。
「對於天洋股份來說,經歷這樣一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不划算的。所以可能還會有後續操作,比如通過相關法律程序進行賠償協商等等,就算是『出局』也會有一些補償措施等後續跟進。」王鵬補充道。
ST捨得回到原點?
據《商學院》記者此前報導,在2015年完成混改後ST捨得業績向好,而天洋控股也正是在彼時的混改中拿下沱牌捨得70%的股權,加入到ST捨得的控股股東行列當中來,射洪政府則保留剩下30%的股權。
圖源:ST捨得公告
有意思的是,此前天洋控股以共計38.22億元的價格拿下沱牌捨得股權,間接控股ST捨得,其中有23億元是天洋控股向建行廊坊分行貸得的。然而,截至9月16日,天洋控股僅還款10.1億元,剩餘12.9億元未償還。
圖源:ST捨得公告
由此,天洋控股持有的沱牌捨得70%股權,被建行廊坊分行申請凍結,並被河北省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執行。而此時,天洋控股持有的這70%股權已經先後多次被採取司法保全措施。
如今,兜兜轉轉5年,射洪政府重新拿回ST捨得控制權,一切仿佛回到原點。
對此,王鵬認為,當初天洋控股入主ST捨得,混改目的是為了讓ST捨得發展更上一層樓,但它在以相對較高的價格拿下股權之後,具不具備相應的經營能力、運營能力、資質……這其實都打了一個很大的問號。這個事情「回到原點」,也給我們留下了經驗和教訓。
那麼,市場應當如何看待混改?射洪政府是否還會發起新的混改?ST捨得是否正在等待新主人?其控制權又將花落誰家?
王鵬指出,混改是一個好方式,但中間的具體流程差異,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地方政府在助推過期混改的過程中,到底應該看重什麼?是混改時出讓的資金、能夠獲得資源、其自身的經營能力,還是影響力?這些都是在不同領域、不同場景之下需要平衡的。
同時,王鵬認為,下一步射洪政府可能還會再次推動ST捨得混改。至於再次混改,射洪政府肯定需要讓雙方有相對愉快的合作基礎,至少需要互相尊重而不是扯皮。而且,射洪政府應該會更看重競價企業的經驗、資源、能力,而不僅僅是報價。
況玉清也表示,目前的狀況實際上是射洪政府方面在混改中沒有合理設置接盤人門檻條件導致出現的問題,但混改本身是值得鼓勵的,不排除會繼續推進混改。但吃一塹長一智,即便繼續混改,他們(射洪政府)應該會認真核查接盤方背景,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