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密縣城

2021-02-18 百年城垣圖志

        密縣,河南省新密市的舊稱,是華夏文明之源、山川密境之城。

        新密,在西周滅商之後是密國和鄶國所在地。密國是以密山為名,密山以「密」為名,是因為這裡山的形狀像座宏大的殿堂,古代山形如堂者稱為「密」。後鄭國滅掉了鄶國,並將原來的密國故城更名為新密邑。

        新密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中國羲皇文化之鄉」「岐黃文化發祥聖地」,也是《詩經》中《鄭風》《檜風》的產生地。

       據記載,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始置密縣,屬河南郡,治所在今新密市大隗鎮。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分密縣為武陵、曲梁二縣,屬廣武郡,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年),撤武陵、曲梁二縣,復置密縣,屬滎陽郡,治所在大隗鎮;

        隋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因洧水暴漲,縣城遷於古法橋堡(今新密市老城)。老城歷經隋、唐、五代、金、元、明、清等朝代,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都是密縣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據史書記載,縣城周長9裡13步,城牆高達3丈(相當於現在的10米),四周各設1門,東西3裡,南北2裡,城內至今尚保留明清布局,規劃井然,建築以明清式為主,街道基本保持原貌,極少有高層建築物,尤其仍保留著基本完整的縣衙、文廟、城隍廟、火神廟、檜陽書院、古代牌坊及著名寺院—法海寺舊址等,另有6處保存完整的古民居:楊形如故居、張紹衣故居、孫氏故居、錢海祿故居、王家大院、溫家大院,房屋達數千間之多,成為中原地區甚為罕見的古縣城文化區。

        曾經的老城街道古色古香,高宅門樓、廊房商號鱗次櫛比,從東街到西街,以前還有過街牌坊九道,其他牌坊也有十幾道,它們中多是封建時代旌節彰孝、表功顯耀所建,是認識封建禮儀道德的一部教科書,而且牌坊大多為青石構造,上面刻字雕花鏤文,通石立柱,通石過街,不乏石藝珍品,但遺憾的是,經過不同年代的破壞,如今只剩下殘碑斷座

       密縣縣衙始建於隋大業十二年(616),歷經隋、唐、宋、元、明、清、民國各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縣衙元代毀於戰火,明洪武三年(1370)知縣馮萬金於原址復建,至今仍保持明、清建築風格。

        密縣縣衙裡有中國使用年代最長的監獄,縣衙監獄從隋代設置後,一直沿用至2003年。監獄建築物基本保存完好,可以說是古縣衙的特色之一

  根據清嘉慶二十二年《密縣誌·城郭圖》記載:老城城池,既不是長方形,也不是正方形,因城北有條小溪(後人叫城北溝河)由東向西流入老龍潭,老龍潭水向西南流入菜園溝河,注入綏水。當初築城時,城牆東西南都是直線牆體,北牆則沿老龍潭溝邊建城,所以西城牆只有390弓(舊時丈量土地的工具和計算單位,5尺為一弓,360弓為一裡),正是古代"因地制宜,以險制塞"建城思想的反映。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密縣知縣馮萬金增築城牆七裡,高兩丈五尺,寬二丈,城壕寬一丈,深七尺,有東、西、北、南四個城門。

        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知縣張金重修城牆,四門城樓磚壘,其餘皆為土牆,每遇暴雨,城牆傾塌。明萬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知縣王崇雅把城牆由土牆改為磚牆。

        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縣主簿張久敬(代理知縣)始建北門外甕城。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正月,農民起義軍逼近縣城,時任知縣苗之廷組織民工,加高城牆三尺,以便護城士兵隱蔽。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知縣曹化中補修東西磚城,兩面增設墩堡、挖深城壕,深廣各一丈五尺,並在縣城東、西、南門增建三個甕城,從這時起四門外都有甕城。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春,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從開封復兵密縣,攻城三天而破,城垣毀於戰火,平於荒丘,廬舍全部變成了焦土。

  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密縣知縣崔養重重修城門,復建城牆、城垛及城內外的護城設施。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知縣李芝蘭重建城樓、角樓,並補葺四城牆垣,浚治壕塹。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大雨連下月餘,城牆及護城設施倒塌過半,知縣李鵬鳴重加修築。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知縣衷鯤化重修,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知縣袁良怡續修。後歷清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四朝百餘年無續修。清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知縣杜 勸民捐資,大加修整縣城,但城四門外的甕城,從明末毀壞後沒再重建。老縣城經歷代修復,至清末,城牆周長3.5公裡,高8.33米,城上牆寬6.7米。

  經過歷代經營,新密老城被建設成為中原地區一座有名的古城垣:四周有高大的城牆與城河圍護,城內縣衙建築群,硬山式屋頂,灰瓦覆蓋,獸脊鴟吻,正如新中國成立前《重建縣城碑記》中云:"此城雖蕞爾彈丸,但襟嵩、帶洧,萬山聳翠亦檜陽之大觀也。"  

  日軍飛機轟炸後,為防空襲,便利疏散群眾,時任縣長陸建唐調集全縣民工拆除城牆。1944年,日寇將攻密縣,國民黨政府調集大量民工修復城牆。駐軍在縣城內外大修工事,在十字街修了一個大碉堡,從縣衙、十字街、縣黨部挖了一條通向東關的地道,東街街麵條石全被起掉,地道挖好後,又把條石鋪在上面。

       1946年又修復為土城,城垣北牆南移,垣高四丈五尺,城基四丈五尺,城上平面寬度一丈八尺,城壕寬度四丈,深度二丈,城區面積縮小為六裡多;四城門上各建門樓一座,四門外壕各建排水洞一處。1948年春,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在縣城東側激戰時,炮樓被擊毀。

相關焦點

  • 河南房價出現「反轉」,縣城房價持續上漲,現在買房還來得及嗎?
    在一些城市中,總有這樣的一群人,有著在大城市打工,攢攢錢回到小縣城的家買套房,進入到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但在這裡小編就要告訴大家一個壞消息了。因為在我國部分省份中,已經出現了房價「逆轉」的趨勢。在河南一位返鄉青年的口中,我們知道了答案。馬周的家在河南安陽市滑縣,因為年輕,一直在外打工,本想攢點錢在老家的小縣城中買套房子,等到外出打拼一番後發現,滑縣的房價持續飆升。
  • 河南工業大學即將在信陽建校區!卻為何要選址在這個小縣城?
    據披露,河南工業大學光山校區佔地面積約1000畝,建築面積50萬平方,投資總額約30億,目前該項目已經經過相關部門審批。河南工業大學究竟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其在省會鄭州待得好好的,為何要跑到一個偏僻的小縣城設立校區呢?
  • 河南又一「幸運」縣城,將迎新高鐵機場雙管齊下,是你家鄉?
    河南是我們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整體經濟發展速度加快, 2019年,中國經濟總量在全國排名第五,僅次於浙江,成績斐然,大多數當地人說,河南的交通變化最大。據說河南縣城正準備迎接新的高鐵和新機場,我想知道誰的家鄉這麼幸運嗎?誰將獲得新的高鐵機場?讓我們一起看看。
  • 河南一「飛地」縣城,認山東做「養父養母」,或將「晉升地級市」
    通俗一點來講,那就是河南一直是擔任著「親生父母」的責任,而山東默契奇妙竟然做成了「養父養母」。這種三角關係的縣城其實在我國還不是少數,但是今天我們先去的這個地方,它的名字就叫做範縣,這個縣城的四面八方都是山東的地盤,但是它卻一直是被河南管的。
  • 河南南陽南召縣「第一大鎮」,曾是南召縣城所在地,擁有火車站
    重慶東北有雲陽縣,河南南陽市南召縣同名鄉雲陽鎮,翻看衛星地圖,會發現南召縣以東約30公裡處有一個大型突出城鎮,這個鎮就是雲陽鎮,城鎮建成區約5平方公裡,比縣城小不了多少,是南召縣(不含縣城)最大的鎮.雲陽鎮為什麼在縣城那麼突出?
  • 河南最具潛力的縣城,GDP高達253.5億,鹽礦儲量排全國第二
    說到河南省,很多人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這裡的人口多,其次就是位於河南的鄭州了。從鄭州的發展就可以看得出來,近幾年河南整個省份的發展都是非常出色的。除了鄭州之外,河南還有很多城市被人們所看好,比如說漯河。在漯河的帶領下,其轄內的縣城也發展得相當出色。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河南最具潛力的縣城,GDP高達253.5億,鹽礦儲量排全國第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個縣城就是舞陽縣,它是歸屬於漯河境內的一個小縣城。這個縣城雖然之前經濟發展的有些緩慢,但是近年來開始實現飛躍式的增長。
  • 河南這座工業發達的縣城,喜獲新鐵路與機場駐足,拉動經濟提升
    作為河南省,我國農業大省,利息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省的大發展前景空間和近年來一些在河南城市發揮了當地特有優勢,實現了好發展,等大城市小縣城,鄭州市是許多河南人嚮往的城市,因為這裡是當地的省會,也是文化,交通等多個領域的中心,鄭州市有一種工業特別發達的等級市,叫登封市,這個縣城將來將實現更好的跨越
  • 河南開封一小縣城,是「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擁有高鐵站
    說到河南開封,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八朝古都」和宋代最大的城市, 說到河南蘭考縣,很多人也知道這是著名的焦裕祿精神的發祥地, 開封和蘭開都是很有名的,但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蘭開縣屬於開封市。蘭考縣位於開封市東部,黃河南岸, 這是「九曲黃河」的最後一彎, 蘭考縣地理位置獨特,它位於開封,菏澤和商丘的三角形中心,是從河南東北部到山東西南部的重要門戶。
  • 河南「重量級」的縣城,人均收入9.5萬,號稱「中原第一縣」
    因為河南地理位置優越,省內河流密布,生態環境良好,發展潛力巨大,當地環境也非常適合農業種植。可以說是我國的大糧倉,但目前河南省的工業和旅遊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河南有「重量級」縣城,人均收入為9.5萬元,被稱為中原第一縣,該縣城為鞏義,鞏義隸屬鄭州市,鄭西高鐵、連霍高速、隴海鐵路等均在市內設站,這裡經濟發達,在我國眾多縣城中名列前茅,河南省從1992年開始公正成為縣級市的老大
  • 河南戶籍人口數第二大縣城,現已成功脫貧摘帽,未來發展一片光明
    相信大家都知道河南擁有很多的人口,截止到2020年它常住的人口數量已經超過9640萬人,跟去年對比增加了35萬,在全國這麼多省份中排名處於第三的位置。目前在河南這麼多的城市之中,人口數量最多的城市是南陽,在南陽這麼多的縣域城市中,鄧州人口數量較多。
  • 河南這兩座縣城,距今都有2千多年的歷史,名字卻經常被遊客讀錯
    河南省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大城市,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國內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遺址等都成為遊客爭相遊覽的旅遊勝地,河南近幾年的發展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特別是成都的鄭州一下子就進入了一條城市的門檻,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河南有很多風景優美的地方,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河南兩縣城至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但名字被遊客讀錯了。
  • 河南最「大」景區,佔地相當於一個縣城,距安陽50公裡
    河南最大的景區,佔地相當於一個縣城,門票160元,距安陽50公裡。在快節奏的現代都市生活中,人們除了要面對高山仰止的工作壓力,還要處理各種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真正能靜心沉思的時間並不多。俗話說得好:環境就是心境,要想真正放鬆身心,還要去一些寧靜、曠達的地方。
  • 河南將「騰飛」的縣城,兩大高鐵在此穿過,撤縣設市呼聲很高!
    河南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中國經濟從東向西發展的中間地帶,近年來的發展也非常不錯,成為中國人口經濟的雙重大省,不僅地級市發展很好,有些縣城也非常有發展潛力。 今天芒果向大家介紹河南「發跡」的縣城,兩條高鐵經過這裡,未來可以撤退縣城。
  • 河南:龜背城:寧陵縣城
    寧陵」地名從此開始,治所仍為寧邑城、寧城原址(今寧陵縣城文明路南側)。南宋建炎二年(1128)冬,宋以水阻金兵南下,在李固渡(今滑縣西南沙店集南三裡許)以西扒開黃河大堤,黃河從此發生重大改道奪泗入淮。由於 「寧瀕大河,每罹水患」。寧陵地處黃河大堤南側,經常受洪水侵害。
  • 亞洲最大的「飛機墳場」,就在河南這個縣城,是你熟悉的地方嗎?
    導語:亞洲最大的「飛機墳場」,就在河南這個縣城,是你熟悉的地方嗎?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那麼對於現今社會人們出行而言,選擇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能夠保證便捷而且安全。為了節省更多旅遊途中的時間,很多人會選擇高鐵或者飛機這樣快速的交通工具。
  • 河南周口實力最強的縣城:總人口118萬,未來會撤縣建市嗎?
    說起河南,我想許多小夥伴都不會陌生,這座位於我國華中地區的省份,一直以來因強大的經濟受到廣泛關注。作為國內經濟總量排名第五的存在,河南在國內僅次於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優越地理位置更是讓河南自古以來就就有著「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美譽,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 河南有機場的這個縣城,又花百億建高鐵,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今天說的是河南唯一擁有機場的縣,花費662億元建設高鐵,發展前景光明。 你知道是哪裡嗎?說到河南省,我相信那個地區是中國中部地區,對東部省份來說還很落後。 但是,國內也出現了很多鄭州和開封等有名的城市,知名度很高,還是很多人心中的理想遊玩場所。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改變,河南很多地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河南的這座縣城厲害了,迎來千億高鐵,未來發展一片光明
    當前我國各大城市的建設非常好,特別是現在交通事業的發展最突出, 很多城市也在自己的交通事業上投入了很多人力、物資和財力,河南的這座縣城厲害了,迎來千億高鐵,未來發展一片光明。交通事業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今天小編說的是河南的縣城, 這個縣很厲害, 周邊其他縣不能羨慕, 因為它迎來了千億的高鐵, 高鐵現在正在修建,不僅在大城市之間,在一部分縣和縣之間也建設了高鐵, 這個縣城未來的發展十分光明, 這個縣是方城縣,來不及羨慕周邊的唐河縣、社旗縣、新野縣,整個高鐵都開通了,方城古稱裕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
  • 河南最有前途的縣城,喜獲100億投資建造旅遊景點,實力不容小覷
    河南省最有希望的縣城是一座投資100億日元的旅遊景點,實力不容小覷,河南這個省大家都很熟悉,據說面積不是特別大,但是人口很多,每次提到這個省,首先鄭州、洛陽等相對發達的城市在經濟和文化方面都排名靠前,是河南最有希望的縣城,得到100億的投資,建成著名的旅遊景點。
  • 河南南陽一個城鎮,地處唐河、新野兩個縣城之間,盛產石油
    查看河南省南陽市周邊的衛星地圖,南陽市內的南部,唐河縣城和新野縣城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城鎮,地圖上寫的不是縣城,而是官莊鎮。官莊工區屬於南陽市管轄,與象城區無關,官莊工區中心區包括南陽市唐河縣張店鎮8個村,南陽市新野縣施庵鎮1個村,因此官莊工區和官莊鎮,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之所以有這樣的城市,是因為河南油田的存在,官莊是豫西南新興的石油化工城市,園區主要以石油化工、石油裝備製造、新材料產業為核心的石油化工產業和相關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