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不到 1%關注"知行視界",您絕對是百裡挑一的人!
本文看點:若有人問「什麼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年度跨國宗教活動」?答案只能是伊斯蘭教中的麥加朝覲了。
知行視界·世界文明地標
揭開伊斯蘭王國面紗—走進沙烏地阿拉伯課程現場
(圖片:聶華夏)▼
你好呀~我是知行君~
今天我們來聊聊麥加朝覲。
朝覲,伊斯蘭信徒一生中需要完成的「五大功修」之一
僅就「朝覲」一詞的本質意義而言
其精神價值遠超行為本身
它折射出在一部分人類的精神生活中
對於信仰追求的執著所達到的忘我境界
麥加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城市
因為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誕生地而名震寰宇
而一年一度的朝覲,也是發生在這裡
石油是有限的資源
宗教是無限的生意
(圖片:Photographer RM / Shutterstock)▼
作為與聖墓教堂、哭牆齊名的宗教聖地,麥加的天房是伊斯蘭教的聖所,是全球19億穆斯林為完成五功而在一生中必去造訪之處。(由於其如此的獨一無二,影響力統攝整個伊斯蘭世界...)
伊斯蘭教誕生以來的數千年間,來自全球各地的穆斯林絡繹不絕地去到麥加朝覲,把這作為圓滿人生的重要標誌。由於全球人口以及穆斯林人數不斷增加,如今每年朝覲期間,這裡要接待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
從古至今的客流量如此之大,伊斯蘭的第一聖地為什麼是麥加呢?
疫情期間的天房
朝聖名額仍是供不應求
(圖片:Leo Morgan / Shutterstock)▼
據《古蘭經》記載,麥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易卜拉欣的時代(即猶太教和基督教中的亞伯拉罕時代)。
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亞伯拉罕和兒子易斯馬儀(即以實瑪利)一起重建天房。(阿拉伯語音譯為克爾白)
天房由黑色石頭建成,這裡是神聖黑石的安放地,據說最初是由第一個人類——亞當(即阿丹)放置在那裡的。天房也被認為是靈物論的神祗胡巴爾和其他300多個神祗的家園。
以銀框固定的黑石
(圖片:shutterstock@Orhan Durgut)▼
在穆罕默德之前,阿拉伯部落信奉萬物有靈論,這種信仰認為自然界中的物體都有靈魂或是精神。麥加就是這種萬物有靈論的崇拜中心。
每一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來自阿拉伯半島所有部落的朝覲者來到麥加參加宗教節日。至於部落各自信奉何種神明並不重要,甚至連信奉基督教的阿拉伯人也如同信奉多神教的阿拉伯人那般前往麥加。
身體難行,心仍向之
(土耳其的穆斯林朝向麥加的方向祈禱)
(圖片:Andrzej Lisowski Travel / Shutterstock)▼
在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且擊敗主導麥加的阿拉伯多神教徒後,他率領穆斯林砸毀了天房內的多神教偶像,並剷除了那裡的壁畫,將其從多神教神壇轉變為伊斯蘭教聖所。至此每個穆斯林在做禮拜時都必須朝向天房。
而且在伊斯蘭教的「五功」中,朝覲是一項宗教義務,每一個身體健康經濟良好的穆斯林,一生中至少必須朝覲一次,且必須在伊斯蘭曆12月其餘時間的則是副朝覲。
摸一摸,人生從此就好了?
(圖片:azwanlazam / Shutterstock)▼
麥加除了是阿拉伯半島的宗教中心,也作為古代阿拉伯半島的經濟中心。
它是敘利亞、伊拉克、阿拉伯半島和紅海之間多條商隊貿易路線上的必經之地,是東西方貿易的重要節點。
阿拉伯人在亞丁將來自東方的香料與絲綢等貨物卸下船,載上駝背運往地中海沿岸的路程中,必然經過麥加這一中轉站。
阿拉伯商隊在麥加售賣貨物並修整時,也會去天房朝覲,他們一路上的食宿消費,也為麥加的經濟發展作出了不小的貢獻。伴隨朝覲人流而來的數不盡的商隊給麥加帶來了頗為豐厚的經濟利益。
很多很多很多人(建議橫屏觀看)
(圖片:Hany Musallam / Shutterstock)▼
朝覲是伊斯蘭教"五功"之一,其他四功是: 念功、拜功、課功、齋功 。朝覲者必須完成四項內容。
第一項是受戒:朝覲者在進入麥加之前, 必須換去平常的衣服, 披上兩塊白布, 赤腳穿草鞋, 不理髮, 不修容, 不剪指甲, 不許爭吵, 不許傷害生靈, 以表示穆斯林同舟共濟, 共同維護安拉,即真主所創造的一切。
第二項是遊天房:朝覲者匯成一股人流,按逆時針方向繞天房和玄石步行7 圈,人們都爭先恐後地靠近玄石, 以便吻它, 摸它;擠不進去的人, 只好舉雙手致意。
以一個近乎完美人類的形象來朝聖
(圖片:Sony Herdiana / Shutterstock)▼
第三項是在天房附近的薩法山和麥爾臥山之間疾行:近年來, 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已在兩山之間築起了一座長廊, 朝覲者在長廊來回疾行7 次。傳說, 先知易卜拉欣的妻子哈澤爾帶著兒子伊斯瑪儀初到麥加時,曾奔走在兩山之間尋找水源。安拉出於憐憫, 在天房附近放出清泉, 後來叫做滲滲泉。朝覲者在這裡疾行之後, 然後飲泉水, 以表示對古聖先賢的懷念和對安拉的感恩。
阿拉法特山也被稱為「仁慈山」
所有朝聖者的都會來此停留一天
(圖片:mirzavisoko / Shutterstock)▼
朝覲者的最後一項活動是進駐麥加東南面的阿爾法特山, 住在帳蓬裡念經、禮拜一天, 並要舉行隆重的儀式。第二天, 即伊斯蘭教的宰牲開戒, 慶祝古爾邦節。
射石儀式象徵著對魔鬼的打擊
擊中石柱的次數有要求,也是朝覲儀式中最危險的
(圖片:Zull Must / Shutterstock)▼
即便如此,朝覲的客流量卻是逐年攀升,截止疫情前的2019年,造訪天房的遊客量級達到了千萬級別。如此龐大的人流量,朝覲不僅帶動了麥加的經濟,長久以來更對漢志乃至整個沙特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
朝覲者在朝覲期間的衣食住行極大地刺激了沙特經濟的發展(雖然比不上石油產業),可以說麥加人的營生就是服務好朝覲者。
穆斯林人數約佔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
疫情也無法抹去信徒們迫切的需要去聖城祈禱的熱情
(圖片:tolgaildun / Shutterstock)▼
隨著二戰後的第3次工業革命,全球的通訊交通有了顛覆的改善,旅行成本和消耗時間大大下降,越來越多的穆斯林有了財力和精力來進行朝覲。
伴隨而來的是到麥加朝覲人數的爆炸式增長,麥加的朝覲收入也翻了數十倍,其產業鏈也主要以輔助朝覲的服務業和輕工業為主。
事實上,麥加在朝覲期間所賺取的利潤超過一億美元,而沙特政府則只為朝覲活動花費了五千萬美元。
至於沙特全國,據土耳其廣播電視公司(TRT)報導,每年通過朝覲活動獲利120億美元,這相當於沙特20%的非石油收入,佔沙特GDP的7%。而據估計,到2022年,沙特的朝覲年收入可達150億美元。
可見,如果全球穆斯林數量穩定上升,朝覲活動的收益就會可預見性的水漲船高,真的是非常穩定的投入和產出(可能疫情期間除外)。難怪有位學者說:「麥加人不營生,只服務朝覲者。」
麥加的吸引力讓全世界的旅遊勝地都羨慕
(圖片:Mo Maher / Shutterstock)▼
更多有趣的全球文化趣聞,歡迎親臨知行視界·世界文明地標課程現場,與老師對話。
或者給我們打電話
137-0131-2618 王榮老師
聲明:文中除圖片版權見出處,如遇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關注一個超級有觀點,有態度的公眾號
為高品位圈層創造享受型文化遊學服務
知行視界 文化遊學
選擇可信賴可託付的遊學夥伴
開啟輕鬆愉悅驚喜的遊學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