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10:07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王豔瓊 通訊員 賴淼蓮 蔡薈
編者按:今年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作為曾經的「老、少、邊、窮」山區縣,泰順當前正深入實施「生態立縣、旅遊興縣」戰略,加快綠色高質量發展步伐,持續推進「兩山」轉化。「走走泰順,一切都順!」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綠色發展看泰順·小康故事」,探訪泰順綠色崛起背後,記錄山城新發展的生動畫面。
省交通集團文泰指揮部供圖
「泰順,我們從高速公路來了!」
12月22日,文泰高速將迎來建成通車。自此,浙江省實現陸域縣「縣縣通高速」目標,泰順正式邁入「高速時代」。
走走泰順、一切都順。這條高速公路的打通,更意味著37萬泰順山區群眾的出山路越發暢通。交通框架全面拉開,也將給這座美麗山城注入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蓬勃生機。
通車,山城迎來「高速時代」
群山峻岭間,文泰高速橫跨,宛如一條「天路」。
偏居浙南邊陲,泰順縣坐擁「九山半水半分田」,曾被人稱為浙江的「西藏」。過去山區群眾出山舟車勞頓,耗時長且出行不便。交通,是縣域發展的重要脈絡,更是37萬泰順人翹首以盼的民生福祉。早在2004年,就有人呼籲修建高速。
10餘年間,泰順力求破解百姓出行難題,構築內暢外快的城市交通體系,全面打開城市道路網絡布局。2013年,為推進文泰高速儘快落地,泰順縣成立文泰高速公路前期指揮部,一批當地幹部投入到前期工作中,奔波在國家、省市有關部門間。2016年,好消息傳來,文泰高速迎來立項。
「浙之巔,我們來了!」剛進駐工地,4700多名建設者「齊聲高喊」,但這背後的建設難度卻難以想像。根據省交投數據,文泰高速橋隧比高達72%,是浙江省至今建設難度最大、地形條件最差、施工場地最窄、自然環境最惡劣、海拔最高、工期最緊的一條高速公路。其中,洪溪特大橋全長571米,主跨265米,是亞洲跨徑最大的雙塔雙索麵矮塔斜拉橋。
爭分奪秒,絕不耽誤。按照要求,文泰高速從四年工期縮短為三年。為趕工期,文泰建設者們日夜奮戰,「施工現場在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上,下半夜是人最累最困的時候,身上是熱的、氣溫是冷的。」文泰高速洪溪特大橋技術員應超浩說,為如期完工大家都很「拼」。
三年時間,文泰建設者入駐後就把家安在山間工地上。即使逢年過節,也堅守大山築夢。今年疫情期間,為把工期搶回來,文泰指揮部還「點對點」包車接送工人返程,全線熱火朝天復工。
今年以來,喜訊連連。7月,文泰高速雙幅貫通;10月全線完成瀝青路面攤鋪;11月完成交工驗收……而今文泰高速正式通車。不久的未來,在風景如畫的文泰大地上,將迎來川流不息的高速車流,而這片土地也將銘記這群風餐露宿、披荊斬棘、不畏艱險的「開路先鋒」。
築路,人人都是建設者
更多人不知道的是,文泰高速通車背後傾注的還有千千萬萬泰順人的心血。
文泰高速全長56公裡,起點位於文成樟臺樞紐,止於泰順友誼橋,接福建福壽高速。項目設4處互通式立交及1處服務區(南浦溪服務區),貫穿泰順縣南浦溪鎮、筱村鎮和縣城羅陽鎮,前期政策處理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立項之初到建設者入駐之時,彼時文泰高速沒有設計圖紙、沒有施工單位,主線用地範圍紅線不清晰,龍麗溫高速公路泰順段工程建設指揮部(以下簡稱「泰順段指揮部」)的建設者們只能一步一個腳印踏勘。
「最危險的一次,我們九點進山後就與外界失聯了,一直到傍晚才找到出山路。」指揮部指揮助理夏強介紹,朝著「為高速公路儘早動工奠定基礎」這一目標,指揮部工作人員爭分奪秒、晝夜攻堅,「白天在山上,晚上在指揮部。好在村民支持,去山裡踏勘的時候,還有人拿著鐮刀走在前面除雜草,給我們開路。」
山區群眾齊心協力,前期工作加速推進。在高速沿線南浦溪鎮,村民們在權屬尚未確認之前,自願「拿出」自己的土地、林地,齊刷刷舉手表決同意;筱村鎮村民提到文泰高速,二話不說搬遷下山。
前期工作中,徵地補償金怎麼分是關鍵。擔任指揮部常務副指揮的吳行祥挨家挨戶宣講高速政策,籤訂徵遷合同,村民分散在大小村鎮山頭,他就走遍每一座山。最熱的8月,他忙著政策處理,每天連水都來不及喝。
「談條件、講政策,沒什麼技巧,都是本地人,懂得文泰高速的意義。」碰到矛盾,吳行祥就隔三差五把基地股東們請到辦公室裡坐一坐、聊聊天,幫村民們想辦法,政策公開透明,陽光徵遷不讓任何一戶村民吃虧。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文泰高速建設的消息奔走相告。這條高速主線政策處理時間跑出了「泰順速度」。整整提前兩個月,泰順段高速指揮部完成2500多畝土地交付,28萬平方米土地臨時租用,619座1654穴墳墓遷移,開創了施工單位還未進場就已全面完成土地交付和墳墓遷移的全省先例,確保了這條路順利進場施工。
「可以感受到村民都很熱情。去農家飯店吃飯,老闆聽說我們是來修高速的,堅決不收錢。路還在建,村裡的老人天天問進度。百姓滿滿的期待,也激勵著我們加油幹。」在文泰高速建設者範遠林看來,千千萬萬的泰順人亦是「建設者」。
圓夢,跨越式發展提速
大山深處築通衢,最美山城駛入「高速時代」。
文泰通車之際,行至泰順,發現不少變化:筱村鎮高速入口處,村社大道張燈結彩,美麗鄉村間農家樂多了、民宿業態豐富了,農業種植戶們新引進的水果品種越來越多;高速途經的南浦溪鎮,文化旅遊活動越辦越精彩,小鎮興起「返鄉潮」,轄區內庫村山水古蹟風景兼備,吸引遊人如織;縣城羅陽鎮網羅人氣,夜幕降臨,月光經濟興起,熱情好客的泰順人歡迎遊人「走走泰順、一切都順」。
「醉」美山城。雷崢 攝
「高速通了,相信家鄉發展也會越來越好。」今年30歲的筱村人高業彬,特地從外地回到家鄉,在高速路口開起了一家農家樂,生意也熱熱鬧鬧,還經常有高速建設者們關顧。在他看來,家鄉的變化日新月異,「以前出趟村,要花半天時間顛簸在山路上,繞到縣城再坐大巴車,起碼要花一天時間。」
如今,一條高速通路,帶來群眾出行便利,還帶來山鄉發展的蓬勃希望。
同樣在筱村鎮,回歸泰商吳春華的項目「筱村公社」,品牌越叫越響。以高速為契機,「筱村公社」多家特色民宿落地,還將在離高速不遠的村口打造遊客集散中心,擦亮鄉村「門面」。「我們期待賓客滿至的那一天。」筱村公社現場負責人龔曉武介紹,為迎接高速,項目採摘基地、遊樂中心等還將陸續籌建。
來往車流帶來希望,也將載著山鄉奔赴高速發展的未來。這一答案寫在每個談論高速的泰順人臉上。
「通車之後,大山新鮮採摘的水果,1小時後就到溫州城裡了。」位於南浦溪鎮,泰順縣點點紅生態農業基地種植戶梁碎海等著高速通車,盼了三年,經歷過大山優質農產品「出山」難,現在他大膽投產楊梅、柑橘。「路通了,不愁收購訂單。」
隨著文泰高速通車,泰順縣也將正式納入「溫州一小時交通圈」,縣域交通框架拉開,山城交通規劃也越發清晰。12月上旬,浙閩兩省4市13個縣(市)綜合交通領域專家齊聚泰順,共商閩浙邊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藍圖;根據縣綜合交通最新規劃,泰順致力打造溫州西南綜合交通樞紐,還將積極推進鐵路、航空工程落地,織密對內對外交通網。
截至目前,泰順縣新改建農村公路815公裡,18個鄉鎮通達3級以上等級公路,2100多公裡「四好農村路」清晰躍於泰順版圖。從投工投勞建設第一條公路、第一條省道順利通車,到235國道一期建成徹底結束「無一級公路」歷史,再到逐夢「通高建航建鐵」,泰順「出山路」越走越通暢。
走走泰順、一切都順。進入「高速時代」,泰順的跨越式發展未來可期。
16086028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