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止咳平喘類 | 止咳平喘藥 | 238 款冬花
款冬花為菊科植物款冬的乾燥花蕾。栽培或野生。主產於陝西、河南、山西、甘肅、青海、河北、四川、內蒙古等地。原植物生於向陽較暖的水溝兩邊。
喜涼爽潮溼環境,耐嚴寒、忌高溫、忌旱,以腐殖質壤土或砂質壤土最宜生長。味辛、微苦,性溫。歸肺經。功效潤肺下氣、止咳化痰。臨床用名有款冬花、蜜炙款冬花。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味辛,溫。主治咳逆上氣,善喘,喉痺,諸驚癇,寒熱邪氣。
《名醫別錄》:味甘,無毒。主消渴,喘息呼吸。
《藥性論》:君,主療肺氣心促急,熱乏勞咳,連連不絕,涕唾稠粘,治肺痿肺癰吐膿。
《日華子本草》:潤心肺,益五藏。除煩,補勞劣,消痰,止嗽,肺痿,吐血,心虛,驚悸,洗肝明目,及中風等疾。
《開寶本草》:味辛,甘,溫,無毒。消渴,喘息呼吸。
《本草圖經》:《本經》主咳逆,古方用為溫肺治嗽之最。崔知悌療久咳,燻法:每旦取款冬花如雞子許,少蜜拌花使潤,納一升鐵鐺中。
又用一瓦碗鑽一孔,孔內安一小筆管,以面泥縫,勿冷漏氣。鐺下著炭火,少時煙從筒出,以口含吸,咽之。如胸中少悶,須舉頭,即將指頭按住筒口,勿使漏。
至煙盡乃止。如是五日一為之。待至六日,飽食羊肉脯飪一頓,永瘥。
《本草衍義》:有人病嗽多日,或教以然款冬花三兩枚,於無風處,以筆管吸其煙,滿口則咽之,數日效。
《湯液本草》:《珍》云:溫肺止嗽。
《本草》云:主咳逆上氣,善喘,喉痺,諸驚癇寒熱邪氣,消渴,喘息呼吸。杏仁為之使,得紫菀良,惡皂莢、硝石、玄參,畏貝母、辛夷、麻黃、黃芪、黃芩、黃連、青葙。
《藥性論》云:君。主療肺氣,心促急,熱乏,勞咳,連連不絕,涕唾稠粘,肺痿肺癰吐膿。
《日華子》云:潤心肺,益五臟,除煩,補勞劣,消痰止嗽。肺痿吐血,心虛驚悸。
《衍義》云:有人病嗽多日,或教以燃款冬花三兩枚,於無風處以筆管吸其煙,滿口則咽之,數日效。
《時習》云:仲景射幹湯用之。
《本草衍義補遺》:氣溫,味甘辛,溫肺止嗽。《本草》主咳逆上氣,喘急呼吸,杏仁為之使。《日華子》:消痰止嗽,肺痿肺癰吐血,心虛驚悸。
《本草經疏》:款冬花得天地陰寒之氣,而兼稟乎金水之性,故凌冰雪而獨秀。其味辛甘,溫而無毒,陰中含陽,降也。
辛能散而能潤,甘能緩而能和,溫則通行不滯,善能降下。咳逆上氣,善喘,喉痺,諸驚癇寒熱邪氣,消渴,喘息呼吸,一皆氣升火炎之病也。
氣降則火自降,氣降則陽交於陰,水火既濟,既濟則火不上炎,氣不逆升,肺不受邪,得清肅之常道而諸證自退矣。杏仁為之使,得紫菀良。
《本草蒙筌》:味辛、甘,氣溫。陽也,無毒。惡硝石、皂莢、玄參,畏麻黃、辛夷、貝母,仍畏四味芩連芪葙。黃芩、黃連、黃芪、青葙。
使杏仁,宜紫菀。治肺癰膿血腥臭,止肺咳普唾稠粘。潤肺瀉火邪,下氣定喘促。卻心虛驚悸,去邪熱驚癇。補劣除煩,洗肝明目。又驅久嗽,燒煙吸之。
《本草乘雅》:以堅水為膏壤,吸霜雪以自濡,此水裡陽生,宜當入腎,腎之心藥也。故出肺腎之邪,先肝心之用,與藉幽深者不相侔也。
驚癇邪氣,伏匿於中,對待治之,發越盡淨。若咳逆上氣,善喘喉痺,因腎苦燥,及形寒飲冷,秋傷於溼者始宜,或火熱刑金,或肺氣焦滿,恐益消鑠毀傷矣。
《藥性解》:味苦辛,性溫,無毒,入心、肺二經。主中風喉痺、肺痿肺癰,潤心肺,止咳嗽,除痰喘,定驚悸,洗肝明目。
杏仁為使,得紫菀良,惡皂莢、硝石、玄參,畏貝母、辛夷、麻黃、黃芪、黃芩、黃連、青葙。
按:款冬辛甘發散為陽,故入心肺,以理痰嗽等症。畏、惡甚多,用者慎之。
《景嶽全書》:味微甘微辛而溫,其氣浮,陽也,入手太陰經。能溫肺氣,故療咳嗽,及肺癰肺痿咳唾膿血。
寇宗 曰:有人病嗽多日,或教以燃款冬花三兩,於無風處以筆管吸其煙,滿口則咽之,數日果效。
《本草備要》:潤肺,瀉熱,止嗽。
辛溫純陽。瀉熱潤肺,消痰除煩,定驚明目。治咳逆上氣,喘渴肺虛挾火。喉痺,肺痿肺癰,咳吐膿血,為治嗽要藥。燒煙以筒吸之亦良。
百合、款冬等分蜜丸,名百花膏,治咳嗽痰血。凡陰虛勞嗽,通用款冬、紫菀、百部、百合、沙參、生地、麥冬、五味、知柏、芩、芍,如內熱骨蒸,加丹皮、地骨,若嗽而復瀉者,為肺移熱於大腸,臟腑俱病;嗽而發熱不止者,為陰虛火炎,皆難治。
寒熱虛實,皆可施用。《本草匯》曰:隆冬獨秀,先春開敷。得腎之體,先肝之用,故為溫肺理嗽之最。大抵咳必因寒,寒為冬氣,入肺為逆。
款冬非肺家專藥,乃使肺邪從腎順流而出。肺惡寒。得紫菀良。杏仁為使。惡皂莢、硝石、玄參。畏黃芪、貝母、連翹、麻黃、青葙、辛夷。雖畏貝母,得之反良。
《本經逢原》:款冬味辛入氣分,色紫歸血分。雖其性溫,卻不燥血,故能輕揚上達。觀《本經》主治,一皆氣升火炎之病,古方用為溫肺治嗽之要藥,潤肺消痰,止嗽定喘,喉痺喉瘖,肺痿肺癰,鹹宜用之。
有人病咳多日,或令燃款冬花三兩,放無風處,以管吸其煙咽之,數日果愈。嫠寡失合,陰虛勞咳禁用,以其性溫也。
《本草崇原》:款冬生於水中,花開紅白,氣味辛溫,從陰出陽,蓋稟水中之生陽,而上通肺金之藥也。太陽寒水之氣,不從皮毛外交於肺,則咳逆上氣而善喘。
款冬稟水氣而通肺,故可治也。厥陰、少陽木火之氣,結於喉中,則而喉痺。款冬得金水之氣,金能平木,水能制火,故可治也。
驚癇寒熱邪氣為病,不止一端,故曰諸驚癇寒熱邪氣。款冬稟太陽寒水之氣而上行外達,則陰陽水火之氣,自相交會,故可治也。
愚按:款冬氣味辛溫,從陰出陽,主治肺氣虛寒之咳喘,若肺火燔灼,肺氣焦滿者,不可用。《濟生方》中,用百合、款冬二味為丸,名百花丸。
治痰嗽帶血,服之有愈有不愈者,寒嗽相宜,火嗽不宜也。盧子由曰:款冬《本經》主治咳逆上氣善喘,喉痺,因形寒飲冷,秋傷於溼者,宜之。如火熱刑金,或肺氣焦滿,恐益銷爍矣。
《本草求真》:[批]疏肺洩寒,虛實寒熱通用。
款冬花專入肺。按書既載辛溫純陽,又載瀉熱消痰除煩,定驚明目,治咳逆上氣喘渴,暨喉痺,肺痿肺癰、咳吐膿血等症。其藥似屬兩歧,詎知所謂純陽者,因其氣味上達,入陽而不入陰,的解。
且經霜雪而秀,故謂其氣純陽。所謂能治咳逆者,因其咳因寒入,得此溫暖以為疏滯,則寒自順而下矣。溫能散寒。
所謂能治熱痰而嗽者,亦是熱因寒入,痰因熱成,除寒而熱可清,除熱亦在除寒。除熱而寒自解。肺為清淨之府,不容物雜,一有外感,則氣逆而不伸;一有內傷,則肺燥而不潤。
所以在喉則有如癢如梗,咳自外入者,宜辛宜溫;咳自內成者,宜滋宜補。故外宜於疏散,而收斂最忌;內則宜於滋養,而宣洩非宜。款冬氣味辛溫,可以疏洩肺鬱,而水虧火嗽,則有宜於冬、地;
勞嗽骨蒸,則有宜於丹皮、地骨。所謂能治肺痿肺癰,咳吐膿血者,亦是肺虛得此以為溫潤,故能服之即止。
若使血因實致,則此斷屬難投,況此雖雲純陽,於火更不克助,故辛溫之內,仍有和暖之意,是以書載可為寒熱虛實通用。
《得配本草》:得紫菀良。杏仁為之使。畏貝母、麻黃、辛夷、黃芩、黃芪、連翹、青葙。惡玄參、皂莢、硝石。
辛、溫。入手太陰經氣分。開痰止嗽,下氣除煩。卻喉痺,療肺痿。配白薇、貝母、百部,治鼻塞;配川連,敷口疳。燒煙以筒吸咽之,治久嗽。陰虛火動,肺氣虛咳,二者禁用。
《本草經解》:款冬氣溫,秉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辛無毒,得地西方潤澤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氣味俱升,陽也。
肺金主氣,氣逆則火乘金,而咳逆上氣、氣喘矣,其主之者,味辛潤肺,氣溫宣通,則肺金下降之令行,而諸症平矣。
喉痺者,火結於喉,而閉塞也,喉亦屬肺,款冬辛溫通肺,故並主喉痺也。
諸驚癇寒熱邪氣者,驚有虛實之別,癇有五臟之分,其類不一,所以邪氣亦有寒熱之殊也。
其主之者,以其邪雖有寒熱之殊,然皆厥陰肝木氣逆火炎之症,款冬辛溫,溫能達肝,辛能降氣,氣降火平,邪氣退矣。
《本經疏證》:易緊辭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積陽為天,積陰為地。故在天則陽為主而生陰,在人氣應之,故腎為陰中之陽,能上際乎天,肺為陽中之陰,能下極於地。
然肺必得腎氣至而降,腎必得肺氣至而升。腎不升則水氣腫滿之患作,肺不降則咳逆上氣喘息喉痺之病生,是故咳逆上氣喘息喉痺者,陰中之陽不上朝,以致陽中之陰不下降也。
款冬花氣得天之溫,味具辛甘發散,本為至陽之物,特當隆冬天地閉塞之候,以堅冰為膏壤,吸霜雪以自濡,且其花不麗於莖端,不緣於葉際,偏附近於赤黑相兼之根,則不謂
其能在陽吸陰以歸於下,而從陰生陽不可。驚癇者,陽不依陰也。寒熱邪氣者,陰陽不和而相爭也。
治諸驚癇寒熱邪氣,言凡陰陽不和,陽不依陰,陰不附陽之證,得此在陽吸陰從陰生陽之物,則陰陽自相依附而和也。
紫菀款冬花,仲景書他處不用,獨於肺痿上氣咳嗽篇,射幹麻黃湯中用之。射幹麻黃湯,即小青龍湯去桂枝芍藥甘草,加射幹紫菀款冬花大棗也。
小青龍湯,蓋即麻黃湯桂枝湯合方,去杏仁大棗生薑,加細辛五味乾薑,外以發表,內以下氣,消飲者。今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則為風寒混於氣,水飲混於痰,痰礙其氣,氣觸其痰,上焦心肺之間,勢將鬱而生火。
故生薑易乾薑,以暖飲為散飲,紫菀易桂枝,以通營為化營,款冬花易芍藥,以破陰為吸陰,大棗易甘草,以緩中為補中,加射幹協五味以下氣,仍是小青龍局法,已化峻為和,寓補於散矣。
紫菀款冬雖不得為是方主劑,然局法之轉移,實以紫菀款冬變,故千金外臺凡治咳逆久嗽,並用紫菀款冬者,十方而九,則於此方亦不可不為要藥矣。
然二物者一則開結,使中焦之陰化血,一則吸陰下歸,究之功力略同,而其異在千金外臺,亦約略可見。蓋凡唾膿血失音者,及風寒水氣盛者,多不甚用款冬,但用紫菀;
款冬則每同溫劑補劑用者為多,是不可得其大旨哉。
《本草新編》:款冬花,辛、甘而溫,陽也,無毒。善止肺咳,消痰唾稠粘,潤肺,瀉火邪,下氣定喘,安心驚膽怯,去邪熱,除煩躁,平肝明目。
燒煙吸之,亦善止嗽,尤能止肺咳肝嗽。近人喜用紫菀,而不用款冬者,殊不可解。紫菀雖亦止久嗽,而味苦傷胃,不若款冬之味甘,清中有補也,餘所以取款冬,而棄紫菀耳。
或問款冬花,清中有補,多用之以益肺、益肝、益心,可乎?曰:款冬花雖清中有補,而多用亦復不宜,蓋補少而清多也。夫款冬花入心則安心,入肝則明目,入肺則止咳,是其補也。
然入心,則又瀉心之火,多用則心火過衰,反不生胃以健食矣;入肝,則又瀉肝之氣,多用則心火過凋,反不能生心以定神矣;
入肺,則又瀉肺之氣,多用則腎氣過寒,反不能生脾以化物矣。是款冬花多用則傷,少用則益又何必多用哉。
《本草分經》:辛,溫。潤肺消痰,理嗽,能使肺邪從腎順流而出。治逆氣,咳血,主用皆辛溫開豁,卻不助火。
《盧氏藥物配合闡述》:《本經》:味辛,溫。
主咳逆上氣善喘;喉痺;諸驚癇寒熱邪氣。
闡述:
辛平,冬季開花,春季果熟,清肺潤肺,凡燥氣逆於重樓清道之處,皆可用之。
與紫菀、杏仁並用,疏肺絡利肺氣,濁降而清升。
與射幹並用,利喉咽之微痛微燥。
與麻黃、細辛並用,理皮腠化水逆,使內外開通,濁去而氣調。
與生薑、法半夏同用,潤燥利氣,濁陰乃降,清陽得升。
與陳皮、浙貝同用,理肺肝,疏苑陳,而上下開豁。
與蔥白同用,引經絡之血泣,使氣開而血流,脈通而凝化。
與馬兜鈴、甜杏仁同用,使心肺協和,化源得清。
1.款冬花對呼吸系統的作用:①款冬花有鎮咳、祛痰作用。其醇提取物有鎮咳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有祛痰作用。②款冬花有興奮呼吸作用。
款冬花醇提取物和醚提取物靜脈注射,對麻醉貓和兔有興奮呼吸作用,其作用類似於尼可剎米,並可對抗嗎啡引起的呼吸抑制。③款冬花對組織胺引起的支氣管痙攣有解痙作用。
2.款冬花有升壓作用,其作用是促進兒茶酚胺類遞質釋放與直接收縮的綜合結果。
3.款冬花對胃腸及子宮平滑肌的作用:款冬花醚提取物對胃腸平滑肌呈抑制作用,對在位和離體子宮,小劑量時興奮,大劑量時則呈抑制,或興奮繼之抑制。
4.款冬花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有效成分是款冬花素,款冬花素在鈣通道阻滯劑受體結合實驗中也有阻斷活性作用。
5.款冬花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款冬花醚提取物用於蛙、蟾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及家兔等動物,均可引起狂躁不安、呼吸興奮、肌肉緊張、顫動、陣攣、最後驚厥死亡。
6.款冬花有抗休克作用。款冬酮可使心肌纖維縮短速度和心輸出量明顯增加。對失血性休克不僅升壓作用強,維持時間長,而且能使心肌力量-速度向量環的形態恢復得更接近於正常。
7.款冬花靜注,在血壓升高的同時,可見瞳孔散大、淚腺和氣管腺分泌增加、四肢肌肉緊張。
【本草匯解】
001麻黃 002桂枝 003紫蘇 004生薑 005香薷
006荊芥 007防風 008羌活 009白芷 010細辛
011藁本 012蒼耳子 013辛夷 014蔥白 015薄荷
016牛蒡子 017蟬蛻 018桑葉 019菊花
020蔓荊子 021柴胡 022升麻 023葛根
024淡豆豉 025浮萍 026 木賊 027石膏
028知母 029蘆根 030天花粉 031竹葉
032梔子 033夏枯草 034決明子 035黃芩
036黃連 037黃柏 038龍膽草 039秦皮
040苦參 041白鮮皮 042金銀花 043連翹
044蒲公英 045紫花地丁 046大青葉 047板藍根
048青黛 049貫眾 050魚腥草 051 敗醬草
052射幹 053山豆根 054馬勃 055白頭翁
056鴉膽子 057蚤休 058半邊蓮 059土茯苓
060熊膽 061漏蘆 062山慈菇 063白鮮皮
064綠豆 065生地黃 066玄參 067牡丹皮
068赤芍 069紫草 070水牛角 071青蒿 072白薇
073地骨皮 073地骨皮 074銀柴胡 075胡黃連
076大黃 077蘆薈 078火麻仁 079鬱李仁
080甘遂 081大戟 082芫花 083商陸
084 牽牛子 085巴豆 086獨活 087威靈仙
088烏頭 089 烏梢蛇 090雷公藤 091木瓜
092蠶砂 093秦艽 094防己 095桑枝
096豨薟草 097海桐皮 098絲瓜絡 099五加皮
100桑寄生 101狗脊 102藿香 103佩蘭 104蒼朮
105厚樸 106砂仁 107白豆蔻 108草豆蔻
109草果 110茯苓 111薏苡仁 112豬苓 113澤瀉
114冬瓜皮 115澤漆 116車前子 117滑石
118木通 119通草 120瞿麥 121萹蓄 122 地膚子
123海金沙 124石韋 125冬葵子 126燈心草
127萆薢 128茵陳 129金錢草 130虎杖
131赤小豆 132附子 133乾薑 134肉桂
135吳茱萸 136小茴香 137高良姜 138丁香
139花椒 140蓽茇 141青皮 142枳實 143木香
144沉香 145檀香 146香附 147川楝子
148烏藥 149荔枝核 150佛手 151香櫞
152玫瑰花 153薤白 154青木香 155大腹皮
156柿蒂 157九香蟲 158山楂 159神曲
160麥芽 161谷芽 162萊菔子 163雞內金
164使君子 165苦楝皮 166檳榔 167雷丸
168大薊 169小薊 170地榆 171槐花
172側柏葉 173白茅根 174三七 175茜草
176蒲黃 177花蕊石 178降香 179白及
180棕櫚炭 181血餘炭 182藕節 183刺蝟皮
184炮姜 185艾葉 186灶心土 187川芎
188延胡索 189鬱金 190薑黃 191乳香
192沒藥 193五靈脂 194丹參 195紅花
196桃仁 197益母草 198澤蘭 199牛膝
200雞血藤 201王不留行 202蟅蟲
203自然銅 204 蘇木 205骨碎補 206血竭
207劉寄奴 208莪朮 209三稜 210水蛭
211虻蟲 212 穿山甲 213半夏 214天南星
215白附子 216 白芥子 217皂莢 218旋覆花
219白前 220前胡 221桔梗 222川貝母
223浙貝母 224瓜蔞 225竹茹 226竹瀝
227天竺黃 228海藻 229昆布 231海浮石 232瓦楞子
233礞石 234苦杏仁 235蘇子 236紫菀
▽【關注後回復】▽
五運六氣 | 脈學 | 針灸 | 振蕩中醫
經方 | 腹診 | 兒推 | 艾灸 | 節氣
獲取乾貨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