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客場5-0戰勝了馬爾地夫,除了2001年在主場那次10-1,這是國足後四次對陣馬爾地夫贏最多的一次了。
比18年前好得多的結果
但除了在又一次的衝擊世界盃的徵程上開個好頭之外,這個比分本身並沒有任何值得吹噓的地方。
直到比賽的最後10分鐘,這場比賽對中國足球現階段的真正意義,才終於顯現出來。
82分鐘,艾克森站到了點球點前。
他在俱樂部的隊友韋世豪剛剛用一次衝刺為他創造了這次創造歷史的瞬間。
作為一個在中超攻入超過100個進球的「前外援」,艾克森沒有放過這個瞬間,他輕鬆罰中,攻入個人代表國足的首個進球,也是國足歷史上歸化球員的第一個進球。
歷史性的一球
最後1分鐘,韋世豪又給艾克森送上厚禮,他的傳中讓艾克森輕鬆命中第二球,完成了個人國足首秀的梅開二度,5-0。
梅開二度
當艾克森梅開二度的時候,當84分鐘李可上場,國足兩名歸化入籍球員同時在場的時候,當比賽結束之後艾克森和李可高舉五星紅旗繞場慶祝的時候,這場比賽對於中國足球新階段的意義已經呼之欲出:
歸化,歸化!
身披國旗的艾克森和李可
這是中國足球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命題。
眾所周知,馬爾地夫是一個適合旅遊的國度。
「水清沙幼、椰林樹影」,是馬爾地夫的代名詞,相信不少的朋友們都會將馬爾地夫選為出國度假旅遊的首選地。
但在十八年前,可不是這樣的。
2001年,國內還沒有開通和馬爾地夫的直航,馬爾地夫也還遠不為我們所熟悉。
馬爾地夫,和中國
事實上,當2001年4月下旬,當時的國足踏上馬爾地夫的主島時,他們經歷兩次轉機、接駁擺渡船來到馬爾地夫的主場所在的主島時,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20個小時。
那是中國足球歷史上第一次造訪馬爾地夫,帶著球迷的謾罵。
10-1取勝仍會受到鋪天蓋地責罵,這在現在幾乎無法想像。
但在當時最顯眼的一句球迷評論是:
被馬爾地夫進過球的球隊不配去世界盃。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01年4月28日,炎熱的天氣下,國足在這裡僅僅憑藉謝暉的頭球1-0小勝了馬爾地夫。
18年前那個下午
這讓他們遭受了比在主場進了10個球更山呼海嘯的指責,儘管最後的最後,國足還是成功地晉級了世界盃決賽圈。
那是中國足球歷史上的唯一一次,那場1-0,仍然足夠讓那一代的球迷銘記至今。
十八年過後,一切已經物是人非。
18年後,今天首發的朱辰傑,在18年前國足上一次踏足這裡的那場比賽時,才剛剛一歲。
當裡皮的2.0國足來到馬爾地夫的時候,他們只需要從廣州坐不到六小時的飛機即可到達,而當他們從機場來到主島的時候,也只需要乘坐汽車通過「中馬友誼大橋」即可到達。
這橋是去年由中國承建開通的。
十八年後重臨馬爾地夫
十八年後,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足球,似乎成了一個反比的代名詞。
當年客場贏一球被漫天恥笑的國足,還能和伊朗韓國日本掰手腕。
十八年後,中國足球一言難盡。
媒體忙著給國足找各種客觀條件的「後路」,諸如球網破舊、場地太爛、草皮坑窪、更衣室無熱水……的字眼令人唏噓,微博上的球迷投票裡,竟然是「贏不了」選項獲得了絕大多數的投票。
專家、名宿們應邀預測比賽的時候,紛紛以「能贏就好,別輕敵,客場不好打」為論調。
這是馬爾地夫,世界排名152名的球隊。
如果真有穿越這回事,讓一個2001年的球迷看到眼下的輿論情況,他可能會驚奇致死。
用詹俊詹老師的話說,叫做「我都不敢相信自己要擔心這些對手了……」
只有球迷在痴心追隨
十八年間,中國足球發生了什麼?
就在裡皮的國足出徵前兩天,希丁克的U22國足0-2脆敗給越南U22,幫同一年被萬箭穿心的中國男籃分擔了不少火力。
儘管有很多的客觀因素,但發生在這當口,還是很容易讓球迷想起範志毅範大將軍那個著名的採訪:
「接下去輸越南,輸緬甸……」
球迷們戲言:越南輸過了,該找緬甸了。
著名記者馬德興老師感嘆:18年前光體壇周報就有18名記者跟著中國隊去馬爾達夫,18年後全國就只有4名記者去了……
十八年間,中國足球消磨了一代又一代球迷的意志力、耐心和熱血,恍惚之間才突然發覺,咦,又到了四年一次的「衝擊世界盃」的時候了啊。
踏上徵程
就是在這種微妙的氣氛下,國足又踏上了40強賽的徵程,這次的終點站是卡達。
說來奇妙,儘管對手只是一支世界排名152位的球隊,但國足莫名有了哀兵的感覺。
令人啼笑皆非。
和媒體的預測一模一樣,儘管對手看上去孱弱無比,但第一場比賽裡皮不想有任何意外,他排出了國足的最強陣容。
老實說,這樣的比賽,如果還要仔細地一板一眼地分析戰術變化,我自己都覺得矯情。
裡皮給國足設計的戰術也沒什麼新奇:兩個邊路拉開,加強兩個邊路的橫向轉移調度對方防線,然後用身高和個人能力欺負對手。
馬爾地夫的攻擊力難以給朱辰傑表現的機會,而除了朱辰傑,其他位置上都算是老面孔,新鮮的只有兩個人。
「新人」艾克森,和「返鄉」的武磊。
新人,老搭檔
賽后里皮說:「武磊更接近歐洲風格了,而艾克森則找回了狀態和效率」。
歐洲風格和效率,這正是裡皮最期待的兩處提升。
老實說,以兩位中超射手王的能力,以及馬爾地夫球員這樣的球員素質,還要堅持不全面回收龜縮的打法,他們獲得大量的機會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當然,艾克森在歸化完成之後表現出了非常積極地融入球隊的態度,事實證明,作為他的國足首秀,這場比賽他的態度不比學國歌的時候差。
艾克森會唱國歌了
國足打開僵局的那個進球,也源自於艾克森一條龍突入禁區之後回做給李磊完成的第三次傳中。而比賽最後階段的梅開二度,是給他積極融入國足最好的回報。
突破帶來的第一個進球
至於武磊,可以看出長途跋涉讓他的身體狀況並不太好,但對手如大海一般的空擋和孱弱的身體對抗是很對武球王的胃口的,在西甲鍛鍊的這段時間之後,他本就靈動的跑位更為有效率,小技術處理環節則有了較大提升。
43分鐘武磊攻入的國足第二球,也是一個很「武磊」式的進球。
典型的武磊式搶點
但另外一個瞬間更加值得記住,77分鐘,武磊又跑出非常舒服的半單刀,蒿俊閔馬上送出直傳,但武磊在稍微有身體對抗之下動作變形射偏。
但這個單刀更說明問題
在高速行進中,在身體對抗中保持射門能力和準確度,是武磊和孫興慜目前最大的差距環節。
但這場比賽真正踢得最好的,是吳曦。
打破僵局的首個進球,策動完成最後一個進球,吳曦看上去並不顯山露水,但至關重要。
33分鐘李磊連續三次左路傳中,吳曦搶前點頭球甩后角破門,1-0。這個進球彌足珍貴,在半個小時僵持打不開局面的時候,吳曦攻入了本屆衝擊世界盃徵程國足的第一球。
直到比賽最後1分鐘,還是吳曦送出的長距離過頂傳球精準找到韋世豪,讓後者突破下底送給門前的艾克森梅開二度的機會。
裡皮最信任的中場
而全場比賽吳曦給前面的攻擊手們送出無數次的精準長傳,都很容易被忽略,但他和蒿俊閔的中場搭檔才是裡皮最放心的一點。
但不得不說,國足的兩個進球,包括幾乎所有有威脅的進攻,依然靠的是「頭球」。
包括了張琳芃和艾克森的無數次門前頭球攻門,以及楊旭26分鐘的頭球擊中橫梁。
中國隊所有威脅攻擊都是頭球
這得益於在對方孱弱的防守面前,國足的兩個邊後衛獲得了大量從容起腳傳中的機會,李磊幾乎全是45度角傳中,而王剛則幾乎全部都是快速突破下底傳中。
但所有用腳的搶點,無一例外全部不靠譜。
這其中有今天的場地草皮的問題造成的地面球不規則彈跳的原因,比如74分鐘那次任意球地滾球傳中,中路武磊毫無防守之下的推射踢呲。
這球有場地原因
但比如51分鐘這個瞬間,王剛從斷球到一條龍人球分過直線突破下底傳中,楊旭搶點打高還是有些不應該,浪費了王剛此前一系列的精彩發揮。
浪費了王剛的精彩表演
實話說,下半場裡皮給國足帶來了新的試驗,包括吳曦、艾克森、武磊和蒿俊閔的攻能都做出了調整和更換,國足在下半場的進攻端整體表現並不如上半場,兩個點球的造成更多是來源於個人能力的「欺負人」。
馬爾地夫在下半場獲得了一些的喘息之機的,這本應該是中國隊的後衛們難得的表現機會,但在有限的「機會」裡,國足的防線還是演砸了。
55分鐘,馬爾地夫任意球直接射門擊中橫梁,而後補射被顏駿凌撲出底線,這是馬爾地夫距離進球最近的一次。
最接近丟球的瞬間
第二個角球開出到後點,頭球接力到中路形成第二個頭球,被顏駿凌沒收。
注意到在傳中的時候國足竟然沒有任何一名後衛去幹擾頭球的球員。
無人看防的頭球
70分鐘,馬爾地夫打出反擊,殺入禁區小角度射門被李磊擋出,這一瞬間,後腰池忠國和兩名中衛之間的選位配合陌生得如同第一次練習一樣。
馬爾地夫幾乎形成單刀的反擊
就別提80分鐘張琳芃在毫無幹擾的情況下面對面把球傳給對方前鋒了。
和中國男籃搶不到籃板球的道理一樣,只能用精神不集中來概括了,在這樣的對手和場合裡自然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國足的問題從來都不會是小問題。
無驚無險,在馬爾地夫選擇了壓出來進攻的時候開始,這場比賽的難度就不會比國足的教學比賽難度更高。
現在回頭看看賽前各路「神仙」的擔憂,我們感嘆,真是被中國足球的「無底線」嚇破了膽,儘管這樣的5-0也實在沒什麼好吹,但好歹是在18年前那次神奇出線之旅的開始之地取得這樣一個開門紅,對於脆弱的中國足球玻璃心來說,權當一個很好的心理暗示吧。
一次隨堂測驗
裡皮2.0國足的這場比賽,連一個月考都算不上,頂多算一個隨堂測驗,下個月主場對關島也沒什麼好說,對菲律賓和敘利亞的兩場客場比賽,才是真正的月考,而十二月份的東亞四強賽和韓國日本直接對話一次,才算是期中考。
但隨著這次「隨堂測驗」的開始,也象徵著我們風雨不改每四年一次的衝擊世界盃之路又開始了。
又一次徵程
球迷的期待值下降了很多,國足的口碑也差了很多,但真的球迷還是會關注,這一次我們有一個和過往幾十年完全不一樣的、新鮮的命題:
「歸化」這劑催化劑,能給中國足球帶來多大的變化?足夠進入世界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