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中國滿學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6年
清代是中國古代民族關係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在東北黑龍江下遊及鄂霍次克海沿岸地區,居住著赫哲、費雅喀等少數民族,他們主要以漁獵為生,居住分散,社會經濟較為落後。為了加強對這些少數民族的統治,清朝統治者與黑龍江下遊及濱海地區的赫哲、費雅喀等族建立了聯姻關係,東北少數民族把這種聯姻稱之為娶「皇姑」。娶「皇姑」制度對於這一地區的開發和民族融合起到了積極作用。
早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時期,其統治集團就與黑龍江下遊及鄂霍次克海沿岸地區的東海女真建立了聯姻關係。據《清太祖實錄》記載: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正月,東海女真渥集部之虎爾哈路路長王格、張格等率百人朝謁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為了嘉獎其率先歸附,因以六名大臣之女配其六長,建立聯姻關係。正是這種聯姻關係的建立進一步加快了努爾哈赤統一東海女真的進程。清朝建立後,統治集團繼續與黑龍江下遊地區的赫哲等少數民族保持聯姻關係,並已由最初以大臣女出嫁改為皇族宗室女下嫁。據魏源《聖武記》記載:「康熙中,以魚皮(赫哲)等部俗荒陋,令其世娶宗室女以化導之,歲時納聘」。可見這種聯姻不僅是為了密切與東北各少數民族的聯繫,同時也帶有促進邊塞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
清朝政府規定:黑龍江下遊及濱海地區包括庫頁島在內的赫哲等族邊民,不論身份,只要備足「元狐皮褥二、九張合成之黃狐皮褥四、十七張合成之貂皮衣料十二」等珍貴的毛皮聘禮一份,便可向朝廷請求婚娶「皇姑」。清朝政府自朝廷到地方對赫哲等族的娶「皇姑」都非常重視,婚事要由皇帝欽準。「皇姑」由內務府發給「娘家銀五十兩」,以及一份包括衣被車帳及各種日常生活用品在內的豐厚嫁妝,特別是還要陪送「人二對,牛二頭,犁鏵、犁耳各一對」。迎娶「皇姑」時,求婚邊民帶著聘禮經驛站到北京,由禮部主持舉行隆重的婚禮,然後攜「皇姑」等從驛站返回。據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八月初五日《三姓副都統額爾伯克為赫哲人進京娶妻事諮吉林將軍衙門》記載:
「去京城娶妻之赫哲烏扎拉姓皮玉裡噶珊白人卓烏努,攜帶折黑狐皮二張之白珍珠毛狐皮四張、九張元狐皮之褥子二、九張黃狐皮之褥子四、通常貂皮三百零四張……今烏扎拉姓皮玉裡噶珊白人卓烏努欲去京城娶妻,攜帶聘禮有折黑狐皮之白珍珠毛狐皮、元狐皮褥子、黃狐皮褥子、通常貂皮等,皆與昔時去京城娶妻之人所帶聘禮之例相符,除相應照例供給卓烏努驛車一輛,遵照四十年上諭,趁涼爽季節,派出驍騎校喜善保率兵丁二名隨行,於八月初五日護送起程外,卓烏努自帶跟役一名、作盤費用之貂皮五十張及元狐皮三張。據卓烏努稟稱,昔前往娶妻之人,沿途皆供給吃食,乞請照往年之例供給吃食等語。相應諮請將軍衙門查驗,照例供給卓烏努沿途應給之吃食。」
從這段材料可以看出,赫哲族進京娶「皇姑」者所準備的聘禮是很貴重的,約有近400張珍貴毛皮及其製品。進京娶「皇姑」者由官府提供車馬,並派兵護送,沿途供應飲食。這一文件還比較詳細地記敘了費雅克人裡達喀備辦聘禮進京娶妻及地方官員派兵備車為之送行的情形,反映了清朝政府及費雅喀人對娶「皇姑」之事的重視。對於進京娶「皇姑」的費雅喀人,清朝政府也禮遇有加,由「禮部光祿寺供筵宴,盛京工部供薪藁,略如蒙古儀」,舉行隆重的婚禮後由驛路送回。由於黑龍江東部地區各民族社會經濟發展比較落後,清朝統治者有時亦以民女代充「皇姑」。由於路途遙遠,進京娶「皇姑」多有不便,後來清朝政府將赫哲、費雅喀等族的娶「皇姑」事宜改由吉林將軍負責。於是吉林將軍「即購買民女,乘以紅輿代宗婦,以厚奩贈之,其部落甚尊奉」。
清朝政府在黑龍江下遊等地實行邊民姓長制和貢貂賞烏綾制。下嫁的「宗女」滿語稱為「薩爾罕錐」,「其部甚尊奉」,稱之為「皇姑」。迎娶「皇姑」的人滿語稱為「霍吉琿」。他們在當地各族邊民中地位很高,又有威望。清朝政府在賞烏綾時,對「皇姑」及其丈夫往往也額外加賞。在赫哲等族社會中,地位最高的是「皇姑」(薩爾罕錐)及其丈夫(霍集琿),其次是姓長、鄉長、子弟、白人。「皇姑」及其丈夫常常被邀參與鄉長、姓長的管理工作,因此「皇姑」對當地赫哲等族社會經濟的發展及生活習俗的改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根據《三姓副都統衙門滿文檔案》的相關記載統計,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清朝政府下嫁到黑龍江下遊及濱海地區赫哲等族居住區的「皇姑」已有10名,其中赫哲必勒達奇裡姓、賀齊克裡姓各1名,費雅喀姓2名,奇勒爾姓1名,奇津與部爾喀勒姓各2名。這種聯姻被那些少數民族當成一種殊榮,直到二十世紀初,有些費雅喀族老人仍然還記得並津津樂道他們的先人進京娶「皇姑」的盛況。
清代東北赫哲等族娶「皇姑」制度的建立,使「皇姑」成為清朝政府在黑龍江下遊地區赫哲、費雅喀等族中的代表和使者,為先進生產技術及文化的傳播及提高東北赫哲等族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作出了貢獻。每一次皇姑下嫁時,清政府都要陪送一份包括衣被車帳和各種日常生活用品在內的豐厚嫁妝,以及耕牛、犁鏵等牲畜農具,將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工具、生產技術與生活方式傳入東北赫哲等少數民族地區,對當地社會經濟的進步與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進一步加強了清朝統治者與東北赫哲等少數民族之間的血緣關係和密切交往,增強了赫哲等東北少數民族對清朝政府的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對加強清朝政府在黑龍江下遊及濱海地區的統治和東北邊疆的鞏固具有重要的意義。
周喜峰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中國北方邊疆歷史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如果您喜歡本文,喜歡東北文化、老北京文化、滿族文化、熱愛清史。
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您的朋友!
希望廣大閱讀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創稿件
投稿郵箱:25531762@qq.com
商務合作事宜請聯繫
電話:13911539318(同微信)
長按指紋,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