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東北赫哲等族娶「皇姑」制度及歷史作用

2021-02-28 吉祥滿族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中國滿學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6年

清代是中國古代民族關係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在東北黑龍江下遊及鄂霍次克海沿岸地區,居住著赫哲、費雅喀等少數民族,他們主要以漁獵為生,居住分散,社會經濟較為落後。為了加強對這些少數民族的統治,清朝統治者與黑龍江下遊及濱海地區的赫哲、費雅喀等族建立了聯姻關係,東北少數民族把這種聯姻稱之為娶「皇姑」。娶「皇姑」制度對於這一地區的開發和民族融合起到了積極作用。


  早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時期,其統治集團就與黑龍江下遊及鄂霍次克海沿岸地區的東海女真建立了聯姻關係。據《清太祖實錄》記載: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正月,東海女真渥集部之虎爾哈路路長王格、張格等率百人朝謁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為了嘉獎其率先歸附,因以六名大臣之女配其六長,建立聯姻關係。正是這種聯姻關係的建立進一步加快了努爾哈赤統一東海女真的進程。清朝建立後,統治集團繼續與黑龍江下遊地區的赫哲等少數民族保持聯姻關係,並已由最初以大臣女出嫁改為皇族宗室女下嫁。據魏源《聖武記》記載:「康熙中,以魚皮(赫哲)等部俗荒陋,令其世娶宗室女以化導之,歲時納聘」。可見這種聯姻不僅是為了密切與東北各少數民族的聯繫,同時也帶有促進邊塞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

  清朝政府規定:黑龍江下遊及濱海地區包括庫頁島在內的赫哲等族邊民,不論身份,只要備足「元狐皮褥二、九張合成之黃狐皮褥四、十七張合成之貂皮衣料十二」等珍貴的毛皮聘禮一份,便可向朝廷請求婚娶「皇姑」。清朝政府自朝廷到地方對赫哲等族的娶「皇姑」都非常重視,婚事要由皇帝欽準。「皇姑」由內務府發給「娘家銀五十兩」,以及一份包括衣被車帳及各種日常生活用品在內的豐厚嫁妝,特別是還要陪送「人二對,牛二頭,犁鏵、犁耳各一對」。迎娶「皇姑」時,求婚邊民帶著聘禮經驛站到北京,由禮部主持舉行隆重的婚禮,然後攜「皇姑」等從驛站返回。據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八月初五日《三姓副都統額爾伯克為赫哲人進京娶妻事諮吉林將軍衙門》記載:

  「去京城娶妻之赫哲烏扎拉姓皮玉裡噶珊白人卓烏努,攜帶折黑狐皮二張之白珍珠毛狐皮四張、九張元狐皮之褥子二、九張黃狐皮之褥子四、通常貂皮三百零四張……今烏扎拉姓皮玉裡噶珊白人卓烏努欲去京城娶妻,攜帶聘禮有折黑狐皮之白珍珠毛狐皮、元狐皮褥子、黃狐皮褥子、通常貂皮等,皆與昔時去京城娶妻之人所帶聘禮之例相符,除相應照例供給卓烏努驛車一輛,遵照四十年上諭,趁涼爽季節,派出驍騎校喜善保率兵丁二名隨行,於八月初五日護送起程外,卓烏努自帶跟役一名、作盤費用之貂皮五十張及元狐皮三張。據卓烏努稟稱,昔前往娶妻之人,沿途皆供給吃食,乞請照往年之例供給吃食等語。相應諮請將軍衙門查驗,照例供給卓烏努沿途應給之吃食。」

  從這段材料可以看出,赫哲族進京娶「皇姑」者所準備的聘禮是很貴重的,約有近400張珍貴毛皮及其製品。進京娶「皇姑」者由官府提供車馬,並派兵護送,沿途供應飲食。這一文件還比較詳細地記敘了費雅克人裡達喀備辦聘禮進京娶妻及地方官員派兵備車為之送行的情形,反映了清朝政府及費雅喀人對娶「皇姑」之事的重視。對於進京娶「皇姑」的費雅喀人,清朝政府也禮遇有加,由「禮部光祿寺供筵宴,盛京工部供薪藁,略如蒙古儀」,舉行隆重的婚禮後由驛路送回。由於黑龍江東部地區各民族社會經濟發展比較落後,清朝統治者有時亦以民女代充「皇姑」。由於路途遙遠,進京娶「皇姑」多有不便,後來清朝政府將赫哲、費雅喀等族的娶「皇姑」事宜改由吉林將軍負責。於是吉林將軍「即購買民女,乘以紅輿代宗婦,以厚奩贈之,其部落甚尊奉」。

  清朝政府在黑龍江下遊等地實行邊民姓長制和貢貂賞烏綾制。下嫁的「宗女」滿語稱為「薩爾罕錐」,「其部甚尊奉」,稱之為「皇姑」。迎娶「皇姑」的人滿語稱為「霍吉琿」。他們在當地各族邊民中地位很高,又有威望。清朝政府在賞烏綾時,對「皇姑」及其丈夫往往也額外加賞。在赫哲等族社會中,地位最高的是「皇姑」(薩爾罕錐)及其丈夫(霍集琿),其次是姓長、鄉長、子弟、白人。「皇姑」及其丈夫常常被邀參與鄉長、姓長的管理工作,因此「皇姑」對當地赫哲等族社會經濟的發展及生活習俗的改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根據《三姓副都統衙門滿文檔案》的相關記載統計,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清朝政府下嫁到黑龍江下遊及濱海地區赫哲等族居住區的「皇姑」已有10名,其中赫哲必勒達奇裡姓、賀齊克裡姓各1名,費雅喀姓2名,奇勒爾姓1名,奇津與部爾喀勒姓各2名。這種聯姻被那些少數民族當成一種殊榮,直到二十世紀初,有些費雅喀族老人仍然還記得並津津樂道他們的先人進京娶「皇姑」的盛況。

  清代東北赫哲等族娶「皇姑」制度的建立,使「皇姑」成為清朝政府在黑龍江下遊地區赫哲、費雅喀等族中的代表和使者,為先進生產技術及文化的傳播及提高東北赫哲等族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作出了貢獻。每一次皇姑下嫁時,清政府都要陪送一份包括衣被車帳和各種日常生活用品在內的豐厚嫁妝,以及耕牛、犁鏵等牲畜農具,將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工具、生產技術與生活方式傳入東北赫哲等少數民族地區,對當地社會經濟的進步與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進一步加強了清朝統治者與東北赫哲等少數民族之間的血緣關係和密切交往,增強了赫哲等東北少數民族對清朝政府的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對加強清朝政府在黑龍江下遊及濱海地區的統治和東北邊疆的鞏固具有重要的意義。

  周喜峰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中國北方邊疆歷史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如果您喜歡本文,喜歡東北文化、老北京文化、滿族文化、熱愛清史。

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您的朋友!

希望廣大閱讀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創稿件

投稿郵箱:25531762@qq.com

商務合作事宜請聯繫

電話:13911539318(同微信)


長按指紋,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我們哦~

相關焦點

  • 安琪:從「蝦夷繪」看清代東北邊疆的貢賞體系
    文章結合中日兩國歷史文獻來分析有關庫頁島「蝦夷」的視覺呈現,力求還原圖像生產的歷史情境,在此基礎上聚焦江戶「蝦夷繪」的代表作《夷酋列像》及其成畫背景,關注圖像背後隱藏的清代東北邊疆「貢貂賞烏林」制度,並探究這一制度所催生的跨國貿易與器物的授受關係如何藉由圖像的視覺符號來傳達。
  • 劉蕾:為赫哲文化傳承不遺餘力
    赫哲抗聯莫日根的英勇事跡和革命精神,早已融入民族文化血脈,是赫哲傳統文化中不可磨滅的紅色基因。  2020年4月,同江市檢察院以「抗聯英烈權益及紀念設施公益保護」專項監督為契機,充分發揮公益訴訟監督職能,助力同江市赫哲族紅色文化傳承。劉蕾作為該院檢察公益宣傳形象大使有幸加入其中,多次受邀參加活動。
  • 今日皇姑宣傳部長 直播帶貨「皇姑雪糕」
    在20日上午10時進行的網絡直播帶貨活動中,皇姑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浩將走進直播間,為兒時的味道「皇姑雪糕」等充滿了盛京老味道的產品「帶貨」。 此外,本次活動,皇姑區還邀請了為德國總理默克爾捏制面人的瀋陽于氏面人製作技藝傳人於啟全老師,創作了「老北市行當」系列的瀋陽王氏泥人製作技藝傳承人王辰老師,東北首位獲得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的剪紙老師馮元平,製作出色彩豐富的不怕曬糖人的瀋陽李氏糖人製作技藝第五代傳人李鳳豔老師以及劉氏景泰藍掐絲琺瑯畫、王氏古法制香、盛京白氏阿膠黑糖古法製作技藝等非遺項目傳承人老師們,現場展示非遺記憶
  • 歷史知識|清代的鄉官論與制度選擇
    圍繞鄉官的爭論決定了清朝鄉村治理的制度選擇與政策走向,既呈現了清代國家政權建設試圖進入鄉村的複雜進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代以來中國鄉村政權建設的內在困境。當然,學界對縣以下是否存在官僚系統是有爭論的,但並無異議的是,歷史時期國家曾在縣以下設置過為數甚多的或為官、或為役的基層組織人員,學界對其制度流變、組織形式,或其結構、來源及與官府、士紳的關係進行了諸多研究。但在一些關於歷史時期國家與社會關係概括性、描述性的概念中,這批基層人員往往被忽視,以至類似「皇權不下縣」的論說並未議及他們的性質和地位。
  • 大東北滿族舊事-----清代創製使用滿文
    滿族是個馳騁於白山黑水之間的山林馬上民族,在沒有自己民族的文字之前,對於本民族的族源、氏族、沿革、習俗、民俚文化等,均只是在漢文典籍中有零星記載。這不僅不完整全面,而且因地域、語言、習俗之故導致謬誤、錯訛很多,甚至有許多冷對夷狄的歧視、污衊或張冠李戴的記述。這些對已有五六千年歷史的滿族的認知是十分不利的。
  • 圖說檔案 | 清代檔案中的傳牌
    「標朱」是清代下行文的主要標誌之一,它顯示了發文者的權威,同時也起著強調及防偽的作用。在時間落款處鈐有滿漢文長方形「鎮守寧夏等處將軍之官防」的紅色大印,其印文漢文為篆體,滿文為本字,滿文居左,漢文居右。正文全文:「欽命鎮守甘肅寧夏等處地方將軍雲騎尉世職西林巴圖魯穆為傳知事。照得本將軍奏明奉旨遣撤吉林、黑龍江馬隊官兵。內吉林官拾壹員、兵叄拾肆名。
  • 逐鹿中原:東北諸族南向拓展的秘密
    東北內陸自身實力超出區域限度的發展與中原王朝結構性伸縮的拉力,構成了東北諸族勢力挺向中原的內外動因。  中國古史(尤其民族史和民族關係史)研究領域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活躍在今東北乃至東北亞的族體勢力,在其發展、壯大到一定規模後便開始朝西南拓殖,最終步入中原,這在秦以後似乎成了一種規律。
  • 不止「維正之供」:清代田賦制度與國家治理危機
    所以,對田賦的討論,除了要從財政、官僚人事和基層社會這三個「現實主義」的角度考察其運作,還要注意到籠罩著其運作全程的政治氛圍,庶幾才能更好地切近歷史場景。乾隆統治時代以降的清代田賦研究,其核心問題正在於,在外部環境巨變的情況下,一個以穩定為預期且形成了強大制度慣性的財政體系應該如何調適。這種調適的程度又與整體經濟結構、財政結構變遷相互因應。
  • 蔡偉傑 | 清代八旗制度與滿洲身份認同
    [6]  然而歐立德並未遵循柯嬌燕的作法,他認為以族群屬性來討論清代中國的滿洲人,除了有益於理解滿洲人真正自我認同的過程,使研究者更容易區分文化群體與族群的不同以外,還能讓我們在更廣闊的比較歷史脈絡下來檢視中國的族群(第17-18頁)。  其次,歐立德對於前述柯嬌燕的修正主義觀點並不完全贊同,並且提出一種新傳統主義式的觀點。柯嬌燕堅持認為滿洲人事實上從未被漢人真正同化。
  • 清代東北第一個武狀元於國柱成南北兩座古城申遺的名片
    「中國明清城牆」申遺項目成員之一的浙江省臨海古城在編纂相關資料時,到興城來了解興城籍清代將領於國柱的事跡。而於國柱是清代東北第一個武狀元,曾鎮守臨海古城。因這段特殊的歷史故事,現在,於國柱已經成為興城古城、臨海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共同的「人文名片」。於國柱是清代第一個欽點的武狀元。
  • 清代發生在襄陽的一件大事 郭大安搶劫皇姑 單懋謙斬辮救人
    郭大安搶劫皇姑郭大安劫皇姑的事,史料確記載。鹹豐二年(1852年),皇帝的姑姑前往荊州看望丈夫。她丈夫是駐防荊州的將軍,官大勢大,搜刮百姓的錢財不計其數。皇姑回北京時,乘坐一輛四輪馬車,帶的金銀財寶有四十四車。侍從、衛隊百十人,前呼後擁,浩浩蕩蕩。皇姑的車隊路過襄陽時,被襄陽北鄉薛家集東南李食店的郭大安知道了。郭大安是襄陽北鄉紅巾軍起義的頭目之一。得知皇姑過襄北的消息,他當即決定:先劫皇姑不義之財,然後豎旗起事。皇姑離開樊城,向北行進,先過團山鋪,又過柳堰鋪,走到褡褳坡,這裡,山崗起伏,荒山孤窪,四面不見村。
  • 中國疆域到清代才開始定型
    經過80餘年的探討,學術界雖在中國古代疆域形成的分期上尚有一定差異,但都基本認同中國古代疆域定型於清代,①然而對中國古代疆域的形成及變遷對中國民族發展的影響卻關注不多。本人以清代中國疆域變遷為切入點,試圖對此進行探討,就教於學界方家。 清代是中國疆域發展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歷史時期。
  • 佳木斯市深耕赫哲文化 推進產業發展
    東北網12月23日訊(謝佳禕 記者 霍梟涵)近年來,佳木斯市注重赫哲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採取有效手段保護文化的多樣性,特別是今年克服疫情影響,深耕赫哲文化領域,不斷推動赫哲文化產業發展。據了解,該館主體建築已完工,預計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屆時將以赫哲族魚皮技藝傳習展示帶動赫哲民宿、民族旅遊、民族美食、民族醫藥種植加工、民族娛樂活動的開展。此外,佳木斯大學開發的「赫哲語發音」小程序和微信遊戲小程序「希爾達魯」正式上線運營,為赫哲文化愛好者線上學習、體驗創造條件。
  • 赫哲故裡 感受傳承(解碼·鄉村文化振興)
    資料圖片核心閱讀赫哲族歷史悠久、文化豐富。作為赫哲族群眾聚居地之一,黑龍江同江市街津口鄉近年來加大對赫哲族傳統文化傳承和保護力度。這裡自然風光旖旎,民族風情濃鬱,被譽為「赫哲故裡」。近年來,同江市和街津口鄉進一步加大對赫哲族傳統文化傳承和保護力度,促進文旅融合發展。豐富文藝生活,傳統記憶得以延續「一方面,赫哲族的傳統文化傳承面臨斷檔,另一方面,群眾的日常文化生活有所匱乏。」
  • 清代中國疆域的變遷及其對中國民族發展的影響
    周邊各國相繼納貢臣服,一定程度上沿襲了歷代形成的藩屬拱衛體系,對中國古代疆域的定型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總之,在歷代封建王朝和邊疆各民族共同經營的基礎上,邊疆地區經過清代前期的治理和開發,自然凝聚成中國古代疆域。
  • 日本島上的最早居民——阿伊努族,其祖先與中國一脈相承
    國家教育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有時甚至會危害國家國民的命運。從這種意義考慮, 我們在追索阿伊努族起源時, 必須探求日本歷史的源流。御用學者的計謀我們中小學時代的課本中, 寫有「 我國受恩萬世一系的天皇, 山大和民族構成」 神化天皇的單一民族國家論。對此, 為什麼至今還有很多人相信或準備相信呢?
  • 午間閱讀 | 清代貢賦制度下的統一市場
    如果以近代早期的歐洲歷史來關照,形成國內統一市場正是現代民族國家崛起的關鍵一環。對農業社會來說,糧食價格正是反映市場整合程度特別敏感的一個指標。因此,長期以來糧價都是經濟史裡討論活躍的題材。就整個前現代中國來看,目前學術界對價格史討論最集中的正是清代糧價,其中又特別集中於乾隆朝之後。
  • 遼寧省級信創產業園成功落戶皇姑
    遼寧省級信創產業園成功落戶皇姑   北國網訊(記者 李冰)聯想、麒麟、東方通、奇安信……提到這些科技型企業,您會想到什麼?假如這些企業集聚到一起,又會產生怎樣的效應?12月12日,在皇姑區正式開園運營的遼寧省信創產業園一一給出了答案。
  • 媳婦較量姑奶奶:清代旗人女性地位探究,《紅樓夢》有話說
    而清代時期,一直跟隨清朝統治的制度之一是「八旗制度」,並且形成了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和下五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在清兵入關以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所帶領的滿洲軍隊分為四個旗。平均每一旗的編制內大約是七千五百人左右。民族的組成是以滿族為主,包含少數漢族、蒙古族和其他少數民族。
  • 歷史的記憶---皇姑屯站
    1911年8月,中日兩國達成京奉鐵路與南滿鐵道用立交橋相互通過的辦法,京奉鐵路也從皇姑屯展築至奉天的小西邊門,終點站名為奉天城站。車站主要承擔瀋陽市皇姑屯區及周邊地區的客運服務,年運輸旅客近百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