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 William Guillory
本賽季鵜鶘隊的輪換和首發陣容就像一扇旋轉門一樣,每時每刻都在變換,但隨著他們的傷病逐漸好轉、全員健康指日可待,而對於金特裡來說,那些賽季初期可以逃避的艱難抉擇,現在或許是時候做一個了斷了。
賽季剛開始的時候,球隊的首發陣容該是什麼樣似乎是很明確的,但唯一的問題就在於小前鋒的人選。教練有兩個選擇:球隊從濃眉交易中換來的極具爭議性的最大財富——英格拉姆;以及曾有過在金特裡戰術體系中打球經歷的、投射能力一流的老兵——JJ雷迪克。
這位鵜鶘隊的主教練最終選擇了英格拉姆,而這個選擇現在看來也是正確的,因為這名22歲的年輕人已經成長為了聯盟中一顆赫然出現的新星,在過去的15場比賽中佔據著球隊的得分榜榜首。
隨著本賽季開始時幾周裡扎堆出現了許多傷病,金特裡不得不接連在15場比賽中嘗試了11套不同的首發陣容。即便是基於鵜鶘隊所面臨的現狀,這個數字看起來也相當荒謬。
金特裡已經開始逐一將合適這支球隊的幾套首發陣容確定下來,但諷刺的是,事實證明這支球隊的表現看上去最好的時候,正是他將英格拉姆和雷迪克同時放在首發陣容裡的時候。同時當然還有另一名後衛朱霍勒迪和近來幾周裡與球隊配合完美的肯裡奇威廉士——這樣的表現幾乎無法讓教練再將他送回板凳陣容。
所以這就導致了一個人的尷尬處境:朗佐鮑爾。
本賽季開始前,我還在滔滔不絕地談論著球哥將會多麼順利地融入金特裡的戰術體系,以及當他順理成章地在濃眉走後成為當家球星後,又會給霍勒迪帶去怎樣的幫助。但不得不說,至今,他的表現可算不上多好。
球哥場均能得到11.1分和6次助攻,投籃命中率為40.7%,他的三分命中率達到了生涯新高,但顯然鵜鶘隊對他的要求並不是讓他埋伏在三分線處,而他的三分出手次數卻超過了總出手次數的一半。
公平地說,球哥的確由於右腿內收肌拉傷缺席了6場比賽,這次傷病也比他最初想的還要麻煩,而這也可以作為他糟糕表現原因的一部分。當球隊意識到這次傷病的嚴重性後,他們立即決定將這名昔日的榜眼秀按在板凳上,直到他恢復到100%。
而事情變得戲劇性起來是在球隊經歷了一個1勝7負的開局之後,鵜鶘隊在球哥缺席的日子裡戰績為4勝2負,而霍勒迪肩上突然增加的得分重任反而讓他從賽季初的低迷中振作了起來,他現在的表現已經越來越接近賽季開始時我們所期待的那個「假日哥」了。
不過你們可以先省省那些「鵜鶘隊缺了朗佐反而更好」的言論,因為我依舊堅定地相信,他的天賦讓他配得上成為這支球隊現在以及未來的寶貴財富。但是基於球隊近期的戰術打法,我們需要思考的理應只有一個——球哥在隊裡的角色是否應該做一些調整,以便讓原來首發陣容裡的球員能將當時的勢頭繼續保持下去。
我要承認這是個小樣本問題,但這套新的首發陣容在他們上場的時間裡的確打出了現象級的表現:隨心所欲地得分以及以極高的成功率阻止對方的進攻,即使沒有受傷的費沃斯也是如此。根據NBA官網數據顯示,英格拉姆、霍勒迪、雷迪克和威廉士組成的陣容本賽季一共打了52分鐘,這期間每100回合能在得分上淨勝對手19分。
球哥在周四對陣太陽隊的比賽中復出,那場球他們贏了,他作為出場時間有限的替補出場,在19分鐘裡取得了8分5助攻的數據,這是他重回首發陣容的漫漫長路上的第一步。
金特裡在賽前承認他對於球隊最近幾場比賽的表現很滿意,這將他們從最開始1勝7負的大坑中拉了出來,但對於周四晚上球隊的首發陣容,他當時還沒有做好決定的準備。
所以,球哥應該留在替補陣容裡嗎?
其實這樣的問題很複雜,一直都是如此。
如果我們只看數據,那麼讓球哥留在替補陣容裡似乎才是正確的答案。
當球哥本賽季與霍勒迪一起搭檔時,鵜鶘隊每100回合會淨輸對手12.4分,這真的相當糟糕。而正相反,當球哥在場上、霍勒迪在場下時,鵜鶘隊的淨效率值為-2.1.
即使球哥在沒有霍勒迪時的個人數據會更好看——霍勒迪在場時他投籃命中率為37%,不在時為46%,且與霍勒迪搭檔時他場均每36分鐘能得到6.5次助攻並送出4.1次失誤,而霍勒迪不在場時他的這兩項數據分別為9.5次助攻和1.8次失誤。
霍勒迪在場時,球哥經常不得不在側翼接球跳投,或者在霍勒迪給自己傳球時迅速作出反應。他能有效地完成這部分任務,但當他能在弧頂發動並手握球權做出進攻選擇的時候,他會表現得更好。如果他與第二梯隊搭檔,他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去扮演這樣的角色。
如果球哥替補出場,他就能在某些陣容組合裡與他的兩個前湖人隊友(鶯歌和哈特)以及弗蘭克傑克遜和海耶斯一起打球——這樣一套組合會與他的技術特點完美契合,陣容裡能直接碾入籃下的大個子和三個出色的空位投手都會讓他打得更加舒服。
然而,這樣的運作涉及到的就不只有球哥了。
隨著鵜鶘隊近幾周逐漸找到了自己的節奏,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雷迪克在三分線外不可思議的命中率以及他與願意用突破造成殺傷的霍勒迪的完美組合所帶來的威力。
在過去6場比賽中,雷迪克場均得到22.5分,三分手感滾燙,場均9.8次出手還有著51%的命中率,這樣的表現是很多球員獨自在訓練館練習時也無法達到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當雷迪克與霍勒迪搭檔時,他的中投還有著55%的命中率,但如果沒有霍勒迪,他的命中率就急劇下滑到33%。雷迪克需要這樣一個了解自己能力並知道如何為自己創造有效投籃機會的人來給自己傳球,而在這一點上,球隊裡沒有人比霍勒迪做得更好。
如果球哥重新回到首發陣容,雷迪克會成為最有可能進入替補陣容的那個。但基於他近期的投籃狀態,突然降低他的重要性並更換陣容的做法是不太可能的。
但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並不像看上去那麼簡單。
就像將雷迪克留在首發陣容這個幫助他更好打出價值的決定會是一次很負責任的考慮一樣,讓球哥再次成為球隊的發動機對於霍勒迪而言也會是一次同樣性質的決定。即使一些數據似乎並不支持這樣。
在休賽期裡我對球哥報有如此高期望的原因與鵜鶘隊給霍勒迪在過去幾個賽季裡在攻防兩端施加的壓力是分不開的。因為繼續這樣給他施加得分的重任似乎並非長久之計。
隨著球哥的到來,霍勒迪的身邊會多一名高水平的防守者,能夠至少幫他在比賽中分擔一部分防守利拉德和哈登的任務,這樣霍勒迪就能夠在球隊第四節需要自己得分的時候節省出足夠的體力。
聯盟裡這種需要在整個比賽中同時扮演好組織者和防守者的球員並不多見。讓霍勒迪夜復一夜地去承擔這樣的任務幾乎讓他在賽季進行到二三月份時被傷病累垮的情境不可避免地會出現。
英格拉姆在比賽中的跳投讓他能在球隊需要自己的時候站出來得分,因此這樣的擔子並不總是全在霍勒迪一人身上。但我們也知道即使英格拉姆表現已經很優秀了,霍勒迪的角色仍然十分重要。他想成為那種讓隊友可以依靠的球員,這也正是讓他成為更衣室裡大家都尊敬的對象的原因。
但是霍勒迪之前就將自己的願望表現得十分明顯——他不想打組織後衛,而且他相信自己能在與另外一名後衛共享組織任務的同時打出好的表現。正如我們這個賽季所看到的,霍勒迪如果始終處於進攻模式並一直保持球在手裡的話,他會變得十分危險。但他有時也會出現失誤偏多的情況,同時他的選擇也有一些冒險。
當他需要在進攻端扮演組織後衛時,他經常會在帶動隊友這一塊投入過多精力而沒有將得分放在首位。這就會導致他在場上優柔寡斷而不斷犯錯,甚至在更多情況下,他會徹底放棄在進攻端的得分嘗試。
在過去七場比賽中,當球哥不能上場或者出場時間受限時,霍勒迪場均有5.1次失誤,雖然鵜鶘隊戰績為5勝2負,但你的控球手如此頻繁地出現失誤可並不能算是贏球的一部分。
這一部分就是霍勒迪的常態——他在場上的選擇經常會讓人摸不著頭腦。但當他進入狀態後,他會明白自己在每個回合想要做什麼,會變得十分有威脅性。
但這個問題的另一方面和我在鶯歌復出時所做的討論是一樣的。當時人們都說讓雷迪克進入首發陣容作為他的替代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如果大家都相信球哥有機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哪怕不那麼特別的)球員,為什麼不讓他承擔一個重要性可觀的角色,與你陣容裡其他最好的球員相配合,讓他從自己的教訓中不斷學習呢?如果球哥將會是一塊不斷前進的積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現在就需要帶著這樣的想法去對待他了。
而且大家不要忘記錫安不久就會回歸,他們的化學反應在季前賽有限的幾次比賽裡已經體現的很清楚了。
金特裡在球哥還在湖人時就對他的比賽十分欣賞,他也想讓這名年輕的後衛成功,但他同時也十分傳統,深知如果方法有效果的話,就先不要輕易去更換。
金特裡知道執教這支年輕的球隊會是他教練生涯裡最困難的挑戰,而且這一情形似乎在一天天複雜起來。但他的職責就是去面對艱難的決定並作出選擇,而且他不久就要對球哥和他今後的角色做一個決定了。
關於這個問題的決定對這個賽季以及整個未來的鵜鶘隊都會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