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廟會,從北京開到臺北去!

2021-02-13 瞭望東方周刊

在臺北辦廟會的初衷,是想把北京的廟會文化帶到臺北,讓臺北民眾感受到北京文化的博大精深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王斯璇/臺北 北京報導

圖為「唐人坊」中的絹人 ( 王斯璇 / 攝)

2016 年 春,「北京地壇文化廟會·臺北之旅」在臺北花博園爭豔館舉行。

米白色夾克,深青色長褲,84歲的臺北市民陳秀琴腰背微曲,手裡端著一小碗剛出鍋的年糕細細咀嚼。他時而踱步於人流中,時而駐足於內畫壺、玉石雕刻、唐人坊一個個攤位前。

彼時的臺北市花博公園爭豔館,人聲鼎沸,商賈喧鬧。畫糖人兒師傅旁齊齊圍著一圈小孩子,眼神發亮。

這是陳秀琴第三次來趕廟會,這也是北京地壇文化廟會臺北之旅的第三年。「就像老朋友又來了。」陳秀琴說。


「唐」娃娃,故鄉情

在臺灣已生活69載,陳秀琴對廟會的最初印象,還是那「記不太清楚」的兒時的城隍廟,「坐電車,四大公司、大世界隨便跑。」

自2014年地壇廟會來臺,這就成了陳秀琴每年春節的新盼頭。2016年正月十五這天上午,他早早就來到場館,等著下午廟會開門。「吃吃道地的小吃,看京韻大鼓、聽相聲,不錯啊,回家鄉的感覺。」

和陳秀琴鐘愛炸糕不同,二十多歲的孫子更鍾情於場館一隅的煎餅果子。「煎餅哥」李偉手腳麻利地又將一勺麵糊澆在鏊子上,攤平、打雞蛋、刷醬,薄脆的煎餅在鏟子下「咔嚓」作響。「已經數不清這是今天的第多少個了。」他甩甩手臂。而排在隊尾的市民被告知「一個多小時」後才能排到,依舊笑臉盈盈,只為一品「舌尖上的北京」。

和前兩屆廟會不同,這次的展位有取有舍,「我們精選出21家具有傳統文化優勢,且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和品牌號召力的攤商出展,其中囊括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老字號、民俗、特色小吃四大類。」活動承辦方、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服務公司(下稱「北京文服」)總經理王京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

「在臺北辦廟會的初衷,是想把北京的廟會文化帶到臺北,讓臺北民眾感受到北京文化的博大精深。」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周茂非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在老舍《北京的春節》中,廟會是北京春節正月初一的大節目。「男人們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內城外許多寺院舉辦廟會,小販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小孩子們特別愛逛廟會,為的是有機會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廟會之於北京文化,是一個「樂兒」,攢人氣兒。

這恰恰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載體。」周茂非說,「畢竟兩岸人民同胞、同祖、同根、同文化,咱們帶來的北京小吃、非物質文化傳承代表作都反映了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文化,把兩岸的人心拉近。」

「為什麼喜歡來臺北演出啊?因為臺北的觀眾最熱情!」京腔十足的相聲《禮儀漫談》上演,臺下掌聲連連。

72歲的張愛蓮(化名)在人群中樂不可支。已連續三天來捧場的她,依舊為臺上抖落的包袱捧腹。

「實在是太好笑了。本來我每天晚上三點睡到第二天十一點,為了看這個節目我七八點就爬起來了。」她軟糯的臺灣腔學著臺上的口技演員,特意捲起兒化音。「我旁邊的年輕人笑到舉著手機都抖。」

因為年輕時「在舞臺上扮歌星跳舞,很苦地苦過來,所以知道相聲演員都這樣,把人生的苦吞下去,樂帶給別人。」張愛蓮在大笑之餘格外感動,一早特意跑去買「紅圓」專程帶來送給臺上的年輕人。

「我媽媽最會做這個了,糯米做的,很像麻薯,很Q很香,一年只有元宵節和重陽節才有。」張愛蓮說。第二天又跑去買,「沒買到,買了糖炒慄子,我知道北京也有,我應該送一些臺灣不一樣的小吃,我再想想看明天送什麼。」


「煎餅哥」李偉在廟會上演繹「舌尖上的北京」

「提供更多適合臺北市民需要的、想聽到的、看到的、品嘗到的好產品尤其重要。」北京文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淼對《瞭望東方周刊》說。「臺北的市民特別踴躍,很多場景非常感人。我們長途跋涉、遠道而來,最需要看到的是遊客互動,面對面的參與。無論是非遺傳承人、手工藝人還是市民,大家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非遺傳承人的到來,無異為廟會增光添彩。非物質文化遺產團花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張鳳琴的攤位前,觀眾屏氣凝神。學手藝五十餘年來,各色團花剪紙式樣早已諳熟於心,張鳳琴無需繪圖,剪刀翻飛幾下的工夫,代表福祿壽喜財的梅花便團團圓圓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老老少少對滿牆的剪紙無不稱奇。

「這次來臺灣,我們還有一個交流,就是如何讓這種能夠代表地方特色的傳統手工藝項目在我們的平臺上發揚光大。」王京說。

不止此次參會的絹人、面人、內畫鼻煙壺等,「很多中國傳統文化技藝在逐漸消失,一個是沒傳承人,第二是傳承在當代很難發展,不能實現商業化。」

王京以絹人為例介紹,北京絹人作為老北京特有的漢族民間藝術品,取材於民間故事中的喜劇人物,通過雕塑、彩繪、服裝、道具和頭飾等十幾道精細工序,手工製成栩栩如生的玩偶。因其肌膚以絹紗製成,服飾亦多為彩繪絲綢,因此成為「絹人」。

「絹人是老北京非常小的技藝,在當代幾乎已經消失。」王京說,「一方面技藝太複雜,另一方面產品成本太高,很難實現商業化。」

從事中國人偶創意生產的北京唐人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發現了老北京絹人,「他們就和老藝人談,能不能把絹人的技術稍加改造,實現商業化。」王京說,「原來絹人人臉是用絹紗一層一層貼出來的,現在改為軟陶或者矽膠製作,大大縮短了生產工期,生產的整個難度也大大降低,但核心的東西還在。」


「匠心中國·華夏丹青」畫展靜態中呈現中華文化

同時,唐人坊從全國農村選拔了一批有刺繡基礎的女孩子,進行絹人生產培訓,「既解決了就業問題,也突破了絹人藝術商業化、市場化的瓶頸。」

此次廟會上,僅十天的時間,唐人坊帶去臺北的絹人實現「十天銷量10萬元人民幣,供不應求。」王京說。


(左)2016 年 2 月 20 日,「北京地壇文化廟會·臺北之旅」在臺北花博園爭豔館開幕(王斯璇/攝)

(右)2016 年 3 月 25 日,「中華文化世界行」在曼谷啟動

在其後「中華文化世界行走進曼谷」的地壇廟會文化交流活動中,北京文服啟動「匠心中國」項目,聚焦於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商業化。

曼谷中國文化中心,人頭攢動的廟會一側,靜態展示區優雅沉靜。「通過『雅集』活動共同品茗、撫琴,通過中華傳統的茶道、香道讓大家感受到一種意境,與廟會文化相得益彰,動靜分開。」張淼說。同時,主題為「華夏好丹青」的畫展讓曼谷市民不禁感嘆,「以前電視裡的中國書畫,真實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真的太精美了。」

「『華夏好丹青』在國內選了十位頂級畫家作大師指導,我們幫他們海選,通過背靠背的投稿方式,從1500名年輕畫家中選擇55人,大師對其進行培訓。」王京介紹說。

而在55名青年畫家的培養過程中,北京文服又組織他們去培養京津冀鄉村美術教師,將技藝繼續傳遞下去,為整個傳統文化的傳承盡一己之力。「讓它發揚光大的同時,一定要實現商業化價值,讓更多的人接觸到它、接受它。」王京說。

而廟會只是起點。「北京還有白雲觀廟會、廠甸廟會、龍潭湖廟會等很多有親和力的民間文化活動,我們還可以將白雲觀的打金錢、摸石猴用虛擬的手段展示出來,讓更多的朋友特別是年輕人能夠體驗北京節慶文化。」張淼說,「通過文化消費產品服務,形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境界提升,將東方文化的內斂深邃、感情的豐沛都體現出來。」

「北京作為首都,其中的一個核心功能就是文化,對外交流包含其中,承擔中華文化的話語權形成的責任。」國家發改委城市與小城鎮改革和發展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馮奎說。

在他看來,「歷史上在文化走出去這方面,我們缺乏商業開發的基因。文化交流、文化事業是我們一直做得比較好的,但是我們還缺乏做文化產業的經驗,至少缺少這個基因。如何處理好一條腿長、一條腿短,並且實現兩條腿有機協調,這也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地壇廟會走進曼谷,「我們想把文化廟會提升為『中華文化世界行』,在廟會基礎上在對中國文化做一次精準定位。全力打造文化設計平臺,特別是京津冀地區的文化先行,採取自營及合作的形式,精準定位文化輸出領域,制定量化標準。在政府扶持基礎上加大市場力度,探索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王京說,「這一定是條大船,很多文化企業、項目放到船上,帶著走出去。」

「不止廟會,還有很多方式傳播中國的民族文化。」周茂非說,「比如採取更多方式支持走出去的文化企業,建立分支機構,甚至收購國外主流的、熱門的劇場,形成北京特色乃至於中國特色的文化演出,這也是文化傳播與傳承。」

無論如何,「文化要到達他的家鄉。」馮奎說,「這裡面有大量的評估問題,比如心理評估、社會評估、贈予評估等一系列。如果沒有這個,很難講我們的文化到底走到哪裡去了,到底走得怎麼樣了。」


點擊藍字閱讀相應的文章

◆ ◆ ◆  ◆ ◆

相關焦點

  • 手作之美2017北京文化廟會臺北之旅
    2017年的2月9日至2017年2月16日期間,轉轉會受邀參加在臺北市花博公園爭豔館舉辦的「2017北京文化廟會臺北之旅」活動。
  • 現場報導 ▎手作之美2017北京文化廟會臺北之旅
    2017年的2月9日至2017年2月16日期間,轉轉會受邀參加在臺北市花博公園爭豔館舉辦的「2017北京文化廟會臺北之旅」活動。
  • 廟會:北京春節文化的亮麗符號
    大年初一,北京各大廟會正式迎賓。作為春節的「保留節目」,不少市民一大早就帶著全家老少一起出動。2018年,北京市採用政府購買文化服務和「網際網路+文化」的方式,向首都市民發放了30萬張免費門票。  走進第三十三屆地壇廟會,許多市民正在吉祥物「福狗迎春」前拍全家福。
  • 春節去北京旅遊,北京廟會攻略指南,過個不一樣的年
    北京廟會主題上面是北京各個區開展廟會活動的主題,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下每個廟會的情況。打算去北京旅遊的朋友,可以趁此機會逛一下有濃厚北京地域風情的北京廟會。一、地壇廟會地壇廟會於1985年開始舉辦,至今已經舉辦了三十三屆,今年這裡又會給您帶來什麼驚喜呢?老鼠、牛、猴子、龍等十二生肖,各種花籃形、菱形、異形的彩燈……二層庫房的屋頂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燈籠,地上還堆著一些牡丹花開、金雞報曉等大型燈彩。
  • 臺灣廟會 藉助海峽論壇展示臺灣特色文化
    臺灣廟會 藉助海峽論壇展示臺灣特色文化 2013年06月14日 23:0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2020北京元旦世園文化廟會燈會什麼時候開始 幾月幾日結束
    首屆世園文化廟會即將盛大開幕,此次燈會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時間信息已經在整理好了,具體如下。2020北京世園文化廟會暨燈會  世園文化廟會暨燈會開始時間:2020年1月1日  世園文化廟會暨燈會結束時間:2020年2月29日
  • 2018北京春節廟會大全
    ——路遙「寒假+春節」2月的北京城可是精彩絕倫熱熱鬧鬧的年才是老北京的年2018年一波又一波精彩的廟會看看哪個最符合你的「口味」【所有廟會可現場購票】1、以打造東城文化品牌為核心,通過文藝演出、圖片展示、互動體驗和公益活動等形式;2、地壇春節文化廟會將推出仿清祭地表演、優秀民間花會展演、歌舞薈萃、
  • 2019年北京春節廟會信息大全
    廟會期間將上演仿清祭地表演等六臺演出。逛地壇廟會的同時,還可以去北京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雍和宮燒香祈福。門票:10元/張交通:地鐵2號線、5號線雍和宮站出站即可。2月5日當日,地鐵2號線、5號線雍和宮站自首班車起至17:30止封站,列車通過不停車。
  • 從古至今,廟會就一直存在,那你知道廟會的歷史文化淵源嗎?
    在我的記憶當中,小的時候非常喜歡逛廟會,因為廟會有很多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長大後,我們的回憶裡經常會出現廟會的情景。然而,我們從來沒有去研究過廟會的由來,對於廟會的來歷不甚了解,其實廟會的歷史十分久遠。廟會就是在宗廟祭祀的地方進行聚會、祭神、娛樂、購物等的活動。
  • 2020北京春節活動全攻略(廟會+燈會+冰雪節)
    2017北京春節元宵節期間活動大全(廟會+展覽+公益+冰雪節+公園遊園活動)大地春回暖,金鳳迎新年。在元旦佳節來臨之際,為使北京市民更好的享受元旦假期,感受熱烈的節日氣氛,全市公園風景區共推出38項精品文化活動,包括體驗冰雪項目、感受傳統文化、參與休閒娛樂、遊園賞景賞2019北京寒假帶孩子去哪玩?五大好玩親子地推薦寒假帶孩子去哪玩?
  • 隴西文化傳承——廟會
    自從前些年開始,方圓幾十裡,大大小小的廟會多如牛毛。早些年見,廟會也是有的,但不像現在這樣,多少能夠撐起一座道場,能夠立個山頭,就能開廟會。
  • 資訊 北京春節廟會實錄
    在廟會中騎驢、買衣服、上香、祈求下一年心想事成...從南至北,整個古老的北京城都因廟會而熱鬧非凡,煥發了青春。可惜的是,近年來,廟會漸漸式微,而這個致力於廟會恢復的老藝人似乎也有點意興闌珊。沒有哪個城市像北京這樣有那麼多的廟會。在馬貴保的眼裡北京一年當中每個月都有廟會。三月廿八是東嶽廟東嶽大帝的生日,四月有浴佛節和觀音娘娘的生日,五月是關帝的生日。
  • 順德府廟會文化
    因廟會形成的市場,促進了文化與商品貿易交流,是我國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動。廟會文化的構成,有世俗的,也有宗教的,從中反映了一個地區長期積澱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以及各種文化現象。有廟宇就有廟會,只是會大會小吧了。而最為出名的是邢臺城隍廟廟會和火神廟廟會。城隍,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為儒教《周官》八神之一。也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主要的職能有二,一是守護城池、國家;二是主管生人亡靈、獎善罰惡、生死禍福和增進幸福利益等等。
  • 2015年北京廟會一覽---春節出遊必備
    元介紹:龍潭廟會是國內外知名的文化品牌,也是京城唯一一個連續三年被評為"北京市民最喜愛的春節廟會",連續三年在北京市文化局舉辦的"北京春節廟會·燈會·文化活動"評選中榮獲"文化魅力獎"的廟會活動。廟會期間,大觀樓及東、西舞臺每天上、下午分別進行傳統文化、紅樓文化、民俗文化表演。園內布局主要以節日文化活動為主,滿足遊客節日購物為輔。元妃省親古裝遊行作為大觀園廟會的招牌項目,將與寶黛成親、賈母賀壽等紅樓主題節目在每天上午呈獻給遊客,屆時將形成紅樓廟會的高潮。
  • 廟會
    北京的廟會之所以得以流傳,是因為它的存在適應了社會的需求。廠甸廠甸位於北京和平門外琉璃廠一帶。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有廟會,是老北京春節期間遊人最多,最熱鬧的地方,當時很少有人不去逛趟廠甸的。明嘉靖間為了皇宮和皇族的安全,把原在東華門、燈市口一帶的燈市部分移到琉璃廠附近。上元節時這時搭棚懸燈,熱鬧非凡。宣武門外是各省會館集中之地,各省考生常居於此,暇時多願到琉璃廠逛逛,對促進琉璃廠書肆和文物、南紙店鋪的發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2019在無錫趕廟會到哪裡去?無錫泰伯廟會
    參加廟會,這是我來無錫的這幾年裡面第一次逛,以往是不知道哪裡有,今年朋友們接二連三的相互告知著,這場熱鬧也來湊一湊。先發幾張圖片,給大家看看,無錫的廟會和全國其他地方的有什麼不同?這就是為什麼無錫正月裡第一個廟會開始的緣由了。在有著這樣悠久歷史背景下的泰伯廟會,廟會開始的花車都是以「吳文化」為導索的,車身為城牆造型,車身飾有「泰伯奔吳」、「三讓天下」等歷史典故,彰顯了泰伯德讓天下的至德精神;第二輛花車以「祖國萬歲」為主題,車身有萬裡長城的圖案和「中國夢」字樣。
  • 2019北京地壇廟會吉祥物評選揭曉 金豬歡歡當選
    1月7日,第34屆地壇春節文化廟會吉祥物,經過兩個月的廣泛徵集和幾輪評選,從近百件參選作品中脫穎而出。最終來自上海的作者肖冰設計的作品「金豬歡歡」成為第34屆地壇春節文化廟會吉祥物。  據了解,地壇春節文化廟會自1985年舉辦以來,深受市民喜愛。2008年地壇春節文化廟會首次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吉祥物,初次徵集便收到上百份應徵作品,其中既有收藏愛好者,也有民間傳統手工大師,更多的還是普通北京市民。
  • 2018慶雲老北京文化廟會,4月26日開幕!十萬張門票免費送!
    2018慶雲老北京文化廟會,將於4月26日盛大開幕,屆時會有民俗表演,蝴蝶谷,玉兔宮以及民俗小吃空降現場!
  • 北京廟會搶先看!地壇大年初一迎客,吉祥物「好運鼠」喜迎遊客
    再過兩天就是鼠年春節了,京城春節文化廟會都已準備就緒,靜待人們在春節期間遊玩體驗。以「古壇新韻同築夢 子鼠開天共迎春」為主題第三十五屆地壇春節文化廟會、以「放飛冬奧夢想 暢遊冰雪龍潭」為主題的第三十七屆龍潭春節文化廟會、北京老傳統和文化相關的廠甸廟會、八大處春節祈福廟會、大觀園紅樓廟會、植物園的鮮花廟會……眾多的新春廟會及遊園活動,邀請人們一同體味中國傳統「年」的味道。
  • 去臺北旅遊,必須逛的四大夜市,每個都藏著寶藏,敞開肚子去飽餐
    夜市文化源於我國古代的燈會廟會,每到舉行燈會廟會的時候,街巷就會燈火通明,小攤販們一直售賣商品到大半夜才回家,玩耍的人們也會逛到半夜。在逛夜市的時候,最吸引人的,莫過於那從街頭遍布街尾的各色美食,看起來十分誘人,而且物美價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