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語出自《後漢書·馬援傳》:
時年六十二,帝愍(mǐn)其老,未許之。援自請曰:「臣尚能披甲上馬。」
帝令試之。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
意思是說:
馬援這時已62歲。皇帝劉秀擔心他歲數大了,所以不同意他出戰。
馬援向劉秀說:「臣還能夠披上鎧甲自如地上馬。」
劉秀讓他試一試。於是馬援立刻跨上雕鞍神採奕奕地環視四周,來表示可以出戰。
劉秀笑著說:「勇健啊!你這個老頭兒!」
「矍鑠」的詞義雖是「勇健的樣子」,但由於它最初是形容老翁的,所以後人用「矍鑠」這個詞也是用來形容老人。
因此,在尊重習慣用法的情況下,「精神矍鑠」的意思只能是形容老年人精神勇健。
某電視臺講「如何治療抑鬱症」的節目,在談到得抑鬱症的人如果「睡眠好」時有「一覺醒來精神矍鑠」的話。
這句話中的「矍鑠」就是「窄」詞「寬」用了。
因為這個節目在前面談「得抑鬱症的人」時包括各個年齡段的人,所以用「矍鑠」來形容並不合適。
另外,「矍鑠」是「老而勇健」的意思,一個得抑鬱症的人睡覺起來精神確實會好,但離「矍鑠」中的「勇」似乎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從這一點來說,「矍鑠」亦不宜用於病人醒來的狀態。
1.「矍鑠」一詞出自《後漢書·馬援傳》,是漢光武帝劉秀誇讚老將軍馬援時所用之詞。
2.從詞語的起源來看,「精神矍鑠」一般只能用於形容老年人精神勇健。
3.「矍鑠」並不適用於形容各個年齡段的人,也不宜用於病人醒來的狀態。
「精神矍鑠」的出處、含義和用法就介紹到這裡了。
今天你更博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