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中國電信新疆公司在烏魯木齊正式啟動「百年電信 百兆新疆」服務。
金秋十月,瓜果飄香的新疆將迎來自治區成立60周年。
始於1893年的中國電信新疆公司,秉承百年歷史,著力於自身技術發展、企業變革,傾力為自治區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提供優質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和先進的信息化服務,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共同成長。如今,電信服務已深深融入邊疆各族人民的生活、學習、工作中,對新疆的建設發展起著越來越大的推動作用。
鐵肩擔道義,天山南北構築信息「神網」
伴隨國家體制變革,2000年7月18日,作為中國電信戰略重組的重要部分,「中國電信集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電信公司」正式掛牌成立,並於2004年成為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境外上市的全資子公司,統一使用「中國電信」品牌,簡稱中國電信新疆公司。中國電信新疆公司自2005年開始,實施由「傳統基礎網絡運營商」向「現代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的戰略轉型,表達著「讓客戶盡享信息新生活」的新主張。2008年,在中國電信正式承接CDMA網絡和移動業務之後,全業務經營時代拉開大幕。「天翼」品牌上市,標誌著中國電信全面轉型為全業務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
如今的中國電信新疆公司,為客戶提供包括寬帶網際網路接入、移動通信、信息化應用及固定電話等產品在內的綜合化信息解決方案,服務區域遍及全疆城鄉和團場連隊,擁有2萬多個服務網點,服務用戶近1400萬戶;建成了大容量、高可靠性、高服務質量和高安全保證的有線無線及多媒體通信網絡,光纖寬帶已覆蓋80%的城市家庭和20萬家中小企業,行政村寬帶通達率超70%,3G基站已實現對城市、鄉鎮、團場的全覆蓋;光纜建設實現「五環雙出疆八出境」,擁有通往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的8條通信光纜,並且開通了涵蓋中亞五國以及俄羅斯等11個國家的100多條數據專線,光纜總長度達22萬皮長公裡。
新疆地廣人稀,人員居住分散,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於內地發達省份,在農村搞通信建設面臨諸多難以想像的困難。為完成自治區人民政府下達的「村村通」任務,中國電信新疆公司勇於承擔政治責任、社會責任,不計成本加大通信建設力度,加快農村通信建設步伐,確保「村村通」任務圓滿完成。
新疆還是我國邊境線最長、對外口岸最多的一個省份,邊防通信的建設和維護任務相當繁重。中國電信新疆公司站在以穩定壓倒一切的政治立場,義無反顧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確保邊防通信的暢通。如今,中國電信新疆公司在新疆軍區所有的邊防連隊開通了全業務通信網絡,使新疆邊防線上的所有連隊實現了電話、寬帶、電視、軍用手機的「四通」,徹底結束了萬裡邊防通信落後的歷史。
長期以來,中國電信新疆公司擁有一支專業應急通信保障隊伍——新疆機動通信局,屬於國家一類戰備應急通信隊伍,在自治區重大活動、突發事件、搶險救災等各類通信保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疆公司每年投入3000萬元,建立了全方位、立體式、有線和無線、地面與空中相結合的應急通信保障體系,連續11次完成全國「兩會」應急通信保障任務、連續 8次完成國家領導人國事訪問重大政治保障任務,在2008年四川汶川、2010年青海玉樹、2014年新疆于田及2015年新疆皮山突發地震災害時,這支專業化的應急通信保障隊伍都衝鋒在前、勇於擔當,以最快的速度趕赴地震災區,全力參與搶險救援,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
妙筆著文章,以信息化引領邊疆發展
作為中國電信在國家援疆工作中具體舉措的落實和執行者,新疆公司緊跟時代步伐,一項項信息化工程的推進,猶如一支巨筆,描繪著新疆各族人民的信息化夢想。
加快推進「十大信息化」進程
2010年11月9日,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在烏魯木齊市共同籤署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和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十二五」跨越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十二五」期間中國電信投入200億元用於新疆信息網絡的建設和運營。自此,中國電信新疆公司作為該項協議的主要執行和推進者,為自治區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信息化保證。逐步實施「光進銅退」,農村2M以上寬帶覆蓋率達到95%;兩化融合加快工業園區信息化建設,實現對全區重大項目100%信息化支撐,促進了產業集群發展。
將黨的聲音及時傳達到基層
助力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免費提供千兆光纖電路及有力的技術支撐,為農村黨員遠程接收站點提供了高標準、多實惠的寬帶接入服務,完成了全區1萬多個村的站點寬帶接入工作,累計培訓黨員近80萬人次,為農村黨員遠程教育事業的應用推廣奠定了基礎。
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助力企業快速發展
近些年,新疆公司憑藉企業的綜合實力,承擔了自治區電子政務專網的網絡和重大事件應急平臺的建設及後期的應用建設工作,同時,高帶寬、高穩定性的網際網路接入,也保證了政府門戶網站的網絡穩定、查詢快捷,為政府與廣大群眾之間搭建了技術先進、安全暢通的通信橋梁和溝通平臺。據統計,2014年,全區所有地州市都建立了政府公眾信息門戶網站並開展應用,95個縣市政府建立了縣級政府門戶網站,70餘個廳局部門建立了公眾信息網站。
加強公共安全信息建設,提升反恐維穩預警處置能力
截至目前,「平安城市」建設已覆蓋全疆16個中心城市、所有的兵團師、80%的縣,共建設完成近8萬個全球眼監控頭,全疆2萬多輛公交車實現內外音頻遠程監控和指揮調度,極大地提高了社會治安管理和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新疆公司創新推出的全國第一例基於3G技術的「警務e通」業務,讓警務信息化變得更加高效快捷;加強援疆項目工業園區內的3G及WiFi覆蓋,提供隨時隨地的無線寬帶接入。
聚焦社會公共領域信息化,切實支撐改善民生
近年來,新疆公司依託網際網路、iTV等新技術,開通遠程雙語教育頻道,有力地緩解了農村雙語教育資源匱乏的難題,得到了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2014年實現了全區85%以上學校通過中國電信10M光纖接入國際網際網路,並在原有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基礎上,為全區雙語中小學及幼兒園統一接入中國電信雙語iTV「教育在線」,實現了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手段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異彩紛呈的電信新業務讓人們獲取信息更加及時便捷。其中,「天山翼支付·公交卡」業務藉助中國電信3G網絡、智能RFID-UIM晶片卡功能,將現金支付、銀行帳戶支付、公交卡支付的功能融入手機智能晶片,通過手機支付新方式改變了市民乘坐公交車、BRT的傳統方式,簡化了人們的出行,目前全疆翼支付用戶已達350多萬戶。
同時,新疆公司通過數字醫院、遠程醫療、數字藥監、新農合等重點信息化應用有效推進醫療衛生服務信息化;配合新疆新農村建設、新城鎮住房建設、棚戶區改造、老城區改造和生活設施改善,做好光網絡建設,提供入家、入村、入小區通信和網際網路信息服務;針對新疆少數民族語音通信和信息服務需求,為少數民族用戶量身打造夏特勒克民族通信套餐、維語簡訊、遊戲、彩鈴、維語手機報、維文版網上營業廳、維文掌上營業廳、號碼百事通綜合信息維語服務等多種特色服務;始終以「做有責任心的企業公民」為己任,參與各種形式的扶危濟困、搶險救災行動,每年投入近100萬元幫扶新疆貧困地區與生活困難群眾,贏得了新疆各級黨委政府的一致稱讚。
助力「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關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決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2011年年底,「烏魯木齊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 正式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准設立,這是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後的全國第四個國際局,面向中亞五國及俄羅斯、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伊朗等11國提供國際語音、數據專線及網際網路轉接業務。2012年5月,烏魯木齊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局正式揭牌,在新疆通信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裡程碑意義。
2013年9月,烏魯木齊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局與巴基斯坦電信運營商就光纜互通籤訂合作協議。同年,烏魯木齊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國際網際網路轉接點成功獲批。新疆公司構筑西向信息化大通道及通信樞紐建設,對打造信息絲綢之路經濟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供了可靠保障。
60年建設與開拓,那些難忘瞬間
20世紀50年代
1951年,新疆電信研發開通維吾爾文電報業務,開了新中國電報通信使用少數民族文字的先河,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時期的標誌性建設成就之一,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反響。
1956年,郵電部受新華社委託,在新疆建設國際電臺。這是除北京、上海外,中國第三家對外廣播電臺。自1958年起,新疆國際電臺逐漸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對外廣播電臺之一。
20世紀60年代
60年代初,為落實郵電部「電信以長途為綱」的指示,新疆電信架通了南北疆各地州有線載波銅線網絡。1968年,代號為「64002」和「331」的兩項機密戰備線路工程在新疆竣工。這些工程為邊境自衛反擊戰、核武研製、新疆工農業重點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20世紀70年代
1969年,新疆電信將郵電部調撥的報紙傳真機安裝在《新疆日報》社內,從70年代起,烏魯木齊的讀者可以在當天看到傳真版的《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和《參考消息》,在當時具有非常重大的政治和社會意義。
20世紀80年代
1984年,郵電部投資在烏魯木齊興建大型「衛星通信地球站」,工程於1986年竣工,首次開通了北京到烏魯木齊的衛星電路。新疆從此進入真正的「電視社會」。1988年至1990年,新疆電信又相繼建成伊犁、喀什、庫車、和田的衛星通信地球站,使新疆成為中國衛星通信網絡最大的省份。
1988年,一條國產光纜線路由烏魯木齊鋪設到吐魯番,這是在新疆最早出現的長途「光纖通信」工程。
1988年10月,烏魯木齊電信樞紐樓內開通256路自動轉報設備,將人工轉報改為計算機處理,效率提高了幾十倍乃至上百倍,全疆16個地州市郵電局因此全部進入全國自動轉報中心。
1988年,烏魯木齊新一代電信樞紐樓裡安裝了從日本引進的長話全自動直撥設備。1989年8月,俗稱「500線」的長話直撥系統投入使用,新疆用戶第一次實現直撥北京、內地部分城市和疆內一些主要地州市的長途電話。
1988年,新疆電信開設了「126」無線尋呼臺,在社會上引起轟動。
20世紀90年代
1992年,新疆電信引進美國蜂窩式800兆系統,先期在烏魯木齊、奎屯、克拉瑪依和石河子建造移動通信基站。
1994年4月1日,西蘭烏光纜新疆段開工典禮隆重舉行,同年8月接通電路;1995年4月6日,烏伊光纜開通。這標誌著「亞歐光纜」的中國段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亞歐光纜」的建成幾乎一步到位地解決了困擾新疆電信一個世紀之久的出疆電路「緊張、短缺和狹窄」的發展難題,也催生了長話、市話交換技術向國際先進水平全面進軍的建設高潮。
1996年11月29日,「南北疆光纜」全線開通,這是新疆電信有史以來自主興建的最大規模的通信工程,其工程量是亞歐光纜新疆段工程量的兩倍,所採用的「SDH光同步數字序列」技術也比亞歐光纜的「PDH光準同步數字序列」高一個等級。
21世紀
2000年7月18日,「中國電信集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電信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這標誌著新疆電信結束政企合一體制,真正進入企業化運作軌道。在「新世紀、新電信、新形象」的文化概念下,中國電信新疆公司充滿激情地更新了自己的歷史和形象,以更專業、更穩健、更開放的姿態屹立在電信市場的最前沿和信息化建設的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