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是關節炎高發的季節,除了自然的生理退化之外,氣候和環境因素(例如溼度和寒冷)也是誘發和加劇骨關節炎發展的重要原因。隨著一年中最冷季節的到來,家中的老年人是否已經開始吵著腿痛了呢?
膝關節炎的診斷標準:
1、近1個月內出現反覆膝關節疼痛
2、X線片(站立或負重位)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3)化和(或)囊性變、關節緣骨贅形成
3、中老年患者(≥40歲)
4、早晨起床時,關節僵硬≤3 分鐘
活動時有「咔咔」的骨頭摩擦的聲音,或骨頭摩擦的感覺。
如果發現您的情況符合上述診斷條件,最好儘快去醫院治療,因為極有可能已經患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了。
治療骨關節炎,有什麼方法?
治療骨關節炎的主要方法是減輕關節的負擔,減少過度的大幅度動作,如果患者身體肥胖,應該注意減輕體重,以減少體重給關節帶來的負荷。
理療和適當的運動可以維持關節的活動範圍,抗炎和止痛藥可以減輕或控制症狀。對於晚期病例,如果全身可以耐受手術,則可以考慮進行人工關節置換。
膝蓋關節炎的最根本原因是軟骨磨損!研究發現,正常的膝關節軟骨薄層就像骨頭之間的「潤滑劑」。如果沒有它的保護,走路時骨頭會磨到骨頭。令人遺憾的是,一旦軟骨受損,幾乎沒有辦法再生。由於骨膜上有著豐富的神經和血管,一旦磨損就會感覺非常疼痛。
秋冬如何保養我們的關節?
1、保暖
寒冷是使關節敏感不適或受損的原因之一。冷刺激可能會使關節的滑膜,軟骨和其他組織破裂並脫落,甚至造成肌纖維的變形斷裂,導致關節損傷。因此,在寒冷季節,首先要及時預防寒冷,並特別注意關節部位的保暖。
2、預防感染
在秋冬季節,免疫力減弱,容易感染病原體,導致感冒、扁桃體炎、咽炎等。這時,人體將對病原體產生一系列免疫反應,從而誘發關節炎。因此,在秋冬季節,應定期進行室內通風,以保持環境清潔,避免與感染者接觸,並少去擁擠場所。如果需要乘坐交通工具,地鐵、公交車等,或者去擁擠的超市或市場,建議戴口罩隔離,減少感染機會,防止誘發關節炎。
3、勞動宜適度
如果日常家務勞動不當或過度,也可能造成關節損傷。如常舉起重物會增加肩膀,手腕,膝蓋,腰部等關節的負擔;長期彎腰做家務,例如打掃房間,洗碗和做飯等,也會造成腰椎關節損傷。
所以,在做家務時要注意使用科學的方法,避免長期的彎腰、蹲、抬重物、爬樓梯等動作,以減少對關節的傷害。
4、運動需適宜
既然要注意關節不能勞累,那是不是只要不活動,關節就不會受損了呢?
其實不然,過度運動會對關節造成損傷,如爬山和負重行走會加重關節的負擔,不利於關節的健康;而合理鍛鍊不僅可以增強關節附近肌肉及韌帶的功能,使關節更加穩固,還可以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從而減少關節的損傷。
5、飲食應對
隨著天氣變涼,脾胃變弱,應該少吃辛辣、刺激、難以消化的食物,並要保證足夠熱量攝入抵禦寒冷,注重多吃些對關節養護有益的食物。例如牛奶、豆類、肉、蝦皮、芝麻等,同時要多曬太陽,儘量在日光充足的情況下進行戶外活動可以促進鈣質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