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肇大雞山的眼界與胸襟
肇大雞這座高峰入雲的山,借鄉村振興戰略這屢東風,乘鄉村生態旅遊產業這架馬車,披著得天獨厚的白雪,正逐漸變成十萬真金白銀,惠及一方百姓,呵護四周芳鄰。
在歷史文化的脈絡律動中,肇大雞山眾多資源的褶皺與節理,斷層與骨骼,傳奇與傳承,傳說與傳遞,經由樺甸市黨政引領,在八道河子鎮黨委大開大合的「賣」風景的大手筆中,得以全方位地整合,景區優勢得以連綿發力地做活。這個小鎮的山水文化,既有遠方和詩的召喚,又有村民致富的風生水起。這個小鎮的一年四季,從二月堅冰生春水到七月夏花鬥芳菲,再從十月楓染五花山到千樹萬樹梨花開,山外來客接踵而至,體驗那種一年四季各不同的休閒、養生和度假等多種旅遊方式。
山高人為峰,站在山峰的肩膀上,鎮黨委成員們,為了把這道「風景」大餐賣出去,而且要賣個好價錢,讓農民讓群眾讓百姓受益,心裡就裝著四個字兒:幹就完了!這種精神和山峰的靜美無言契合,和森林的廣袤無垠契合,和時代的發展契合。
獨木不成林,肇大雞山這座森林公園,千巖競秀,萬木妖嬈。有了好的領導隊伍,還有好的企業家,這道山水文化大餐越做越大。從構思到付諸實際,從起步到成熟,那真是從冰火中煅來,走過了崎嶇坎坷,終看見明月走上了最高峰。這是一種包容與團結,競爭與共贏的存在,這是一種人文理念與山川河谷的交融。交融中,多少人流連忘返於一條線上的三處好風景。
2.楓雪部落的冰與火
喜歡給東方山脈命名,讀來既神思嚮往,又任性風趣。例如新開河,例如楓雪部落。
如果說肇大雞山是樺甸以北之鎖鑰,山尖挨著天青色,山腳那條路以一百裡中分,西邊是吉林,東邊是樺甸。車水馬龍匆匆,路旁就是八百年前女真部落留下的古老部落。停車坐看楓與雪,小木屋裡,舊時光和新時光交織重疊;小木屋外,楓與雪用紅與白給季節的輪迴上色。
且不說當時嫩芽初上,芽苞擰破枝條,春風變成綠葉伸開手掌,接納光波之短長。也不說萬物生如夏花,睡了許久終於醒來。楓葉青綠,等待一條彩虹進入它葉脈的版圖。單說楓葉舉起火把就萬山紅遍,古人有五花馬,今人有五花山。再說潑水成冰,凝成了紅妝素裹垂著冰錐冰鈴冰房簷,凝成了厚厚的城堡和一幢幢外冷內熱的關東滿族風情農舍。那盛情款待,那現攤的煎餅,那新烀的甜玉米,那鐵鍋燉大鵝,那燃燒的質樸與熱情,讓楓雪部落的冰與火用一捧溫暖印在了心窩。
3.森林慢谷的慢與開闊
一隻小蝸牛背著自己的小房子,在這裡慢慢行走。它遇見過螢火蟲,也看見了獨釣寒江雪的你。
山路在林間穿梭,白樺樹成片的白,和薄雪互相映襯。白樺樹,森林中一群又一群婷婷而立的少女,主導了冬日水墨枝條的主題。
老狼溝水庫千裡冰封,兩岸寒山相對,靜謐而悠遠;冰面闊大雄渾,冰下水波平穩,柳根魚不懂一口冰眼的危險與機遇,老頭魚像長不大的孩子,又小巧又頑皮。
這裡,山水相依,適合隱居,既能樂山又能樂水,小帳篷等你攜來佳侶。
這裡,可以卸載疲憊,偷得浮生幾日閒,在慢下來的節奏裡,把人間細細品味。
4.名峰山莊的酒,飄逸與醇香世間少有
若問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到哪兒去飲?非名峰山莊不去,非「名峰郎」酒不喝。
若說誰勸酒最高,非郎立梅莫屬。佛講三界,那是拈花微笑又天花亂墜;郎立梅談酒,那是妙語連珠,出句都關名峰與佳釀。
走過了人生海海,難得一見名峰深藏了一百五十年的酒海。遙想滿清當年民間杜康再生,以松木為器,糊了三十三層桑皮紙塗了三十三遍鹿王血,如今困酒七十年,藏一小口,那種軟綿帶著熱度入了體內五行,口中醇香久久不散。
這個冬季,當天空飄下三千萬雪,與知己者二、三子,圍坐名峰山巔,來一次何須同飲三百杯,嘗遍山莊酒窖中千壇好酒,體味一下李白把天才詩情泡在酒裡的飄逸與壯思,為我們正在經歷並參與的盛世來一次肇大雞山看雪。
5.天生我山必有用
在板塊碰撞與抬升的陣痛中,隆起了高原隆起了諸神的群峰。肇大雞山也是群峰中挺拔的英雄。歷史的腳步吱吱嘎嘎地走到了今天,多少帝王將相埋身的地方,變成了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的草壟。乾隆帝巡遊過的肇大雞山,刻下他萬首詩中的一首,連同他曾經的盛世與一個王朝的背影,在人口瘋長與糧食供求的矛盾中,潛伏的內憂外患在萌芽中開始襲來,最後終結了一個帝國的佳期美夢。
當年乾隆帝以防雄雞一唱山就長的罩子,到了今天,在共同富裕的東方大地上,真的罩不住肇大雞這隻雄雞了。你看,它不但在鳴唱,而且已經在飛,並且越飛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