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兩岸統一有三條路,「智統」為上

2020-12-22 海峽導報

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昨天下午出席「臺海局勢與中國周邊安全」研討會並發表觀點指出,中國統一有上中下三條路:下策是武統,即速統一但代價很大;中策是和統,時間較長,但皆大歡喜;最後可能是上策的第三條路——智統,即文明統一。

倪永傑表示,統一為現在進行時,步入加速推進的軌道。在和統、武統之外,綜合文、武之道,談、打交替策略,以「零傷亡」、不流血(不流中國人的血、同胞不武力相向)、「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戰而阻美軍來犯」的文武兼備的文明方式統一臺灣。他指出,所謂「智統」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實現兩岸中國人大團結,採取和平的、 民主協商的方式實現統一,制定一部新的憲法,按照「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完成統一;二是「臺獨」勢力成為中華民族的敵人,必須加以消滅才能確保統一後臺灣的長治久安。採取軍事、外交、法律等手段進行定向、定點、定時打擊、清剿;三是中國與外國反華勢力的較量持續進行,當中國統一的正能量足以阻擋反華勢力的負能量時,統一就會水到渠成。

相關焦點

  • 學者倪永傑談統一有三條路可走,其中「智統」更為高明
    也正因為臺-海局勢在美國的不斷挑動下,始終無法平息,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臺-海研究》雜誌主編倪永傑,在近期表示,兩-岸統一隻剩"上中下"三條路可走!倪永傑主編19日,倪永傑在美艦出現的當天,在一次研討會上指出,鑑於兩-岸當前對話已經實質上中斷、軍事上已經處於緊張的關係,若要統一,將會有上中下三條路可選。
  • 兩岸統一隻有三條路--上觀
    ▲資料圖:正在執行任務的航母山東艦倪永傑:兩岸統一隻有三條路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提出,兩岸統一隻剩「上中下」三條路:上策丨智統:以「零傷亡」、「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戰而阻美軍來犯」的文武兼備的文明方式統一臺灣;中策丨和統:持續時間較長,但最終兩岸皆大歡喜;
  • 大陸一學者提「智統」臺灣,徐巧芯稱:因為他發現「武統」做不到
    據臺媒報導 大陸近日有位學者提出新的「統一臺灣」方式:以制定「新憲法」來「智統」臺灣。針對如此「創新」的說法,臺北市議員徐巧芯表示,他可能是因為發現「武統」做不到,才提出這種想法。徐巧芯在網絡直播節目中指出,提出「智統」的大陸學者倪永傑,並沒有提到「新憲法」的內容為何,根本只是文字遊戲而已,意義不大。那為何大陸學者要提出「智統」?
  • 美國艦艇走中國航母來 兩岸統一隻有三條路
    美國艦艇走中國航母來 兩岸統一隻有三條路 時間:2020年12月22日 10:29:44&nbsp中財網   日前,美驅逐艦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跟蹤監視下竄航臺灣海峽。  資料圖:正在執行任務的航母山東艦  面對兩岸軍事升溫,民進黨的回應是軍備加碼,而且是加碼再加碼。臺海局勢若持續惡化,兩岸統一的前景如何?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提出,兩岸統一隻剩「上中下」三條路。
  • 美艦艇走 我航母來 兩岸統一隻有三條路
    資料圖:正在執行任務的航母山東艦 面對兩岸軍事升溫,民進黨的回應是軍備加碼,而且是加碼再加碼。臺海局勢若持續惡化,兩岸統一的前景如何?
  • 大陸民間響起「智統臺灣」,國臺辦回應意味深長,讓「臺獨」絕望
    有記者提問,最近大陸學術界有「智統臺灣」的說法,請問發言人有何看法? 發言人朱鳳蓮表示,最近大陸學術界舉辦多項涉臺研討活動,其中一個是2020年12月29日全國臺灣研究會在京舉辦「2020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40多名專家學者圍繞兩岸關係熱點問題進行研討交流。
  • 大陸擬推《國家統一法》?學者爆:臺灣剩3條路
    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美國大選後民主黨勝選人拜登將成為下一屆美國總統,對於拜登將如何處理兩岸關係,是否會讓臺海現有情勢有所改變及兩岸是否還可能統一?大陸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19日出席一場研討會表示,兩岸統一隻剩「上中下」三條路。
  • 前國民黨「國大代表」:兩岸看來勢必走向統一這條路
    前中國國民黨「國大代表」張建隆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表示,十九大會議結束,兩岸關係看起來勢必走向統一這條路,民進黨蔡英文堅持「維持現狀」,機率愈來愈不大,應該「會被拖著過去」,就算蔡意志堅定,反讓臺灣陷入更大危險。
  • 為兩岸統一、民族復興奮鬥一生——臺灣知名統派學者王曉波追思會...
    旗幟在追思會上,參會人員共同追憶與王曉波先生交往的點滴,以及其生前為促進海峽兩岸交流交往、和平發展所做的工作和貢獻,感佩先生的崇高信念和愛國情懷,並對他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他長期旗幟鮮明反對「臺獨」,反對島內「去中國化」歷史教育,積極為兩岸和平統一鼓與呼,被稱為「臺灣統派的一面旗幟」。見證提起與王曉波先生共同守護北京臺灣會館的時光,北京市臺聯原副會長鄭大依舊記憶猶新。
  • 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兩岸專家激烈討論
    王在希:和平統一可能性變小,原因有三在年會的「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討論環節中,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表示,美國的企圖非常明顯,就是想辦法在臺海誘發戰爭,使兩岸中國人互相殘殺,坐收漁人之利。
  • 兩岸和平統一希望有多大?
    「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成為本次年會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圖為年會現場(中國臺灣網 李柏濤 攝)中國臺灣網北京12月5日訊(記者李柏濤、王婉涵) 2020註定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無法被遺忘。年初的臺灣選舉中,民進黨再次拿到執政權,與此同時,美西方勢力加大對臺海局勢的幹預力度,民進黨當局見風使舵、鋌而走險,將兩岸逐步推入兵兇戰危的境地。局勢的惡化,造成民意的對撞,大陸網際網路上武統聲浪此起彼伏,兩岸網民在虛擬空間「交火」,一場無休止的舌戰已率先打響。「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兵戎相見是當前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後選項嗎?
  • 兩岸關係艱難前行 學者強調維護和平促交流
    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路梅)2020年海峽兩岸關係遭受多方因素衝擊,跌入低谷,兩岸學者認為,複雜嚴峻的臺海局勢目前尚未出現緩和跡象,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對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13日在「雲端」舉行,兩岸逾60位專家學者圍繞「維護和平穩定、深化融合發展」展開研討。
  • 《環球時報》專訪知名學者張亞中和倪永傑:「不敢獨、不能獨、必被...
    【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回顧過去一年,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持續挑動緊張局勢,「武統」「擦槍走火」等字眼不斷在兩岸輿論場閃現……27日,《環球時報》就此專訪臺灣學者、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和《臺海研究》主編、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所長倪永傑,他們對兩岸關係透露出明顯的失望,但對和平統一仍抱有希望。環球時報:請您用一個詞概括2020年的兩岸關係。
  • 高翔:希望兩岸專家學者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燃燈者」與「提燈人」
    (中國臺灣網 張亞靜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13日北京訊 (記者 張亞靜)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13日在北京舉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高翔指出,兩岸智庫學術論壇自2014年創辦以來,已成為兩岸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為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祖國統一貢獻眾多智慧。
  • 島內統派學者:兩岸統一愈來愈近,我們可以看到
    與會的統盟顧問、臺灣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張麟徵表示,走了兩位志同道合的同志她非常難過,但大家一定要活下來,見證歷史,因為兩岸統一是必然的,且時間會愈來愈近,我們可以看得到。張麟徵說,等到統一的時候,我們能再聚一次,告訴毛鑄倫和王曉波,我們見證統一了,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喪志,要繼承兩人的志業、統一道路上堅定前行。
  • 和平統一希望有多大?兩岸專家提有壓力下「以武促統」
    圖為年會現場,「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成為本次年會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中國臺灣網 李柏濤 攝)中國臺灣網北京12月5日訊(記者李柏濤、王婉涵) 2020註定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無法被遺忘。年初的臺灣選舉中,民進黨再次拿到執政權,與此同時,美西方勢力加大對臺海局勢的幹預力度,民進黨當局見風使舵、鋌而走險,將兩岸逐步推入兵兇戰危的境地。
  • 「讓兩岸同胞緊密團結在一起」
    研討會以「新形勢下臺灣民情新變化與兩岸融合發展」為主題,兩岸100多名專家學者圍繞「中美關係新局面和新冠疫情對兩岸關係影響」「島內政局、兩岸關係變動與臺灣民情新變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兩岸關係前景展望與意見建議」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 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是什麼?1月13日,朱鳳蓮打開天窗說亮話
    近日,就兩岸統一問題,大陸方面提出了一個「設想」,對此,國臺辦也表態了。據國臺辦網站消息,在1月13日上午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媒體記者提問稱,最近大陸學術界有「智統臺灣」的說法,請問發言人有何看法?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對此回應稱,大陸學術界近日舉辦了多次涉臺研討活動,研討當前臺海局勢、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推進祖國統一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