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10月29日訊:進入「後博爾特時代」後,世界田聯一直在尋覓「牙買加閃電」的接班者,而其中最被看好的人選如今卻以一種荒唐的方式,將自己一腳踢出了接班人的行列。
北京時間昨日凌晨,世界田聯旗下的田徑誠信組織公布了一則重磅罰單——2019年多哈世錦賽男子百米冠軍、美國選手克裡斯蒂安·科爾曼,因在12個月內連續錯過三次藥檢,被處以兩年禁賽。禁賽期從今年5月14日持續至2022年5月13日,考慮到田徑誠信組織不容置疑的堅定態度,科爾曼無緣明年東京奧運會已成定局。
「科爾曼的話,一個字也不能信」
根據世界反興奮劑組織現行條例,運動員若在12個月內三次逃避藥檢,將被視作興奮劑違規,處以一至兩年的禁賽。從量刑標準來看,田徑誠信組織有著充足的操作空間,對科爾曼網開一面——若禁賽期卡在一年,這位只在裡約奧運會男子百米接力預賽留下過驚鴻一瞥的24歲新星,仍能在東京迎來第一次真正屬於自己的奧運之旅——然而,該組織不僅並未高抬貴手,甚至在事後如是評價科爾曼的行為,「往好裡說是粗心大意,往壞裡想是不計後果」。
這已不是科爾曼第一次出現類似狀況了。2018年至2019年期間,他也曾因同樣指控遭美國反興奮劑機構起訴。若非科爾曼的律師團隊敏銳地察覺出了其中一次逃檢行為的發生時間可待商榷,致使訴訟最終因「三次逃避藥檢行為未發生在連續12個月內」而撤銷,這位年少成名的短跑名將很可能連多哈世錦賽也無緣參加。世錦賽奪冠後,面對全球媒體的聚光燈,科爾曼曾主動反思這一系列行為,稱自己應該表現得更為成熟。但說完此話僅僅十個星期後,他再度逃避了興奮劑檢查。
「科爾曼的話,一個字也不能信。沒有了他,東京奧運會將變得更好。即便真如其支持者們所說的那樣,場下的他是一個好人。」這是英國《每日電訊報》對科爾曼的評價,原因不僅是美國新星的明知故犯,更因他仿佛在愚弄眾人般的撒謊方式。
科爾曼曾在檢測人員出發前四個小時,悄悄進入資料庫,修改自己的聯絡地址;去年4月26日,田徑誠信組織官員按約定前往科爾曼位於列剋星敦的訓練基地,卻發現後者當日正在逾1000公裡外的愛荷華州參加一場接力比賽;最荒唐的一次發生於去年12月9日,與檢測人員約定於夜間7時15分至8時15分碰頭的科爾曼,卻在其間外出為聖誕節購置物品,任憑檢測人員敲破房門也無人應答。事後,美國名將委屈地稱自己分明已在8時15分前回到家中,一定是遭到陷害,但其提供的超市發票上卻清晰顯示結帳時間為「8時22分」。
禁藥醜聞已成美國短跑之殤
2017年,博爾特在倫敦上演了世錦賽的謝幕之戰,而尚未離開象牙塔的科爾曼則在這一年先後刷新了當年的男子100米及200米最好成績。從那時起,這兩個名字就被越來越多地聯繫在了一起。
僅就成績而言,直至去年世錦賽負於科爾曼之前,加特林才是美國短跑的旗幟人物。然而在美國本土,恐怕沒有多少田徑迷甘願將這樣一位屢次陷入禁藥醜聞、職業生涯最黃金的四年均在禁賽中度過的老將視作本國短跑界領袖,無論其運動生涯有多輝煌。從北京到倫敦再到多哈,加特林所到之處,總被噓聲環繞。科爾曼則恰恰相反,他是冉冉升起的「美國之子」,是眾星捧月的「博爾特接班人」,但如今至少後一個頭銜已永遠不會戴在科爾曼的頭上了。
現在還遠未到為美國新星的職業生涯下定論的時候,即便兩年禁賽期滿之後,科爾曼也僅有26歲。加特林將至不惑之年時仍身處頂尖選手之列的事跡在前,加之近年來世界短跑水平不進反退,科爾曼還有著大把機會積累榮譽。然而,博爾特的偉大不止於那一連串震撼人心的紀錄,更重要的是,當田徑運動一次又一次地在禁藥醜聞中沉淪時,他卻始終獨善其身。
科爾曼不同,他不僅從加特林手中接過了美國短跑領軍者的大旗,其本人也成了美國短跑並不光彩的禁藥史上的新篇章。從三次藥檢呈陽性卻逃過處罰的劉易斯,到一度因遭禁賽八年(後減至四年)被認為職業生涯已走入墳墓的加特林,再到引發世界田壇憤怒卻只被禁賽一年的蓋伊,似乎只有經歷了禁藥風波,才能成為美國短跑的「傳奇」。遺憾的是,無論是基於美國短跑長久以來的信譽,或是科爾曼本人的表現,待其解禁歸來之後,人們都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取得的每一項成績,這就是信用破產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