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智慧水利在節水中有哪些應用?如何提高農業節水水平?海綿城市是如何建設的?8月21日下午,2020年河南省水利科普知識講解大賽決賽在鄭州舉辦,30名選手圍繞「以科技促節水 以節水促發展」主題,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水利科普盛宴。
大賽由河南省水利廳主辦,大河網協辦,河南省南水北調建管局、河南省水利科學研究院承辦,大河網對賽事進行了全程直播。
現場,河南省水利廳總工程師李斌成介紹,這次水利科普知識講解大賽,是2020年河南省水利科技活動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省水利廳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治水思路的重要舉措。「我們相信,通過這次大賽的成功舉辦,能夠進一步普及水利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厚植節水理念,促進科技創新和水利事業的協調發展。」李斌成說。
大河網記者獲悉,此次講解大賽,共有來自全省水利行業的50多名選手參賽,經過前一天初賽的角逐,有30名選手進入決賽。30名選手圍繞「以科技促節水 以節水促發展」主題,從不同角度,奉獻了一場場精彩的講解。
如何用智慧水利科學節水?來自河南省水利廳信息中心的參賽選手趙倩倩分享了智慧水利在節水中的應用,她說:「智慧水利就是用先進的技術科學合理地監控、調度、管理用水,達到節水的目的。以節水增效監控管理平臺為例,該系統包括感知採集、深度分析、智能決策、立體展示等實現科學節水。」
河南是農業大省,如何提高農業節水水平?河南省陸渾水庫管理局的參賽選手張恆瑞介紹說,農業用水約佔全國用水總量的62%,依靠科學技術實現農業高效節水成為我國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必然選擇。
張恆瑞說,近年來我國為實現農業高效節水採取了許多措施,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以陸渾灌區節水改造為例,不僅保障了渠道的輸水安全,還提高了渠道輸水的效率和能力。據統計,全灌區每年可節水近1億立方米,可增產糧食15.3萬噸,直接增加產值約3.98億元。」
水利文化的起源與發展、科技借水促發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管理局的節水保衛戰......參賽選手結合自身業務實際,妙趣橫生地講述著相關的水利科普知識,展示科技創新成果,演繹科普的魅力。
經過一下午的角逐,共評出一等獎3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7名,優秀獎15名。比賽結束後,對獲獎選手及比賽優秀組織單位進行了頒獎。
直播連結:https://dahelive.dahe.cn/open/list/159774366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