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氣象專家:未來4年,全球熱到爆炸!海洋的詛咒,極端天氣頻發!

2021-02-17 華僑新天地

今年荷蘭高溫,不僅讓荷蘭人受不鳥了,更是熱翻了在荷蘭生活幾十年的中國同胞...以至於大家紛紛質疑,在荷蘭住久了,不僅吃不了辣了,也不扛熱了?

今年,荷蘭已經飽受乾旱的侵擾。運河需要調水,土地鹽鹼化,農民受重創...

荷蘭專家表示,未來將會變得越來越熱...

荷蘭氣候研究學者Sybren Drijfhout與法國同事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發文稱,在未來4年,地球將會變得比正常情況下更熱。

由於高溫,英國乾涸的河床...

這兩位研究者發明了一項新的研究方法,他們比較並計算了過去140年來世界氣候平均值,並試圖發現其中的規律。

Sybren表示,將近期數據與歷史數據相對比,通過對溫度進行上百年的觀察,就可以預測未來走向。

不過,這兩位科學家研究的不是每天的溫度,而是以年為計算單位,來看溫度的變化。以他們目前的測量來看,結論如下:

從今起,直到2022年

全球溫度都將比正常情況下更高

而且,未來的高溫與極端氣溫的出現相聯繫,極端氣溫出現的概率是平常的4倍

Sybren說,本世紀前15年全球氣溫幾乎沒有怎麼上升,可近期溫度卻飆升,「報應來了...」

因為海洋吸收了多餘的熱量,而未來4年,是它們「復仇」的時候了。

荷蘭高溫橙色預警!全熱癱:鐵軌彎,公路化,創百年乾旱紀錄...

荷蘭迎第二波熱浪!歐洲已達45度,要不回中國避暑算了?

周末30°C高溫,荷蘭出臺中餐大法降溫!城會玩!

《華僑新天地》是荷蘭發行量最大、歷史最久的華文報紙。華僑新天地官方微信每日發布與荷蘭及歐洲生活相關的多方位資訊信息。欲獲取更多荷蘭時事新聞、生活指南、旅遊資訊、打折特價等消息,歡迎關注華僑新天地微信:asiannews


廣告業務:info@asiannews.nl

www.asiannews.nl

相關焦點

  • 四大洲同現極端高溫天氣 中國連續22天發高溫預警
    挪威、加拿大、尼泊爾等地在戶外活動時需要用水降溫這是世界天氣史上罕見的一組「熱」鏡頭——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北部非洲同時出現極端高溫天氣,熱浪席捲北半球;北極圈內一些地區氣溫超過30℃,高溫延續使得北極圈內森林火災頻發;中國連續22天發布高溫預警……為何今夏整個北半球都在「發燒」?什麼原因導致高溫肆虐?
  • 瞭望專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極端天氣頻發,我們...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未來十年全球最大風險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面對極端天氣 我們怎麼辦截至7月11日,連續40天——6月2日至7月11日,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
  • 全球多地極端天氣頻發:一邊下冰雹,一邊46°C高溫...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最近一段時間,全球多地極端天氣頻發,高溫、強風暴、洪災等災害天氣,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出行帶來不便,甚至還造成了民眾傷亡等嚴重後果。目前,各國都在盡一切力量應對災情。日本九州暴雨持續氣象部門發布預警日本九州南部多地日前遭遇強降雨,而且今明兩天(3日和4日)暴雨還將持續,日本氣象部門呼籲民眾注意人身安全。
  • 印尼雅加達極端天氣現象頻發
    抗災署還提醒民眾,近期,雅加達及周邊地區還將有雷雨大風天氣,部分地區仍存在再次發生洪澇的風險。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印尼的雨季,也是洪澇災害的高發期。從去年底至今,雅加達日均降雨量多次突破150毫米,達到了印尼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所認定的極端降雨的標準。
  • 鄱陽湖水位高出堤頂1米多,未來極端天氣會更加頻發嗎?
    馬學款提醒說,這與4日至7日強降雨雨帶有較大的重合度,需要關注降水的疊加影響。即使7月中下旬雨帶東段北抬,長江流域防汛的壓力並不會減輕,長江中上遊地區的明顯降水依然會給水位高位運行的江河庫湖帶來威脅。六問:未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會愈加頻發嗎?
  • 餘勇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 面對極端天氣 我們怎麼辦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未來十年全球最大風險截至7月10日,連續39天——6月2日至7月10日,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
  • 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為近十年最熱
    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為近十年最熱 要聞 來源:東方網      時間:2020-12-04 13:44:45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數據顯示
  • 氣溫頻探高 歐洲已入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2月氣溫高出同期10℃奧地利中央氣象和地球動力學研究所(ZAMG)發言人Thomas Wostal指出,連日來奧地利境內平均氣溫顯得異常溫暖。今年2月底的氣溫較往年同期高出了整整10℃,而2月的平均氣溫亦比往年平均值高了2.8℃。
  • 氣候變暖導致極端天氣頻現,弱國承受最重災難
    就在這周,澳大利亞大火的消息在網絡上發酵:持續4個月的山火仍在繼續,截至5日山火過火面積已超5.25萬平方公裡,死亡人數上升至24人,有近5億動物喪生。救援直升機在艙外只見一片「血色」,全境濃煙甚至已經穿越塔斯曼海影響到了紐西蘭。除開小部分的人為縱火因素,更多討論指向了潛在的背後元兇:全球碳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
  • UNEP最新《2020適應差距報告》警告:全球極端天氣頻發,需重視...
    該報告稱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應對極端天氣的影響。聯合國(UN)警告稱,由於各國政府未能採取必要措施適應氣候崩潰的影響,全球數百萬人正面臨洪水、乾旱、熱浪和其他極端天氣帶來的災難。世界上近四分之三的國家已經認識到有必要為全球變暖的影響制定計劃,但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2021年1月14日發布的《2020適應差距報告》(Adaptation Gap Report 2020),這些計劃中沒有幾項足以應對不斷上升的威脅,而且幾乎沒有資金可以將它們付諸實施。
  • 氣候變化使2019年讓歐洲「熱爆」 全球糧食生產「遭殃」
    據福布斯新聞網報導,《2019年歐洲氣候狀況報告》顯示,2019年的年度氣溫是歐洲有記錄以來最高的,在歐洲「熱爆」的同時,非洲大陸正在以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速度升溫,而全球氣候狀況也非常異常,這導致了極端天氣頻發,特別是專家擔憂,歐洲「熱爆」,非洲「高溫」,隨之帶來的是對全球糧食生產造成的負面影響。
  • 北半球多國遭極端天氣 惡劣天氣頻發是否有關聯?
    與北半球多國遭遇的極端天氣有無關聯因素?就上述問題,中新網記者日前採訪了氣象部門專家。陝西延安黃河壺口瀑布一片銀裝素裹,瀑布兩岸被積雪覆蓋。(梁鵬 攝)「最強降雪」致56.7萬人受災新年伊始,中國就遭遇了入冬來的「最強降雪」。
  • 丁一匯院士解析全球變暖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之關係
    1月10日,從北到南狂掃中國東部大部地區的寒潮基本結束。6日至8日,在這場幾乎與2016年隆冬「霸王級」寒潮量級相當的天氣過程中,降溫8℃以上的國土面積達250萬平方公裡,降幅12℃以上面積達40萬平方公裡;北京、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份共計60個氣象觀測站的最低氣溫突破或達到建站以來的歷史極值。
  • 氣象預警發個不停,雲南乾旱仍未緩解
    雲南多地各種氣象預警發個不停數都數不過來高溫黃色預警5月14日11時,雲南省氣象臺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預計未來24小時,金沙江河谷、元江河谷、瀾滄江河谷地區最高氣溫將達到大風藍色預警5月14日11時,雲南省氣象臺發布大風藍色預警:預計未來12小時,麗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曲靖、紅河北部、文山北部平均風力可達6級,陣風7到8級,請注意防範。6級大風啥概念呢?
  • 另外,濰坊即將進入汛期…官方預測出現極端天氣...
    另外,濰坊即將進入汛期…官方預測出現極端天氣概率增大!來看具體天氣預報↓↓↓↓↓具體預報01短期天氣預報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天氣多雲間陰,部分地區有陣雨,南風3~4級增強到4~5級,最低氣溫19℃,最高氣溫23℃。森林氣象火險等級二級,低度危險。
  • 極端天氣時代_極端天氣時代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候百科
    極端天氣 人們一直在關注和討論極端天氣。在2009年的冬季,歐洲、亞洲和北美洲被極端寒冷大範圍籠罩著,美國多個地方不斷出現最低氣溫紀錄;歐洲的暴雪中斷了空中和陸路交通。而到了2010年6月,則是莫斯科有氣象紀錄以來的最炎熱的夏天,從7月開始一直到8月中旬的高溫,導致俄羅斯歐洲國土部分爆發大規模的山林大火,有害氣體影響了數以千萬計的人。時年8月,巴基斯坦遭受了歷史上最糟糕的洪災,2000多萬人受災。中國當時也有多個地方高溫打破了歷史極端紀錄,因此中國有了史上最熱的夏季。
  • 全球氣候變化,未來會有哪些影響?
    根據中央氣象臺的預報,新的寒潮在1月4號,1月5號,即將抵達,上一次寒潮給我國多地帶來了大風,降溫雨雪天氣,濟南,江蘇,鄭州多地下了大雪。而這幾天的低溫情況也說明今年的氣候變化,和往常不一樣。放眼全球,美國的火山爆發,澳大利亞的山火爆發,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在大氣環流和海洋暖流的互相影響下,目前這個冬天寒潮頻發,異常大雪,以及颱風的出現,都告訴人類氣候變化越來越不正常了。太平洋的海水溫度升高,使得拉尼娜現象更為突出,對於亞洲等區域的影響,可能持續到2021年的3到5月份。
  • 北半球拉響極端寒冬警報 中國或難以倖免
    揚子晚報10月7日報導 今年夏天,罕見的高溫襲擊北半球,從美東、歐洲到亞洲,都經歷了有氣象記錄130年來最熱的夏天,但入冬後氣溫開始驟降,北半球氣溫可能要比往年偏低。氣象專家警告說,歐洲可能將面臨「千年一遇」的新低溫,中國等亞洲地區也可能難以倖免。這種異常氣候與幹擾大洋暖流活動的「拉尼娜」現象有關。
  • 韓國專家認為,東亞遭遇的這些極端天氣與全球...
    4、中國、韓國、日本等東亞多國近來都遭到強降雨襲擊,大量人員受災。韓國專家認為,東亞遭遇的這些極端天氣與全球變暖不無關係。也有中國專家認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北極的創紀錄氣溫和我國南方暴雨有直接的聯繫。但全球變暖會改變全球大氣環流形勢,通過海洋和大氣、陸地和大氣的相互作用影響到局地的氣候,並導致極端事件的發生頻率增加、強度增強。
  • ——廣西北海市海洋氣象服務成效顯著
    北海市氣象局的前身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氣象臺,該局幾十年來一直為當地經濟,尤其是海洋經濟發展貢獻著力量,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  談到北海市氣象局的工作就必談海洋氣象服務,副局長陳潤珍說,「漁業是北海市的支柱產業之一,當地有個不說『翻』字的風俗,連吃魚翻面都要說『滑』過來,這體現著漁民對海上風浪的擔憂,因此他們非常關注海洋氣象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