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校士館,保存有我國完整的科舉考試童試考場,考生不敢作弊

2020-12-26 咕東

慈城校士館,位於寧波的慈谿古縣城之內,原本是古代學生參加科舉考試的地方,也就是封建科舉制的選拔場所。它建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佔地足足有8000平方米。

湊近跟前去觀看,只見一個個聯排而坐的考生們時而蹙眉思索,時而奮筆疾書,而坐在他們身後的監考官們則是一刻都沒有懈怠。一雙眼睛死死地盯著這裡面的考生們,不給他們任何可以作弊的機會!

自從清道光年間建造至今,慈城校士館損毀多次,也重建過許多次。現存的建築按照清《光緒慈谿縣誌》所載的「校士館」圖,於2003年在原址的基礎之上重建而成。

慈城校士館的後院是監考的官員住宿和審核考卷的場所,全套設施一應俱全,可謂是極其的方便。放眼望去,栩栩如生的考官蠟像仿佛如近在眼前,生動地展示了古代科舉制度之下真實的考試氛圍。

慈城校士館整個建築坐北朝南,由大門、儀門、堂室、廊舍、偏房等117間房屋組成。從布局設計上來看,分為前院和後院,是比較典型的清代三進兩院建築。

校士館也稱試院,民間又稱考棚,是封建科舉制度最基層選拔人才的場所。整個考場用天地玄黃分列開來,考試的時候,無論白天黑夜考生都要呆在考場裡面不能出來。

相關焦點

  • 古代科舉考試怎麼防止作弊呢?和現代又有哪些不同
    古今中外,凡有考試,就離不開作弊,同樣,我國古代的科舉考試作弊歷史也是源遠流長,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和我一起看看吧。我國古代的考試最重要的就是科舉制度了,這是我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項制度。特別是唐宋時期,科舉制度正當發展成熟之初,顯示出生氣勃勃的進步性,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不過每年每到考試的時候,總會有地方會爆出作弊的事情,而考試作弊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在我們現代社會為了防止作弊,手段可以說是非常先進,比如金屬掃描儀,信號屏蔽儀,還有指紋識別度器等等,可以防止各種各樣的作弊手段,但是在古代沒有這些高科技,他們也有他們的招數。
  • 作弊高手溫庭筠,存心搗亂科舉考場,同時幫8人寫試卷不被發現
    而科舉考試作為中國古代版的「全國高考」,自然也非常重視作弊行為的防範。然而,在晚唐卻有一位「牛人」,不僅在同一場考試中,幫8個人寫完了試卷,沒有被發現,而且還都是義務勞動,沒有收取任何費用。這位作弊高手兼考場上的「活雷鋒」,正是被後世人譽為「花間詞派」的鼻祖,溫庭筠。那麼,為何這位才子要做出這樣的事情呢?
  • 古代科舉考試沒有照片,怎麼做到「人臉識別」,杜絕替考現象呢?
    有考試就有作弊,在眾多作弊方法中,替考可以算是最簡單粗暴的一種。即使如今防作弊技術不斷完善,面部識別加指紋驗證,每年大大小小的考試中,還是有不少替考者被抓。那古代科舉考試連照片都沒有,又怎麼確定考試的就是考生本人呢?要說杜絕替考當然是不可能的,但數量並不會太多。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科舉考試防替考是有心理、律法、技術三方面保障的。
  • 古代科舉考試作弊被抓什麼下場?怎一個慘字了得
    最近山東冒出200多個高考頂替案,高天鶴也被爆出主持人資格考試作弊。現在的法律體系下,他們大不了失去工作,仍然可以重頭再來。這要是發生在古代,那可就慘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重要的考試算是科舉考試了,相當於今天的國考,也就是國家公務員考試,所有考生寒窗十年,為的就是中的名次。
  • 大文豪溫庭筠,開創考場作弊的始祖,唐朝科舉的「天才槍手」?
    "毫無破綻"的考試作弊。但是在我國古代,由於科舉考試制度不完善,出現了不少科舉舞弊案, 最為人知的恐怕是朱元璋時期的"南北榜案",以及明朝中葉的"唐伯虎科舉舞弊案" 而在科舉創立不久的唐朝晚期,"花間派"詞宗溫庭筠,便和這部電影的主角一樣,依靠自己對音律的精通,在一場考試中同時為八個人作弊,還不曾被發現,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 現代都無法根除考試作弊,科技落後的古代,朝廷如何防止科舉舞弊
    嚴格報考程序,防止冒名頂替在古代,雖然沒有準考證、身份證等證件來確定身份,但古代為了防止考生冒名頂替,仍然制定出了一套極為詳細的報考和身份識別制度。1、報考詳細信息。與現代考試一樣,古代科舉考試之前,考生同樣需要報名。
  • 現代考生的苦,清代科舉人都懂——大清讀書人考前必讀的考試攻略
    不過,在此溫馨提醒:考試一定有風險,科舉人生有得有失,務必參閱以下大清公務員窄門說明書。【關卡 1:科舉入場券「童試」】若想獲得科舉入場券,學子必須先通過地方官府舉辦的「童試」,童試依次分為縣試、府試、院試。還未考過的讀書人通稱為童生,一旦通過童試便獲得生員資格,也就是俗稱的秀才。
  • 傳義、搶替、賄藏,科舉作弊極簡史
    古人也有相似的考試,那就是科舉。文人士子十年寒窗,只為一朝金榜題名。然而,在科舉存在的一千三百年間,作弊手段也是層出不窮,不斷發展。唐朝政府為了能夠更廣泛地搜羅人才、防止一考定終身的現象,允許「行卷」和「公薦」,但也正是因為如此,考生作弊更加光明正大了。
  • 如今作弊靠的是高科技,那麼古代人是怎麼作弊的呢?
    高考是我國憲法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就像獨木橋、有的人屬於深淵,有的人經過獨木橋並導致陽光,然而凡有規矩的地方,儘管有人試圖打破規定,考試作弊似乎自考試以來就存在。有人想高考作弊,但後果相當嚴重,如果有人在高考中作弊,考生將直接被判0分,今後將不得參加高考,如果有汙點,嚴重者將被判刑。
  • 古代最大的科舉作弊事件,範圍波及全國,懲罰相當殘忍
    前言:古代的科舉考試,要想中舉,那真是難上加難,為此,許多讀書人選擇了投機取巧,舞弊事件層出不窮。公元1657年,丁酉年間,科舉考場上發生了一件震驚全國的事情,史稱丁酉科場作弊案。由於明朝對於科舉考試的懲罰較松,以至於很多的考官都無視規定公開貪汙受賄,順天鄉就是其中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其主考官張我樸、李振鄴等人,在考生中收了不少好處,三品以上官員家族中的子女沒有一個沒考上的。
  • 【國學探索】淺談科舉考試的等級
    受電視劇影響,在一些人的印象中,仿佛古人只要考上科舉就可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迅速飛黃騰達,青雲直上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尤其是在明清時期。隋唐以來誕生的科舉制度經過不斷的演變發展,已經形成一套完備而嚴格的人才篩選制度,要想通過科舉獲得做官的資格,有重重關卡要過,科舉制形成初期的那種「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傳奇已不復存在。
  • 考試作弊哪朝強?宋朝考試請鬼作弊數第一
    話說考試作弊自古有之,而防止作弊的技術也不是只有現代才這麼嚴密,清代以前就有各種防弊措施,例如:檢查文具用品,查驗飲食餐具,入考場前確認身分,從脫衣檢查到屁股檢查等等。掌中小抄考生也有應付方法,從找人頂替應考,到夾帶小抄,抄襲他人試卷,甚至行賄考官調換試卷,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 古代科舉之前是怎麼選官的,科舉又是怎麼防止作弊的?
    下面我們就說說科舉時是怎麼防止作弊的? 雖然我們的學子都是讀的聖賢書,奈何科舉考試關係太大,能否從此光耀門楣,能否從此魚躍龍門,能否從此步入上層社會?全在這一次次的考試裡面了。所以在科舉制度的一千多年的歷史裡,作弊的現象從來都沒有間斷過。 至於手段我們一個個的看,也看我們當時是怎麼防止的?
  • 想不到,古代考試防作弊如此嚴密
    最近被考試作弊刷屏了,先有仝卓自爆往屆生變成應屆生,後接二連三地被爆出被頂替上大學,一時間讓人可笑又可氣。那麼,古代考試如何呢?是否也有作弊的,對付作弊手段又如何?首先,先弄清楚科舉考試的不同種類,宋代貢舉需先後經過解試、省試、殿試三個程序。
  • 公務員考試為啥不敢作弊,有人說出真相,看完你就懂了!
    公務員考試,有人敢作弊嗎?面試環節可以找關係嗎?很多人關注這類問題,老王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公務員考試中的情況,看看和你想的有啥區別。筆試環節首先說說筆試當天的一個情況,進入考場之後考官會核查考生的身份證、準考證等信息,進了教室就不能出來,手機一響就算作弊,嚴格程度堪比高考,只要有半點虛假,馬上取消考試資格。
  • 科舉考試慣用的3種「通天」手法,樣樣登峰造極
    考試作弊,古往今來屢見不鮮。這種破壞公平,無視規則的行為,歷朝歷代都深以為恥。畢竟科舉的主要科目是儒家經典,儒家大義的核心又是「仁義禮智信」,作弊便是對誠信的漠視。朝廷為了防止考生作弊,考前考後都要對考生進行搜檢,並且制定十分苛刻的法令。
  • 考試中左顧右盼或被認定為作弊!剛性監控成常態,考生莫心存僥倖
    近兩年來,對考試作弊進行查處,似乎已成為浙江的一個慣例,網友們都認為,查處考試作弊,浙江確實是認真的。 檢索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官網,近3年來的高考、考研等多次考試都有違規考生的通報。
  • 古代科考作弊的手段,實在太高明,有沒有什麼防作弊的辦法
    科舉制度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創舉,它對於朝廷的人才選拔,學子的入仕為官都極為重要。很多人將科考及第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此在一千多年的科舉考試中,就出現了形形色色的考試作弊手段。
  • 南京有一古代高考考場:能同時容納2萬名考生,但條件比現代艱苦
    南京有一古代高考考場:能同時容納2萬名考生,但條件比現代艱苦隨著電視劇、以及人們對清宮小說的喜歡,現在對於古建築這些人們往往都會很感興趣。可以說,它是我國在歷史上其中,影響力最大的一座科舉考場。貢院不管各方面在國內都能夠佔據各省之最,明清時期統計數量顯示,有近多半官員「出自江南貢院。」該貢院創建於南宋時期,之後又歷經多方面修繕以及擴建,在明清時期它更是達到了鼎盛高峰,清朝時期,僅僅考試的號設最大就有20644間,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能夠同時接納近2萬名的考生同時在這裡參加科考。
  • 古代科舉考試也有人作弊?手法實在是太先進,連現代人都佩服不已
    古代科舉考試也有人作弊?手法實在是太先進,連現代人都佩服不已說起科舉考試,那肯定是古代寒門學子們唯一的出路了。古代的科舉考試非常多,自從隋唐就開始了。科舉考試在創立之初,是為朝廷選拔官員所用。那時候寒門學子如果想出人頭地,通過科舉考試便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