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1來源:《中國教育報》
本報廣州9月10日訊(通訊員 韓文青 黎鑑遠 記者 劉盾)「當醫生的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是人類健康的工程師。」今天,廣州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南山學院舉辦大會慶祝第36個教師節,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鍾南山在會上分享了他教書育人的心得,「我們既是教師,也是醫生,記住這雙重身份,為社會培養更多有用的人才」。
「教師的工作是點燃的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鍾南山覺得,這句話只對了一半。在他看來,教師是蠟燭,照亮了別人,但另一方面不是毀滅,而是體現自身價值。
「社會和集體因你的存在而美好,這才叫有意義。為社會、集體作奉獻的人,是社會上最受歡迎的人之一。」鍾南山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當前,每個人都在努力作出貢獻。他的孫子就與其他人合作做了一些雕塑,在網上義賣、募集到8115元,並用這筆錢購買了文具和抗疫科普讀物,送給武漢貧困家庭的孩子。
鍾南山認為,這次疫情用事實教育了這一代孩子,讓他們懂得了要學什麼,長大要追求什麼、做什麼。在半年多的戰疫歲月裡,孩子們通過親身經歷,小小的心靈體會到了什麼是對的、什麼是應該學的。正由於看到很多醫生堅持生命至上,衝鋒在前,治病救人,很多學生將醫生看作挽救生命健康的神聖職業,今年醫學專業錄取分數線因此高了不少。
「為什麼學生會佩服一些老師?我想不單是因為他的口才、業務,教師的為人也會對學生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在鍾南山看來,教書、育人相輔相成,教育不光體現在語言裡,更呈現在行動中,「搶救病人,老師要先上,這樣不需要講,學生自然會懂,有時行動比言語更有力量」。
「你們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就是最好的教學方式,也是對我們最大的啟發。」廣州醫科大學南山學院畢業生、廣醫一院呼研院研究生梁恆瑞說,今年初疫情開始蔓延時,鍾南山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前往武漢的列車。很多醫生教師也勇於擔當,前往武漢等地,在臨床一線奮勇戰疫,「我們對老師們最大的回報,就是成為他們這樣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將來有一天披上白大褂,在臨床一線為人民的健康而奮鬥」。
「教師節還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當一個好老師。老師除了對學生身體力行地進行教育外,還應讓學生掌握知識。」鍾南山認為,教師不但要傳授知識,還應引導學生提升學習能力,掌握學習知識的能力與方法。
「學會醫術也要學會做人,如何更好地對待病人更重要,要給病人同情和勇氣。」鍾南山期待廣州醫科大學南山學院學生多學習、多鑽研、多問幾個為什麼,成為有思想、有創造性的臨床醫生、管理者、行政工作者,不能只會讀書。
(責任編輯:俞曼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