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宣布,鑑於全球及本地疫情目前仍然嚴峻,考慮到未來一段日子仍然需要繼續因應疫情實施各項防疫措施,政府有需要延長將第599章下相關規例的失效日期由2020年12月31日各延長3個月至2021年3月31日。
消息是真的,特區政府新聞公報上有,給各位截個圖:
截圖來源: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012/08/P2020120800704.htm
現在發這個消息似乎沒多少人在意。
如果不是偶爾查看香港特區新聞公報,其實都不太記得上一次港府公布檢疫令有效期延長至12月31日的事了(一直延期,不是麼?傷心了)
跟前兩次一樣,特區政府的公報上附加了一句「延長有關規例的有效期,並不代表該等規例下現行施加的限制會持續不變直至有效期完結」。
跨境檢疫令能提早結束嗎?分析一下香港未來可能會遇到的抗疫大考。
01 本地新增確診
圖源:香港經濟日報
每天最不願看到又不得不關注的信息——新增確診人數,尤其是新增本土感染人數。
12月9日,新增確診是104宗;昨天是100宗,前天是78宗,大前天是95宗……
當中有個棘手的分類——源頭不明。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曾指出,這次疫情為高收入階層爆發,但部分人不願透露個人行蹤,增加抗疫的難度,而這些不願透露個人行蹤的人只能歸類為「源頭不明」,因此,第4波疫情的「源頭不明」確診數比之前3波都要高。
圖源:香港經濟日報
而說到披露行蹤,就是另一個挑戰了。
02 感染軌跡追蹤
追蹤除了要求準確性,還要求速度。但暫時來說,這兩項都還有待提高。
知名香港媒體人屈穎妍在大公文匯全媒體上發文指出了這個問題。
她在文中指出,12月7日下午葵湧葵盛西邨第八座(有12個確診病例的大廈)陸續有居民收拾細軟離開,有記者訪問,他們都說因為怕大爆發,所以趕快搬到親友家暫避。
圖源:香港經濟日報
屈穎妍繼而指出,記得特首林鄭說過,全港強制檢測不可行,但小範圍就一定做——「不排除當有群組或屋苑爆發時,封鎖部分範圍做強制檢測」。
葵盛西就是屋苑爆發,正在小範圍強制檢測的範圍內,但封樓封邨一點苗頭都沒有,房屋署只派人到大廈消毒,衛生署只派人接走確診病人的密切接觸者,並在區內向居民派發採樣瓶,這也讓其他居民有機會搬到親戚家。
病毒不會陪你猶豫,當你在想該不該封樓封邨的時候,它已多傳幾個人;當你再思量封樓有沒有法律基礎時,它已蔓延到鄰座
昨天行政會議開會前,特首說:因為法例未寫好,未能使用,如果早一點有法律基礎,有應變計劃,會處理得更好……
賊過興兵,當病毒已隨著雞飛狗走的居民遷到別區,原來我們還在寫法律。別說跟病毒賽跑了,原來我們連病毒影子的塵都吃不到。
屈穎妍
她說的,應該也是眾多香港人心中所想的吧。
03 節慶假日聚集
香港這個國際大都市,西方節日是重要的文化符號,中國部分傳統節日要過。
之前特首拒絕全民強制檢疫的時候就提到「即將又有一批海外留學生在聖誕節前回來,難道不讓他們回來?」
可見節假日對於香港的影響還是相當大。
香港即將過的重大節假日例如平安夜、聖誕節、元旦、春節、元宵、情人節,在3月31日之後還有個清明節,祭祖的習俗一般都保留。
這些可能讓人群聚集的時間分布在12月、1月、2月、4月,幾乎每個月都是挑戰。
香港當地的限聚令現在又收緊了,希望真的有效。
04 落實違規處罰
12月8日港府新聞公報更新了限聚令的要求,社交距離限制包括食肆同臺不超2人、宴會不超20人等。
公眾地方超過2人聚集的群組,最高罰款2.5萬及監禁6個月。
賓館或出租屋單位內不得超過4人,違規最高罰款5萬元及監禁6個月。
公共場所違反「口罩令」最高罰款1萬元。
如果以上挑戰都克服了,「清零」應該有可能,檢疫令提前結束也有曙光,關鍵是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