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出逃不忘把它縫進棉衣,26年不敢離身,今成「國寶中的國寶」

2020-12-23 騰訊網

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這歷史的長河中遺留下無數的珍寶,每一件寶物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價值。許多奇珍異寶因為不易保存,或者是其他原因有的流失海外,或者是破損嚴重難以復原,能留下的屬實珍貴。

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留下的寶貝也有不少,如果圓明園沒有被八國聯軍破壞,留下的文物應該更多。溥儀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皇帝,接觸的寶物比一般人要多,雖然他做了許多錯事,曾經被人當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他卻保護了一件「國寶級的國寶」,如今被珍藏在故宮博物院中。

在清政府宣布滅亡後,袁世凱和清朝皇室達成協議,皇室仍可以在紫禁城內居住,而且確保擁有和之前一樣皇帝般的待遇,就這樣溥儀過上了一段時間無憂無慮的生活。

這時的溥儀依舊能接受那些王公貴族的磕頭請安,還迷上了西洋的玩意,每天在紫禁城中騎自行車、學攝影、開汽車,學著西方的教育,還把清朝象徵式的辮子給剪掉追求新潮,可以說在紫禁城中住的這些年,是溥儀一生中最舒服的一段時間。

1924年政變發生後溥儀被迫搬出皇宮,因為沒有軍隊的保護溥儀無力抗衡,皇宮內大量寶物無法帶走,只能挑一些貴重的物品拿,儘可能多的攜帶寶物,畢竟要為以後的優越生活做準備。

當時,溥儀從皇宮中帶走的寶物就拉走了十多車,除了這些外人能夠看到的寶物,溥儀還偷偷的私藏了一件寶物,他將這件寶物縫製在衣服內,一直不敢離身。

因為出了皇宮身邊的人都不會再把溥儀當成皇帝看,所以溥儀為了滿足自己的生活開銷,只能將帶出宮的文物賣掉,所以有不少皇家文物流落民間。

1934年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建立了「偽滿洲國」登基稱帝成為傀儡皇帝,將身邊所剩的珍寶都帶進了為滿洲的皇宮內,過上了被囚禁的生活。

在當傀儡期間溥儀曾向薩爾瓦多求助,薩爾瓦多總統答應幫溥儀逃走,不過因為偽滿洲護衛軍被日本收買,所以溥儀逃跑失敗。

1948年時蘇聯對日宣戰攻打了偽滿洲國,政權覆滅溥儀頒布退位詔書後想搭飛機逃亡日本,誰知被蘇聯紅軍逮捕後被囚禁5年,在1950年被引渡回國繼續勞改,一直到1959年才被特赦。

溥儀被釋放時距離他被逐出宮已經過了26年,在逃亡的這些年裡,溥儀藏在衣服裡的珍寶一直未離身,在1950年時溥儀將它上交,經過有關部門轉交給了北京故宮博物院進行收藏,如今已經成為「國寶級的國寶」,這件寶物就是清乾隆帝田黃三聯璽。

乾隆一輩子有數千枚印章,而這枚三聯璽是他最喜歡的一款經常隨身攜帶,不論在歷史價值還是石料本身的價值都是非比尋常的。三聯璽是用一塊田黃石雕刻而成,三方印用鏈子連在一起, 左為「乾隆宸翰」、中為「樂天」、右為「惟精惟一」。

溥儀這一生顛沛流離,雖為皇帝卻遭受了許多非人的待遇,《我的前半生》一書是愛新覺羅·溥儀在撫順戰犯看管所中所寫的「反省式」自傳,溥儀作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我國封建王朝最後一位皇帝,三歲登基,合法在位三年,之後又任偽滿洲國皇帝13年。

《我的前半生》記錄了溥儀從登基到流亡到接受新中國「改造」等過程,是一部回憶錄,更是一本特定歷史環境下的自省書,從中,可以清晰地瞥見特定歷史環境末代皇帝的悲劇與喜劇,他的人生道路凝聚著近現代社會的變遷。

相關焦點

  • 溥儀出逃時,把它縫在棉衣裡26年不離身,現已是「國寶中的國寶」
    ——羊士諤《郡中端居,有懷袁州王員外使君 》古往今來,君王都有執掌國政的信物,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傳國玉璽。這小小的一塊玉璽有著巨大的作用,是王權的象徵。那麼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末期皇帝溥儀有玉璽留世嗎?當然是有的,而且清朝滅亡後他將其縫在棉衣裡,26年從不離身。
  • 溥儀逃亡時,把它縫在棉衣裡26年不離身,現已成國寶中的國寶
    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他見證了清王朝的覆滅,也感受了民國時期的動亂,還體會了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美好生活。溥儀的隨身物品是田黃三聯璽,整整跟隨了他二十六年,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溥儀無償捐給國家,現已是國寶中的國寶。溥儀的傳奇人生1906年的時候,溥儀出生在北京。
  • 溥儀出逃時,將此物縫進長袍26年不離身,如今成「國寶中的國寶」
    第一件事,是1950年在軍事法庭上供出了他在偽滿洲國做皇帝的時候所見證的所有日本的罪行,他在法庭上整整說了8天,其中對日本的憎恨和對祖國的熱愛還是感動了不少人的。 而第二件事,就是他保住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文物和國寶,這件國寶的名字叫做田黃三聯璽, 是乾隆帝時期選擇極佳的田黃石鐫刻而成,共有三印,三印以金鍊相連,整體價值無可估量。
  • 溥儀逃出宮時,將它縫在棉衣裡26年不離身,現為「國寶中的國寶」
    1950年7月,正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的特殊時期,社會各界紛紛捐款買飛機大炮,老百姓捐糧捐衣。而末代皇帝溥儀,經過幾番考慮,最終也向國家獻出了一個寶貝,一個伴著他倉皇出逃,歷經數次搜檢,卻被他始終貼身保存的寶貝——田黃三聯璽。
  • 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皇宮,把「它」塞進棉衣裡26年,如今已是國寶
    溥儀是中國的最後一位皇帝,幼年在慈禧的遺囑下登基,但那時清朝的倒塌已經無可挽回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在強有力的壓迫下,溥儀同意退位,但是必須以繼續在宮中生活為條件,民國政府答應了。1924年,直軍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突然殺向北京,11月5日,溥儀被被馮玉祥趕出了紫禁城。由於當時清朝覆滅後局勢一片混亂,一些滿族貴族和軍閥對於宮中財物不少渾水摸魚,有些甚至明搶,猖狂之極,後來幾乎發展到了無人不偷。
  • 薄儀在被趕出紫禁城前三個小時,把這件國寶縫在棉衣裡,26年從不離身
    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請出」紫禁城,當時他只有三個小時「打包」行李,可是皇宮裡的寶貝數量之龐大讓人難以割捨。在時間如此緊迫的情況下,他還特意將一枚小物件縫在了棉衣裡。但那縫在棉衣裡的物什,溥儀始終不離身,小心翼翼保管著,幸運地逃過了一次次的搜檢,見證了溥儀人生的跌宕起伏。這枚小物件便是「乾隆田黃三連印」。
  • 中國最後一個皇帝,被趕出紫禁城前三小時將這件玉器縫到棉襖裡,26年不離身
    從1909至1924年11月溥儀出宮,這15年的宣統時期,溥儀從一個孩童成長為一個青年,滿懷復興帝業的「壯志」,大量宮廷字畫、書籍、珍寶便在這一時期流失宮外。「七寶燒」在日語中指金屬琺瑯器,已有500年的歷史,日本人認為這種工藝品非常美麗華貴,恰如佛經中提到的七種珍寶,故以「七寶」名之。
  • 日本天皇送溥儀3件國寶,說這是你的祖宗,溥儀私下罵了4個字
    日本天皇送溥儀3件國寶,說這是你的祖宗,溥儀私下罵了4個字說起末代皇帝,可能大家不約而同都會想到溥儀,他曾在年幼時兩次登基退位,後來又投靠了日本人建立的偽滿洲國。溥儀在當所謂的偽滿洲國皇帝期間,曾經兩次去日本。
  • 它是「萬石之王」,連乾隆皇帝、溥儀都對它愛不釋手
    雖說是「石頭」,但這被皇室寵幸的可不是一般的「石頭「,它是赫赫有名的「石帝」、「萬石之王」——田黃石。田黃石,簡稱「田黃」,產於福州市壽山村「壽山溪」一帶水田中,因石材呈黃色而得名。「無根而璞」、「無脈可尋」,其材質溫潤可愛,是印材石中的極品,有著」石中之王」的美譽。明清各朝均被當作貢品獻入皇宮,被雕刻成御用的璽印及藝術擺件,深受皇家喜愛。
  • 日本收藏中國的十大國寶!
    這個琵琶是不折不扣的神品,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這個是傳世唯一一個五弦的琵琶,我聽方錦龍彈過一回,完全就是人間樂器中的奇蹟,它不光可以當琵琶彈,還能當吉他,三弦琴,甚至冬不拉。曜變天目茶碗陶瓷製品曜變天目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盞(建寧府建安縣(今建甌市)東部。今屬南平市建陽區),是宋人鬥茶用的。
  • 作為澳大利亞的國寶考拉,為什麼沒有我國的國寶大熊貓有名?
    雖然都是國寶,但是國寶也是等級不同的。可不是每一個動物都像大熊貓一樣,當成掌上明珠一樣來飼養的。那這大熊貓在世界上是有多出名呢?,我們可以看一看各國爭先恐後地向我們租借這大熊貓的報導。關於樹袋熊的事,大家估計知道的也不多。所以,在澳大利亞大火中,樹袋熊也跟隨火勢而高調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 50年前,老農挖到4件國寶,為何拿去當了26年的夜壺?
    寶雞峽水庫疏浚工程挖到罐子,劉老漢不敢聲張,又用泥巴把這些罐子蓋了回去。當天晚上,劉老漢返回原地,挖走了這4個罐子。劉老漢說,這些青銅簋在劉家已經整整26年了,昔日的孩子都長大成人了,劉家對這些青銅器感情很深,如果將它們都捐出去了,心裡一時接受不了。多次勸說和做思想工作後,劉老漢表示想要10萬塊錢補償費,因為4件青銅器10萬塊錢也不算多,一些文物販子開價都到5萬元一個了。
  • 《如果國寶會說話》 20餘件國寶壓軸收官第二季
    8月20日,《如果國寶會說話》和全國多家博物館聯合推出的「青少年走近國寶」活動,迎來最後一站中國國家博物館。活動中,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展出包括第一二季節目裡播出過的近20件國寶。  「陶鷹鼎」,精緻華美的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和有「國之重器」美譽的后母戊鼎,在活動中備受矚目。
  • 獅子都不敢惹的一種動物,現在是咱們國家的國寶!
    咱們應該都知道,大自然界的生存也是非常殘忍的,一直以來肉食弱肉強食,那些弱小的動物比如兔子, 野雞,野豬等等都將會成為那些強悍動物的食物,比如:老虎,獅子,豹子等等,而在這麼多的食肉動物之中,老虎和獅子都是非常強勢的,基本上除了同類之外,沒有別的動物敢招惹它們,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一種動物連獅子都是不敢惹的
  • 世界各國的國寶
    上個世紀由於朱䴉的棲息地大幅減少和多種原因,2003年日本血統的朱䴉在日本滅絕。1981年在中國陝西洋縣發現了七隻野生朱䴉,經過多年的努力和中日兩國的合作,朱䴉的數量明顯增加,1999年中國贈送給日本一對雌雄朱䴉:「友友」和「洋洋」,並生下一隻雄性朱䴉「優優」。2000年,雌性朱䴉「美美」又遠赴日本,擔負起中日友好交流的使者。
  • 國寶華光 東晉風流:王珣《伯遠帖》
    刊登於《人民日報》2013年2月17日12版收藏副刊。        王珣《伯遠帖》,同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被乾隆皇帝定為清內府藏曆代法書中的「三希」。但「三希」中,《快雪》是唐摹,《中秋》為米臨,只有《伯遠帖》是真跡,而且也是東晉唯一的名家法書真跡。所以,其藝術的、文物的價值,絕非其他法帖能同日而語。
  • 大熊貓為什麼被稱為「國寶」?它與其他珍稀動物的區別在哪?
    野生動物中的「一枝獨秀」大熊貓之所以能夠成為「國寶」,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稀有。因此,從整個世界的分布來看,大熊貓僅僅分布在我國,而且在我國它們也是偏居一隅。現存的野生大熊貓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肅、陝西三地高海拔的針、闊葉林中。放眼我國所有的野生動物,分布如此局限的,大熊貓是唯一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