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碎裂促進癌症中基因擴增的進化

2020-12-27 科學網

染色體碎裂促進癌症中基因擴增的進化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2:53:46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Don W. Cleveland、Peter J. Campbell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染色體碎裂可促進癌症中基因擴增的進化。2020年12月23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研究人員對產生化學治療抗性的克隆細胞分離株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結果表明,通過依賴於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和DNA依賴性蛋白激酶(DNA-PKcs)催化亞基的機制,染色體碎裂是環狀染色體外DNA(ecDNA)擴增的主要驅動力 。

縱向分析顯示,通過另外幾輪染色體碎裂,ecDNA的結構進化進一步提高了藥物耐受性。原位Hi-C測序表明,ecDNA優先束縛在染色體末端附近,當存在DNA損傷時它們會重新整合。最初在低水平藥物選擇下形成的染色體內擴增經歷了連續的斷裂-融合-橋接循環,從而產生了長度超過100兆鹼基的擴增子,並被夾在間期橋接中,然後碎裂,從而產生了微核,其微囊化的ecDNA是染色質碎裂的底物。

研究人員確定了與獲得性抗藥性或癌基因擴增相關的人類癌症中與局部基因擴增相關的相似基因組重排圖譜。研究人員認為,染色質碎裂是加速基因組DNA重排以及擴增為ecDNA的主要機制,並能夠快速獲得對變化生長條件的耐受性。

研究人員介紹,局部染色體擴增通過介導癌基因的過表達來促進癌症的發生,並通過增加其作用會降低抗癌藥功效的基因表達來促進癌症治療耐藥性的產生。

附:英文原文

Title: Chromothripsis drives the evolution of gene amplification in cancer

Author: Ofer Shoshani, Simon F. Brunner, Rona Yaeger, Peter Ly, Yael Nechemia-Arbely, Dong Hyun Kim, Rongxin Fang, Guillaume A. Castillon, Miao Yu, Julia S. Z. Li, Ying Sun, Mark H. Ellisman, Bing Ren, Peter J. Campbell, Don W. Cleveland

Issue&Volume: 2020-12-23

Abstract: Focal chromosomal amplific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initiation of cancer by mediating overexpression of oncogenes1,2,3, 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ncer therapy resistance by in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whose action diminishes the efficacy of anti-cancer drugs. Here we used 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clonal cell isolates that developed chemotherapeutic resistance to show that chromothripsis is a major driver of circular extrachromosomal DNA (ecDNA) amplification (also known as double minutes) through mechanisms that depend on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s (PARP) and the catalytic subunit of 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DNA-PKcs). Longitudinal analyses revealed that a further increase in drug tolerance is achieved by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ecDNAs through additional rounds of chromothripsis. In situ Hi-C sequencing showed that ecDNAs preferentially tether near chromosome ends, where they re-integrate when DNA damage is present. Intrachromosomal amplifications that formed initially under low-level drug selection underwent continuing breakage–fusion–bridge cycles, generating amplicons more than 100 megabases in length that became trapped within interphase bridges and then shattered, thereby producing micronuclei whose encapsulated ecDNAs are substrates for chromothripsis. We identified similar genome rearrangement profiles linked to localized gene amplification in human cancers with acquired drug resistance or oncogene amplifications. We propose that chromothripsis is a primary mechanism that accelerates genomic DNA rearrangement and amplification into ecDNA and enables rapid acquisition of tolerance to altered growth conditions.

DOI: 10.1038/s41586-020-03064-z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064-z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單個細胞分裂錯誤如何導致癌症基因組複雜性
    研究揭示單個細胞分裂錯誤如何導致癌症基因組複雜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0 13:02:36 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David Pellman、Neil T.
  • Nature:科學家成功追蹤癌症的進化機制
    2020年9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Max Delbruck分子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癌症會在某些細胞中獲得或失去大量染色體,而在另一些細胞中則不會,這一過程或許就提示癌症正在發生進化或對某些偏好特徵會進行選擇,研究者指出,這種現象在包括乳腺癌、結直腸癌和肺癌等
  • MTOR促進癌症的適應性進化機制
    MTOR促進癌症的適應性進化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5 16:32:50 澳大利亞加萬醫學研究所金霍恩癌症中心David M. Thomas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研究揭示腫瘤進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染色體不穩定性和核型順序
    研究揭示腫瘤進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染色體不穩定性和核型順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3 16:20:07 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Charles Swanton研究小組,揭示了腫瘤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染色體不穩定性和核型順序
  • 華大海洋聯合發表匙吻鱘基因組染色體圖譜
    鱘魚中匙吻鱘科現僅存兩種,其中之一中國特有種長江白鱘(Psephurus gladius)已功能性滅絕,另一物種匙吻鱘成為該科唯一的倖存者,因此保存和解讀有關基因組信息迫在眉睫。 然而,鱘魚染色體數目達普通魚類的5倍之多(2n=120),而特有的微染色體結構更是讓解析鱘魚基因組的工作障礙重重。
  • 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Y染色體進化史
    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Y染色體進化史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6 13:56:10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Janet Kelso和Martin Petr取得最新進展
  • 微衛星不穩定性癌細胞中重複擴增賦予WRN依賴性
    微衛星不穩定性癌細胞中重複擴增賦予WRN依賴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 23:31:43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癌症研究所Andr Nussenzweig研究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2期:Y染色體可以逃脫消失的命運,日本流行...
    新研究認為Y染色體可以逃脫消失的命運 在2億多年的進化過程中,Y染色體已經大大縮小了。,首次完成湖泊超微真核藻全基因組測序工作,揭示Mychonastes homosphaera對富營養化湖泊的進化及適應機制。
  • Cancer Cell:揭示促進癌症擴散到大腦中的關鍵基因YTHDF3
    2020年12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每年約有20萬名癌症患者被診斷為腦轉移,但由於癌症向大腦擴散的機制仍不清楚,因此治療方案很少。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梅西癌症中心科學家Suyun Huang博士及其團隊通過展示一種鮮為人知的稱為YTHDF3的基因如何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在未來開發新的療法帶來了希望。
  • 這種基因突變,讓他們面臨罹患晚期癌症的高風險
    這項研究表明,人類特有的進化基因突變可能是造成人類癌症高發的原因之一。研究發現,人類進化過程中,一個名為 SIGLEC12 的基因已在三分之二的人被淘汰,但對於其餘三分之一的人來說,這個基因已經失去控制,並使得他們罹患晚期癌症的風險增加了一倍!
  • 科學家完成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科學家完成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7:42:09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Adam M. Phillippy等研究人員合作完成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 如果人類的Y染色體在500萬年後消失了,未來男人將何去何從?
    那麼Y染色體為什麼會隨著人類的不斷進化演化而不斷變短呢?只有我們揭開Y染色體變短的奧秘,或許才能夠在未來挽救男性。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不管是X染色體還是Y染色體,其實它們在人類的進化演化過程中,一直都在發生著重組變化。這是基因的一種排序變化,在漫長的人類演化過程中,染色體內部會不斷發生重組。在重組的過程中,染色體的某一段就會斷裂,然後旋轉180度後再重新接合。
  • 珍妮特·羅利:現代癌症遺傳學的奠基人
    這是在人類癌症細胞上第一次發現的染色體易位。這一重大發現被人們戲稱為「費城掉了的東西在芝加哥找到了」。1985年,研究發現9號和22號染色體斷裂點各含有一個基因。費城染色體易位打斷了這兩個原有的基因,同時又組合成了新的「融合基因」,造成細胞生長失控,最終導致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發生。
  • 多層機制確保減數分裂中的短染色體重組
    多層機制確保減數分裂中的短染色體重組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7 15:07:34 美國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Scott Keeney和Hajime Murakami課題組合作取得新進展。
  • Nature:21世紀以來,人類癌症研究的14項裡程碑式進展!|微生物群|...
    為此,Mercedes E.Gorre及其合作者對該藥物治療後復發患者體內的腫瘤細胞進行研究,發現了兩種不同的耐藥機制(BCR-ABL 融合基因的擴增和過度表達;BCR-ABL 激酶突變)。該研究及後續類似研究均表明癌症是一個進化的過程,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腫瘤異質性;並且某些基因和突變仍然是腫瘤生長和存活的重要驅動因素。因此,可以針對這些驅動因素開發更高一級的靶向藥,或者與其它藥物聯用規避耐藥性。
  • 科學家揭示骨髓惡性腫瘤克隆進化的歷程
    科學家揭示骨髓惡性腫瘤克隆進化的歷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0:30:45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Ross L. Levine小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KDM4B通過激活LINE-1促進DNA損傷
    KDM4B通過激活LINE-1促進DNA損傷 2018-11-23 16:20:02 來源:科學網 11月21日,腫瘤學研究領域的國際權威雜誌《癌症研究》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李楓教授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所呂雪梅研究員最新合作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