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搏擊思想認為,技法以功力為基礎,而功力必須通過技法來發揮,
技法威力的發揮必須有上乘功法與之匹配,因而只有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成為格鬥高手。
這一思想始終貫穿於泰拳的訓練之中,提高身體素質成為泰拳手必須經歷的重要訓練過程。
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泰拳手要本著「狠,猛,全力以赴,不遺餘力」的原則,
採用獨特的訓練方法,十年如一日地磨練,方能成功。
泰拳基本技術訓練主要包括心理素質訓練,體能訓練,勁力訓練,眼力訓練,角力訓練等五種。
(一)心理素質訓練
心理素質的好和壞直接影響拳手比賽中的水平發揮和習拳者在現實格鬥中的成敗。
在我個人看拳,打拳生涯中,從來沒有看見泰拳手主動棄權,
除非被對手重創得起不來,這也是我痴迷泰拳,敬佩泰拳手的因素之一。
泰拳的心理素質訓練大致可以分兩種:
第一是個人信仰(泰國是信仰佛教的國家),第二點就是多打實戰和訓練了。
1.冥想
找個非常安靜的地方靜坐,不停地告訴自己,自己就是冠軍。
如果是賽前,那麼告訴自己一定可以贏得這場比賽的勝利,或者想像自己就是自己心目當中的英雄。
2.試招,實戰
經常和各種不同風格的拳手試招實戰,打得多,心理素質自然就好了。
當然試招時可以根據自身的水平發力。(可發兩成力,或者三成力)儘量保證雙方不要受傷。
(二)體能訓練
參加過比賽的朋友都知道體能的重要,
不管你的動作多麼的快,技術多麼的精湛,體能跟不上的話都有可能輸給對手。
常見的體能訓練有空擊,踢靶,跑步,變速跑,跑山坡,遊泳,拖橋,推車等。
我個人用得最多的就是踢活靶(靶師需要有相當高的餵靶技術),跑步,拖橋,變速跑。
1. 活靶
靶師需要佩帶一套專業的泰國靶,以掃腿為主。
練習者不停地出動作或打拳,打肘,撞膝,靶師也可輕輕出動作擊打練習者。
這些訓練主要是讓練習者習慣性保持戰鬥狀態。
靶師還要不停地改變方向和距離,這些都是拳手所要適應的。(一個好額拳手肯定有一個好的靶師)
2. 跑步
跑步也是提高體能非常好的辦法。
一般每次跑8到15公裡,跑速以慢速,中速為主,只要是提高心肺功能。
3. 拖橋
拖橋是鍛鍊耐力很好的一種方法,陪練拖住訓練者的一隻腳,往前跑。
這些對鍛鍊學員的耐力和平和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
4. 變速跑
這種訓練和打實戰的體能消耗差不多。
訓練者可選有山坡的地方,衝刺20米,慢走幾米,又接著衝刺,如此循環。
(三)勁力訓練
勁好的拳手不但力量大,往往抗擊打也非常有力。
一般來說,一個拳手都能用頭勁力量帶一個與自己體重差不多的拳手。
他們通常用叼槓鈴片(水泥塊),架橋和攀勁來提高勁力。
叼槓鈴片。取一條12釐米長,1釐米寬的塑膠和一條1米的繩子,再取一塊10至15公斤
(可根據自己的力量選取)的槓鈴,用繩子將塑料管和槓鈴串起來。
用牙齒咬住塑料管,做低頭抬頭動作。
這個動作不僅可以練習頸部力量,還可以增加下額的抗擊打能力。一般做10到15個為一組,共做3到5組。
攀勁。找一個和自己差不多的陪練,雙手扣住陪練脖子,
全身的力量吊在陪練身上,用力往下拉,讓陪練低頭俯身,練習者卻和他相反儘量抗住。
30秒為一組,做3到5組。
(四)眼力訓練
在拳手所有武器當中,眼睛是第一武器。
眼睛可以判斷距離,觀察動作,
我們要做到在對手的任何攻擊下都不眨眼,
因為在眨眼的0.1秒之中是沒有反應的,然而0.1秒已經可以打倒對手。
傳統的泰拳手訓練眼睛是用水,或實戰,或打檸檬,用水訓練的效果是最好的。
訓練者取一臉盆清水放在與腰同高的架臺上,俯身,眼睛離水10到15公分左右,
然後用雙手切清水,使清水濺到眼睛。儘量不眨眼睛,如此反覆練習,很快就可收到效果。
(五)角力訓練
在泰拳訓練當中,角力訓練佔有很大的空間,幾乎每隔一天或天天都要練習。
這項訓練不僅可以訓練拳手的手力,腰力,頸力,還能訓練出拳手的眼力和心理素質。
雙方對峙,以雙手控制對方的頭部,讓對方聽你的擺布為勝。
切忌低頭,雙方努力搶中線入圍,在對搶當中讓自己各方面素質提高。
這項訓練技術和竅門成分非常高,建議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練習,以免受傷。
著名格鬥家PETER AERTS有一句非常精闢的話:
「不要執著於那些讓你感到頭暈目眩,近乎於巫術的所謂武術理論。
因為到了擂臺上你會發現那些根本沒有用。
多練體能,多練實戰。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偉大的拳手。」
所以就擂臺格鬥來說,只有訓練最刻苦的拳手才會有希望獲得成功。
我建議大家選擇一個你最敬佩的武者。把他當作你的精神動力。
PETER AERTS獲得過三次K-1世界冠軍
中國泰拳功夫廣州特訓營,面向全國招生;同時招募職業運動員,參加國內外大型比賽!
有興趣聯繫手機:13060851515;
QQ:7708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