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歲的康巴小夥丁真點燃了網絡。新聞剛出來的時候,我也沒多注意,畢竟西藏去的地方多了,什麼樣的藏民都見過,碰到的康巴漢子尤其多。
後來細看丁真的照片,才理解他走紅的緣由:帥氣的康巴男孩,清澈的眼神。即使在西藏,這種眼神也不多見。
我在西藏的旅行中,成功拍攝到的也只有一位。時隔多年,總忘不了他的相貌,相片一直靜靜地躺在影集中,卻未曾在前一個月的《藏區影像》系列中使用。
因為拍的是磕長頭。有太多的遊記在渲染這一藏區特有的禮佛方式,令我倍感無趣。
本文也不想描述磕長頭,只聊聊眼神。
在藏區時間長了,磕長頭見得太多,從開始的好奇到後來的無視。
那一回沿著318川藏南線返程,出林芝過色季拉山口,下坡有2.5公裡的海拔落差,道路極佳。開車扶搖直下,路旁喬木參天,遍野黃花綠草,農舍點綴其間。
前方匍匐過來四位磕長頭的藏人,一男三女,都是笑嘻嘻的,動作輕鬆。一時覺得有趣,就停下車來。
鏡頭指向他們,對方也毫不為意,或許是被遊客拍攝太多的緣故吧?
他們都穿著防磨的圍裙,手上套著拖鞋樣的護手板,背後別著水瓶、乾糧。
小夥兒約20歲,另三位女子年齡大些,看不出彼此的關係。
他們到了我們的車前停下來,依然是笑嘻嘻的。我將自己身上那條離開拉薩時戴著的哈達獻給了那位小夥兒,他圍到脖子上,開心地面對我的鏡頭,露出甜甜的笑,像位貼心的鄰家小哥。
這張照片挺難得,大多數藏人不願對人直視,更不喜歡被拍照。
小夥兒是典型的康巴藏人長相,頭髮微卷,皮膚紅潤,鼻梁較高,牙齒雪白如貝,臉上還流著汗珠。
主要聚居於川西藏區的康巴藏人長相迥異於東亞其他人種,成年男子高大威猛,可謂真漢子。他們年少時最漂亮,身材高挑,大長腿。成年以後橫向發展,肌肉與肥肉共生,皮膚更黑更粗糙,很多人就有了幾分惡漢的模樣。
這也是為何20歲的丁真大受歡迎,若是30歲他絕對紅不起來。康巴人和印歐人種有相似之處,只是少年英俊。比不得咱們東亞人種,各年齡段都不特出,但變化小。
小夥兒的普通話不太好,我沒問清楚他從哪兒來。他說已經走了五十天,去拉薩還要一個月。
磕長頭一天約行進十五公裡,從時間距離算,這幾位顯然來自川西藏區,很可能是理塘、巴塘。丁真是理塘人。
都是磕長頭,藏民們的眼神差距很大。
布達拉宮門口那些半大小子和女尼,看眼神就是做乞討的,磕頭不過是要錢的方式。大昭寺門口那些日夜不停磕長頭的女子們,表情過於嚴肅、決絕,似乎有強烈的訴求。有些寺廟中,磕長頭的藏族男子一臉漠然,目中無光。
眼睛最有光彩的,還是從康區前往拉薩朝聖的康巴男女,很多人就是這麼笑眯眯的,有些小夥子做起動作來生龍活虎,就像是搞體操動作一般。
人們都說,康巴男女最性感、最風流、最虔誠、最會做生意,也最捨得供奉。他們最擔當、最勇猛、最粗蠻、最狡猾,或許也最沒底線、最危險。
以上這些描述是否矛盾?其實並不矛盾,想想我們自己,從小到大,一致麼?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喜愛清澈的眼神,孩童的、丁真的,因為我們的眼神早已渾濁。
這不是虛偽,更不應當被嘲笑。喜歡清澈,說明內心還有一小塊乾淨的地方,嘲笑清澈,那就真的只有灰濛濛一片。
幾位藏人繼續前行。我們在後面喊:「扎西德勒!」
康巴小夥扭頭道:「扎西德勒!」
算是已經走遍西藏的我,到現在也只會這一句藏語,還不知道發音對不對,反正藏人能聽懂就行。
關於康巴小夥的帥氣,最後貼張之前曾發過的照片。這是一座普通的鄉間小鎮,還不是國道旁,路上行走著一位十幾歲的康巴少年的背影,看看這體型、髮型、姿態、服飾,咱們漢人男生真不好比。注意這還是在六年前。
康巴大漢和老人的照片就不貼了,我保證,若是貼出來,各位男士會信心大增。
原創圖文,感謝您的關注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