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時期玉器

2021-02-13 中國古玉

隨著原始氏族制度的解體,奴隸制國家的建立以及禮儀制度的逐步完善和深化,商周玉器隨之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它不僅繼續承擔著溝通天地鬼神的神聖職責,同時也成了貴族階層顯示身份地位高低尊卑甚至是王權的信物,即財富和權力的象徵。因此,商周玉器數量之大,品種之多,前所未有。

商周時期的玉器製作,已從東部沿海一帶向中原靠攏,逐漸形成了一個以商都為基地的治玉中心。而且中國西部的優質玉料也在緩緩的向內地輸送,從而為日後以和田玉為主體的中國玉雕藝術開闢了新的道路。

在藝術方面,無論是造型、鑽孔、雕琢、鑲嵌、拋光等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其中動物造型多以圓雕呈現,同時捕捉雕琢對象的主要特徵,以誇張頭部及五官的藝術手法展開創作,使作品及形象生動又顯得穩重莊重。

這些既可在手中把玩,而又賦有神靈之氣、神態莊嚴的玉器似乎在動情地向人們傾訴著中華文明古老歷史的滄桑,使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燦爛的商周玉文化所散發出的沉靜而幽遠的文化內涵。

玉神人獸面牌飾   商代

江西省新幹縣大洋洲鄉商代墓出土


松石神人佩   商代晚期

河南省安陽市黑河路出土

玉卷尾龍 商晚期

 河南安陽殷婦好墓出土

玉鷹首   商晚期

 河南安陽殷婦好墓出土

玉鴞   商晚期

 河南安陽殷婦好墓出土

玉怪鳥   商晚期

 河南安陽殷婦好墓出土

玉環   商晚期

 河南安陽殷婦好墓出土

玉鉞   商晚期

 河南安陽殷婦好墓出土

腰插寬柄器玉婦人   商晚期

 河南安陽殷婦好墓出土

屈肢鸚鵡   商晚期

 河南安陽殷婦好墓出土

玉象   商晚期

 河南安陽殷婦好墓出土

玉蟠龍   商晚期

 河南安陽殷婦好墓出土

玉龍   商晚期

 河南安陽殷婦好墓出土

鳥形玉飾   商代晚期

山西省靈石縣旌介村2號墓出土

虎形玉佩   商代晚期

山西省靈石縣旌介村2號墓出土

商代晚期 兔形玉佩

山西省靈石縣旌介村2號墓出土

項飾   西周

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出土

玉臥馬   西周

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出土

玉組佩   西周

陝西扶風縣黃堆鄉強家村出土

玉組佩   西周

陝西扶風縣黃堆鄉強家村出土

玉鹿   西周中早期

陝西寶雞弓魚國墓地出土

玉鹿   西周中早期

陝西寶雞弓魚國墓地出土

玉獸   西周中早期

陝西寶雞弓魚國墓地出土

玉觽   西周中早期

陝西寶雞弓魚國墓地出土

新時代時期玉器

原創文章,轉載請備註

糾錯、投稿、入會

聯繫編輯 微信號:mjj-610


電 話:010-87664115(入會諮詢)

            010-87664205(觀展預約)

郵 箱:2014yuwenhua@sina.com

官方網站:www.cjade.cn

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19號聯合國際大廈乙段B610-611號


中國玉文化研究會

中國玉文化研究會是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民政部登記註冊、文化部為主管單位,由全國著名的文博考古單位、相關教育培訓機構、玉文化研究者、玉文化研究組織、玉雕藝術機構、玉器收藏愛好者自願組成的非營利性的國家一類社會團體。

本團體的宗旨是團結國內外玉文化愛好者、研究者、收藏家、鑑賞家、雕刻家和相關大專院校、玉文化研究機構、玉雕藝術機構,開展玉文化研究的相關工作,為提高玉文化研究水平,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本團體的業務範圍是:進行玉文化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組織、舉辦展覽、展示活動;開展玉文化創作及評比表彰,促進玉文化事業的發展;普及、推廣玉文化知識,開展玉文化服務和教育培訓;提供信息服務、技術支持、人才引進、交流合作、法律諮詢等服務;做好玉文化宣傳、出版、檔案和專業網站的建設;承接政府部門委託的相關工作。

相關焦點

  • 商周玉器特點對比介紹
    商周時期,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歷史時期。尤其是玉器的發展更為春秋戰國玉器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商周玉器雖然有共同點,但是也有不同點,可以說各有特色,各有所長。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對比商周玉器特點,使您對商周時期的玉文化特色有更為細緻的了解。
  • 金沙博物館存放的4件神秘玉器,體現了商周時期玉器製作最高水平
    不管是古時還是現代,人們都非常喜歡玉,因為玉不但可以養人,還有非常美好的寓意,所以人們常常喜歡佩戴玉器。它除了代表權力和財富,也可以用來闢邪。人死後用玉來陪葬,也可以代表死者的地位和財富。商朝除了用青銅器作為祭器,還會用到金器和玉器,而且還非常重視玉器,這一點從已經出土的玉龍和玉鹿等,都可以體現出來。那麼商朝到底有多重視玉器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金沙遺址挖出的其中幾件具有代表性的玉器就明白了。第一件寶貝是玉璋。玉章可以說是人類最早製作的玉石了,據說玉章還有一定的用途,但是關於玉璋具體用途的說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祀了。
  • 和田玉編年史,追溯我國玉器發展各個時期!
    到了夏商周時期,玉器以及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發展演變成為了一種禮器,象徵著政治地位與權貴,因此人們的藝術欣賞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它的工藝也得到了升華,考古出土這時候的玉器都有龍紋,
  • 玉器低潮期南北朝與唐代玉器
    自古玉器在每個朝代都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但是也有出現低潮期的時候,那就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和唐代時期。為何所屬於低潮期呢?主要這一時期的考古發現玉器很少,其中很多玉器物風格和漢代一致,而且大多數可能是漢代遺玉,新的玉器品種只是個別現象。
  • 玉器上的龍紋
    蟠螭紋最早出現於商周時期。民間傳說蟠和螭都是龍之子,蟠「盤曲而伏」,螭則是一種沒有角的龍。古代青銅器上的蟠螭紋,其身體和腿似龍,而面部似獸,此紋是春秋戰國和漢代玉器上的主要紋飾之一。南北朝時期,蟠螭紋的眼梢稍長且有彎度,嘴邊兩腮多有凹槽,有的刻有淺細而柔軟的長角,頭上有的長角,有的無角,腿短,前腿一般只有一個,故也是三條腿,有時前腿也伸出一點作為第四條腿,尾部粗壯,尾部的捲雲紋較以前寬了一些。
  • 漫淡古代玉器中的玉豬
    玉器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載體,在不同歷史時期產生了眾多極富時代特色的歷史遺存,這些玉器發展進程中不同階段的代表性器物,一方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治玉工藝的歷史沿革,另一方面反映出古代社會不同階段的人文風貌。在2019年己亥豬年來臨之際,讓我們盤點一下古代玉器中「玉豬」的發展歷程,從一個側面了解中國玉器發展演變的歷史軌跡。
  • 隋唐時期玉器風貌
    這一時期國家強盛,經濟發達,國富民強。此時東西方有著密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外來文化進入中國,給中國人帶來了許多新鮮的事物與觀念。這也反映在玉文化的發展上。受到波斯文化的影響,隋唐玉器上出現了一些新的造型和圖案。
  • 中國古玉巔峰時期-漢代玉器
    漢代時期,是我國古玉的巔峰時期。漢代玉器不僅繼承戰國時期的玉器傳統,更加大力發展,創造了如漢八刀等精湛的技藝。漢代玉器有如王者之玉,氣勢磅砣,非常霸氣。漢代玉器的紋飾、玉禮器、玉佩飾、喪葬玉等方面都頗有藝術特色,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介紹如何識別漢代玉器的紋飾、重要的禮器、佩飾和典型的喪葬用玉,使您對漢代玉器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 上海博物館歷代玉器館--「端莊典雅的夏商西周玉器」
    >(公元前2100--前771年)    夏、商、西周開始進入文明全盛時期,統治者為了鞏固自身政權和實行禮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的用玉制度,產生了系列化的玉禮器,除了沿襲史前時期的一些種類外,還出現了不少新品,玉飾件也獲得較大發展,形態以動物和想像中的神物為,有時也與人物組成複合紋樣。
  • 獅子山龍形玉佩:玉器史上威猛時代的絕唱
    考古發現表明,早在商周時期,也就是絲綢之路開通1000多年前,新疆和田玉就通過玉石之路送往中原地區,成為王公貴族的寶物。從西周起,王室、貴族祭祀、朝覲和起居都要用玉,並有繁褥的規定,玉成為禮制的重要象徵。徐州博物館的館標——獅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龍形玉佩,就是這樣一件文物珍品。
  • 龍飛鳳舞 殮葬玉器——西漢楚國玉器漫談
    左:西漢出國疆域 中:楚王墓分布示意圖 右:獅子山楚王墓透視圖漢代玉器在春秋戰國時期治玉工藝和藝術特色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拓展了玉器使用的領域,成為難以超越的一個高峰。鑲玉漆棺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長280釐米 寬110釐米 高108釐米 玉片共計2095片西漢早期是以玉衣為核心的斂葬玉器系統的初創時期,楚國在這一時期使用玉衣最多,是推動葬玉發展的重要因素
  • 愛收藏的皇帝 對玉器更為挑剔
    玉器是工藝品,玉器雕刻不但要動手,而且要動腦,它是人類智慧的體現。當然,玉器雕刻少不了工具設備,即轉動設備、硬質沙子和水三個要素。從原始社會開始都必須具備這三個要素。在玉器工藝發展中,產生了不同的時代特徵。在鐵工具出現後,玉器工藝才出現了真正的高潮。這個時期也是最長的,從春秋至解放前,直到60、70年代出現鑽石粉工具,才真正提高了玉石雕刻的效率。
  • 《憤怒的小鳥》的同款「豬」 我國商周時期就有了
    原標題:《憤怒的小鳥》同款「豬」出土 商周泥塑陶豬呆萌可愛引發網友熱議廣漢聯合遺址出土了大量精美器物,其中一件商周時期的泥塑陶豬引發網友熱議,它形象呆萌可愛,栩栩生動,神似《憤怒的小鳥》裡的豬。它到底是什麼物件,有何用途,製作工藝如何?
  • 春秋戰國時代玉器概述
    還有河南洛陽小屯村、金村等墓中也都出土有春秋時期的玉器。綜觀春秋戰國時代的玉器,根據其用途大致可分為三類:其一,禮器類,如琮、璧、圭、璜等:其二,實用器類,如梳、觿、帶鉤、燈等;其三,裝飾、藝術品類,如環、塊、瑗、笄及各種佩飾:還有許多作為陳設品的玉雕人物、飛禽走獸等。其中作為裝飾、藝術品類的玉器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 漢代玉器冠絕天下的秘密是什麼?漢代玉文化簡說
    喪葬用玉發展到了極致,商周時期的玉覆面已經被完全依照人形製作的成套玉衣和九竅玉塞所取代,壁、環、佩、璜、劍飾、帶鉤、人物、動物、飾板、座屏、燈、碗、杯、盒、卮(zhi)、印等具有裝飾性、實用性的玉器日漸增多,表明中國玉器發展到漢代已經開始走下神壇,為唐宋以及後世玉器的世俗化和商品化奠定了基礎。漢代玉雕技藝嫻熟,擅長用「遊絲毛雕」和透空鏤雕表現手法,追求靈活生動、雍容大氣的藝術效果,極富神韻和氣勢。
  • 沒有玉器下葬恐怕「死不瞑目」
    古代喪葬用玉之豐富,恐怕一個活人身上都使用不了這麼多玉器。稍稍知道陪葬玉器知識的人都知道,一些王公貴族的墓葬中,墓主人身上會有九竅玉,"九竅玉"即塞在墓主人身上這些部位的9件玉器:眼塞2件,鼻塞2件,耳塞2件,口塞1件,肛門塞1件,生殖器塞1件。但你以為墓主人身上玉器也就這些了嗎?
  • 「鼎」——商周時期的傳國重器
    鼎原為古代炊具,也是商周時期重要的青銅禮器,被後世認為是所有青銅器中最能代表至高無上權力的器物。傳說夏禹曾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並在上面刻上各種鬼怪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
  • 歷代玉器的雕琢技法,值得收藏
    顧名思義,每件玉器都要經過精心雕琢,至少要經過切割,才能成為一件工藝精美或素麵瑩潤的藝術品,了解歷代玉器的雕琢技法或稱切工、做工,對鑑定玉器的年代不無禪益。 古代制玉技法,源於製作石器。 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藝程序。
  • 古代玉器 辨工識玉器
    夏代以後,隨著青銅製品的出現,對於玉器琢刻工具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進作用,然而,在夏代大力發展以實用青銅器的這一階段裡,玉器的作用受到忽視,琢制工藝反而進入了一個停頓期進入商周時期,玉器的琢制工藝又進入一個空前發展的階段,這一時期的玉器琢刻工藝,可以讓我們明顯的看出金屬砣機的使用痕跡和解玉時,所用線鋸的使用痕跡。
  • 濟南發現商周墓葬,出土文物轟動全國,其歷史往前推進900年!
    之後又在這片區域發現商周和唐宋時期墓葬。此次出土的一塊商代卜骨備受關注,這個卜骨大約有30釐米長,15釐米寬,非常像牛的肩胛骨,卜骨上有很多用火烙的焦黃狀印記,無文字,除邊緣部分有破損外,基本保存完好,是濟南市區同時期卜骨出土最大的。此外,考古人員還初步判斷,劉家莊商周遺址,應與濟南另一個著名的大辛莊商代遺址有一定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