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一名剛獲得奧運冠軍的運動員,你會做什麼?
也許你會舉拳慶祝勝利,激情相擁教練;
也許你會拍肩安慰對手,揮手致謝觀眾;
也許你會在國旗升起時,高唱國歌,熱淚盈眶;
也許還會像翔飛人一樣,高舉國旗繞場奔跑。
但你見過這樣的奪冠表情包嗎?
站在獎臺上,黑著臉,低著頭,故意用桂枝遮住隊服胸前的國旗圖案。一副心事重重,萎靡不振的樣子。
而更訝異的是,隨後的記者面前,他居然舉著另一個國家的旗幟,高呼自己是另一個國家的人。
做此非常舉動之人叫孫基禎,韓國人。之所以出現如此橋段,是因為,孫基禎是被迫代表侵略國日本前來參加運動會的。
孫基禎1912年生於朝鮮新義州一個貧窮的農家。他從小就酷愛跑步,並極具天賦。以至於他的母親擔心他太迷戀跑步,怕影響學習,而給他買女孩子的鞋穿,但孫基禎用草繩綁定女鞋堅持跑步。
由於家境貧困,他沒有升入中學,但因為他的「跑步」實力,1932年,他作為特長生進了普通高等學校田徑部繼續學習。
1933年---1935年,孫基禎開始嶄露頭角,不僅包攬了朝鮮新宮馬拉松賽全程賽等大賽冠軍,甚至在還創造了馬拉松的世界最佳成績。
當時日本侵佔朝鮮全境,朝鮮成為日本的殖民地。為了實現參加奧運會的夢想,孫基禎不得不與另一位朝鮮選手南順永一起參加日本的奧運選拔賽。在向籌備會報名時,兩人都被迫使用日本名字,孫基禎參賽時用的名字是「孫龜齡」。最終,他和南順永一起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資格。
1936年 8月9日下午3點,柏林奧運會馬拉松比賽開始。比賽中,孫基禎以2小時29分19秒2的佳績力克上屆冠軍阿根廷的薩瓦拉,不僅奪得冠軍,而且刷新了奧運會紀錄。成為奧運史上第一個跑進2小時30分大關的馬拉松運動員和奧運會馬拉松比賽冠軍亞洲第一人。南順永獲得第三名。
然而,當孫基禎登上領獎臺領獎時,卻感到了深深的屈辱與痛苦,身為朝鮮人的他,被迫看著日本的國旗在奧運賽場上飄揚,這位本該為金牌自豪的冠軍,深深地低下了頭,用手裡捧著的一盆頒給冠軍的月桂樹擋住了自己運動服上的日本國旗標誌。
賽後,面對記者採訪中,孫基禎和南順永高舉朝鮮國旗,再三強調稱自己是朝鮮人,並為記者和觀眾用朝鮮文籤字留念。
這一切,自然惹惱了日本人。
於是,為孫基禎拍下領獎照片並發布新聞的的朝鮮報社,被迫關閉9個多月,編輯記者8人被關押。
同時,在日本的幹涉下,孫基禎的冠軍獎品---一頂古希臘騎士青銅頭盔也被組委會扣下,藏進了柏林的一家博物館裡。
奧運會比賽後,孫基禎再也不願意為日本獲得更多的榮譽,再也沒有參加馬拉鬆了。他選擇進入一家銀行工作,並取得了不錯的業績。1944年,孫基禎從銀行辭職,經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富有的實業家。
1945年,朝鮮在二戰後擺脫日本的統治,但分裂成韓國和朝鮮兩個國家。在體育界的呼聲和對田徑熱愛下,孫基禎擔任了韓國馬拉松項目的教練,並成功地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馬拉松跑運動員,他的弟子黃永祚在1992年的巴塞隆納奧運會上獲得馬拉松賽冠軍。孫基禎也算消除了縈繞在心裡的多年「積怨」。
同時,他也得到了國際的承認和補償。1982年,國際田聯向12位仍然在世的田徑名將授予特別獎章,他是獲獎人之一。1986年8月17日,已經74歲高齡的他重回柏林,在紀念柏林奧林匹克運動會50周年大會上,聯邦德國奧委會主席維利·道默給他補發了刻有孫基禎名字的那頂珍貴的古希臘頭盔。
但令他感到終生遺憾的是,那個刻在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的名字依然是"孫龜齡,日本"。
1988年,奧運會在韓國漢城舉行,在全國投票推選誰將火炬送進賽場聖火臺時,孫基禎得票最多。當76歲的孫基禎作為火炬手最後一個跑進體育場時,幾萬名觀眾為這位老人抱以長久的歡呼和掌聲。
2002年11月15日90孫基禎因患肺炎逝世,享年90歲。
由於他卓越體育成就和愛國精神,韓國視他為國家英雄。德國柏林市為他鑄造了銅像,1957年中美洲小國多米尼加共和國曾發行八枚一套的體育郵票,其中一枚印有孫基禎和朝鮮國旗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