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檢索小行星樣本以尋找行星的起源

2020-12-12 終點亦是起點12

日本檢索小行星樣本以尋找行星的起源

亞洲國家航天局周日表示,在執行了為期六年的任務後,日本已從澳大利亞偏遠內陸地區回收了一顆小行星塵埃,這可能有助於發現更多有關行星和水的起源。

日本太空梭「Hay鳥號」(Hayabusa2)的任務凸顯了亞洲在太空探索中日益重要的作用,上周,中國的自動運載工具自1970年代以來首次收集了月球樣品。

一架直升機從無人駕駛飛機上飛出了膠囊,裡面裝有首批小行星塵埃樣品,從澳大利亞沙漠的著陸點飛到了日本航空航天局(JAXA)的國內研究機構。

社長山川浩史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探測器兩次降落在小行星上,第二次創造了一個人造的隕石坑並收集了一些碎片。」

「我希望這將闡明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將水帶入地球。」

山川補充說,膠囊中可能還含有一些氣體,這些氣體將在澳大利亞提取。

該太空飛行器於2014年從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歷時四年到達小行星龍宮,在那裡收集了一個樣本並於2019年11月返回家中。

觀眾聚集在日本首都東京附近的一家劇院,觀看返回的拍手和NHK錄像中揮舞的橫幅,其中一名婦女流淚。他們戴著口罩並保持一定距離,以預防冠狀病毒。

據信小行星是在太陽系黎明時形成的,科學家們說樣品中可能含有有機物,這些有機物可能有助於地球上的生命。

天體物理學家麗莎·哈維·史密斯(LisaHarvey-Smith)告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說:「我們在這裡真正要做的是嘗試對這種未經太陽照射的原始巖石進行採樣。」

她補充說,巖石樣品中截留的氣體可能揭示出大約46億年前普遍存在的狀況。

回收膠囊還強調了日本和澳大利亞之間的緊密技術合作。

澳大利亞航天局負責人梅根·克拉克(MeganClark)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直到我們看到樣本後,我們對JAXA的支持工作才能完成……安全地離開澳大利亞並返回日本。」

「然後樣本將開始講述其故事,並向我們揭示一些有關水如何到達地球以及我們甚至可能如何形成的奇妙跡象,例如我們的有機物,碳基動物,人類和植物。」

日本的飛船以「獵鷹」(peregrinefalcon)的名字命名,它在小行星上方飛行了幾個月,以便在著陸之前繪製出其表面的地圖。它使用小型炸藥炸破火山口,並收集產生的碎片。

Hayabusa2離開太空艙後,它改變了航向並返回太空。

太空總署說,該太空艙在周日早些時候重新進入大氣層後亮起,並降落在伍阿德拉禁區,該禁區位於阿德萊德以北約460公裡(285英裡)處。

原文連結:http://www.lllnews.com/h/kejixinwen/2020/1209/516.html

相關焦點

  • 帶回小行星碎石樣本探索太陽系起源
    「隼鳥2號」探測器降落在小行星「龍宮」的模擬圖  12月5日,日本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向地面釋放可能裝有小行星「龍宮」碎石的密封艙。該密封艙或於日本時間6日凌晨2時50分被投放到澳大利亞南部的沙漠地帶。據報導,可能被帶回的碎石樣本,或有助探索太陽系起源。   密封艙或在澳沙漠著陸   據日本廣播協會報導,密封艙的投放地點是澳大利亞軍隊訓練的場所。該地平時對人員出入實施嚴格管制,但此次允許媒體4日對回收密封艙的相關設施進行採訪。
  • 日本宇航局隼鳥二號小行星樣本收集成功,黑色的土壤樣本
    周一,科學家們在打開日本宇航局隼鳥二號小行星樣本返回探測器時發現了這些黑色的沙塵,它們來自於小行星Ryugu,這是一個距離我們近4億公裡之外的另一個世界的土壤樣本。之前,隼鳥二號小行星樣本返回探測器降落在澳大利亞沙漠,然後被運往日本。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已成功返回樣本
    在太空度過六年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射的小行星取樣任務探測器—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JAXA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
  • 6年60億公裡,日本隼鳥2號將向地球交付小行星樣本
    2014年12月3日,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搭載H-IIA火箭26號機在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並於2019年2月和7月成功著陸小行星「龍宮」表面,採集到了「龍宮」地表下的巖石標本。 據《衛報》(The Guardian)12月4日報導,在經歷了漫長的六年航行後,隼鳥2號計劃於12月6日向地球投放一個裝有巖石樣本的太空艙。
  • 日本「隼鳥2號」任務獲取小行星樣本多於預期
    這可不是什麼咖啡渣,而是日本「隼鳥2號」從外太空帶回地球的小行星物質。據悉 ,該探測器最近在澳大利亞將載有小行星材料的有效載荷卸下後被運往會到了日本。JAXA在一兩天前的一份新聞稿中展示了其樣本收集容器的圖像。現在,在更新的聲明和新圖像中大家可以看到,小行星土壤實際上比我們最初認為的要多很多,JAXA表示,他們對此次任務的成功感到震驚。
  • 日本隼鳥2首次捕獲小行星樣本,返回艙無處著陸,澳大利亞表態了
    據美NASA網站消息,日本的Hayabusa2小行星樣本返回艙被批准降落在澳大利亞。兩國政府的聲明均表示,日本的小行星採樣任務,返回艙將於12月正式歸屬到澳大利亞。隼鳥2號返回艙栽有捕獲的小行星材料。負責執行任務的日本宇航局(JAXA)長期以來,計劃將這種太空艙返回著陸到澳大利亞廣闊的沙漠中,新的公告標誌著該國已正式批准該計劃。澳大利亞工業、科學和技術部部長卡倫·安德魯斯(Karen Andrews)表示:「我很高興獲得Hayabusa2進入伍默拉禁忌區的批准,我很高興JAXA選擇與我們合作,再次進行太空艙返回任務。」
  • 日本成功回收 「隼鳥 2 號」樣本艙,內裝小行星碎石
    IT之家 12 月 6 日消息 據中新網援引日本放送協會 (NHK)報導,當地時間 12 月 6 日 2 時 30 分前,日本 「隼鳥 2 號」探測器樣本艙確認回歸地球,樣本艙在澳南部沙漠地帶著陸,已被日方小組回收。
  • 日本「隼鳥 2 號」採集的小行星巖石樣本亮相
    IT之家12月27日消息 今年除了嫦娥五號成功採集月球表面樣本之外,另一重要成就便是日本 「隼鳥 2 號」採集樣本的成功返回。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JAXA 近日公布了一組照片,展現了 「隼鳥 2 號」從小行星 「龍宮」收集的兩份樣品。
  • 隼鳥2號小行星樣本盒被打開 首次觀察到「龍宮」的碎片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開啟了最近返回的「隼鳥2號」樣本艙,發現裡面確實有來自深空的寶藏在等待。周一,該機構披露了從近地小行星 「龍宮」上收集到的首批材料圖像。「隼鳥2號」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小行星追逐太空飛行器,它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圍繞龍宮度過了16個月。
  • 「隼鳥2號」樣本艙回收展現日本宇航技術實力
    中青報·中青網駐日本記者 張建墅與中國「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將擇機返回地球幾乎同時,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樣本艙順利返回地球。日本科學家將對樣本艙帶回的小行星砂塵物質進行分析,探究太陽系成因與生命起源。
  • ...龍宮|月球|地球|隼鳥2號|探測器|日本|奧西裡斯-rex|jaxa|小行星
    北京時間12月6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著陸。該回收艙攜帶有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微量塵埃和巖石樣本,JAXA將對其展開後續研究。
  • 隼鳥2號在經過六年的航行後將小行星樣本送回地球
    周六日本的隼鳥2號將從一顆原始小行星上採集到的樣本送回地球,這將提供對地球生命起源和太陽系演化的潛在證據。直徑40釐米,重16公斤的隼鳥2號返回艙載有小行星Ryugu的樣本,於12月5日進入大氣層,在東部時間下午1點降落在南澳大利亞的伍梅拉(Woomera)軍事禁區。40×20釐米的隼鳥2號返回艙重新進入大氣層,2020年12月5日。
  • 日本公布「隼鳥2號」帶回的稀有樣本,是在向中國炫耀?
    圖為日本隼鳥二號小行星探測器最近中國嫦娥5號成功從月球取回了土壤樣本,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而在這個關鍵時刻,菅義偉終於憋不住了,亮出了最後法寶,日本宣布公開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帶回的稀有樣本對此中國卻一笑而過,因為無論是從技術難度還是從意義上來說,嫦娥5號任務都比隼鳥二號要複雜的多,日本就算想炫耀也炫耀不出什麼來。
  • 返回地球前,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都做了哪些事?
    北京時間12月6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著陸。該回收艙攜帶有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微量塵埃和巖石樣本,JAXA將對其展開後續研究。
  • 日本與NASA合作,分享隼鳥二號帶回樣本
    現在,該機構下屬詹森航天中心的研究人員正期待著接收小行星龍宮(Ryugu)的樣本,後者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隼鳥二號探測器剛剛送回地球的。上周末,隼鳥二號向地球發送了其從小行星龍宮上採集的樣本。根據JAXA和NASA之間達成的協議,NASA可獲得部分樣本。
  • 地球生命的起源?隕石碎片揭示未知小行星的存在
    這些碎片來自一顆名為 2008 TC3的小行星。科學家一直在對其碎片進行研究並於近日發表了相關成果。研究表明,2008 TC3來自一個巨大的、富含水分的母體小行星。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獲得了一份50毫克的碎片樣本。在經過拋光處理後,研究人員用紅外顯微鏡檢查了其成分。
  • 小行星上居然挖到了人造物?!「隼鳥2號」樣本回收行動概要
    「絲川」更為古老的C型小行星「龍宮」,旨在通過解讀原始太陽系內礦物、水和有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而探究地球、海洋、生命的起源與進化的奧秘,同時使用「隼鳥號」在宇宙進行往返探查技術,以溫故知新,而引領世界先進水平。
  • 帶回小行星樣本!日隼鳥2號密封艙成功著陸澳大利亞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完成小行星「龍宮」的採樣任務,裝有砂石樣本的密封艙划過地球上空成功著陸澳大利亞,並於今(6日)清晨5時47分被回收小組發現,經過迅速檢查後將送往日本進行研究。回收小組搭乘直升機收回密封艙,這個重達16公斤的容器將送往日本神奈川縣相模原市的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進行全面的分析並儲藏。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行星小組負責人羅素(Sara Russell)表示,龍宮小行星是由非常古老的巖石所組成,可以讓科學家了解太陽系形成的方式,因此獲得樣本是相當令人興奮的事情。
  • 小行星採礦可能不是夢 日本隼鳥2號抵達「龍宮」將採集巖石樣本
    最終,2014年11月登陸的菲萊著陸器或多或少取得了成功,它能夠在比計劃更加科學地執行彗星部分有趣任務,儘管它無法收集彗星的樣本,因為它的鑽探沒有接觸到表面。但神經緊張的任務表明,科學家在弄清楚如何降落在這些微小塵埃的世界時所面臨的困難。有許多誘人的理由登陸較小的太空巖石,如彗星和小行星,而不是大型行星或衛星。
  • 日本小行星回收艙返回地球,隼鳥2號繼續航行,到底有多先進?
    一是小行星基本都不大,比如這次探測的「龍宮」,直徑僅為900米,體積小意味著沒有複雜的引力環境,「登陸」比較容易。因為不用克服引力,在太空中「登陸」,也就是相當於空中對接;二是對小行星探測也可以實現對太空星體的起源和演變歷史研究,也可以對其資源情況進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