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今年以來,街道按照「五聚焦五落實」要求,著力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質量。在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組織基礎上,拓展黨建聯盟內涵,優化提升中建八局黨建共同體,推動區域內資源整合、平臺融合、共建共享,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重點打造電建海賦尚城、金浦紫御東方黨建示範點,發揮「紅色能量站」示範效應,開展「黨建+物業」、「黨建+業委會」、「黨建+社會組織」融合計劃,構建覆蓋小區治理各領域的組織網絡。突出「書記項目」示範帶動作用,立足「小而精」「微治理」「個性化」,建設黨員帶頭、居民自治的廠居之家。組織實施「紅色紐扣」等黨建創新項目,優化提升幕府1+3+5、南化社區黨校、紫金北郡黨建廣場等群眾家門口的黨建陣地。規範優化離退休黨建,建立離退休幹部黨支部15個,成立12個老黨員志願服務隊,1個「鶴髮紅心」黨員志願服務站。規範提升兩新組織黨建,與寶能城市發展、融創集團、南京繼航、江蘇聯發等非公企業深入交流互動,探索符合實際的兩新組織黨建新路徑。
幕府山莊社區「1+3+5」 社區治理新模式
幕府山莊社區是棲霞區較老的拆遷安置社區,轄3000多戶、9800多居民。作為老安置房小區,配套設施不完善、服務功能不健全、居民多為失地農民和拆遷安置戶,社區治理難度較大。在此背景下,幕府山莊社區堅持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初步形成了以黨群服務中心一個中心,先鋒廣場、生活廣場、同心廣場三大廣場,黨員之家、老年人之家、未成年人之家、殘疾人之家、居民之家五大陣地的「1+3+5」社區治理服務新機制,形成了具有幕府特色的社區治理新路徑。
幕府山莊社區黨委花大力氣將佔地近40畝的髒亂差小山坡,改造成為深受老百姓喜歡的、鳥語花香的同心廣場。
花大力氣將社區農貿市場上的小攤位、集貿市場,改造成為老年人之家,讓老年人在社區就能享受養老服務。
南化新村社區黨建文化引領社區治理
南化新村社區位於燕子磯街道西北部,居民總戶數3825戶,人口約10320餘人。社區黨總支現有黨員401人,下設8個黨支部。社區目前由60餘幢老舊房屋和平房,以及三個「城中村」和部分商品房小區組成。由於過去所轄老舊小區長期缺少投入和正規物業管理,加之種種歷史遺留原因,違章搭建遍布,基礎設施陳舊,盜竊案件頻發,衛生環境髒亂不堪,居民安全感滿意度持續下降。
為切實改善老舊小區面貌,提升社區管理水平,豐富群眾業餘文化生活,回應居民群眾新期待,2016年以來,社區堅持以「黨建文化引領,服務社區居民,建設美麗社區」為宗旨,在燕子磯街道工委、辦事處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團結帶領全社區黨員群眾參與社區建設,共同解決了一系列民生服務問題。社區在深化黨建引領和治理創新工作中的實踐與探索,多次得到市區相關領導的肯定,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黨建文化營造氛圍。按照「一小區一特色」,更新13-16幢、精品小區等四個片區黨建文化牆,安裝文化道旗,開展黨建文化進樓道活動。同時打造2000平米學用結合的黨建文化休閒廣場,融入紅十字、廉政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
黨員突擊隊顯風採。社區堅持「支部搭臺、黨員唱戲」,成立南化社區黨員突擊隊,旨在通過發揮黨員示範引領作用,帶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
挖掘文藝骨幹,培養文化隊伍。為了豐富社區退休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提供老有所樂、老有所學的平臺,社區以居民需求為出發點,依託社居學校,開設舞蹈班、時裝班、鑼鼓班、書法班、聲樂班等課程,滿足社區居民多樣文化需求。
組建文藝黨小組,開展文體活動。社區結合傳統節日,全年開展各類文化活動30餘場次,例如春節迎新春晚會、慶祝三八婦女節、每個季度開展一次的便民服務進社區活動以及非遺文化進社區活動都深得居民喜愛,已經成為社區居民心中的品牌。
太平村社區「黨建引領 黨員帶頭 居民自治」
太平村社區是集一個商品房、拆遷安置房、職工福利房、拆遷遺留散戶等為一體的混合型社區。轄區現有老舊小區12個,城中村2個,小區內共有住宅樓159棟,由原來的8個社區合併而成,轄區面積約為2平方公裡,現有住戶7308戶,21924人。
「黨建引領 黨員帶頭 居民自治」於2017年在聯珠村小區率先試點開展取得實效,現在轄區勝利村、吉祥山莊等六個小區陸續施行「居民自治」。
太平村社區黨委在聯珠村小區成立黨小組,小組成員共12名,由聯珠村小區網格負責人(黨員)和小區黨員組成,實現「黨小組引導、下崗黨員帶頭、在職黨員監督」這一「黨建帶社建」模式。在社區黨委的引領下,社區黨小組把黨員服務群眾和居民的自助互助相結合,將黨員活動向小區樓院、家庭延伸,主動「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帶動居民「管好自家事、關心樓院事、參與社區事」,鼓勵黨員主動亮明身份,居民自治協商議事,小區管理明確了方向,集聚了力量,老舊小區的管理逐步走向了正軌。
經過近三年的努力,聯珠村小區自治取得實效,實現「兩轉變四提升」:即居民的思想覺悟和自治意識兩大轉變;小區環境面貌大提升、居民「四自精神」大提升、居民安全感及滿意度大提升、兩費收繳率大提升(車輛放置費收繳率100%、物業收費率97.8%)。
下廟社區「紅色紐扣 情系萬家」
下廟社區屬村居合一社區,轄區總面積約2.9平方公裡。通過近幾年大力整治,關停數家化工企業,百姓移居高樓大廈,這片古老又年輕的土地,承載著面向新時代社區發展的使命。目前社區仍處於整體開發階段,已建成江山苑、山水苑、山林苑、燕鳴苑、燕雅苑、燕歸苑,樂居雅、海賦尚城、洺悅府共12個小區,共交付使用17515套住房,130棟樓,359個單元。社區戶籍人口5000餘人,但常住人口達4萬人。隨著下廟地區整體拆遷結束,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目前下廟社區的顯著特徵是四多:外來人口多,轄區內出租房比例較大、流動人口多,達到25000人以上。門面商鋪多,轄區405間門面房開業已300餘家,除餐飲以外,已涵蓋各個行業門類。
社區黨委堅持「以物業為載體,黨建引領創新」的思路,通過加強社區物業黨建工作,努力整合社區各類資源,以服務群眾為重點,著力解決社區治理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提升社區管理和物業服務水平,創新基層黨組織在社區工作中的領導方式和管理方式,為創建「平安、宜居、人文、和諧、幸福」的新城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以人為中心,著力把「紅色紐扣」團隊打造成黨組織聯繫服務群眾的重要平臺,把「紅色紐扣」團隊打造成基層黨組織的重要力量,以「紅色紐扣」團隊為抓手推動社區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社區、物業、居民、志願者和服務者共同組成一個紅色紐扣,四顆紐扣環環相扣,四方緊密聯動,相互驅動,共同打造一個服務平臺,把被動服務變成主動服務,把傳統社區打造成為新時代的幸福社區。
化纖新村社區「紅色院落」
化纖新村社區是燕子磯街道一個老的廠居,始建於60年代初,轄區人口:3642人,60歲以上老人965人,小區已遠超老年化社會的標準。小區內宿舍樓59幢, 硬體設施薄弱,67%的樓幢均已超過房屋折舊期。
社區堅持細化服務內容、貼近百姓需求,增強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結合主題教育的開展,以群眾的熱點、難點問題為導向,依託為民服務「社區院落」平臺,拓寬黨建工作領域,合理設置服務項目,確定服務機制和運轉模式。以助餐為切入點推進居家養老服務,以助醫、助潔、助浴、老人日間照料為努力方向,實現「走進社區院落,享盡養老服務」零距離的「院落式」一體化養老新模式。
燕子磯街道堅持將「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納入黨的建設總體布局,拓寬「兩新」組織黨的工作和組織覆蓋面。2020年街道新成立的南京寶能城市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南京金陵博愛長者照護中心黨支部是街道工委加強「兩新」黨建取得的重要成果。作為基層黨建的一支重要力量,「兩新」黨組織在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街道工委將持續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兩新」黨建新路徑,進一步延伸服務觸角,更好地服務於企業和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