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好聲音舞臺於11月20日晚在英雄的城市武漢落下帷幕。18歲的小姑娘單依純奪得冠軍!這個冠軍實至名歸,可喜可賀。
我們在恭喜小姑娘的奪冠的同時,心裡不免也有一絲的惆悵:想想自己的孩子在18歲又在幹什麼呢?這讓我想到一句話: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孩子的早教非常重要!單依純的成功一定是從小培養的結果。
據有關部門報導:單依純走上音樂道路還是受其母親的影響,母親喜歡越劇沒事就哼哼兩句,她也跟著唱幾句。這樣在她三歲左右,家長就發現了她的興趣所在,便給她報了唱歌類的少兒興趣班。後來家裡為了支持她的音樂事業,儘管家裡條件不是很好,但還是專門到銀行貸款5萬元來培養她。因而才有了單依純的那句話:「所以我現在也很想賺點錢,把這個貸款補上,給家裡人更好的生活。」可以說每個孩子的成功都離不開家長的大力支持。
我們熟悉的著名主持人董卿,她的父親對她的培養可謂非常苛刻,但最終人家還是成功了!董卿即使小時候不理解,但長大後方知父親的用心。她一輩子感激父親的嚴厲和精心培養。現在單依純也是非常感謝父母的培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然而,並非所有的家長都能理解孩子早教的意義。我的妻子就不是太理解。
我的孫女一歲半了,她媽媽就給她報了個早教班。我媳婦頗有微詞,說:這麼小沒有必要讓孩子挨累。可我不這樣認為,先不說早教有沒有用,單就兒媳對孩子的態度就應該支持!
我和妻子看的是好聲音總決賽第二天的回放,當天晚上忘記看了。當看到18歲的小女孩單依純奪冠後,我跟妻子說:「這又是別人家的孩子,這個成就都是人家從小培養的結果。」
愛人不吱聲了。孩子的教育就得從小培養,她或許還小幹什麼都是處於玩的狀態,但細心的家長會從孩子的玩耍中,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所在,以便有針對性地加以培養教育。有句話說得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家長只有為孩子付出了,孩子成才的機率才能大增!這大概就是各類興趣班存在的意義吧?
此時此刻,我又想起頭段時間江蘇一家長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的事件,我對教育亂象不作評價,在這裡我只想對家長說:我們可以退群,也可以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發洩不滿,但對孩子的培養教育卻一刻也不能放鬆!果真遇到了不負責任的學校和老師,那麼作為家長,除了要積極為孩子爭取受到良好教育的同時,也一定要更加盡心地幫助孩子完成學業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忽視了孩子的培養教育,孩子就沒有未來了。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看看玖月奇蹟的王小瑋,她的雙排鍵就是童子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