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
有200萬本金,是否可以不工作,房子我有了,200萬,5-10%的年化收益 一個月至少也有1萬。
的確,1萬的月收入在三四線城市已經能秒殺眾生了。
每個月都能吃幾頓大餐,雙11也能搶個奢侈品包包,每年還能旅遊幾次。
從短期來看,不上班完全沒有問題。
但是有兩個問題:
1、如何保證有5-10%的收益?
2、如何應對錢貶值的問題?
01
先看第一個問題。
5-10%的年化收益,可不是容易的事。
來看2020年各大銀行1年定期存款利率,只有2.1%,低得可憐。
餘額寶的利率也差不多。優點是可以隨時存取。
銀行理財產品的利率要高一些,大概有4.3%。國債也差不多這個水平。
這些基本無風險的產品利率都滿足不了5%的要求。
所以,要達到每年5-10%,你還得學會理財,追求一定的風險才行。比如買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甚至直接買股票等等。
但是買這些有可能讓你虧損,離5-10%就更遠了。
你可能會想,那算了。我就買理財,4.3%的收益,每個月賺8600塊,也可以的。
但是,這個收益率的變化很大。3年前存個餘額寶還有4個點,現在已經只有2個點。你怎麼知道未來不會更低呢?到時候你怎麼辦?
02
更嚴重的是第二個問題:通脹率。
通脹率影響錢值多少錢。
舉個例子:
假設通脹率是7%,你今天有200萬,能買200萬的東西。到了明年,雖然你手裡還是有200萬,但卻只能買到186萬的東西,少了14萬。
那麼我們的通脹率是多少呢?
過去10年,我們名義通脹率3%左右,但實際通脹率達到7%,甚至更高。
想想這些年物價漲了多少倍吧。90年的萬元戶是有錢人,現在的萬元戶掙扎在貧困線上。
如果按7%的實際通脹率來算,你至少要保證每年收益8%才能保本。
200w *(1+8%)*(1-7%)=200.88w
你保證本金不縮水的情況下,還要日常開支,那就要更高的收益率才行,怎麼也得13%左右。
即使你做到了,但是還有個問題。通脹率很隨性,說不定哪天物價就爆漲了。
來看看1980年到2000年的通脹率。
重點看1988年和1993-1995年,高得嚇人。
未來誰也說不準,你怎麼保證不會遇到類似的情況。那個時候,資產一年就縮水20%左右,慌不慌?
當你錢用光了,可能已經過了10年。你再想去工作找工作根本找不到。以前你30歲,現在40歲,哪家公司還要你?
所以如果你現在才二三十歲,不想自己晚年不保,還是認真規劃一下,學習一兩項吃飯的技能。如果你都60歲準備混吃等死,那200萬足夠了。
03怎麼才能做到有200萬不上班呢?
1、買銀行股
買銀行股的目的不是炒股,而是吃股息。
可以先用160萬買安全的固定收益信託產品,40萬在一年內逐步買入銀行股,工農中交建混著買。
後續每年拿40萬分批買入,一共花5年時間,目的是把價格拉到長期平均價位,避免買在山頂。這種方法對純小白完全適用。當然如果你懂點知識,可以尋找低點時買入,這樣你的成本會更低。
接下來就是等著銀行股分紅。工農中建四大行在最近5年平均分紅為其股價的6-8%,買入相當於獲取到6-8%的年化收益。
差不多可以跑贏通脹。
重要的是,銀行股分紅會跟著通脹率漲,雖然不是完全同步,但也比定期要好。
而且五大行股票嚴重低估,未來也有升值空間。
2、打新股
用200萬去打新股,還是有機會中籤的。
按30萬分一個帳號,200萬可以分7個,多帳號打新提高中籤率。
中籤一個,那就是幾倍的收益。當然不可能200萬全部買進入,中籤也是有數量的。
只要運氣好,平均下來一年20%的收益也是有可能的。
3、買房
精選好地址,買一套房,然後出租出去。
收益肯定不會太高。
首先,貸款買房就別想了,還不起。
200萬可以在多數省會城市買一套100平左右的房,但是出租也別想太高,一個月兩三千。
節衣縮食,少買東西,少旅遊,靠著這點錢過日子完全夠了。
好處是租金不是根據本金多少來定的,而是當地消費水平。未來物價上漲,租金也會跟著漲。而且只要你不買在沒什麼產業,又沒學區,又不發達的城市,房價未來不可能大跌。
綜上,有200萬存款,不上班,還要日子過得好,有一定難度。關鍵是不上班做什麼,不無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