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盤古開天地》神話傳說——盤古開天

2021-02-13 深情的呼喚

       大約在三百二十六萬七千年以前,太陽系的地球上。而這時地球上天地還沒有形成,到處混沌一片,即分不清上下左右,也辨不出東西南北,整個世界就像一個中間有核的渾圓體。人類的祖先盤古便在渾圓體的核心中孕育而成。

 

盤古經過了一萬八千年的孕育才有了生命。當他有了知覺的那一刻,便迫不及待的睜開了眼睛。可是周圍一片黑暗,他什麼都看不見。急切間,他拔下自己的一顆牙齒,把它變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掄起來用力向周圍劈砍。

 

 

 

盤古開天雕像

 

渾圓體破裂了,沉浮成兩部分:一部分輕而清,一部分重而濁。輕而清者不斷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者不斷下降,變成了地。盤古就這樣頭頂天腳踏地的誕生於天地之間。

 

盤古在天地間不斷長大,他的頭在天為神,他的腳在地為聖。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盤古每日生長一丈。如此一日九變,又經過了一萬八千年,天變得極高,地變得極厚,盤古的身體也變得極長。盤古就這樣與天地共存了一百八十萬年。

 

盤古想用自己的身體創造出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於是他微笑著倒了下去,把自己的身體奉獻給大地。在他倒下去的剎那間,他的左眼飛上天空變成了太陽,給大地帶來光明和希望;他的右眼飛上天空變成了月亮,兩眼中的液體撒向天空,變成夜裡的萬點繁星。他的陽根化為伏羲,他的雙乳化為女媧,他的汗珠變成了地面的湖泊,他的血液變成了奔騰的江河,他的毛髮變成了草原和森林。他呼出的氣體變成了清風和雲霧;發出的聲音變成了雷鳴。

 

盤古倒下時,他的頭化作了東嶽泰山(在山東),他的腳化作了西嶽華山(在陝西),他的左臂化作了南嶽衡山(在湖南),他的右臂化作了北嶽恆山(在山西),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嶽嵩山(在河南)。從此人世間有了陽光雨露,大地上有了江河湖海,萬物滋生,人類開始繁衍。

 

盤古死後,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創造世界的聖祖,在南海為他修建了盤古氏之墓,方圓三百餘裡。傳說墓中仙居著盤古氏之魂,如今廣西桂林還存有盤古祠,每年都有許多人到廟裡去祝祀。

 

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顯然是古人對人類始祖的神化,他體現出中華民族嚮往光明,為造福人類社會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是誰創造了人類社會,是勞動人民自己,勞動者在勞動中不斷進化,他們用群體的智慧不僅創造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也為後人留下來許多美好的傳說。

 

 

 

那麼,史書上說的盤古時期究竟如何呢?

 

讓我們來看一看現代科學的考證。

 

據現代科學考證:在古史三百萬年以前,地質年代屬於新生代第三紀的上新世。考古年代為使用天然木石時代。人類族源屬於南方古猿。社會組織形式是原始群。婚姻方式為隨意雜交。由此可見,盤古時期人類的先祖(猿人)已經存在了,開天闢地只是古人對天地起源的一種大膽猜想。

 

不過,古人所推斷的時間竟然大體上與科學考證相吻合,這實在讓人感到吃驚。

 

盤古時期的世界考古已經有了重大發現:

 

1965年,中國地質工作者在雲南省元謀盆地的大那烏髮現了兩枚170萬年前早期直立人的鏟形門齒化石。

 

1968年,在肯亞的特卡那湖東部的庫彼弗拉,考古界發現了距今261萬年前的礫石打制的石器。1972年又在其地層下35.5米處發現270萬年前的人類頭蓋骨化石,被考古界稱為,頭骨化石的腦容量為700多毫升,肢骨和現代人相似,說明此時人類已經能夠直立行走。

 

1986年歲尾,中國地質科學工作者在雲南元謀盆地發掘出七枚人齒化石,經專家科學檢測,確定為距今270萬年以前的人齒化石。

 

1987年,雲南省聯合考古隊再次對元謀縣的竹柵、小河地區進行考古發掘,先後出土了人猿頭骨一具(含八枚牙齒)、上頜骨一件(含三枚牙齒)、下頜骨二件(含六枚牙齒)、單個牙齒三百七十七枚。考古隊將其命名為「東方人」牙齒化石。專家認為:此次在小河村蝴蝶梁子發現的古猿牙齒化石系「蝴蝶臘瑪古猿」(新種)距今約為400萬——300萬年以前,它是「東方人」的直系先祖。

 

蝴蝶人(300萬年前)、東方人(270萬年前)、元謀人(170萬年前)都具有鏟形門齒特徵,他們都生活在我國雲南省境內。這就有力證明:他們是黃色人種的祖先,也就是中華人種的祖先。

 

盤古開天闢地歌

 

有關盤古的神話,最早在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民間廣泛流傳。苗,瑤向來崇奉盤古,把盤古看作自己的祖先。壯、侗、仫佬等民族也盛傳盤古,特別是當時作為壯族聚居之地的桂林(治所在今柳州市東南),立有盤古氏的廟宇,人們為之「祝祀」。可見盤古在古代壯族人民的心目中也是很受崇奉的形象。

 

 

盤古開天

 

桂西一帶至今還流傳著《盤古開天闢地歌》:

 

盤古開天地,

造山坡河流,

劃洲來住人,

造海來蓄水。

盤古開天地,

分山地平原,

開闢三岔路,

四處有路通。

盤古開天地,

造日月星辰,

因為有盤古,

人才得光明④。

 

(引用黃現璠著《壯族通史》)

 

註:①任昉:《述異記》。②徐整:《五運歷年記》、《絳史》卷一。③任昉:《述異記》。④七朝榮唱,廖元田、農達奴記錄:壯族文學史調查組搜集。

 

相關

 

盤古開天闢地

 

(山海經圖)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故天去地九萬裡,後乃有三皇。

 

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裡。肌肉為田土。發為星辰。皮膚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三國·吳國·徐整著《三五曆紀》、《五運歷年紀》

 

 

 

譯文 遠古的時候,沒有天也沒有地,到處是混混沌沌的漆黑一團,可就在這黑暗之中經過了一萬八千年,卻孕育出了一個力大無窮的神,他的名字叫盤古。

 

盤古醒來睜開眼一看,什麼也看不見,於是拿起一把神斧怒喊著向四周猛劈過去。那輕而清的東西都向上飄去,形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向下沉去,形成了地。盤古站在天

 

地中間,不讓天地重合在一起。天每日都在增高,地每日都在增厚,盤古也隨著增高。這樣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變得極高,地變得極厚,可是盤古也累倒了,再也沒有起來。

 

盤古的頭化做了高山,四肢化成了擎天之柱,眼睛變成太陽和月亮,血液變成了江河,毛髮肌膚都變成了花草,呼吸變成了風,喊聲變成了雷,淚水變成了甘霖雨露滋潤著大地。

 

盤古創造了天地,又把一切都獻給了天地,讓世界變得豐富多彩,盤古成為了最偉大的神。

 

盤古斧

 

傳說中的上古十大神器之一,傳說天地混沌之初,盤古由睡夢醒來,見天地昏暗,遂拿一巨大之斧劈開天與地,自此才有人類世界,此斧擁有分天開地,穿越太虛之力,威力不下軒轅劍。

 

盤古廟

 

盤古廟的由來和發展:

 

《三五曆紀》記載:大禹同伯益民治水,在開挖徙駭河時建立殿堂,紀念盤古。《元史世族七》記:世祖十五年夏四月乙卯,修會川縣「盤古王祠」祀之。明永樂四年重修,成化元年知縣劉素再修,(二十年後倒塌)。弘治十四年知縣周忠,易小以大,易甓以石,易塗泥而金鐵之,歷時四年而工成。清康熙二十七年因河水汴刷廟毀,故南遷河西,並有傳「盤古墓在水中,又石棺,鐵鎖系之」之記。但是新建的盤古廟規模縮小了很多。中華民國五年盤古毀於天火。主持僧本信信苦形(用兩根鐵絲穿在腳後跟的筋骨之間,用一條鐵鏈再連在一起,以示自己有罪帶鐐),徙步去天津齋化。得津沽巨商寧世福等八家施捨,遂於民國八年重修,歷時十年。不僅殿堂比以前又小了不少,而且因資金不足,有些工序未能如願便草草收工。1937年9月18日,幾名日軍佔領盤古殿頂,向百姓開槍,後進駐偽軍,建立據點。在1946年秋,青縣人民武裝攻克盤古據點,盤古整個盤古廟毀於一旦。可謂「建於戰亂,毀於戰亂。」1987年秋盤古人自發成立「盤古廟籌建委員會」。借村民一處,權作「盤古廟堂」。92年重修盤古墓,建了盤古墓碑亭。2005年再度粉刷、修整。

 

 

 

盤古廟

 

(建國後盤古廟的三大殿被拆除將木材用於了建設縣政府劇院。所剩房社成為新成立的盤古人民公社的辦公所在地。2008年在道路闊寬過程中,所剩房社也被拆除。)盤古廟

 

被毀前的盤古廟,狀似北京故宮三大殿,石、磚、木結構,黃色琉璃瓦封頂,金碧輝煌,蔚為壯觀,二十裡外清晰可見。

 

前殿為盤古殿亦稱大殿,建在青石砌起的高臺上,圍以漢白玉欄杆,佔地一畝三分,臺階十八級,為十八層地獄之說,殿高三丈六尺,象徵三百六十周天,飛簷椽子一百零八根,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而布,從廟的前後左右四方數,每天才椽二十八根。每根椽頭吊銅鈴一枚,照工、商、角、徵、羽五音而置,有「微風搖鈴天動樂」之美譽。殿頂黃瓦有「光灑殿頂地生輝」之稱。四條斜脊置彩龍、鳳、獅子、河馬等動物,形神各有千秋。四角拱鬥懸挑,若雛燕臨空,似天宮瓊閣墜落凡塵,常呈騰反之勢。

 

殿內,盤古坐像,高一丈零八寸(為盤古萬八千歲之說),鐵質塗金,額角披葉(項葉十片為天幹,腰圍十二片為地支)手託日月。龍眉虎目,皂白分明,隆準海口,大耳有輪,望之儼然,細瞻,既傳開拓者之神威,又現祥慈之淑氣。胸闊能容天地,乳豐潤育生靈,可謂形神盡善,妙絕塵寰。


另據《皇朝通志》載:康熙三十六年為盤古廟立御碑一座。上註:明鐵鑄塗金盤古像,為弘治年所造歷四百七十年,其形外表絲毫無損,內無半點鏽跡。

 

中殿,亦稱接引殿。青磚藍瓦,古樸莊重。殿內正面供奉:「釋迦牟尼」貼金泥塑像,兩側十八羅漢,神形妙趣橫生,壁繪玉宇瓊閣,若陰若現於雲霧之中。佛祖身後立一板牆,斷一殿為兩宮,後宮塑背南面北股坐蓮盆,普渡眾生的觀音菩薩,代替了鍊石補天的女媧,但同為女性,唯增玉女金童。

 

後殿,亦稱:「三教殿」。青磚灰瓦,古樸典雅。殿內改禹為龍王,增太上老君、老子,孔子居中,左龍王,右孔聖。

 

三殿中的配祭安排,融會了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為一體,又反映了原始的純真。

 

三教殿前,合歡樹兩株,幹粗盈圍。花期朵朵朱櫻映日,新葉如蔥,晝展夜合。殿後懸鐘古槐枝繁葉茂。三大殿兩側為參天松柏,參差碑林佔據。禪房、經房、庫房亦在東側。

 

盤古廟群體佔地一十八畝,圍紅牆,高九尺。山門對聯:

 

(上)開天闢地,位列三才而立已。

(下)育世長民,首出萬物以為君。

 

山門照壁,高一丈八尺,彩瓷上繪製八仙過海的圖畫,栩栩如生。

 

盤古廟會每年兩次,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兩次舉行,(始於三國魏)廟會正期四天延期或十晌或半月不定又有唱戲的、說書的、馬戲雜耍等助興。期間善男信女、寺院僧道、商賈遊客車馬舟楫雲集於此。

 

盤古歌謠

 

 

 

盤古開天

 

有關盤古的神話,最早在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民間廣泛流傳。苗族,瑤族向來崇奉盤古(也有作瓠),把盤古看作自己的祖先。壯族、侗族、仫佬族等民族也盛傳盤古,把盤古看作開天闢地的人類始祖。「今南海有盤古氏亙三百餘裡,俗雲後人追葬盤古氏之魂也。桂林有盤古氏廟,今人祝祀」①。遠在魏晉南北朝時代,在有壯族先民居住的海南一帶,就有追葬盤古氏之魂的「墓地」;特別是當時作為壯族聚居之地的桂林(治所在今柳州市東南)競立有盤古氏的廟宇,。人們為之「祝祀」。可見盤古在古代壯族人民的心目中也是很受崇奉的形象。有一篇神話的大意是:最初天地渾沌象一個大雞蛋盤古就生存在中間,後來大雞蛋爆裂了,於是天地形成了。日月、江河、風雲、草木等等是盤古死後身軀分化而成的:「氣作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獄,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裡,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虻②。」這種說法,古籍文獻也有記載。如「昔盤古氏之死也。,頭為四嶽,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髮為草木」③。桂西一帶,今天還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盤古開天闢地歌》:盤古開天地,造山坡河流,劃洲來住人,造海來蓄水。盤古開天地,分山地平原,開闢三岔路,四處有路通。盤古開天地,造日月星辰,因為有盤古,人才得光明④。

 

這首歌中的盤古已被神化,具有超人的神奇力量,為人類開闢天地,並帶來光明。我們從古籍記載和口頭流傳,可看出壯族人們遠古神話在世流傳中演進的痕跡。(引自黃現璠著《壯族通史》)

 

 

特此申明:

 

        此文內容及圖片都來源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相關焦點

  • 神話傳說——盤古開天
    傳說墓中仙居著盤古氏之魂,如今廣西桂林還存有盤古祠,每年都有許多人到廟裡去祝祀。 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顯然是古人對人類始祖的神化,他體現出中華民族嚮往光明,為造福人類社會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是誰創造了人類社會,是勞動人民自己,勞動者在勞動中不斷進化,他們用群體的智慧不僅創造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也為後人留下來許多美好的傳說。
  • 講給你孩子聽的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
    盤古開天的記載最早見於三國時期吳國徐整所著的《三五曆紀》「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
  • 盤古開天地與上帝創造天地有啥區別?
    盤古開天地與上帝創造天地,情節雖然相似,但不是一回事。大家還必須了解一點,我們中華民族的古代神話,與其他早期文明相比,並不發達。古老的神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神話是古代先人留下來的傳說。所以,但凡是神話,肯定都是由來已久的,對吧?對的,但也不對。神話,基本都是從遠古傳下來的,這個說法沒毛病。
  • 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
    網絡動畫配圖 盤古開天地在盤古開天地的神話傳說中,我們認識了一個勇猛無謂且具有神奇能力的盤古,因為盤古是中國神話體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產生很古老,長期流傳在人們口頭,直到三國時才由吳國文人徐整記錄下來人類的祖先開天大神盤古這個其大無比的巨人便在渾圓體的核心中孕育而成。盤古經過了一萬八千年的孕育才有了生命。當他有了知覺的那一刻,便迫不及待的睜開了眼睛。可是周圍一片黑暗,他什麼都看不見。他拔下自己的一顆牙齒,把它變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掄起來用力向周圍劈砍。  渾圓體破裂了沉浮成兩部分:一部分輕而清,一部分重而濁。
  • 盤古開天闢地創造了世界,但為什麼說盤古是一個三國人創造的?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眾所周知,我們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神話,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歷史,卻是從另外的角度來理解和認識世界。在我們熟悉的中國神話中,世界是怎麼來的呢?這就要說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了,傳說盤古開天闢地之後,才有了我們熟悉的天地日月等等物質,可以說盤古神話是一個基礎,各種神話故事、人文歷史,都要從這之後開始。
  •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一個科學理論,與盤古開天地傳說完全不是一回事
    盤古開天地的記載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吳國徐整著《三五曆紀》,具體是這麼寫的: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
  • 起源,盤古開天地
    盤古手執開天斧立於虛空,古樸、蒼涼、永恆的氣息散發出來,給人帶來無比的震撼感,使人從心底升起敬畏感,卻又不使人感到恐懼,反而有種溫暖安心的感覺。這不是因為修為而帶來的氣勢,那是明悟自身,感悟世間的一切,對世間都充滿了愛,可以為之付出一切的心境。可以說盤古的愛是對世間萬物的愛,其中沒有任何的私慾,一心只想奉獻的愛。
  • 女媧補天和盤古開天,哪個更早?答案並不簡單
    盤古開天和女媧補天,是我們中華最著名的兩則神話故事,這個具體故事情節就不用我多說,大家都知道,如果我問開天的盤古和補天的女媧誰更早?那麼很多人肯定會毫不猶豫的給出答案,自然是先有開天盤古後有補天女媧,但其實關於這個問題,遠沒有大家想那麼簡單。
  • 神話故事中的盤古和女媧娘娘,都是上古大神,誰出現得更早
    神話故事中,盤古和女媧娘娘都是上古大神,法力無邊。盤古開天闢地,女媧娘娘鍊石補天,捏土造人,這些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從這些故事中,我們似乎看出,盤古應該出現得女媧娘娘更早,畢竟先有天,才會有補天嘛。
  • 華夏歷史五千年:盤古開天地和鑽木取火傳說
    按照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直至今天,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大致近於五千年,一般稱為「上下五千年」。 在這五千年的歷史裡,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天和地的來源據說,遠古的天地不過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裡面沒有光,沒有聲音。在這團氣中,出了一個盤古氏,用大斧把這一團混沌劈了開來。輕的氣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氣往下沉,就成了地。
  • 人生三大終極問題,讓「盤古開天」的神話,全都回答了
    不過,我們今天就大膽地借用一下「盤古開天」的神話,來試著解答這三個問題。當然,我們首先要承認,我們的答案絕不會是最正確、最無可挑剔的,只要我們認為我們的答案還有些道理,這也就是足夠了。我們知道,盤古開天闢地之前,宇宙混沌一片,沒有方向,沒有時間,無邊無際,黑暗一團,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這種狀態的話,那麼一定就是——「無」!
  • 先有盤古後有天?中國神話中比盤古還早的四位開闢神,沒有鴻鈞
    說到中國神話,很多人可謂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經常在生活中接觸到,中國神話為題材的作品,比如《封神》、《西遊》這種。陌生是因為,缺乏更深入的了解,畢竟小說不能完全代表中國神話。很多神話的外在聯繫,跟小說並不一樣。 比如說盤古,所謂先有盤古後有天,盤古是中國神話中最早的創世大神?
  • 盤古開天后,上古神話出現21位洪荒古神,而其中卻沒有鴻鈞
    盤古開天后,上古神話出現21位洪荒古神,而其中卻沒有鴻鈞說到上古神話,很多人都會想起女媧補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神話故事,但是上古神話跟《封神榜》和《西遊記》這種民間傳說又不一樣,上古神話是從盤古開始一直到桀紂之間的洪荒傳才是上古神話,這段時間雖然有史書記載,但只是神話傳說。
  • 上古神話中,為什麼以盤古為首?具有代表性的還有誰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有自己的創世神話,流傳的故事都十分精彩。流傳在我們這片土地的上古神話更是紛繁複雜,精彩紛呈。儘管由於一些原因導致很多故事劇情有些凌亂,不成體系,甚至前後矛盾。但是大體的脈絡還是比較清晰的。比如神話故事傳說通常都是以盤古開天開始。
  • 復活盤古,為你開天闢地
    盤古,又稱盤古氏。是中國傳說中開天闢地創造人類世界的始祖。盤古開天地的傳說最早記載於三國時期吳國徐整所著《三五歷記》。「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
  • 盤古開天,盤古從何而來?
    盤古開天,盤古從何而來?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能夠聽到「盤古開天地」這樣的言語,尤其是我小時候,村裡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能把這件事做成,除非扁古開天地」。此語何意?扁古又是誰?且聽我慢慢道來。其實啊,上文這句話只是民間流傳的一種說法,等同於笑話。
  • 盤古究竟是誰,他是人們的相像,還是真實存在
    我們的祖輩再創造神話傳說的時候,其實都是有歷史依據和人物原型的。當然,這個說法僅僅指的是隋唐之前的傳說故事,隋唐之後隨著社會化以及當朝政府的影響,當時的傳說故事已經不再局限於對古代人物和事件的包裝和美化,而是開始了大膽的完全脫離現實的真正虛構。
  • 亦談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故事
    ——《幼學瓊林·卷一·天文》[明]程登吉一說到混沌初開,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故事。盤古開天闢地是我國神話的開始,始見於三國時吳國人徐整所著的《三五曆紀》和《五運歷年紀》。《三五曆紀》的內容皆論三皇已來之事,為最早記載盤古開天傳說的一部著作。
  • 遠古神話之盤古開天之說
    在我們華夏的土地上一直流傳很多上古傳說,今天我們來講講創世之神「盤古」。而盤古的傳說一直說遠古人民口口流傳下來的,而最早記載出自於三國時期,吳國的太常卿,徐整著作的《三五厲紀》的天地變之說,基本類容如下:
  • 盤古身化大地後,他的盤古開天斧不知所蹤,究竟被何人所得?
    盤古身化大地後,他的盤古開天斧不知所蹤,究竟被何人所得?大家都知道盤古是經過了一萬八千年的孕育才獲得了生命。這時的盤古看著自己創造的新天地終於達到了自己的要求,他便微笑著倒了下去,盤古的身體也隨之化為了世間萬物,讓這片新生的天地充滿了勃勃的生機。而隨著盤古身化大地,他的兵器盤古開天斧卻在天地間失去了蹤跡,誰也不知道那把神斧去了哪裡?要知道那把神斧去了哪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戰神蚩尤,大家都知道戰神蚩尤的兵器是一把大斧,他的這把大斧其實正是失蹤已久的盤古開天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