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了,圍繞高考的話題一直未斷。
今年的高考試卷好像沒有人認為不難的,語文難、數學難、物理難、沒想到連政治都異常的難。很多考生看了捲紙直接懵掉。
有人說,這是選拔性考試,必須難,不然怎麼拉開差距。我們現在的高考出題真的是越來越有水平了,但問題是,我們的大部分中小學老師的教學水平遠遠還沒跟上,特別是中小城市的教師素質,遠遠跟不上,這樣真的好嗎?
現在的考試不管是中小學還是高考,有兩大特徵:
第一:書本內容基本不考,如果這樣老師以後怎麼教學?
目前的考試,書本內容是基本不考的,小學就是這樣,更別說高考了。
關鍵是這樣的考試模式,老師平時怎麼教學?
我們的老師是沒空也沒時間自己自創題的,他們唯一的就是把手中有的複習資料上的典型題儘量都給學生講到,但這些題考試是通通沒有的,甚至連相似的都不可能有。
每次考試後,學生老師就會發現。平時學得一點都沒用到,一個常規考題都沒有,開放的讓你無從下手,寫完之後,心裡發虛。
但關鍵是,就算老師知道這個結果,平時教學該怎麼改進呢?有辦法嗎?難道每個老師在自己創造點題,關鍵是我們的老師都有這個實力嗎?
第三:一個科目的考察知識點橫跨幾個科目,問題是好多老師也未必會?
現在的考試都喜歡橫跨幾個科目,用來意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語文可能有數學的知識,數學上可能有物理的知識,比如現在的政治題,一個時政可能都沒有,更像地理題,很多學生說用盡高中的地理知識才能答滿。
這樣的出題模式是可以看出學生的綜合水平,但問題是,我們的學校有會教很多科目的老師嗎?
我們的老師都是專職的,特別是高中。語文老師就教語文,數學老師只教數學,物理老師只教物理。我們的老師都不可能橫跨幾科,為什麼要求學生就必須得會呢?
目前的高考速度太快了,我們的中小學教育根本就跟不上,特別是老師的素質。
第一:我們大部分地區中小學老師學歷還是過去的中師和大專。
目前,我們中小學教育上的頂梁柱還是七八十年代的中師生和大專生。他們的綜合素質和敬業精神也比較強,但知識儲備肯定跟不上現代教學的需要。
現在的小學學的都是過去初中的知識,初中學的都是過去高中的知識。就算這些中師生過去很厲害,時隔這麼多年了,知識儲備已經遠遠跟不上了。
老師的知識儲備跟不上,高考速度又這麼快,學生怎麼跟上?
第二:我們的大部分老師都是灌輸性的老師,創造性的很少。
實際大部分的老師都是灌輸性的老師,老師教過的知識學生能學會已經非常了不起了。至於創新,真的很少很少。
老師再怎麼複習,也僅僅是把歷年的高考模擬題做一遍,總結總結。把各種複習資料輪番上陣多做題,還能怎麼複習呢?
看看各高中,除了做題不還是做題嗎?關鍵是,老師真不知道怎麼去創新?去改良?
我們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好的,希望大家不要靠刷題提高成績,希望大家學會創新學會思考,但問題,怎麼創新?怎麼複習不用刷題還能提高成績?誰能告訴老師們?
怎麼教學?怎麼複習備考?沒人告訴老師學生什麼是捷徑?沒有。為了應付考試,我們的學生沒日沒夜的刷題,但最後發現,沒什麼用,因為老師認為重要的基本都不考。那以後的教學老師該怎麼做呢?
我們高考的速度太快了,但我們的中小學教育遠遠跟不上,特別是老師的素質。估計很多老師去參加高考也得不了多少分。高考是需要選拔人才,但也得給我們的中小學教育指明一個方向。
以後的教學,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應付目前的高考?請我們的專家告訴中小學老師吧!到底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