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人到50,要想後半生過得舒服,要懂得給自己留這3條後路

2020-12-23 布一定通古

談到《易經》,很多人會認為它是一種迷信和欺騙。其實,這是對它最大的誤解。

研究《易經》的人很多,比如周文王、孔子、諸葛亮、袁天罡等等。那麼多偉人被《易經》欺騙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其實易經的原文並不多,但這短短的幾個字卻可以通過64卦無限延伸,包括宇宙萬物和星辰。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循環規律。如果你從《易經》中分析,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很有趣。它不僅是世界的法則,也是生命的法則!

易經:人到50,要想後半生過得舒服,要懂得給自己留這3條後路

1、易經:注意身體,為自己和子女留後路

《易經》中談到說,人到五十,我們開始老了,我們的身體機能開始下降。

如果我們不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四處吃喝玩樂,甚至自暴自棄,那麼我們的身體可能會受到傷害。一旦我們的身體垮了,躺在病床上,也許,即使我們擁有了財富,也無法恢復健康。

所以,人到了50歲,就要記住「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的告誡。只有愛護我們的身體,我們才有資本享受更好的生活。

2,易經:難得糊塗,為自己留後路

《易經》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天地,樸拙深沉,容載萬物,幾曾計較過,幾曾算計過?正所謂,算來算去,其實是算計著自己。

當人們到了50歲,他們只需要照顧好自己和自己的小家庭。安定自己的心,而不是每天都想著勾心鬥角。否則,親戚就會疏遠,朋友會離得很遠,人生的路也會越來越窄!

多點糊塗,少點計較,不算計的人生,多好!

3,易經:攢錢養老,為了不依靠子女留後路

當人們到了50歲時,他們離老年越來越近,所以他們不得不考慮養老問題。「錢」永遠是老年人最可靠的「後路」。因此,有必要提前開始積累資金。這樣,他們的養老無憂,也不依賴子女,可以給他們減輕經濟負擔。

因此,人到了50歲或50歲以上,就要學會存錢,為老人制定計劃,為養老留下「後路」。

《易經》中的道理可以幫你跨過人生中的坎

《易經》這本書所涵蓋的內容包羅萬象,博大精深,所以它是非常晦澀難懂的,正常來說一般人無法理解其中的奧秘的。

因此,千百年來,很多人把《周易》當作佔卜算命的書,也有人把它當作封建迷信。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發現,《周易》把人生不同階段的行為方式解釋得淋漓盡致,堪稱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

從宇宙到每個人的生命,其中包含的規律都在《易經》中。孔子晚年獨自鑽研《周易》,曾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古代儒家和道家都把《易經》中的卦象作為自己道教的立道之本

著名國學大師馮友蘭先生曾說過:"《周易》是宇宙的代數學"。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意識到《易經》的重要性,紛紛開始研究起來。

《易經》教你要掌握規律,站在今天,看明天,你將來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追求好運,避惡,今天的選擇非常重要。」根據今天的情況,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如果你想在生活中取得成功,你可以從《易經》中找到答案。

俗話說閱盡天下千萬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易經是我們生活中無論是從政,為學、從商、還是去為人父母,我們都能夠從它裡面汲取到你所需要的變化心法。

《易經》中的64卦,每一卦都對應於一種人生道路的決策,適合我們生活中的教育、婚戀交友、家庭生活、職場升遷的所有場景規律。

普通人學習《易經》並不是為了洞察天機,最主要的是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讓自己的頭腦活泛起來,這樣做事才會順應基本的規律。從而把生活過得更好,工作做得更好。

《易經》告訴大家的天道基本規律,我們可以通過這個規律在生活中就可以做到趨利避害,讓自己永遠做出最正確的選擇,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改命。

《易經》真的不是一部佔卜書籍,而是一部思維方式不同的哲學著作,它包含我們生活中所需的一切基本規律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你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一粥一飯,方方面面都與這部易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可見《易經》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深刻,也不是迷信活動,但有很多具體內容需要解讀。

易經之道可以強調人們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時的方向,教會人們生活的真諦。這是「一個奇妙的未來學著作」。

然而,縱觀古今,凡是能在逆境中找到突破口、找到正確方向、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決定的成功人士,都是讀過《易經》的人。

孔子說,如果你了解《易經》,你就不會在生活中犯大錯誤;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基礎;李政道、楊振寧等中國諾貝爾獎得主公開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深受易經的影響。

馬雲也曾經說過:有水平的人做買賣就一定要多看《易經》,對一個企業是非常有幫助的。香港首富李嘉誠就一直以易經中的「自立自強,天道酬勤」為他的人生格言。他認為易經的智慧是無窮的。

易經的雖然僅有20頁的篇幅,但是這20頁中的每一頁都可以有64個無盡的延展。可以容納天地間的萬物,懂的人可以受益一生。

這樣一本「答案之書」,值得每一個人去鑽研,了解後你會發覺,之前自身疑惑的地方,都能夠破解了。

傳統的《周易》都是文言文,過於深奧且不易讀懂,解讀起來很費勁,很多人想看卻看不懂。

但是讀原文的周易實在是過於深奧晦澀難懂,所以我讀的是這種帶有注釋、解釋以及白話文講解的《圖解周易》,裡面全都是大白話。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了然。

這本書還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通俗易懂,一看就會。

所以擔心上文的口訣看不懂的夥伴們可以選擇看看這本書,再加上口訣,就非常的簡單好理解了,對於易經感興趣的夥伴真的可以試試。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能夠讓你了解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能夠讓你受益終生!

相關焦點

  • 易經告誡:人到五十,要想餘生過得舒服,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
    世上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個循環規律的,從《易經》來分析,帶你認識這個規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很有趣,而且不僅僅是世界的規律,也是人生的規律,易經告誡:人到五十,要想後半生過得舒服,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所以,人到了五十歲,一定要記得:「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想讓自己的後半生能過得舒服,就一定要給自己留一處自己的房子,即使是在農村的老房子,也是我們的窩。
  • 易經:一個人到50歲,如果還在奮鬥,後半生要給懂得留這3條後路
    《易經》告訴我們:人過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餘生記得要給自己留這三條後路第一條、回到老窩的路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狗窩。人老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窩。人到五十,我們如果還在異鄉奔波,那麼,我們就算是比較辛苦的一代人了。在這樣一個年齡,如果我們還在異鄉奔波,這就說明,我們混得還不算是很理想。這時候,我們一定要對自己回老家做好準備了。
  • 易經忠告:如果你到了50歲還在奔波,要給自己留好這3條「後路」
    易經忠告:如果你到了50歲還在奔波,要給自己留好這3條「後路」人到五十,就像這些成熟甘甜的櫻桃一樣,是美好的。但是,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更要守住自己人生的方向,擁有正確的判斷能力啊。易經告誡:如果你到了50歲還在奔波,要給自己留好這3條「後路」一條回到老窩的路《易經》告訴我們:如果到了50歲,我們還在異鄉奔波,那麼就屬於非常辛苦的人了。
  • 易經:人過四十五,若你還在拼搏,餘生要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
    易經:人過四十五,若你還在拼搏,餘生要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易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老話常說「易乃群經之首」,《易經》當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後人在著書立說的時候經常引用和擴展,以此為依據又衍生出很多智慧箴言。
  • 人到四十,如果你還在他鄉奔波,要懂得給自己留下3條後路
    遠離家鄉,人在異鄉,你是否想過自己家鄉的一草一木?異鄉漂泊的你,不停追逐著夢想,深信只要熬過了艱辛,就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前路布滿荊棘,也要咬一咬牙衝過去。可是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裡,過得真的快嗎?人在異鄉,你是否感覺自己總在疲於奔命?身在異鄉的人,總是習慣對家人「報喜不報憂」,在自己情緒低落、工作不順、身體病痛時,會選擇不讓家人知道,獨自默默承受。
  • 易經: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別忘了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
    易經: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別忘了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人到五十,就像這些成熟甘甜的櫻桃一樣,是美好的。但是,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更要守住自己人生的方向,擁有正確的判斷能力啊。今天我們來聊聊《易經》對70後的忠告: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別忘了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1、一條回到老窩的路。人到五十,我們如果還在異鄉奔波,那麼,我們就算是比較辛苦的一代人了。
  • 易經告訴你:人到50,如果你還在奔波,記得給自己留2條「後路」
    易經告訴你:人到50,如果你還在奔波,記得給自己留2條「後路」《易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老話常說「易乃群經之首」,《易經》當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後人在著書立說的時候經常引用和擴展,以此為依據又衍生出很多智慧箴言。
  • 易經: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餘生要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
    易經: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餘生要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假如1個人只靠錢日常生活,他就一無是處。假如1個人只靠姓名活著,他就一無是處。錢用盡了,名氣就沒有了。唯一1個人的造就能夠一直留到這一全世界。人在五十歲,如同這些成熟甜蜜的車釐子一般漂亮。
  • 人過五十,要提前為自己留後路,躲過「三道坎」
    所以說,人終究還是得靠自己,能夠給自己養老。而想要過上好日子,就必須有點錢。很多人到了五十歲還亂揮霍錢,意識不到需要留養老錢。而真正到了六、七十歲的時候就會後悔的,後悔沒有給自己多留點養老錢。人過五十歲,要學會給自己留條後路,留下些養老的資本,會讓自己的晚年過得更安穩。
  • 人到中年,試著記住這3句忠告,不要讓自己後半生過得太悽涼
    如果你也到了中年這個階段,那我勸你試著記住這3句忠告,這樣自己的後半生才不會過得太悽涼。所以人到了中年,如果你不想讓自己後半生過得太悽涼,一定要給自己留足夠的養老錢,並且動什麼,都不能動養老錢。養兒防老這句老話,到了現代生活壓力這麼大的時候,已經成了一句空話,年輕人的忙碌和壓力,養活他們自己都成了一個難事,更別提再多一個人了,所以靠誰不如靠自己,兒女孝順,你過的自然舒心,兒女顧不上你,你也不會過得太慘,所以一定記得給自己留養老錢。
  • 易經忠告:人到中年要懂得,走自己的路,說自己的話,做自己的事
    其實,最大的成功學奧義就藏在《易經》裡。易經忠告:人到中年要懂得,走自己的路,說自己的話,做自己的事。首先,人到中年,要懂得走自己的路。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一定要熟知和定義自己人生的方向,不要再執著著這裡那裡的修改,一個人,要懂得把一件事做好,做踏實,做長久,做精彩,才能成功。
  • 40歲的女人,為什麼我勸你給自己留條後路?
    未老先衰,40歲的年齡,一個鏡頭,把自己定格到了60歲以後。事實上,40歲,真的年輕,生龍活虎,鬥志昂揚,做一切都來得及,特別是一個女人,在這個時候一定是要為自己留條後路。為什麼我不是勸男人,而是女人在這個年齡一定要為自己留條後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不在一條道上走絕我在傳統生意做了十來年的時間,從最初雖然也不好做,但是只要努努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到現在努了很多力,也達不到自己期望的效果。
  • 易經:人過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順其自然,最要緊的是活好自己
    《易經》告訴我們:人過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順其自然,最要緊的是活好自己易經: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記得要給自己留這四條「後路」1、一條回到老窩的路。這時候,我們一定要對自己回老家做好準備了。所以,人到五十的人,在我們準備回家前,一定要懂得給自己留下一個窩,即使這個窩,只是普普通通的老屋,或者我們父輩留給我們的祖宅,那我們就好好地修葺一番吧。等自己實在幹不動了,就回來吧,好好地守住自己的老窩,安安靜靜地度過我們的餘生,其實,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啊。
  • 易經:人到了50歲,這2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牢記要避而遠之
    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過是葆有初心,才能讓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才能讓我們的生命狀態始終處於和諧喜悅,這便是最好的人生。人到了50歲之後,很多事情都已經看透了。對於一些形形色色的人,我們也是能夠揣摩到他們的心思。所以,我們在與人交往上,更要懂得保持對他人的尊重《易經》曾提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 真正有福的女人,給自己留好了三條「後路」,餘生安好
    還有人說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個出息的孩子,就是最大的福氣。其實呀,這些福氣都是外在的,不是自己的。在生活中,聽到不少女人吐槽:「日子過得真是苦,曾經對我好的那個人,仿佛變了一個人」,這種過得辛苦的女人,更多的時候,不去改變現狀,只是一味抱怨,生活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真正聰明的女人,靠的都是自己。
  • 再過幾天,生肖虎記得留條「後路」給自己,屬虎人再忙也要看看!
    再過7天,生肖虎記得留條「後路」給自己,屬虎人再忙也要看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屬相虎的他們10月奴才宮得「國印」吉星照耀,因好運影響,有望改動前期煩心事多,費事事較多的狀況,到時好運傍身,功成名就故而得世人高捧
  • 《易經》:人過半百,這3種人來家做客,不宜久留,是對家庭負責
    這時候,我們要懂得守住自己人生的方向,擁有正確的判斷能力。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和事業,最重要的是要經營好自己的家庭。《易經》是"大道之源",對於普通人來說,恰恰就是解決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易經》需卦提醒世人: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 易經:人過50歲,在心性、生活、待人接物上要低調,生活怡然自得
    易經:人過50歲,在心性、生活、待人接物上要低調,生活怡然自得易經:人過50歲,在心性、生活、待人接物上要低調,生活怡然自得第一:心性上不要「高調」老一輩的人常說:當一個人老了,往往會開始念舊。我們不喜歡被別人打擾,我們也不想去打擾任何人,其實這是一種淡然的生活方式,也是奔五的我們,所想追求的。是啊,當我們老了,就不要在吃喝玩樂上「高調」了!大道至簡,山珍海味再香,又如何能比得過粗茶淡飯的味道呢?
  • 《易經》告誡:人過50,在這三件事上要學會低調,學會靜而不爭
    易經總結:人到五十歲,無論精力還是體力都已走了下坡路,面對生活的難,我們有時候往往會覺得精疲力盡,疲累不堪;然而無論多累多難,所以易經說:人到五十歲,也要善待自己,休息自己,靜養自己,不要讓自己失去健康的身體。
  • 易經:這3種人落難,要懂得「袖手旁觀」,施以援手,可能會吃虧
    在我們身邊,我們常常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有這樣的人,對幫助過自己一點的人就大加讚賞充滿感激但是對一些對自己很好的人來說,他們要麼沉默要麼不屑一顧。有些人甚至會怨恨自己的父母。背後的原因其實,是「久負大恩必成仇」的心理在起著奇怪的作用。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成為「大恩成仇」。不管他是小人抑或君子,總會有他遇到麻煩的時候。